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9课《谈生命》教案+学案+课件+录音+课堂实录+说课稿+教学反思+同步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9课《谈生命》教案+学案+课件+录音+课堂实录+说课稿+教学反思+同步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16 09:08:46

文档简介

(共95张PPT)
1、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3、感受和借鉴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 品读这篇文章,你也许会感到生命正在“流动”,正在“生长”。
青年时的冰心
冰心和孩子
老年时的冰心
愉快安详的冰心
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 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
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 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
(3)
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是五四以来最有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4)
58年前,冰心写过一篇散文《谈生命》,发表于当时的《京沪周刊》第一卷第27期。这份刊物小而冷僻,文艺只是点缀。因此,这篇散文长期湮没,不为人知。是陈子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在冰心逝世半年前无意中得之于冷摊。冰心的谢世,标志着五四新文学运动最后一位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作家隐入了历史。为了表示深切的哀悼之情,陈子善便将这篇情感真挚深邃,文笔清新柔美的散文在1999年3月4日的《文汇报》上公之于世,以为纪念。 2005、2、15
巉岩(chán yán)休憩(xiū qì)
骄奢(jiāo shē)清吟(qīng yín)
荫庇(yìn bì) 芳馨(fāng xīn)
怡悦(yí yuè) 云翳(yún yì)
一泻千里 璀璨 (cuǐcàn)
一、朗读课文,借助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
他从最高处发源
冰雪是他的前身
他聚集起许多细流
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
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岩峭壁
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
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
直到冲倒了这危崖
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
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
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
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
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
而雨过天晴,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
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休憩,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
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啊!
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
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
再冲倒两旁的石壁
再来寻夹岸的桃花。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
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
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
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
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啊!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
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
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地挣脱了出来
在烈日下挺立抬头!
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
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
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
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
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
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
秋风起了,他的叶子,由浓绿到绯红
秋阳下他又有一番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
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地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
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
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
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
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 “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
二、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本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全文可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第一句。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三层: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1)
1、默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敢说”呢?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
2、精读课文,把握文意
“生命是什么”是给生命下定义,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生命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更易选择切入的角度,引出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2)
(2)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充分展开,说说两个比喻各有什么侧重?说说这样写的用意。
2、精读课文,把握文意
“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又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3)
(3)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2、精读课文,把握文意
最后一层全是议论。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从表达主题方面说,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充分描写之后,再阐明文旨,深化主题;从结构方面说,起着绾结全文的作用,这是对生命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结论。 (4)
三、品读课文,体验作者思想感情,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美在形象,美在情感)
1、 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个快乐而痛苦的人生过程。
2、 美在形象:
(1)话说“一江春水”
四个“有时候”体现流程的丰富多彩。
聚集、奔注、冲倒、挟卷、奔腾、回旋等词体现了高昂激越的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快乐勇敢、享受、愤激、心平气和、快乐而又羞怯、心魂惊骇、休憩、睡眠等词刻画了春水的性格、情怀。
(1)
2、美在形象:
(2)话说“一棵小树”
小树生命历程中的几个连续的阶段代表了人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生命终结。
聚集、欠伸、破壳、伸出、吟唱、跳舞、挣脱、挺立、等词体现了小树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
勇敢快乐、宁静怡悦体现了小树勃发的生机、恬淡从容的情怀。
(2)
3、美在情感:
在形象的描摹过程中,流露出作者动人的情思。
(1)感情变化:在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是平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
描写一棵小树则不同,一开始充满喜悦、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是冬天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
(2)感情基调:本文表达的感情丰富多样,虽有起伏变化,但总的说来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的。
(3)
四、品味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四、品味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1) 她(大海)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大海”指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的顶点,“黑暗”指生命的终结。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光明”与“黑暗”相生相随。
(2)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生命是一种过程,应当从容镇定地面对死亡,显示了作者“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平常心。
(1)
四、品味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3)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轮回”说,冷静、客观、从容地面对生命,热爱生命,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人的一生会遇到快乐、悲哀、嘲讽甚至反对,快乐与痛苦相生相随。
(2)
(7)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8)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四、品味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阐述生命中快乐与痛苦的辩证法,表明作者对生命规律的判断 、认识。
这一句话与孟子的“生于忧患”表意相同,我们要学会享受痛苦、感谢痛苦。
(4)
四、品味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5)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虽然每一个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组成整个人类却可以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表现出作者浩渺的思绪、宽广的胸怀。
(6)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才,都能为人类作贡献,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3)
五、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把它推荐给大家并简要说明理由
五、鉴赏品味语言美
1、摘句交流。
2、教师归纳:
美在蕴藉(含蓄)。 集中表现在“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两个层次中,言在此而意在彼,引人深思。
美在反复。 “生命像 ”“生命又像 ”既成为行文层次的标志,又给人旋律回转,反复吟唱之感。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庄重精警,超越了常人面对死亡的畏惧、痛苦。语言看似平常,实则蕴含邈远的情思,意味深长。
(1)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反复强调,否定生命“轮回”说,理性的对待生命,表现了作者高远的人生情怀。
美在诗意。 “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是一句诗句,“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况。冰心诚挚地祝愿我们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真正体验人生的美好。
3、仿句练习。 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一句,仿写两个句子。
五、鉴赏品味语言美
(2)
六、 1、说说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
2、纵观全文,作者意在表达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观?
六、总结归纳
1、说说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
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于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它时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痛苦、顺利与曲折相伴相随。
或者: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种幸福;生命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生命最终要回归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生命的体验,始而新鲜,继而平静,最终归返大生命母体中则无欢喜也无悲哀。
(1)
2、纵观全文,作者意在表达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观?
《谈生命》主题
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六、总结归纳
(2)
形象美(一江春水、一棵小树)
生命 —— 生长、流动;
感谢 —— 快乐、痛苦
语言美(含蓄、反复、富有诗意)
哲理美
形象与哲理的统一 ;对称形式,反复吟唱
写作特点情境导入:
许多名家都在探讨生命的奥秘,生命的奥秘到底是什么呢?在冰心老人的笔下,生命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谈生命》,去感受生命的流动与生长。
(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读优美词句,认识生命的本质。
师:文章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感情,可以通过朗读体会得到。大家要注意读到感情激越处要情调激昂,声音响亮;读到感情平静处要语调深沉。读文章最后部分要情调高昂,字字蕴含力量。在反复诵读中,体会生命的本质和规律。
同学们回家预习课文了,谁来给大家读读下列词语
大屏幕出示:骄奢 挟卷 挣脱 枭鸟 荫庇 芳馨 云翳
指一生读
师:他读得如何?生答:全对(很好)!
师:看来大家预习得不错,下面由老师来给大家朗读一下课文,请大家边听边思考:作者是如何解说生命的?她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
(老师深情读完后,学生情不自禁鼓掌)
回归问题,学生简单交流后回答
生1:作者用比喻的手法生动的解释了生命;
生2: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生命比做一江春水、一棵小树,生生不息
师:你们说得不错,谁能再来深入谈谈作者是怎样认识生命的本质的?
生1:作者认为生命是奔腾的,是顽强的;
生2:她还认为生命是不断发展的、向上生长的。
师小结:正如同学所说的那样,文章用一江春水东流入海,一棵小树长大叶落归根来比喻一个人生命的全过程,并对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进行了形象的解说。接下来,就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对生命解说最生动的一部分,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1.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他曾有过怎样的境遇?
2.生命像一棵小树,在生长过程中,他经历了哪些阶段?
(分组准备交流)
首先交流第一个问题(略谈、详谈)
生1:在作者笔下,生命象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经历了四个有时候。
师:谁能再来详细谈谈你的认识?
生2: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春水奔流入海,先经过了四个“有时候”,然后奔入了大海,这就好象是人生经历了各种困难和挫折,最终获得成功。最后,它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又告诉我们实现理想后,要继续努力,争取下一次更加辉煌的成功。
师:谁再来联系生命中的各种境况谈谈?
生:第一个和第二个“有时候”代表着生命中的所有艰难险阻、痛苦、困难,并都勇敢、坚强地克服困难;第二个和第四个“有时候”象征着克服困难后的喜悦欢乐。
师:四个有时候正好是生命中的不同境遇,体现出了生命的多姿多彩,也揭示了在各种状态下,生命都需向前、向前。
师:那朗读时哪个有时候应读得激昂些,哪个读得舒缓些?
生:我认为第一个和第三个应读得激昂一些,第二个和第四个应读得舒缓一些。
(明确后,指一女生读舒缓部分,一男生读激昂部分)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们读得如何?
生1:我认为璐璐读得舒缓有感情,张泉读得也比较有力、激越。
生2:我认为张泉的激越程度可再加强些。
师:谢谢你们中肯的评价,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第一个有时候,注意读出感情。
