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东城高三二模语文-多文本讲评
文本梳理:
材料一:沙尘暴形成条件;
材料二:沙尘暴防治举措;
材料三:沙尘暴伴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
5.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沙尘暴”的形成条件和防治举措。
答案要点:
形成条件:
①气温较常年偏高;
②降水稀少;
③风力强;
④有沙尘源。
防治举措:
①持续推进绿化,提高沙区植被覆盖率;
②采取技术措施,提高沙区地表粗糙度;
③采取作物留茬、免耕或春季耕作的方式;④规范沙区人为活动,禁止过度放牧、过度垦荒、滥伐林木;
⑤重视人地和谐相处的自然关系;
⑥研究在沙尘暴发生过程中如何消除因人类干扰导致的富集诱导作用。
评分细则:
形成条件:
①气温较常年偏高;(气候全球变暖)
②降水稀少;
③风力强;(出现大风)
④有沙尘源。(有沙尘/分布大面积荒漠化土地)
形成条件共4个点,2-3个点得1分,4个点得2分。
评分细则:
防治举措:
①持续推进绿化;(提高沙区植被覆盖率/在流动沙地上恢复植被/提高地面植被覆盖率)
②采取技术措施,提高沙区地表粗糙度;
③采取作物留茬、免耕或春季耕作的方式;
评分细则:
④规范沙区人为活动(禁止过度放牧、过度垦荒、滥伐林木);
⑤重视人地和谐相处的自然关系(注重研究人类环境与沙尘暴之间的关系);
⑥研究在沙尘暴发生过程中如何消除因人类干扰导致的富集诱导作用。
6个要点,出来任何一个点得1分,4分为止。
学生答卷优点:
思路比较清楚,针对题目选取文本信息的能力有较大提升。
缺点:
有的学生审题能力有待加强,题目要求是概括“沙尘暴”的形成条件而不是我国“沙尘暴”形成的条件。
6分
6分
4分
0分
4分
形成条件不是具有普遍性的条件,而是针对“近期我国”的“沙尘暴”的形成条件。
1分
1.下列对材料一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措手不及:形容沙尘暴突然来袭,使人们一时无法从容应对。
B.喧宾夺主:形容突如其来的强冷空气抢占了暖空气的地位。
C.趁风扬尘:指境外媒体借着此次沙尘暴的源头问题散布谣言。
D.罪魁祸首:指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异常天气现象的直接原因。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空气由冷到暖的变化决定了沙尘暴的强度。
B.目前的技术手段可以判定沙尘天气的源头。
C.北极与赤道的温差是极地涡旋的能量源头。
错误类型:无中生有
D.本次沙尘暴导致中国西北华北的强风天气。
错误类型:因果关系颠倒
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过治理,我国将从根本上消除沙尘暴。
B.我国北方地区往往受沙尘暴影响较大。
C.沙区地表风蚀量越小,对治沙越不利。
和原文意思相反
D.减少人为活动可以避免沙尘暴的发生。
4.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沙尘暴“生态效应”的一项是(3分)
A.6000多年前,非洲撒哈拉地区的荒漠化导致大量沙尘粒子沉积到南美的亚马逊流域,使得该流域的植被开始繁盛。
B.海洋中许多重要元素来自于沙尘粒子所携带的营养物质,其中一些微量元素直接影响海洋生物的营养盐供应。
C.当初美国在开发西部平原过程中大规模地砍伐树木,导致春季的加利福尼亚州仍然会有从南部沙漠随风而来的沙尘。(文中没有体现)
D.京津地区曾经遭遇过大规模的沙尘暴,但经检测,沙尘暴发生过后,京津地区大气环境中的部分有害物质含量却很低。
2021年东城高三二模语文-语言基础运用之病句讲评
(2)文段中③句有语病,请做修改,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2分)
作为我国第一部针对一个流域的专门法律,长江保护法已落实一个多月。
病句类型:搭配不当
修改原则:改变动词,使之能够和法律搭配,并且意思不改变;前半句如果有改动,不能出现新的语病且意思不改变。
2分示例:
修改落实为实施、实行、推行、施行等。
如果前半句经过修改出现了新的问题,而后半句改对了,得1分,示例如下:
长江保护法作为我国第一部针对一个流域的法律,它已施行一个多月。(缺少“专门”)
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一个流域的法律,长江保护法已实行了一个多月。(“专门”改变了位置)
长江保护法已实施一个多月。(前半句没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