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现代生物技术
小结与复习
归类整合创新
构建知识框架
生物技术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
转基因技术
原理
基因决定生物的技术
运用
巨型小鼠、抗虫棉
细胞工程
关注生物技术
细胞的全能性
原理
克隆羊、克隆器官
运用
构建知识框架
现代生物技术的具体内容有概述基因工程与转基因技术,分析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的应用。复习的重点应放在把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的问题上。现代生物技术(克隆、转基因技术等)已被用于生产实践,并对个人、社会和环境具有很大的影响。
现代生物技术
例3 中国科学院上海遗传研究所和复旦大学合作,培育出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转基因羊,在这些羊的乳汁中含有能够治疗血友病的珍贵药物,转基因羊的培育过程如图2-T-2所示。请根据所学知识,选出错误的一项 ( )
图2-T-2
A.图示中的①和②过程同试管婴儿一样,是在实验室内完成
B.胚胎的发育主要在代孕母羊的子宫里完成
C.公羊精子内含有27条染色体,培育的转基因羊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也是27条
D.转基因母羊的乳汁中含有能够治疗血友病的药物,该药物的形成是受基因控制的
( )
C
[方法点拨]此题结合流程图,既考查转基因技术又考查遗传和变异的知识,要抓住“流程”的主体,明确流程途径上的相关“点”及其顺序,把握好这些“点”的概念。
[解析]转基因羊的受精和早期的胚胎发育都是在实验室内完成的,然后移植到代孕母羊的子宫里继续发育,直到分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培育的转基因羊体细胞的染色体数应为27对。基因控制性状,能够治疗血友病的药物的形成是受基因控制的。
例4 随着基因工程的兴起,人们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关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培育成功的转基因食品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B.基因工程在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C.公众应科学理性地对待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
D.我国十分重视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问题
A
[解析] A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具有不确定性;基因工程在医、农、林等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公众应科学理性地对待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其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并制定了一系列用于规范管理以确保生物技术安全性的法规。
1. 下列生物技术中,能改变生物基因组成的技术是 ( )
A.嫁接技术 B.克隆技术
C.组织培养技术 D.转基因技术
【历年中考】
D
[解析] 嫁接技术、克隆技术、组织培养技术,都不能改变生物的基因组成;转基因技术是将目的基因转入另一种生物基因组中,使其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因此能改变生物基因组成。
2.科学家把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获得了能够生产生长激素的“工程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工程菌”的获得利用了转基因技术
B.“工程菌”生产生长激素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C.“工程菌”生产的生长激素能够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D.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在细菌细胞内得到了成功表达说明基因控制性状
B
图2-T-3
3. 如图2-T-3是科学家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克隆羊多莉”的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C
[解析] 克隆不经过受精作用,因此属于无性生殖,不正确。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所以,培育出的多莉的外貌最像母羊b,而不是母羊a,不正确。通过分析可知,多莉的诞生说明控制生物遗传和发育的物质主要位于细胞核内,正确;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人也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核中含有遗传信息,克隆技术成熟后,克隆人是可以成功的,但是许多国家都立法禁止对人类的克隆。原因是:一是现在技术还没有达到足够高的程度;二是克隆人一旦成功,将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的稳定,打破原有的人际关系,涉及伦理道德问题,因此不允许克隆人,不正确。
4. 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转基因工程原理进行的是 ( )
A.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超级水稻
B.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
C.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南瓜
D.通过细胞克隆技术培育出克隆牛
B
5. 关于现代生物技术及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转基因技术可以有目的地改变生物性状
B.所有的转基因食品都不安全
C.转基因生物可能对环境具有潜在的威胁
D.克隆技术实质上属于无性生殖
B
6. 基因编辑技术又称基因手术刀,能够在活细胞中快速、精准地“编辑”任何基因,是目前生物学领域尖端的研究工具。
(1)基因编辑技术是通过改变基因来改变生物的________。
(2)科学家可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________。
A.培养抗病毒的家禽
B.治疗人类某些遗传病
C.培育抗病虫害的农作物
性状
AC
[解析] (1)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把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的体内,后者就有可能表现出前者的性状。
(2)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的新品种,能降低农药、肥料的投入,对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产品品质等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