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力学部分总复习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力》这节课是学生学习力学的入门课和基础课。课本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涉及力的生活情景、自然情景中归纳出力的初步概念,渗透"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同时对以后物理概念的教学起着参照、类比的作用,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简易实验,体验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掌握力的分类以让学生形成一个有关力的初步的物理图景,无疑"力"这节课的教学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目标定位
初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力的概念比较抽象,特别是弹力、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得到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弹力、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仍然是学生的障碍。所以课堂上应尽可能的通过活动、课件演示让学生体会、感悟、归纳,得出结论。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力的概念、弹力、摩擦力的概念以及其产生的条件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增大的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以及他们的三要素。
3.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二、能力目标
1.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概括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
2.培养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三、情感目标
保持对力现象的好奇,初步领略力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自然现象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欲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方法阐释
本节课我采用“ 探究、启发和讲解”的结合法。注重双边活动,每一个结论都让学生参与探究,自己公开见解,自己总结结果,本节课在劳动中使学生领悟到力的存在;通过学生手推手、拉弹簧、压皮球等实践活动做一做,使学生亲身体会力的存在。通过学生拍手、实验、思考等活动做一做,体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通过交流想一想,分析、归纳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通过图片展示看一看,让学生归纳出力的作用效果及力的三要素。总之,这节课每个环节均通过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练一练等环节,引导学生由感知——表象——概括——巩固,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实现 “三维教学目标”。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习题的选取上既注重教材这个“根”,又不忽视生活和科技这个“枝叶”,不脱离学生实际这个“空气”。真正体现“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
探究器材
多媒体操作台、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引入语:同学们我们已将初中物理知识全部学完,距离中考还不到五十天,今天我们就从力学只是开始复习,希望大家积极发言讨论,件已经学到的知识加以巩固,力争在中考取的好成绩。
【设计意图】用“劳动”二字都有“力”,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同时也为下面的实验作以铺垫。
二、进行新课:
环节一:考点梳理易、错提醒
考点1:力
(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 。使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的单位是 ,符号 。
(2)、力的作用效果:一是 改变,二是 形变 。力的三要素是 、 、 。他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力的三要素都可以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来,用箭头表示里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 、线段长度表示力的 。
考点2弹力 弹簧测力计
(4)弹力: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能够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性质叫 。发生这样的形变叫弹性形变,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弹力的方向跟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5)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测力计,实验室常用的测力工具弹簧测力计 其原理:在 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 比。
(6)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使用前,要使指针对准 。认清它的 和
。并轻轻来回拉动挂钩,防止卡壳,所测量的力的大小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 ,使用时弹簧的轴线方向跟 一致,读数时视线刻度面板垂直。
考点3重力
(7)重力:由于地球的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其方向 , 重力的作用点叫 ,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求出,物体的重心越低,其稳定越 。
(8)重力的大小: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 。计算公式 ,重力的大小可用 直接测量出来。
考点4 摩擦力
(9)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 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 的力叫摩擦力。其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 。其大小可以用二力平衡条件间接测出来。摩擦分为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
【提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两个物体互相接触;②接触面粗糙;③两物体间有压力;④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10)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 。
(11)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 ,使接触面变得更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变滑动摩擦为 摩擦,使接触面彼此分开或脱离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加润滑油等。
【提示】分析摩擦力方向的关键是分析物体相对运动或将发生相对运动的方向,在分析此方向时,可假设没有摩擦力,看物体相对于给它摩擦力的物体向什么运动,如判定人走路受摩擦力的方向,可假设没有摩擦力,则人向后滑倒,所以地对人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此时摩擦力对人来说是动力不是阻力,所以不能说摩擦力阻碍物体的运动。
环节二:真题体验,命题展示
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本身具有的特性
B、力不会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受力物体同时也是实力物体
2、使用下列体育用品时,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冰壶运动员在冰壶前面不停的“刷冰”
B、跑鞋下面的鞋钉
C、足球守门员戴上手套
D、乒乓球拍上粘贴橡胶
3、我国自行研制的“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玉兔”月球车)发射成功实施软着陆,假设月球对其表面物体的吸引力只有地球对地面物体吸引力的六分之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地球上质量为140kg的“玉兔”月球车在月球上只有约23.3kg
B、“嫦娥三号”探测器向地球传递信号既可以用电磁波,也可以用次声波
C、制造“玉兔”月球车的金属在月球上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的六分之一
D、“玉兔”月球车上的相机在地球上重为60N,在月球上的重为10N。
4、用手拍桌面,手会感到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用力捏一下易拉罐,易拉罐变扁了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
5、清晨,兰州的大街小巷弥漫着牛肉面的清香,这是扩散现象,拉面师傅将面团拉成细长的面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6.(1)如图甲所示,一位同学沿水平方向用60 N的力推箱子,请画出木箱受到的推力的示意图.
甲 乙
(2)如图乙所示,用细线拉一个氢气球在空气中微风下处于静止状态,请画出气球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7、如图所示,质量为30 kg的小明从滑道下滑,受到滑道对他的弹力大小为250 N,弹力的方向斜向上且与滑道垂直,请画出小明受到的重力和弹力的示意图.(g取10N/ kg)
8、山地自行车的变速器是通过改变连盘和飞轮的大小,从而达到调节骑行速度和调节骑手骑行时脚上用力大小的目的,用力蹬脚踏板使自行车加速前进,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 (选填“前”或“后”)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考察了学生的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有所思
本节课的设计从梳理知识点开始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点回忆起来。学生回答出每一个知识点。通过“练一练”加深了认识: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及不接触的物体间也会有力的作用。弹力、重力、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以及它们的三要素。进一步认识了重力和质量的区别反思一下,感觉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有得有失。比较好的一点是通过分析学生熟悉的运动场景来学习力的作用效果,学生在感到亲切的同时,掌握了知识也培养了能力。但是对于改变物体的形状中有些形变我们是看不见的,却没给学生从细处理。应提示学生思考:看不见的形变怎么证明?本节课共设计了八个练习题,三个选择,三个填空,两个作图题,起到了落实知识点的作用。
一堂课的讲授应是一个自然流畅的过程,尽管我把一堂课分成了以上三个环节去设计,但在课堂教学时,我会注意各环节的渗透和融合,同时视具体情况,必要时可适当调整顺序。总之充分遵循教学规律,方能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