生齐读,进一步感受激昂。
师:谁来谈谈你对第二个问题的认识
生:生命如小树经历了四季
师:生命也有四季,你觉得生命的四季各有怎样的特点?
生:生命的春天充满朝气,夏天日趋成熟,秋天收获累累硕果,冬天渐渐走向衰亡。
师:谁还能联系自己的生命来谈谈你的认识?
生:我们的少年时代充满活力,播种下了成功的种子;青年时代,要为事业去拼搏;中年时代如日中天,是家庭的支柱;而到了老年也是安享晚年的时候。
师:很确切,谁再来谈谈?
生:小树的生长历程如同一个人的生长历程,从而揭示了人生应该蓬勃向上的真谛,小树在春季生长好比人生的少年,小树在夏季茁壮生长,好比是人生的青年,小树在秋季的丰硕,好比是人生的中年,最终落叶归根,好比是人生的老年。因而把生命分成了几个阶段,并鼓励人们应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努力拼搏、奋斗!
师过渡:作者对生命的解说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对生命的感悟更是深刻,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生齐声朗读
师:这段文字有很深刻的启发教育意义,请同学们找出感受最深刻的语句,反复品读、揣摩,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
(采用评点式读书方法,圈圈点点、勾勾画画,在旁边写出感悟,教师巡视)
学生交流所感所悟
生1:我评点的是“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渺小,而这一滴一叶的活动又合成宇宙的进化,虽然渺小也不能忽略,所以,我们应从小事做起,为生命这一大篇章而奋斗。
师:你的想法很伟大。
生2:我评点的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就一个美丽的黄昏”,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坎坷,我们不应退缩,而应把这些困难视为自己前进的动力,从困难中吸取更多的经验教训,而当我们再次遇到这些问题时,就会有更大的把握来战胜困难,那么我们也会因此而获得更多的力量,来造就美丽的人生。
师:我们的人生因愈挫而愈勇,因坎坷而坚强。
生3:我评点的是“在宇宙的大生命中……进化运行”。我们虽然渺小,但滴水可以汇成江河,我们虽然微不足道,但我们可以装点星空,我们不可自大,我们更不能小视自己。
师:是的,作为我们应有集体主义观念,为了我们的团体,奉献一份力量。
生4:我评点的是“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生命就像一杯热咖啡,有苦也有甜,在我们快乐的时候不能一直沉浸在快乐之中,在我们伤心的时候,也不能一味的不能自拔。生命是多彩的,有时阳光明媚,有时风雨交加,我们不应对此怨恨,应该感谢它们,能从中得到生活的经验,不断地完善自己。
师:你能这样想,我很高兴。谁再来谈谈?
生5:我也是评点这一句。人的生命如同一颗柠檬,一口咬下去很酸,但如果你把它榨成汁,再加点糖,就会变得很甜。生命给予我们快乐,但同时也带给我们痛苦。快乐好比今天的阳光,给我们温暖,而痛苦好比明天的希望,给我们信心和勇气。
师:看来大家是受冰心先生的感染,能形象地谈出了自己的感悟。
生6:我评点的是:“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江流的生命意义在于流动,奔流入海;种子的生命意义在于生长,成为大树。那么人的生命呢?人的生命更需要生长,更需要打拼,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体现生命的活力;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体现人生存的价值;因为如此,我们的生命才不会暗淡无光!
师:确实,生命需要动力与活力。谁还想谈谈这一句?
生7: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河流因为不断的流动,最终涌入大海的怀抱,种子因为不断生长,最终结出丰硕的果实。生命更是需要不断奋斗,才会灿烂辉煌。
师:还有别处吗?
生8:我评点的是“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快乐给人带来的是兴奋,苦痛对于弱者来说,是人生的一大暗礁,对于强者来说却是生活中的小插曲。勾践被俘虏之后为夫差尝粪便,驾马车;少年韩信由市井流氓的跨下爬过。这都是有辱人自尊心的,但他们没有因此而沉沦下去,而是从苦痛中奋起,成为了大勇,原来苦痛之后也会呈现美丽景象。
(学生不由自主鼓掌)
师:最好的东西要留在心底,不断地回味,它会对我们的人生有更大的指导意义,让我们铭记那些给我们启示最深的语句。(生背)
师小结:今天我们跟随冰心老人一起经历了一次生命的历程,让我们懂得了,生命中有欢乐,也有痛苦,有顺境也有逆境。在顺境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逆境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只有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才能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大屏幕打出: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就一个美丽的黄昏!)
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就一个美丽的黄昏!
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从容说课
《谈生命》是世纪老人冰心在仙逝前不久发表的一篇带有比喻、象征,带有哲理意蕴的“生命体验”散文,它不仅哲思深邃,宏阔形象,鲜明生动,而且文字精练、老到,像一篇精美的散文诗。全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开篇引出话题,接下来描写“一江春水”“一棵绿树”的生命历程。最后直抒胸臆,升华哲理,说出了作者历经百年沧桑,备尝酸甜苦辣的生命“体验”。文章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在理清行文思路的前提下。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欣赏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和语言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德育目标
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教学难点
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品读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品读课文,美点寻踪,鉴赏文章的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生命是什么 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生活的经历和感受回答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听听中国文坛老祖母冰心的答案吧。
设计(二)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面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多媒体显示:
挟卷(xié) 芳馨(xīn) 怡悦(yí) 云翳(yì)
2.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选三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越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4.学生放声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
三、思读课文,把握文意
1.理清行文思路
提问:本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清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2.精读课文,把握文意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
多媒体显示:
(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 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
(2)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充发展开,请联系思路,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明确:(1)“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2)“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又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3)最后一层绾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的基本旋律。这是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结论。
四、美点寻踪,发掘课文的审美价值
1.请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生1:作者把生命还原成具体的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化,描绘出一幅幅生命的图画。
生2:本文语言优美,比喻、排比处处皆是。
生3:本文意境优美,情景交融。
生4:本文富含哲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
教师总结:大家谈得都很好。本文情、景、理交融,是一篇难得的美文。下面我们将从意境、哲理、语言三方面欣赏本文的美。
2.赏析课文的意境美(美在形象,美在情感)。
“美在形象”赏析:
(1)话说“一江春水”
多媒体播放一江春水东流入海的动感画面。雪山、峭壁、嶝岩、平原、斜阳草树、夹岸桃花、激电迅雷、新月晚霞、大海等画面依次迭出,春水一路走来,奔流激荡。
学生齐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也不敢信来生”,结合画面,想象春水一路高歌的情形。
①清大家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闲自己的话描述—下这个过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这个过程的欢乐和痛苦。
②品味相关词句。体味一江春水的特征,感受这个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四个“有时候”。体现流程的丰富多彩。
聚集、奔注、冲倒,挟卷、奔腾、回旋等词体现了高昂激越的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快乐勇敢、享受、愤激、心平气和、快乐又羞怯、心魂惊骇、憩息睡眠等词刻画了“春水”的性格、情怀。
(2)话说“一棵小树”
多媒体播放动漫flash,显示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泥土中欠伸、破土而出、长出嫩叶、开出繁花、蜂蝶飘翔、小鸟欢唱、浓阴如盖、硕果累累、黄叶翻飞、叶落归根。
学生齐读“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
①请按照原文思路。用自己的话描述上小树的生命历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时序(早春、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体现特有的平静和温柔。
②品味相关词句,感受一棵小树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小树生命历程中的几个连续的阶段代表了人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生命终结。
聚集、欠伸、破壳、伸出、吟唱、跳舞、挣脱、挺立、抬头等词体现了小树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
勇敢快乐、宁静怡悦体现了小树勃发的生机、恬淡从容的情怀。
“美在情感”阐释:
教师提示:
在形象的描摹过程中,流露出作者动人的情思。
在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是平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
描写一棵小树则不同,一开始充满喜悦、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但总的说来感情基凋是积极乐观的。
学生大声读课文,悉心体味作者的情感。
3.教师总结:作者将抽象的生命形象化、人格化,将生命的流程物象化,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生动的图画,倾注了自己的满腔深情。让我们在充分感受意境美的同时,领悟、认识生命的本质。
五、布置作业
1.描绘“一江春水”时,“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一切”指什么 请根据文意回答。
2.仿照下列句子的句式和修辞,另写两句话,组成一组排比句。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继续欣赏文章的哲理美、语言美;联系自我,对照反思,总结升华;延伸拓展,类文荐读,开阔视野。
[教学步骤]
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鉴赏哲理美
1.品味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多媒体显示:
(1)她(大海)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2)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3)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4)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5)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6)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7)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8)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学生自由选句评析,集体交流。
明确:(1)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的顶点,“黑暗”指生命的终结。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光明”与“黑暗”相生相随。
(2)生命是一种过程,应当从容镇定地面对死亡,显示了作者“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平常心。
(3)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轮回”说,冷静、客观、从容地面对生命,热爱生命,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人的一生会遇到快乐、悲哀、嘲讽甚至反对,快乐与痛苦相生相随。
(5)虽然每一个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组成整个人类却可以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表现出作者浩渺的思绪、宽广的胸襟。
(6)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才,都能为人类作贡献,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7)阐述生命中快乐与痛苦的辩证法,表明作者对生命规律的判断、认识。
(8)这一句话与孟子的“生于忧患”表意相同,我们要学会享受痛苦、感谢痛苦。
2.提问: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 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示例: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于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痛苦、顺境与逆境相伴相随。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种幸福。
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
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生命最终要回归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
生命的体验,始而新鲜,继而平静,最终归返大生命母体中则无欢喜也无悲哀。
3.教师总结:本文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本
质的认识。生命需要流动和生长,我们要享受快乐,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我们要感谢生命,不仅感谢快乐,也要感谢痛苦。我们要尊重生命,就得探寻生命“生长”的闪光点,向生命的顽强不屈敬礼。我们要珍惜生命,就得向生命的高贵顶礼膜拜,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
三、鉴赏语言
1.摘句交流
请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把它推荐给大家并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归纳:
美在灵动、蕴藉。集中表现在“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两个层次中,言在此而意在彼,引人深思。
美在反复。“生命像……”“生命又像……”既成为行文层次的标志,又给人旋律回转、反复吟唱之感。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庄重精警,超越了常人面对死亡的畏惧、痛苦。语言看似平常,实则蕴含邈远的情思,意味深长。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反复强调,否定生命“轮回”说,理性地对待生命,表现了作者高远的人生情怀。
美在诗意。“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是一句诗句,“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况。冰心老人诚挚地祝愿,希望我们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真正体验人生的美好。
3.仿句练习
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另写两个句子。
学生自由发言。
示例:愿你生命中有丰富的色彩,来描绘一幅壮丽的画卷。
愿你生命中有动人的音符,来谱写一支雄壮的歌曲。
愿你生命中有清冽的甘泉,来酿造一杯醉人的香茗。
四、联系实际,体验反思
教师创设讨论氛围:作者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总是相生相成的。请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 乐耶 ”为话题说一段话,表达自己的人生信念。
学生由于阅历所限,恐怕会为生活中的诸多烦恼所困,教师应相机诱导,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使他们从容应对生活,感谢幸福、感谢痛苦。
五、延伸拓展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阅读赵丽宏的《生命》,看看作者对生命有怎样的认识。
生 命
赵丽宏

