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课件:第6单元 单元学习任务 议论要有针对性 1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课件:第6单元 单元学习任务 议论要有针对性 13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0 19:5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议论要有针对性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也说:“文章不为空言而期于有用。”真正的好作文从不失时代的温度,字里行间体现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时代的关注。怎样表现自己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如何让文章体现出时代的温度?最基本的做法是议论要有针对性。
一、观点要有明确指向
观点是作者的态度和主张,议论文就是用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进行辩证说理的。因此,主张什么,要态度明确;批判什么,要观点鲜明。我们在写议论文时,心中要有所指,要抓住问题的关键,提明确且有针对性的问题,观点不可大而化之,议论不可泛泛而谈。否则文章就过于肤浅,流于空泛,不能产生其应有的效果。这里的“有所指”就是针对性之所在。
二、行文要有读者意识
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写作要有“假想的读者”。他说:“不意识到假想的读者,往往不去辨别各种体裁,只马马虎虎写下去。等到实际应用,自然便不合适。”(《论教本与写作》)尤其是议论文,如果没有读者意识,不但不明白你写给什么人看,要告诉哪些人这个道理,甚至你批评了谁,也不清楚了。这样的写作就成了“放空炮”,没有了实际价值。
下面我们以本单元文本为例,来看看这些文章的议论是如何体现“针对性”的。
例文点评 
开卷未必有益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是,仔细一推敲,这种说法也不完全正确。如果我们对每一本书都感兴趣,那“开卷”也就未必有益了。
现在的学生可能都喜欢看武侠、言情之类的小说,有时会达到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程度。他们若一心只想着看这些小说,上课便没心思学习,成绩就会一落千丈。有的人被书中的一些情节所吸引,便模仿书中的人物,无意中会走向犯罪的道路。这不是看书害了自己吗?这只是“开卷未必有益”中包含的第一层:开卷不一定有益。
还有第二层,就是我们看书要有选择。那些不健康、对我们没有多大帮助的书,就不要看。要看书,就看一些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对我们学习、生活都有帮助的书,这样的书才是好书。有人把书比作朋友,看好书,就是交好朋友,这样自己才会进步。看不好的书,当然是交不好的朋友,那样你就会退步。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所以,只有看好书才会对你有益。因此,我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要想“开卷有益”,就要注意“开何卷”。我真心地希望,每个人都能有选择地看书。而不要因为看错了书,将自己引入歧途,毁了自己的一生。
“开卷有益”这话自从宋太宗赵光义说过以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千年以来,它为无数人所接受,口耳相传,奉为至理名言。父母对子女、长辈对晚辈常常教导或督促他们“好好读书”,认为只要读书就会获得知识,得到好处。因此,人们常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其实,开卷是否有益要根据书的好坏而定。那书是好书,开卷便有益;如果那书是坏书,开卷就非但无益而且有害。近年来我们的书刊市场上有许多好书,也有不少坏书。你到大大小小的书店书摊书市去走走看看,随处都能找到几本坏书。什么《马屁精》啦,什么《损人大全》啦,什么《面子学》啦,等等。这类书,对青少年读者只有腐蚀作用,而无任何益处。至于那些宣扬各种消极颓废、玩世不恭的思想情趣、人生哲学的书,表现腐朽的生活方式的书,那就更是开卷有害的了。
讲开卷有益的人,绝大多数是出于好心。他们的本意是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但是,现实生活中,某些人为了某种目的,把不好的书当作好书向消费者特别是青少年推销。他们也说开卷有益,却实实在在是对读者有害。
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有强烈的上进心和求知欲,爱好读书,但他们往往欠缺辨别力。我以为,我们的老师,有责任经常提醒他们读书一定要多读好书,至少要读无害的书,而绝不能去读不好的书。
开卷未必都有益!
点评“开卷有益”,世人熟知,但作者对其进行了辩证思考,提出“开卷未必有益”的观点。作者在文章中区分了“开卷有益”和“开卷有害”的情况,提醒读者多读好书并拒绝坏书。全文围绕一个中心,见解独到,针对性强,逻辑清晰,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