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5课 登高 课件(16张)-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第5课 登高 课件(16张)-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0 20:0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高
杜甫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重阳节,杜甫55岁,身在夔州,登高临眺,写下此诗。
因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结束了安稳生活,离开成都顺流东下,病魔缠身而滞留夔州。此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四年,但又有了藩镇割据,国家仍然动荡不安!三年之后他病逝,《登高》成为杜甫晚期最重要的代表作。
背景
朗读诗歌三原则
读准字音
读准断句
读出感情
诵读明意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 高
诵读明意
这首诗给你怎样的情感体验?
试从诗中找一个字或词来表达你的读后情感体验。
合作探究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更主要是心的。
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
这不是一只快乐的鸟,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
落木
长江
无边
不尽
萧萧
滚滚
生命之短暂
时间之永恒
意境:苍凉、雄浑而悲壮
豁达、坦荡、开阔的胸襟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试做分析。
提示:盖“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
颈联分析
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爱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叹老嗟病,实则是诗人忧时愤世、国难家愁、
心情悲苦的实录。
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孔愁、忧国忧时的感情
写景
抒情
仰观 云天秋风
仰观  无边的落木
俯察  不尽的江水
悲秋作客
多病登台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俯察  江水洲渚
体会沉郁顿挫的诗风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
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沉郁顿挫的风格的基调是悲慨。
杜诗的沉郁与伤感或忧郁有质的区别。杜甫处于干戈扰攘的乱世,奔走衣食,贫病交加,但在诗歌中,抒写的却不局限于他个人的苦难,更多的是想到国家和人民,想到周围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这种深厚的感情,宽广的胸襟,使得他的诗歌体现的不是一种委琐贫弱的感情,而是一种高尚、充实而有力的“悲而壮”的激情;这就使他那多半言愁的悲剧题材表现为独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翻译、理解诗歌的方法:
补——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
调——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
连——前后连缀,翻译为意思完整的句子;
联——题目、作者、意象、情感词、首尾句、注释;
现——联想想象,再现情境,设身处地、感受情感。
方法总结
意象分析法:
能尽可能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特征和其自身境况;
展开想象与诗人形成共鸣,甚至让自己化身为诗人,体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
抓住诗中的形象,紧扣表现形象特征的词语,体味情感;
知人论世法:
移情入境法: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有人认为本诗最后一联为喜幸之词,你同意吗?为什么?
答案 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只是靠着老朋友帮助才能维持生计,对世事也不再有何追求了。(简析句意)本诗前三联渲染出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人闲适地享受着妻子儿女的家室之乐。经历长期离乱后,重获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能不感到欣喜满足。(结合文意赏析)但最后一联表面仍是喜幸之词,实则包藏了多少悲苦与无奈。眼前的闲适生活是建立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此刻寄人篱下,艰难辛酸溢于言表。(分析作用、效果、表达的主旨、情感)因此不同意“喜幸”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