假如生命是花。花开时是美好的,花落时也是美好的,我要把生命的花瓣,一瓣一瓣撒在人生的旅途上……

假如生命是草。决不因此自卑!要联合起所有的同类,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出属于自己的一星浅绿。大地将因此而充满青春的活力。

假如生命是树。要一心一意把根扎向大地深处。哪怕脚下是一片坚硬的岩石,也要锲而不舍地将根须钻进石缝,汲取生活的源泉。在森林和沃野做一棵参天大树当然很美妙;在戈壁沙漠和荒山秃岭中做一棵孤独的小树,给迷路的跋涉者以希望,那就更为光荣。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停泊,也不要随波逐流!我将高高地升起风帆,向着未有人到达过的海域……

假如生命是水。要成为一股奔腾的活水呵!哪怕是一眼清泉,哪怕是一条小溪,也要日夜不停地、顽强地流,去冲开拦路的高山,去投奔江河……

假如生命是云。决不在天空里炫耀自己的姿色,也不只作放浪的飘游。要化成雨,无声地洒向大地。

假如生命是一段原木。做一座朴实无华的桥吧,让那些被流水和深壑阻隔的道路重新畅通!

假如生命只是一根枯枝。那就不必做绿色的美梦了,变成一支火炬吧,在黑夜中劈里啪啦从头燃到脚……
学生思考。明确:真实的生命是平凡的。平凡的外表之下跳动着一颗勇敢地面对挫折、充满自信、扎根现实,激流勇进、谦虚朴实、随时奉献自己的火热的心,那么平凡也就透出几许高贵了。
六、课堂小结
本文以“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文章情景相融、情理相生,给我们至美的艺术享受。
七、布置作业
1.背诵你喜欢的语句。
2.阅读冰心的散文《霞》(见课本P71),比较《霞》与《谈生命》,说说它们的异同。
提示:《霞》写于1985年.《谈生命》写于20世纪40年代。两文写作时间相距近四十年,其间我们国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也由中年人变为老年人。两文主题有相似之处,情调略有不同,课文的情调更加激昂一些,《霞》更加平和一些。
(《霞》鉴赏文章见备课资料部分)
板书设计
形象美(一江春水、一棵小树)
谈生命 哲理美(生命——生长,流动;感谢——快乐、痛苦)
吾言美(灵动、蕴藉、反复、诗意)《谈生命》说课稿
引言: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冰心老人的《谈生命》。
一、说教材:
(1)总体认识
第三单元的课文全是以生命为主题的散文,它们的入选体现了新课程关注生命、关注亸生的人文理念。
《谈生命》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是世纪老人冰心的一篇运用比喻、象征,带有哲理意蕴的“生命体验”散文,语言优美,文笔生动。
文章开篇引出话题,接下来描写“一江春水”“一棵绿树”的生命历程。最后直抒胸臆,升华哲理。文章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初三学生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太深刻。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相信学习本文后,不但能提高其对散文的欣赏能力,更能获得对人生的新的感悟。
(2)说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本课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作者与词语,分析文章的层次,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鲜活生动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生命哲理。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对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思考,感受和借鉴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3)说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二、说教法、学法
遵循“师生互动,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原则,根据九年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我采用教法与学法是:
教法:
诵读指导法——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散文,读出韵味,领悟散文形象化的语言及其象征意义 。
设疑研究法——对重点语句组织学生讨论研究,进而理解文章主旨 。
阅读评点法——对精彩的句子引导学生鉴赏评述,并能从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中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学法:
自主学习——解决字词、作者,结构层次等浅层问题。
合作交流——运用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学习方式,体味语言,感受形象,激发想象,学习深层问题。
探究感悟——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朗读,感受散文的特点,培养创新思维,深化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让学生伸出双手,紧紧地贴在自己的胸口,感受到了什么?
看图片,听音乐,。
通过学生的触觉、听觉、视觉,让学生谈对生命种种现象的感受。(一是导入新课,二是了解学生对生命的感知水平)
(2)初读课文 识记积累
一是关于作者冰心 二是字词 学生自主学习后,老师做检查总结
(3)范读课文 整体感知
由老师和几个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阅读课文,并且运用音乐、画面等多媒体的强大功能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阅读后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评点朗读,确定应使用的语调。
(4)精读课文 合作交流
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分析、理解以下问题:
1.文章的层次 2.重点词语的作用 3.写作特色 4.语言特色 5.主题思想
(5)品读课文 探究感悟
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分析,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的、富有创新的思维
(6)想象联想 拓展延伸
(在这里,我说明一下,我前面的幻灯片所选用的图片以橘黄、红色等暖色调为主,意在象征生命的热烈、奔放和富有激情,直观、形象。而这一张我选用了以蓝色为主的冷色调,画面朦胧、抽象,划船的少年从象征生命的树丛和小河间划向大海,面对美丽的星空和浩瀚的宇宙就象是面对漫长的人生,该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呢?画面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作三个练习:1句子仿写 2. 联系生活谈体会 3.名言积累
最后在贝多芬《生命交响曲》的伴奏下,学生齐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命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结束本课。
四、说板书
板书设计主要突出课文的重点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思路,复杂内容简单化;抽象思维具体化;把感性认识理性化,使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归纳、感悟的能力。(共30张PPT)
生命 生命!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
也不是永远痛苦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
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把握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感悟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情感,深刻理解生命的意义,培养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作者:冰心(1900—1999)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掌握下列生字词:
云翳( )  巉岩(  )  羞怯(  )
心魂惊骇(  )  休憩( )
骄奢(  )  枭鸟(  )
丛莽(  ) 荫庇(  ) 
芳馨(  )  朔风(  )

