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节选)
曹 禺
学习目标
1.欣赏《雷雨》中的戏剧冲突。
2.分析在冲突中所表现的人物性格。
3.欣赏人物语言。
曹禺,原名万家宝。生于1910年,卒于1996年。中国现当代剧作家。祖籍湖北潜江市,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1922年入南开中学,参加“南开新剧团”。1925年开始演戏。《雷雨》是其处女作。两年后的1935年夏,又有都市生活剧《日出》发表,奠定了其在中国话剧史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笔触,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展示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作品享誉海内外。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解放后,曹禺有《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剧作。
走进作者
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
曹禺创作《雷雨》的基础主要有:他自身曾经生活在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在曹禺的内心埋下了反抗的种子;挪威著名剧作家易卜生的许多揭露黑暗、追求人性解放的优秀话剧传入中囯,对曹禺的思想影响很大;“九一八事变”后全国的抗日热潮更加汹涌,曹禺在投身抗日活动时结识了一些有思想有智慧的年轻工人,有了更加成熟的反抗思想。
在此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的酝酿,曹禺于1933年完成了这部经典力作。
背景介绍
“雷雨”既指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高潮和结局都发生在雷雨之夜;又指剧中人物雷雨般的性格,象征渴求自由、冲破封建罗网的迫切心情。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革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题目解说
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鲁侍萍、周朴园狭路相逢。(家庭内部冲突)
第二部分:鲁大海、周朴园针锋相对。(社会阶级斗争)
层次结构
戏剧开头的“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文本探究
周朴园如何对待活着的鲁侍萍?
①当他得知侍萍还活着:“(惊愕)什么?”
②问是否想见:“不,不。”听说侍萍还活着,周朴园感到“惊愕”,更是避而不愿见。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害怕欺辱侍萍的卑劣行径张扬出去,有损门第。这表明了周朴园的伪善和丑恶。
文本探究
当他得知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时,资产阶级的本性使他一下子从往日的怀念回到现实的利害冲突中来。
周朴园先是声色俱变地责问,接着试图以“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为由,企图稳住侍萍,使其不再提旧事;再口口声声表白不忘旧情,以期逃避侍萍的谴责;以支票试图平息旧恨新仇失败后,凶相毕露,想要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鲁大海,暴露了他的冷酷和凶残。
文本探究
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三十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时,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呢??
因为他意识到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所以他立即感到“惊愕”“惶恐”。他以为搬了家,离开了无锡,从前的罪恶便再无人知道,可侍萍的突然出现,给了他精神上的沉重打击,他表现出的惊恐万状正是他内心虚伪的表现。
文本探究
周朴园保留家具、熟记生日、习惯关窗说明什么?周朴园有无良心的发现,深切地怀念鲁侍萍?
文本探究
说明周朴园没忘旧情,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着鲁侍萍。周朴园的感情很复杂,他确实曾对温柔美丽的鲁侍萍动过情,但他必须掩饰欺辱鲁侍萍的行径,因为在他看来,同“下人”有一些什么是有损门第的。到了晚年,身边的妻子蘩漪很不驯服,儿子也对他敬而远之,他时时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感到寂寞孤独,因此怀念鲁侍萍,借以弥补他灵魂的空虚,使精神得到解脱。其实,他的怀念是廉价的,是十分自私的。因此,当他知道鲁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就立即声色俱变,以至于最后凶相毕露,声称“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他对鲁侍萍的欺辱、摧残,他对鲁侍萍的忽冷忽热、软硬兼施,充分显露了他的残忍、自私、冷酷、虚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文本探究
课文塑造了怎样的鲁侍萍形象?
文本探究
鲁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劳动妇女。她善良、正直、备受屈辱,却又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刚强与自尊。她尝尽了人间的辛酸。年轻时在周家当女佣,后来与周朴园恋爱,生了两个儿子。但第二个儿子刚生下三天,就被周家赶出了大门,投河遇救。为了孩子,她嫁过两次人,但都不如意。她什么事都做,“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里伺候人”。三十多年的悲惨遭遇,把她磨炼得很坚强,对现实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课文中她出现时,先是冷静地回答周朴园的提问,观察他的变化,当周朴园翻脸时,她终于看清了周朴园的本性,悲愤地诉说了自己的不幸,并当场撕毁支票,保持了自己做人的尊严。
文本探究
尽管周朴园已经知道鲁大海是自己的儿子,但见面后却反目成仇,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的代表,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他们的对立冲突是必然的,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正是由于这一阶级根源,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才异常激烈,形成最本质的冲突。
文本探究
作者塑造的鲁大海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个形象的意义何在?
