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珍爱生命
小结与复习
归类整合创新
构建知识框架
安全用药
远离烟酒
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
关注健康
健康的新概念
酗酒危害健康
吸烟危害健康
家庭药箱
急救方法
认识毒品
拒绝毒品
构建知识框架
归类整合创新
类型一 传染病
传染病部分比较性概念和辨析预防措施比较多,概念如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辨析预防措施中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区别型题目在命题中较多出现。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要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在学习时要注意的是,预防传染病,既要采取综合措施,又要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抓住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例1 埃博拉病毒是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埃博拉出血热有很高的死亡率。2014年,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国家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而且蔓延速度惊人。根据目前的调查,埃博拉病毒很可能是通过与动物接触而传染给人的。直接接触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人或动物的血、尿、体液、排泄物等就有可能被埃博拉病毒感染。那么,健康人、埃博拉出血热、患病的病人、病人的体液、埃博拉病毒分别属于 ( )
①传染源 ②病原体 ③传播途径 ④传染病 ⑤易感人群
A.⑤④③①② B.⑤②③④① C.①⑤④③② D.⑤④①③②
D
[解析] 健康人对埃博拉病毒没有免疫力,容易被感染,属于易感人群;埃博拉出血热是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患病的病人能够散播埃博拉病毒,属于传染源;接触了埃博拉病人的体液会感染埃博拉病毒,因此埃博拉病人的体液属于传播途径;埃博拉病毒属于该传染病的病原体。
例2 201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和研制的青蒿素可有效降低疟疾这一传染病的死亡率。从传染病的预防描述分析,对疟疾患者及时治疗属于 ( )
A.消灭病原体
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
D.控制传染源
D
[解析]“疟疾患者”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传染源,因此“疟疾患者及时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
1.今年我省多地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事发后有关部门立刻采取行动,把相关场所内的活禽全部捕杀并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甚至关闭了活禽交易市场。上述做法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
A. 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清除病原体
【历年中考】
A
[解析]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带病毒的活禽对健康的人来说属于传染源,把相关场所内的活禽全部捕杀后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甚至关闭了活禽交易市场。采取的这些措施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2.一只蚊子在叮咬了甲后、又叮咬了乙,若甲的血液中含有丝虫病的幼虫——微丝蚴,乙被蚊子叮咬后也患上丝虫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甲是传染源
B.乙被叮咬前是易感人群,
叮咬后是传染源
C.微丝蚴是传播途径
D.消灭蚊子及其幼虫孑孓能有效降低丝虫病的发病率
图3-T-1
C
[解析] 甲为一患传染病的患者,能够传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A正确;乙在患病前对该病缺乏免疫力,属于易感人群,患病后成为患者,能够传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B正确;微丝蚴是能使人得这种传染病的寄生虫,属于病原体,C错误;蚊子是传播此传染病的生物媒介,属于传播途径,消灭蚊子及其幼虫孖能有效降低丝虫病的发病率,D正确。
3.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
图3-T-2
D
[解析] A.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和B.吞噬细胞吞噬作用都属于第二道防线,C.皮肤的屏障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都属于第一道防线;这些免疫都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注射疫苗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类型二 免疫
免疫部分比较性概念较多,如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抗原与抗体等,在命题中对概念区别性题目在此部分考点中较多体现。解答时多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在生活实际的基础上掌握免疫的功能,免疫的类型以及计划免疫的意义。
例3 下列免疫类型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是 ( )
A.人体内杀菌物质的杀菌作用 B.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C.皮肤的屏障作用 D.抗体消灭病原体
D
[解析] 人体内杀菌物质的杀菌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皮肤的屏障作用都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具有防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抗体是人出生后,在抗原的刺激下产生的,抗体消灭病原体具有专一性,只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4. 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能抵抗乙肝病毒的侵袭,其原因是( )
A.该人体内产生了能抵抗乙肝病毒的抗体
B.该人体内产生了能抵抗乙肝病毒的抗原
C.该人体已获得了非特异性免疫的能力
D.乙肝病毒已不能再次侵入该人体的体内
A
【历年中考】
[解析] 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能抵抗乙肝病毒的侵袭,其原因是该人体内产生了能抵抗乙肝病毒的抗体,获得了特异性免疫的能力。
5. 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2014年西非爆发了历史上最严重的
埃博拉疫情,感染人数超过2.6万人,死亡人
数1.1万人。西非埃博拉疫情发生后,我国医
务工作者迅速出击,对西非实行人道主义救助。
据有关专家研究,埃博拉病毒(如图3-T-3)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感染者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接触传播为最主要的途径。
图3-T-3
材料二 据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12月28日宣布,由该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研究员团队研发的重组埃博拉疫苗,在非洲塞拉利昂开展的500例临床试验取得成功。
(1)埃博拉病毒与引起肺结核的结核杆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 。
(2)为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在对埃博拉患者积极进行治疗的同时,将患者及时隔离。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_______。
无细胞结构
控制传染病
组别
疫苗注
射情况
30天后
病毒注射
情况
患病情况
甲组
注射埃博拉
研发疫苗
未患病
注射较强埃
博拉病毒
9只未患病
乙组
不注射疫苗
未患病
注射较强埃
博拉病毒
10只均患病
(3)为有效控制埃博拉疫情,陈薇研究员团队研发出了埃博拉疫苗。下面是疫苗在临床试验之前,用小白鼠进行实验的过程:将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20只小白鼠平均分为甲、乙 两组,实验步骤见下表:
①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果说明,注射埃博拉疫苗对埃博拉传染病具有______作用,其原理是疫苗进入人体后,刺激体内的______细胞产生抵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
埃博拉疫苗的有无
免疫
淋巴
[解析] (1)埃博拉病毒无细胞结构,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这是一种细菌,因此埃博拉病毒与引起肺结核的结核杆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埃博拉病毒无细胞结构。(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将患者及时隔离,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3)①该实验的变量是埃博拉疫苗的有无;②实验结果说明,注射埃博拉疫苗对埃博拉传染病具有免疫作用,其原理是疫苗进入人体后,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这种免疫方式属于特异性免疫。
类型三 健康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个人的生活习惯与行为选择,能对其一生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了解酗酒和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认识毒品及其危害。
例4 我们应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提高生活质量,下列生活习惯和方式中哪项不可取 ( )
A.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
B.每天参加体育活动或义务劳动
C.只喝饮料不喝水
D.遇到问题与人交流,听取他人意见
C
[解析] 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离开水都无法运行,只喝饮料不喝水会导致痛风等疾病。
6.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应从学生时期开始。下列哪项属于健康生活的观点 ( )
A.每天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B.男儿不抽烟,枉活在人间
C.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
D.常坐网吧间,快活似神仙
【历年中考】
A
[解析]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可见每天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属于健康生活的观点。
7.下列有关人体健康生活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要有充分的睡眠 ②高蛋白食品吃得越多越好 ③酗酒主要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④吸烟可诱发肺癌 ⑤青少年可以利用网络获取知识 ⑥吸毒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
A.①④ B.③⑤
C.②③ D.②⑥
C
[解析] 过多地食用高蛋白食物会加重身体的负担,因此并不是高蛋白食品营养丰富,吃得越多越好。长期酗酒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过量的酒精能使脂肪沉淀到血管壁上,使得管腔变窄,继而使血压升高,加速人体动脉硬化的过程,使脂肪肝以及冠心病的发病率增高。
8.近期媒体报道了一位中学生因为一部手机而发生跳楼的极端事件。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和这名学生的行为,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这位同学身体没有疾病,他就是健康的
B.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C.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可以通过听音乐、打球等方式缓解情绪
D.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A
[解析]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因此,没有疾病就是健康的说法错误。
类型四 医药常识和急救
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等。由于本节知识比较抽象,可以认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结合文字叙述对照理解。安全用药的常识部分,主要考查如何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解读用药说明,学会安全用药,以及简单的急救常识。
例5 “是药三分毒”,安全用药是指 ( )
A.减少药物的服用种类
B.选择价格高的药物
C.减少药物的服用剂量
D.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恰当的药物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
D
[解析] 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安全用药是指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和危害。而不是说,价格越高越好,一味地减少用药剂量就好。服药的种类要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9. 下列与安全用药无关的是 ( )
A. 用法用量 B.是否到期
C.药物价格 D.药的功效
C
[解析] 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10.每年暑假都有学生溺水事件的发生,当你遇到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正确的急救措施及顺序是 ( )
①仰卧平躺
②打“120”急救电话
③口对口吹气
④清除口、鼻内异物和污物
A.①③④②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B
[解析] 当你遇到某人因溺水导致呼吸和心跳停止时,一定要尽快②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急救车到达前,根据病情和伤情,采取一些必要的救治措施,做人工呼吸时,使①病人仰卧平躺,头向后仰,有利于气体进入;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有利于呼吸道畅通和胸部的扩张;如果口腔内有泥土、血块等异物和污物,必须先④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然后再进行③口对口吹气。所以遇到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应采取的措施正确的顺序是②①④③。
11.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下列关于现代生活与人类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感冒药是家庭常备药物,过期一两周仍可服用
B.香烟中的尼古丁、焦油等会损坏人体的呼吸系统
C.吸毒能使人在短时间内极度兴奋,可以少量使用毒品
D.遇到好玩的网络游戏,可以废寝忘食地连续数日去攻关
B
12.了解必要的用药知识和急救措施,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处方药适用于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B.动脉出血,要压迫伤口远心端止血
C.感冒药是家庭常备药物,过期一两周仍可服用
D.心肺复苏,先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再做2次人工呼吸
D
[解析] 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A错误。动脉出血,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在近心端止血,可以用止血带或绷带压迫止血,B错误。药品都有一定的有效期,要在有效期内服药,超过有效期药性会发生变化,不能服用,C错误。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地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如果人突然停止呼吸,但心跳存在时,我们一般应对其进行人工呼吸,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按照单人复苏方式应为30∶2,也就是做2次人工呼吸,就要按压心脏30次,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