chán
qiè
hài

shē
xiāo
mǎng
yìn
xīn
shuò
自读课文,思考:
作者为了阐释生命的真谛,分别将生命比作什么?
思考: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他曾有过怎样的境遇?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的哪些状况和境遇?
精读赏析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
他从最高处发源
冰雪是他的前身
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
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
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
而雨过天晴,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
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啊!
再来寻夹岸的桃花。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思考: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他曾有过怎样的境遇?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的哪些状况和境遇?
精读赏析
分组学习“生命又像一棵小树”
部分。
精读赏析
一江春水:
一棵小树:
课文分析:
向前、曲折、复杂、多变
发荣、滋长、繁盛、凋零
东流历程——
春秋四季——
以春水和小树为喻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
生命的本质
蓬勃生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不可阻挡。
生命的规律
始而渺小、微弱
继而强健、壮大
终而归于消亡
其间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相随
创作天地: (从以下二个题目中任选一个)
1、以“生命”为话题,写一段话。
2、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不怕困难,昂扬向上的人和事迹。
拓展延伸
假如生命是云,不要炫耀色彩的绚丽,也不要放浪地飘游,要化成雨,无声地洒向大地,滋润万物。
生命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辉煌。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与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生命之树长青达标训练
1、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清吟 yín 枭鸟 xiāo
B、荫庇 yìn 芳馨 xīn
C、怡悦 yí 杜鹃啼血 tí
D、惊骇 hái 休憩 qì
2、对“不是每一条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揭示出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
B、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
C、成了死湖和空壳,也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不必遗憾。
D、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3、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生命比做一江春水,描绘出奔流入海的壮观画面,豪放中又不失浪漫。
B、生命的历程应当有欢乐和痛苦,这样才能使人走向成熟。
C、作品结尾暗示人们,生活中有很多不幸和痛苦,它为编织美丽的人生创设了机遇。
D、我们个人的生命是渺小卑微的,因而也是痛苦和美丽的。
4、冰心将生命比喻成“一江春水”、“一棵小树”,请你再写出两个比喻句,表现你对生命的理解。
(1) (2)
能力提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
谈 生 命
冰 心?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 , 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 ,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的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的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岩前阻,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的起伏催逼,直到他过了,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的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的流着,低低的吟唱着,轻轻的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的望见了大海,呵!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的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歌唱,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将他叶子,由浓绿吹到绯红,秋阳下他再有一番的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②,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
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
对后者“能说”呢 请根据文意或语境写出你的理解。
2、在文中作者分别将生命比成“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加以充分展开,请联系
作者思路,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1) 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2) 愿你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用充满哲理性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抒发了一位世纪老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和绝唱。
B. 本文语言形象生动,许多句子不乏深刻的比喻象征意义,如“斜阳芳草里,看到了夹岸桃花”,就使人感受到生命晚景的瑰丽。
C. 本文结构严谨,开合自如,行文上非常注意前后照应,如结尾一段中说“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就与第一段对江流入海过程的叙写完全照应。
D. 本文反复说“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相信来生!”,又说“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这些看似与本文积极乐观的主题不太和谐的略带宿命和伤感的文字,应作正话反说理解。
开放探究
阅读冰心的《绿的歌》,完成文后问题。
我的童年是在大海之滨度过的,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湛蓝蓝的大海,身后是一抹浅黄的田地。
那时,我的大关个世界是蓝色的。蓝色对于我,永远象征着阔大、深远、庄严……
我很少注意到或想到其他颜色。
离开海边,进入城市,说是“目迷五色”也好,但我看到的只是杂色的黯淡的一切。
我开始向往看到一大片的红色,来振奋我的精神。
我到西山去寻找枫林的红叶,但眼前这一闪光艳,是秋天的“临去秋波”,很快的便被朔风吹落了。
在怅惆迷茫之中,我凝视着这满山满谷的吹落的红叶,而“向前看”的思路,却把我的心情渐渐引得欢畅起来!
“落红不是无情物”,它将在春泥中融化,来滋润培养它新的一代。这时,在我眼前突兀地出现了一幅绿意迎人的图画!那是有一年的科天,我回到我的故乡参天绿树;苍绿的是松柏,翠绿的是竹子,中间还有许许多不知名的、色调深浅不同的绿树,衬以遍地的萋萋的芳草。“绿”把我包围起来了,我从惊喜而汇入恬静,静静地、欢悦地陶醉在这铺天盖地的绿色之中。
我深深地体会到“绿”是象征着:浓郁的春光,蓬勃的青春,崇高的理想,热切的希望……
绿,是人生中的青年时代。
个人、社会、祖国、民族、人类都有其生命中的青年时代。
我愿以这支“绿之歌”献给生活在青年的生命中的青年时代。
1、为什么作者说“那时,我的大半个世界是蓝色的”?用原文回答:         (有超过14个字)
2、作者是在什么季节去西山寻找枫林的红叶的?( )
A 初秋 B 仲秋 C 深秋 D 初冬
3、文中写“是秋天的‘临去秋波’,很快的便被朔风吹落了”,这里“临去秋波”比喻
          (不超过8个字),抒发了作者         (不超过12个字)的思想感情。
4、文中写“向前看”的思路,却把我的心情渐渐“引得欢畅起来”,摘录原文回答这里“向前看的思路”指的是。
5、“‘绿’把我包围起来了,我从惊喜而汇入恬静,静静地、欢悦地陶醉在这铺天盖地的绿色之中”,试用简洁的语言回答作者见到“绿”从“惊喜”到“恬静”进而“陶醉”其中的原因。         (不超过30个字)
6、、下面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技巧的评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我”离开海为,进入城市后,“看到的只是杂色的黯淡的一切”,这里暗指城市色彩的驳杂,与辽阔大海的一片湛蓝相比显得黯然失色。
B、作者先写大海的蓝色,城市的杂色,枫林的红色,目的都是为了衬托后面的绿色。
C、文中“落红不是无情物”是引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下句是“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的“红”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冰心在文中与龚自珍在诗中所指代的对旬是一致的。
D、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或比喻的手法,分别赋于蓝色、红色和绿色以人的品格。
E、 文章最后以祈使句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和青年们的热切期望。
三、资料下载
1、冰心简介
冰心(1900.10.5—1999.2.28)福建长乐人,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其父谢葆璋是一位参加过甲午战争的爱国海军军官,在海浪、舰甲、军营中冰心度过了着男装、骑马、射击的少年生活。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更激发了她的爱国之情。1911年冰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学习。1914年就读于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五四”时期,在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就读,后转文学系学习,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投身学生爱国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参加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等。1923年赴美留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冰心妙语录: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季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
■指点我吧,我的朋友!我是横海的燕子,要寻觅隔水的窝巢。
■春何曾说话呢?但她那伟大的潜隐的力量,已这般的,温柔了世界了!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家”是什么,我不知道;但烦闷———忧愁,都在此中融化消灭。
达标训练
1、D 2、C 3、D 4、略
能力提高
1.“生命是什么”涉及到对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则可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角度,引出了下文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意思对即可)?
2.“一江春水”侧重于阐明生命的力量(或生命的美好),“一棵小树”则侧重于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而又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意思对即可,要联系作者思路,用意,语言表达应清楚明白。)?