作为新生工人阶级中的一员,罢工工人的领导者之一,鲁大海与老奸巨猾的周朴园相比较,确实显得幼稚而又缺乏斗争经验;但是,他有着可贵又坚定的阶级立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对资本家清醒而又深刻的认识。这些都给人们留下深刻而又清晰的认识。同周朴园谈判的失败,使我们叹惜鲁大海的幼稚;
文本探究
揭露周朴园唆使矿警杀害工人、用金钱收买工贼破坏罢工斗争,让我们看到了大海在这场斗争中显示出的力量。鲁大海的出现,使我们透过故事情节的阴郁氛围,看到了一丝希望和些许亮色。正如曹禺先生所说的,鲁大海这样个工人形象,“当然写得很不像样子,很不成熟,但我是同情这个人,甚至佩服这个人的”。由此可见,作者对作品中略显单薄的鲁大海这个形象赋予了很大的热情,寄寓了自己的社会理想,这个形象对人们有着相当重要的激励作用。
文本探究
中心思想
《雷雨》(节选)以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描写一个带有浓
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之间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也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和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进行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
艺术特色
1.构思精巧。
2.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
3.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4.个性化的、富有动作性的语言。
艺术特色
1.构思精巧。
作者把三十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以及众多的人物和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浓缩在一个夏天午后的客厅里,通过主要人物的对话来交代来龙去脉,既写了过去的事,又写了当时的事。可谓巧于安排,精于布局,而条理之清晰,又令人叹为观止。作品之所以能达到这样高的艺术境界,主要是因为作者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抓主要矛盾冲突以带动其他内容;二是采用“回顾”与“穿插”的方法,通过事后人们的侧面介绍,追溯以往的故事。
艺术特色
2.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
作者把三十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以及众多的人物和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浓缩在一个夏天午后的客厅里,通过主要人物的对话来交代,既写了过去的事,又写了当时的事。可谓巧于安排、精于布局,而笔墨之经济、条理之清晰,又令人叹为观止。作品之所以能达到这样高的艺术境界,主要是因为作者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抓住主要矛盾冲突以带动其他内容;二是采用“回顾”与“穿插”的方法,通过事后人们的侧面介绍,追溯以往的故事。
艺术特色
3.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全文共分两场,第一场写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第二场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除此之外,文中还交叉着鲁大海与周萍之间的兄弟冲突,鲁侍萍与周萍之间的母子冲突,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资本家的冷酷、虚伪、自私和下层劳动妇女的善良、正直、坚忍两种思想性格的对立冲突,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最初冲突的双方是周朴园与鲁侍萍,鲁大海上场后就转到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随着剧情的发展周萍与鲁大海、鲁侍萍与周萍的冲突又搅和到一起,使这一幕的戏剧冲突更丰富更激烈,推动剧情向前发展。
艺术特色
4.个性化的、富有动作性的语言。
在课文中,每个人物在用词、语气上都因出身、地位、经历、个性不同而各有特色,而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如周朴园的盛气凌人、侍萍的抑郁平缓、鲁大海的直截了当等都符合人物特有的身份。而周朴园和鲁侍萍见面后的对话,更表现了他们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活动。另外,鲁侍萍看到周萍打鲁大海后那两句欲言又止、随口又改的话,把她当时痛苦、愤恨、失望的心情充分表现出来了。
D
当堂检测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们________不提这一层。那么,我先说我的意思。
②我的眼泪早哭于了,我没有________,我有的是恨,是悔。
③《雷雨》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由于血缘________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
A.暂时 委屈 纠缠
B.暂且 委曲 纠缠
C.暂时 委曲 纠葛
D.暂且 委屈 纠葛
解析:暂时:属性词,短时间的。暂且:副词,暂时,姑且。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这里“没有委屈”,实际是说反话。委曲:(曲调、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的,曲折;事情的底细和原委;勉强服从。纠缠:绕在一起;搅扰,找人的麻烦。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
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
B
2.请选出对下面舞台说明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璪。
……
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人物活动的环境。
B.加强戏剧的真实感。
C.渲染了舞台气氛,烘托出人物的烦躁和郁闷不安的情绪。
D.暗示一场雷雨即将来临,为下文矛盾的展开做了铺垫。
解析:“舞台提示”通常用来介绍演出环境,布景设计,人物的服装、动作、心理、表情和上下场等,对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性格、突出主题,都具有重要作用,解答此题时应联系戏剧主题。“加强戏剧的真实感”错误,此处的场景属于环境描写,不具备该作用,属于无中生有。
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
3.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一个伟大的戏剧家,往往也是思想家,或者说是伟大的人文主义者,他们关怀人的命运,关怀人类的命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同时代的剧作家中,甚至现代文学作家中,还没有人有着他这样宽广的人文精神和人类情怀。
①在这些人物的命运中,我们看到作家是怀着怎样一个伟大的仁爱的心灵,又是有着多么宽广的人道关怀
②曹禺所具有的悲剧思想是杰出的,是十分深刻的
③在曹禺的戏里,一个又一个人物的命运,诸如繁漪、侍萍、四风、陈白露、翠喜、小东西、仇虎、金子、愫方、文清,还有觉新、瑞珏、鸣凤……
④甚至,连周朴园,他都有着怜悯
⑤莎士比亚是这样,曹禺也是这样
⑥在他看来,人的悲剧境遇,几乎带有一种不可逃脱的性质
A.①④②⑤③⑥ B.②①③⑥④⑤
C.①③⑥④⑤② D.⑤③①④⑥②
D
解析:语段第一句指出一个伟大的戏剧家是关怀人的命运、人类的命运的,由⑤中的“是这样”“也是这样”可知,⑤作为第一句。语段在讲曹禺剧作的特点,③句紧承⑤句,介绍曹禺剧作中的人物命运。①中的“这些”提示与③相关联,④中的“甚至”“周朴园”强调对反面人物的悲悯情怀,紧承①句。根据语段末句,可知②句为总结句,位于末尾,由此可判断出选项为D。
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
4.下面是某校“‘雷雨’话剧节”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答案:我校“‘雷雨’话剧节”拟于10月16日举行,赛事需要组织和宣传。组织工作需要联系大礼堂,安排每班准备一个节目参赛,最后评出9个奖项;宣传工作包括出海报以及在学校网站、校广播站报道。
解析:组织答案时应先指出这是某校“‘雷雨’话剧节”活动的初步构思,然后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分别介绍举办日期和宣传、组织工作。宣传工作包括海报和报道,报道的方式有两种;组织工作包括规模计划和场地,还要评比奖项。要做到内容完整,归属得当,表述准确,语言有条理、清晰、连贯。还要注意字数限制。
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