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1 18:3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陋室铭
刘禹锡
请1.掌握相关的文言字词,
翻译课文。
2.认真体会“铭”文句式整齐、
押韵,节奏感强的特点。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重点的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2.认真体会“铭”文句式整齐、押韵,节奏感强的特点。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4.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的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有《刘梦得文集》(又名《刘宾客文集》)传世。
陋室的由来:
刘禹锡被贬为和州刺史后,按朝廷规定,刘禹锡的住房应在县衙内,但是和州县太爷给他安排到城南临江的三间民房居住。对此,能屈能伸的刘禹锡毫不在意,搬了进去,提笔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信手贴在寝门上。知县看了对联,认为他因革新降职,被贬到和州县还不服气,一心想着争辩。为了教训他,又把刘禹锡的住所迁到较远的德胜河边,并把住房面积减半。刘禹锡搬到新居,看到那里依山傍水,百花争艳,他又撰写了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看了又恼火又害怕,恼他仍执迷不悟,怕他惹出麻烦牵连自己,又下令将他的住所搬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屋,看他还怎么接待鸿儒们来此聚会。果然因室内无立足之地,门前逐渐寂寥。但是逆境使诗人的灵魂更加高洁。这时他写成了《陋室铭》。
文体简介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既讲究句式整齐,又讲究押韵,常用骈句(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两个相接的句子,叫做骈句)。押韵指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或相似的字。
注意字音、停顿、品味韵脚。
给红色字注音
惟吾德馨( ) 鸿儒( ) 调素琴 ( ) 案牍( )
西蜀( ) 苔痕( )
掌握字音:
给红色字注音
惟吾德馨( xīn) 鸿儒(rú) 调素琴 (tiáo) 案牍(dú) 西蜀 (shǔ) 苔痕(tái)
本文韵脚:名ing,灵ing,馨in, 青ing,丁ing,
经ing,形ing,亭ing
掌握本课重点词语:
解释下列红色的词语
(1) 斯是陋室( ) (2)惟吾德馨( )
(3)谈笑有鸿儒( )(4)往来无白丁( )
(5)可以调素琴( ) (6)阅金经 ( )
(7)无丝竹之乱耳( )
(8)无案牍之劳形( )
重点词语:
解释下列红色的词语
(1) 斯是陋室(这)
(2)惟吾德馨(只)(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3)谈笑有鸿儒(大)(旧指读书人)
(4)往来无白丁( 平民。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5)可以调素琴( 调弄,这里指弹琴。)
(6)阅金经 ( 佛经 )
(7)无丝竹之乱耳( 琴瑟、箫管等乐器,这指奏乐的声音)
(8)无案牍之劳形( 公事文书 )(形体,身体)
词语积累
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
词语积累
有仙则名
无丝竹之乱耳
何陋之有
名:出名
乱:使……受到扰乱。
之:助词,无实义,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之:助词,无实义,
宾语前置的标志。
课文赏析
类比引题
山----------仙
水----------龙
陋室----------德馨
课文赏析
陋室不陋
自然环境的清幽雅致。
交往人物的贤良儒雅。
生活情趣的高雅脱俗 。
课文赏析
诸葛庐
子云亭
自比:高洁而不为外物所困
课文赏析
何陋之有?
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
课文赏析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本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一方面向朝中当权者显示自己并未因遭贬而郁郁寡欢,相反却过得安逸潇洒;另一方面表达自己身居陋室不改初衷,屡遭磨难而坚守节操的信念。本文充分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小结,当堂成诵
开篇运用类比引出主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再从三个角度具体阐明,即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最后总结全文,以诸葛庐子云亭作比,以孔子的话结束全文。

课堂延伸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
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
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注释】:耽:极爱好。 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
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 哂:讥笑。
1.解词
(1)有仙则名( ) (2)无案牍之劳形( )
(3)不营产业 ( ) (4)欢守志弥固( )
2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 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
4.【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
1.解词(1)有仙则名(出名、著名) (2)无案牍之劳形(使身体劳累)
(3)不营产业 (经营、谋求) (4)欢守志弥固(更)
2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
3.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
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
.不简陋,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 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
4.【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
.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