3. (1)?生命是一种过程,生生息息是自然规律,显示了“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平常心。
(2)?希望人们能承受更多的与生命相生相伴的快乐与苦痛,用以构筑一生的完美。(以上回答意思对即可)?
4. A
开放探究
1、我的童年是在大海之滨度过的
2、C (提示:从“一闪光艳”、“临去秋波”、“朔风”等词可推断出此时处于深秋季节。)
3、即将凋零的红叶 对枫林红叶喜爱而又惋惜。
4、“落红不是无情物”,它将在大体上泥中融化,来滚滚培养它新的一代。
5、绿是春天、表春的象征者,亦是作者的理想和希望之所在。
6、AC (提示:A文中的“杂色”比喻城市生活的复杂,并无贬义;C项中冰心文中的“红”指代枫叶,龚扑克珍诗中的“红”指代“红花”,二者指代的对象并不一致。)(共21张PPT)
《谈 生 命》赏 析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化多端,面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冰心语
理清行文思路
总领: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生命像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
生命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
总结主旨,深化主题
赏析课文的意境美
话说一江春水
源头
峭壁
平原
激电迅雷
新月晚霞
流入大海
小 结
四个“有时侯”,体现流程的丰富多采。
聚集、奔注、挟卷、冲倒、奔腾、回旋等词体现了高昂激越的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快乐勇敢、享受、愤激、心平气和、快乐而羞怯、心魂惊骇、憩息睡眠等词刻画了“春水”的性格、情怀。
话说“一棵小树”
春天的小树
夏日绿荫
秋之宁静
玉树琼枝
课 后 思 考
“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与“一江春水”的生命历程是否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树”四季的成长过程。
在文中找出表现“小树”动态、情态的关键词,并体味散文语言的魅力。
关于生命本质的探讨
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的卑微,多么的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动。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设计理念:本文是一篇谈论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的美文,语言优美,比喻恰当,描绘生动,议论精辟,哲理深刻,很值得学习、借鉴,很有启发意义。全文虽然仅一段,但思路清晰,行文层次分明。在理清层次基础上,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欣赏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和语言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步骤: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生命的道路不是一马平川。它有时很脆弱,突如其来的困难和疾病常常会让生命不堪一击;霎那间的意外和不幸更会让生命愚钝,惨淡,甚至堕落。因而生命需要滋润和呵护,生命的魅力在于它的活力。珍爱我们的生命,把握好我们的生命,生命之花才会绚烂多彩,熠熠生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老人仙逝前写的一篇哲理散文《谈生命》。
2.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并用笔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需要注意的字音:
挟卷(xié) 芳馨(xīn) 怡悦(yí) 云翳(yì) 枭(xiāo)鸟 荫(yìn)庇
3.学生自由读课文,先读全文,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者段落读。
4.学生举手表演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者段落,然后再由学生评点。在评点中明确朗读本文的要求:感情激越处声音要响亮,读得激昂;感情平静处声调要舒缓,读得深沉;读最后议论部分,要情调高昂,字字蕴含力量。
5.学生齐读课文,要求声情并茂,抑扬顿挫。
(二)理读课文,弄清文章脉络。
1.粗略划分文章层次,言之有理即可。如:
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全文思路的起点。提出话题,为下文的展开作铺垫。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这段的最后一句话也可以独立成段,以示这句话的重要性。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段落特点和作用与第二层一致。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说明:划分以“粗略”为原则,本文没有分段定规,应该鼓励学生有不同的划分方法。
2.全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全文呈分总的特点。最后一段全是议论,从表达主题方面说,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充分描写之后,再点明命意、阐明文旨、深化主题;从结构上说,起着总结全文的作用。由于文章具有哲理性、议论性的特点,所以最后一段具有作结论的性质。
(三)析读课文,体会感情,把握文意。
1.读文章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这部分,按照原文思路,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个快乐而痛苦的过程,并体会所表达的感情。
注意抓住关键词句,把握几个阶段: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四个“有时候”体现流程的丰富多彩。
“聚集、奔注、冲倒,挟卷、奔腾、回旋”等词体现了高昂激越的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快乐勇敢、享受、愤激、心平气和、快乐又羞怯、心魂惊骇、憩息睡眠”等词刻画了“春水”的性格、情怀。
过程特点:曲折,大起大落。
2.读文章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这部分,同样按照原文思路,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个快乐而痛苦的过程,并体会所表达的感情。
关键词句:注意体现时序的词——早春、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小树生命历程中的几个连续的阶段代表了人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生命终结。
“聚集、欠伸、破壳、伸出、吟唱、跳舞、挣脱、挺立、抬头”等词体现了小树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勇敢快乐、宁静怡悦”体现了小树勃发的生机、恬淡从容的情怀
过程特点:与前一过程特点相比,这个过程表现得更加平静而温柔一些。
3.全文感情怎样变化?感情基调是什么?
在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是平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
描写一棵小树则不同,一开始充满喜悦、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但总的说来感情基凋是积极乐观的。
4.简单概括全文内容。
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四)品读课文,赏析美点。
1.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学生可能喜欢的如:
“她(大海)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句中的“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的顶点,“黑暗”指生命的低谷。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光明”与“黑暗”相生相随。
“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人的一生会遇到快乐、悲哀、嘲讽甚至反对,快乐与痛苦相生相随。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才,都能为人类作贡献,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阐述生命中快乐与痛苦的辩证法,表明作者对生命规律的判断、认识。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我们要学会享受痛苦、感谢痛苦。
……
2.以“这篇课文很美,美在……”为开头,根据课文内容,说几句话。比如:
这篇课文很美,美在反复。“生命像……”、“生命又像……”既成为行文层次的标志,又给人旋律回转、反复吟唱之感。
这篇课文很美,美在诗意。“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是一句诗句,“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况。冰心老人诚挚地祝愿,希望我们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真正体验人生的美好。
这篇课文很美,美在灵动、蕴藉。集中表现在“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两个层次中,言在此而意在彼,引人深思。
……
3.仿句练习。
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另写一个句子。
示例:愿你生命中有丰富的色彩,来描绘一幅壮丽的画卷。
愿你生命中有动人的音符,来谱写一支雄壮的歌曲。
愿你生命中有清冽的甘泉,来酿造一杯醉人的香茗。
(五)联系实际,体验反思。
作者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总是相生相成的。请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 乐耶 ”为话题说一段话,表达自己的人生信念。
教师应相机诱导,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使他们从容应对生活,感谢幸福,感谢痛苦。
(六)延伸拓展
课外阅读赵丽宏的《生命》一文。
[第二方案]
设计理念:本文文质兼美,可以从积累、鉴赏与感悟的角度去学习全文。通过学习,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感悟生命的美好。
教学步骤:
(一)读一读。
可以先配乐朗读,然后学生自由读,接着整体读,个体读并由学生来评价。通过读与评,明确朗读的要求:流利、有感情;速度上的变化与文字内容基本吻合;恰当处理各种停顿,停顿的时间要合理;语调变化贴切自然。
(二)品一品。
学生选择文章中最欣赏的句子或者段落来品读,并简单说说欣赏的理由。可以是文章中带有哲理性的议论句,也可以是文中精美的比喻句,还可以是文中优美的段落或者句式等。通过品析,把握文章精美的语言与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谈一谈
1.谈一谈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
2.谈一谈本文写法上的特点,尤其是文章用“一江春水东流入海,一棵小树长大叶落归根”来比喻一个人生命的全过程的写法,以及文末通过精彩议论来点题的手法,可作为重点来引导学生谈。
3.谈一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受。可以引导学生从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快乐与痛苦、生命的可贵、如何珍惜生命等角度来谈感受。师:(在黑板上写下“生命”二字)同学们看到生命二字,你会想到那些词语、景物或者句子?
生:我想到的是死亡,正因为有了生命,才会有死亡,正像是有了开始,才会有结束一样。
生:我想到的是春天的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它们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生:我想到的是一个关于西北的藏羚羊的故事,就在猎人的枪口对准它时,那只肥胖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企求的眼神望着猎人,然后冲着猎人前行两步,两条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两行长泪从它的眼里流了出来……这只藏羚羊只是为了保护它腹中的胎儿,让人感慨生命的伟大。
生: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曾经播过一期感人肺腑的节目《感受坚强》,向我们大家讲述的是癌症少女张默然的故事。张默然年轻的生命被癌症折磨得痛苦不堪,但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坚强的搏斗着。她感人的事迹,感动了医生,感动了亲友,感动了所有的人,尽管大家并没有挽留住张默然的生命,但她勇敢地面对死亡、热爱生命的事迹,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坚强。
〔这是极具匠心的开始,给人非常新鲜的感觉。迅速地入题,十分巧妙地把学生带入了课文,似乎每一秒钟都用在了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上面。〕
师:是的,生命是一个司空见惯但又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历代文人墨客都谈到生命这个话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世纪老人冰心的《谈生命》。现在请大家朗读课文,大声地读起来。
要求咬准字音,比如下面这些字:巉岩 骄奢 荫庇 芳馨 怡悦 丛莽 清吟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师:作者是怎样谈生命的,作者把生命比作什么?请根据内容说话,说一说生命像什么?用这样的句式说“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冰雪是它的前身……”
(学生杂然地读课文,说“话”。)
师:下面准备课堂发言,开始自由发言。
(学生按句式要求各说一句话。)
生1: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
师:生命在积攒着力量。
生2: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有时他遇到巉岩前阻,有时他经过细细的平沙,有时他遇到暴风雨,有时他遇到新月和晚霞。
师:这就像我们的人生,有阳光也有风雨。
生3:生命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下聚集生力,在冰雪下欠伸。
师:对,有春天就有生命
生4:生命像一棵小树,在早春湿润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
师:嗯,很快乐开始自己的新生命。
生5:生命像一棵小树,春天,他开出满树的繁花,夏天,他长出浓密的枝叶,秋天,他结出累累的硕果,冬天,他无力地投入大地的怀抱。
师:你的语言真美(生鼓掌)
师:在作者的眼中,生命像一江春水,从雪山发源,最终流入大海,生命像一棵小树,历经四时,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好,现在我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生命像什么…”
生1:生命像一轮月亮,有时圆有时缺,圆圆缺缺构成了他的一生。
师:是啊,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很形象。
生2:生命像大海,有时波涛汹涌,有时风平浪静,潮起潮落正如人生。
师:人生也有高潮和低谷。
生3:生命像一颗流星,宇宙是它的母亲,他勇敢地划破长空,绽放光彩,结束自己的生命。
师:这一生虽然短暂,但是辉煌。
生4:生命像一件皮衣,(其余学生笑),时间越长久,皮子就越柔软。
师:噢,不过,一件质量不高的皮衣也不是时间越久越柔软吧!这也像人生,要做一个有质量的人,你的内涵才会丰富起来。
师:生命本来很抽象,可是经过我们大家一说,就很形象了,同学们都有很多话要说。
〔这是第一个教学板块。教师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教学,用“读”与“说”的方式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生命象什么……”的说话方式让学生的视线进入到课文的每一个角落,它是一条线索,串起了课文内容,也串起了同学们丰富的说读活动。学生畅快的发言与教师精粹的评点语交融在一起,形成动人心弦的课堂交流。〕
师:下面我们再来读课文。读什么呢?读你自己喜欢的内容,然后告诉老师你记住了什么,你获得了什么。选取你最喜欢的内容,然后说一句“积累”的话。看自己喜欢哪些句段,记住了句段。
(学生自主活动,背读课文内容。老师强调说,要边读边说,口中要念念有词;同时不能浅尝辄止,要深人地记背。)
师:现在准备说话。说什么?说“积累”的话。就是我记住了哪些词语,记住了哪些句子,如果能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就更好了;向大家汇报一下。
生1:我喜欢这样两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因为“生命是什么”是一种下定义的方法,而“生命像什么”则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很难下定义,而用比喻却很生动。
师:很生动,很形象,这个同学为我们开了个好头,我们继续。
生2:我喜欢这么一句话:“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多么黑暗” 。因为这句话运用了排比手法, 排比的修辞很有气势。
生3:我喜欢“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我喜欢它的理由是这些句子写得很有哲理,就像我自己最近有些不愉快(学生窃笑),但在这困难的时候,我要像江水一样,战胜这困难。
师:这句话里,有些词语用得很生动,比如“愤激”、“怒吼”、“回旋”等,写出了江水在前进的过程中的勇气,老师也希望你战胜自己的困难,早日冲倒危崖。
(生鼓掌)
生4:我喜欢这样一句话:“大海(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因为这两句在文章出现了两次,都写出了江水和小树在最终结束自己的生命的那种坦然和无怨无悔。
师:只要努力过,就不会有遗憾。
生5:我喜欢“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
师:嗯,比喻生动。
生6:我喜欢“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这几句写出了人生要奋斗。
师:好,这也是作者阐释自己的生命观的最直接的表达,让我们集体放声朗读这一段,感受作者这种激昂、达观的人生态度。
(师生齐声背诵这一段)
师:好,这一步我们也做完了。
〔这是第二个教学板块。教师注意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这儿强调、突出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让学生自由地畅谈自己最喜欢的课文内容。没有运用提问的手段,但课中的发言却同样话语纷纭,这既表现出教师的教学技艺,又表现出教师教学的理念。〕
师:下一步的学习更艰苦、更有趣味,而且更能表现我们语文学习的水平。那就是“品读”。品什么?品读课文中你认为用得非常好的字词,或者你有疑惑的地方,说一说“发现”的话。比如刚才同学们说的那句“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一句中,“愤激”、“怒吼”等词语用得很生动。下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寻找、品味,每人都要用大大的圆圈划出自己认为用得好或有质疑的的字词或句子,再想想理由。
(同学们活动。)
师:有同学已经准备发言了,现在请前后两个座位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然后开始发言。
生1:我提问与课文内容无关,与作者有关。可以吗?
师:当然可以。
生1:老师在刚才的时候说是冰心先生,而冰心不是我们的奶奶吗?女士也可以称呼为先生吗?
师:哪位同学替他回答?
生2:对一些有成就的女士、很尊重的女士也可以成为先生。
师:是的,比如我们以前学过一篇散文《我的老师》,里面说我的老师蔡芸芝先生,也是为了表达对老师的赞美之情。
生3:这里写得好“生命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身,在早春湿润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而出”。就修辞来看,是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就词语的表现力来看,“聚集”、“欠身”等形象地写出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师:你体会得很好。
生4:“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生即使有什么挫折,有什么失败,也不要紧,我们还可以重新再来。
师:对,“心若在,梦就在,不过是从头再来”。
生5:“……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这里的“宁静”和“怡悦”写出了树的灿烂之后的平淡。
师:用词很准确。
生6:“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这句话,写出了我们生命在整个自然界的地位,希望读者热爱自己的生命。但我这里有个疑问,我认为语序应该调整,因为前面说是先说的江流,后说的是叶子,但后面的语序却不对应。
师:看样能够我们也可以挑战名家了。
生7:“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长变的四时”中语言很简洁,特别是用“不同的两岸“和”“长变的四时”比喻人的一生,我认为很形象。
师:你的发现能力非常强。
……
〔这是第三个教学板块。课文在这儿得到了有力的突破,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这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深谙课文的阅读教学不是老师的分析能够代替的,从而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徜徉,让学生在“品析语言”“欣赏语言”这样高层次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习得语感,提高阅读水平。从学生发言的情况来看,可以说是异彩纷呈,令人赞叹。〕
师:下面继续进行我们的创造性学习。我们先把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感悟的地方读出来,这一次读,要读出感情来。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读起。
(生齐读)
师:这一段也就是本文的中心,正如作者说的“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也要感谢生命”现在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好不好?
生:好
师:在你十几年的生命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生1:生命中最重要的是真诚,真诚地对待自己,对待别人。
生2: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付出,只要你付出,就会见到彩虹。
生3:生命中最重要的是感恩,感谢父母,感谢生活。
生4: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宽容,宽容别人是一种美德。
生5: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乐观,微笑着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
生6:生命中最重要的坚强,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生7: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快乐,不舒心的往事让他随风而去吧!。
师:文章可以结束,生命的话题却永无止境。冰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感谢生命,最困难中要奋发有为,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珍惜生活,感谢生命,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自信。
(师生齐声朗读屏幕上的四句话)
生命像一江象东流的春水
生命像一棵历经四时的小树
生命是一泓忍不住要喷涌的泉水
生生命是一双灿烂着想象的翅膀
(这是第四个教学板块。教师组织了富有美感的语言实践活动口学语言、用语言、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层次等诸多内容,在这一个教学环节中得到了综合的体现。教学情境的明快、开朗、活泼,教学中愉快的高潮,如在我们的眼前。)
总评:这是一节富有韵味的具有鉴赏价值的课。特别注意的是:第一,教师在此构筑了一道美丽的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风景;第二,教师在此创造了一种崭新的适用于大面积语文教学用的“说读”课型;第三,教师在此设计了老少咸宜简捷明晰的“板块式”教学思路;第四,教师巧妙地对传统教学手段进行了改革:这一节课基本没有进行提间,基本没有教师的分析,令人耳目一新。〕教师寄语:
人的一生就是进行尝试,尝试的越多,生活就越美好。----爱默生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内容,识记作家作品、难点字词。
2、感受作品生动的描写,引导学生品味作品的语言,揣摩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3、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基础知识:
1、为下列加红的字注意。
挟卷(  )羞怯(  )覆压( )清吟(  )
荫庇( )芳馨(  )云翳(  )悬崖峭壁(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一泻千里:
枭鸟:
荫庇:
芳馨:
云翳:
3、词语积累:一泻千里 荫庇 芳馨 云翳
理解探究:
二、课文内容分析。
4、本文的主要的内容是什么?

5、本文全文只有一段组成,根据文意,可以把本文划分成几个层次?

6、本文开头第一句话中"生命是什么"和"生命像什么"有什么不同?

7、生命和"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有什么关系?

8、如何理解"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

合作释疑:
9、“一江春水”经历了哪些生命过程的体验?(可用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这些体验有无先后顺序?从中你领悟到什么道理?


10、通过“一棵小树”的经历,使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课内精读: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
1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呢?请根据文意或语境写出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1)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2)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3)愿你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用充满哲理性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抒发了一位世纪老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和绝唱。
B.关于生命和生命的意义,原是一个复杂严肃的话题,但作者却能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在说理方法上与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C.本文语言形象生动,许多句子不乏深刻的比喻象征意义,如“平沙斜阳芳草里,看到了夹岸桃花”,就使人感受到生命晚景的瑰丽。
D.本文结构严谨,开合自如,行文上非常注意前后照应,如结尾一段中说“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就与第一段对江流入海过程的叙写完全照应。
E.本文反复说“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相信来生!”,又说“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这些看似与本文积极乐观的主题不太和谐的略带宿命和伤感的文字,应作正话反说理解。
14、对“不是每条一条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揭示出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
B.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
C.成了死湖和空壳,也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不必遗憾。
D.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15、文中画线句“生命又像……”省略了一段话,请联系上下文思考.推断:
(1)“生命又像”什么?生命又像 。
(2)围绕这一比喻可以写哪些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用“生命像……”开头,写几句话(30-50字),表达你对生命的理解。(文中的比喻和上题中推断的比喻除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最后一层,然后把自己的对生命的感想写出来,和其他同学交流。


9《谈生命》参考答案
1 2 3 略
4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了生命由成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的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毅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5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课文第一句话。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为下文作好了铺垫。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写了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了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余下部分。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述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6、"是什么"是下定义,"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这样写出的文章更加具有形象性、审美性和隐喻性。
7"一江春水"显示了人生历程中的丰富多彩;"一棵小树"则着重表现了生命的奋斗不息。
8结合本文可以这样理解:希望你的一生能够有丰富多彩的经历,你才真正体会到人生的美好。"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情景。
9、“一江春水”经历的生命过程的体验: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静静的流着,低低的吟唱着;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使他心魂惊骇,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
所描写的几个“有时候”的情况,从事物性质和发生的状态来看,不分先后阶段,即不与人的生命历程的阶段一一对应。
这些情况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显示了人生的丰富多彩:人生总是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而随的。
“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是比喻性的说法,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现象,其实是生命的历程,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10、几个连续的阶段,勾画着或喻示人的生命历程,生命的规律就是从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最终归于消亡。生命始终向前发展,这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的。
课内精读:
11.“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则可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角度,引出了下文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12.(1)“大海”作为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顶点,“黑暗”表示生命的终结。
(2)生命是一种过程,生生不息是自然规律,显示了“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平常心。
(3)希望人们能承受更多的与生命相生相伴的快乐与苦恼,用以构筑一生的完美。
13.A B 14.C 15.(1)一棵小树(或一粒种子)
(2)本题是探究式阅读的考查,所答内容应与下列例句相近。例句:它在生长中伴随着快乐和痛苦。春天抽叶开花,夏天浓荫结果,秋天叶色绯红,冬天落叶归根。或:既吸收空气,承受阳光,又经历风吹雨打,酷暑严寒。
16.本题答案为开放性的。写出贴切比喻;围绕比喻想象;表达贴切(共28张PPT)
冰心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代表作有诗集有《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小说《超人》等。
冰心(1900—1999)
笔名“冰心”的来历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923年,冰心于燕京大学毕业
冰心1929年与吴文藻结婚时合影。
冰心(1923年于美国)
百岁老人,文学大师。
字 词 积 累
巉岩
羞怯
挟卷
怡悦
骄奢
云翳
chán
qiè
xié

shē

xiě
xiāo
yìnbì
xīn
shuò
mǎng
啼血
枭鸟
荫庇
芳馨
朔风
丛莽
研读课文
2、作者用什么来比喻人的一生?春水和小树分别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或哪几种生命状态 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
4、作者对生命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什么?最能表达主题的句子有哪几句?宣示怎样的人生观?
1、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
3、在这几种生命历程中,春水和小树表现了怎样的心理品、情绪状态?
1、(“我不敢说……像什么”)揭示话题。
2、(“生命像……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
3、(“生命又像……不敢信来生”)写“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
4、(“宇宙是……结尾”)总结全文,揭示 生命的本质。
研读课文
2、作者用什么来比喻人的一生?春水和小树分别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或哪几种生命状态 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
4、作者对生命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什么?最能表达主题的句子有哪几句?宣示怎样的人生观?
1、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
3、在这几种生命历程中,春水和小树表现了怎样的心理品、情绪状态?
一江春水:
一棵小树:
课文分析:
向前、曲折、复杂、多变
发荣、滋长、繁盛、凋零
东流历程——
春秋四季——
以春水和小树为喻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
研读课文
2、作者用什么来比喻人的一生?春水和小树分别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或哪几种生命状态 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
4、作者对生命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什么?最能表达主题的句子有哪几句?宣示怎样的人生观?
1、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
3、在这几种生命历程中,春水和小树表现了怎样的心理品、情绪状态?
春水:
聚集力量
快乐勇敢地流走
愤怒地奔腾和怒吼
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
一声不响地流入、消融、归化
小树:
勇敢快乐地破壳
雨中吟唱风中跳舞
挣脱、挺立
宁静和怡悦
消融、归化、无乐无哀
研读课文
2、作者用什么来比喻人的一生?春水和小树分别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或哪几种生命状态 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
4、作者对生命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什么?最能表达主题的句子有哪几句?宣示怎样的人生观?
1、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
3、在这几种生命历程中,春水和小树表现了怎样的心理品、情绪状态?
生命的本质和规律是什么?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人生要有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生命像小说,不在于长而在于精。
生命像品茶,品味时,有时有淡淡的苦味;有时有淡淡的清香。
生命像浪花,有风平浪静,也有惊涛骇浪。
冰心用形象的比喻,象征的手法,将生命过程比喻为一江春水的奔流历程、一棵小树的生长经历,用春水、小树来象征生命。我们来仿照这种方法,选取一个事物来比喻、象征生命。
生命像路,有时平坦,有时崎岖,这样才缤纷。
生命像火把,应该使劲燃烧。
生命像蜡烛,都很短暂。
生命像万里长城,没有止境。
生命像一场戏,有悲欢离合也有喜怒哀乐。
生命如同父母的爱,应该学会珍惜生命,懂得爱的真谛。
名人谈生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
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
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巴金
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
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的只有一次。人的一生
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
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
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
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保尔·柯察金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愿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雷锋
生 命
赵 丽 宏

假如生命是花。花开时是美好的,花落时也是美好的,我要把生命的花瓣,一瓣一瓣撒在人生的旅途上…… 二 假如生命是草。决不因此自卑!要联合起所有的同类,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出属于自己的一星浅绿。大地将因此而充满青春的活力。

假如生命是树。要一心一意把根扎向大地深处。哪怕脚下是一片坚硬的岩石,也要锲而不舍地将根须钻进石缝,汲取生活的源泉。在森林和沃野做一棵参天大树当然很美妙;在戈壁沙漠和荒山秃岭中做一棵孤独的小树,给迷路的跋涉者以希望,那就更为光荣。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停泊,也不要随波逐流!我将高高地升起风帆,向着未有人到达过的海域……

假如生命是水。要成为一股奔腾的活水呵!哪怕是一眼清泉,哪怕是一条小溪,也要日夜不停地、顽强地流,去冲开拦路的高山,去投奔江河……

假如生命是云。决不在天空里炫耀自己的姿色,
也不只作放浪的飘游。要化成雨,无声地洒向大地。

假如生命是一段原木。做一座朴实无华的桥吧,让那些被流水和深壑阻隔的道路重新畅通! 八
假如生命只是一根枯枝。那就不必做绿色的美梦了,变成一支火炬吧,在黑夜中劈里啪啦从头燃到脚……
作者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 意想不道的困难,如:父母突然下岗,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已经尽全力了,可学习成绩仍无明显改善;你想和同学搞好关系可大家都不理解你;你遭受到突然的打击和挫折……面对这些,你是怎么认识的?
体 验 感 悟
生命像一朵纯洁无瑕的雪花。她原本是那空中洁白的云朵,那里,有她无数的兄弟姐妹。她飘在这世界的最高处,望着世上的一草一木,人世间的一举一动,地球的一分一秒……云儿在空中,在空中无忧无虑地飘浮、游荡……不受任何拘束。承受着阳光的照耀,接受着微风的轻抚,享受着月光的沐浴……突然,有一天,来自远方的寒风,呼啸着来了,他怒吼着,无情地向云朵吹刮了过来。然而,云儿没有躲避,没有逃跑,而是,而是坦然地面对寒风,与他作顽强的斗争,无数个水分子簇拥在一起,紧紧地抱成一团,形成了雪花……寒风被雪花吞噬了,她们开始下降,轻轻的,缓缓的,柔柔的,无声息……她们互相碰撞着、拥抱着、亲吻着……最后,她们投入了大地的怀抱,落入了水塘、小河中…… 她消融了 ……
… …
生命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世界(地球)是因生命而精彩,而在生命创造的精彩中,人类的生命更具有其独特的价值,我们要珍爱所有生命,更要珍爱我们人类的生命。
——恩格斯
初中语文
冰心《谈生命》
授课课件
授课人 魏雄广
授课班级 四○四厂第二中学初三(1班)
授课时间 2005年6月22日
课件制作 魏雄广
运行平台 microsoft powerpoint
版本 microsoft office XP
2005年6月
精 彩 赏 析
1、愿你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2、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教师理解,供同学们参考:
1、希望你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你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年龄,或到了晚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况。
2、生命有限,应该努力奋斗,使自己的生命多姿多彩,富有意义。不可荒废光阴,虚度人生。
精 彩 赏 析
生命是珍贵而又短暂的,“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有收获”,要有一种向上的精神,希望同学们,扬起奋发向上的风帆,能在你的生命长河中勇敢地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读 书 卡 片
○ 类别:文化教育 编号:001
题目: 《谈生命》 作者: 冰心
出处: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