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练习(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练习(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0 22:1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练习
?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①如其礼乐:_______________。
②因之以饥馑: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②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3)“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是什么句式?
(4)这篇文章的“文眼”是哪一句?用课文原句回答。
(5)文章反映了孔子在教学上的哪些态度?
?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节选)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齐桓晋文之事(节选)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下列选项中,关于两则节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鼓瑟”到“而作”,短短九字,生动地描绘出了曾皙从容、洒脱的情态;而“舍”“作”两个动作,又表现了他对老师的恭敬态度。
B.曾暂没有直接指出怎样从政治国,而是描绘出一幅“风清俗美,人民安乐”的太平盛世的风情画,展示出自己的政治理想,并表现了一种“安贫乐道”“澡身浴德”的高洁志趣。
C.孟子例举了霸道的种种危害之后,齐宣王表示愿意就教,于是孟子水到渠成地推出了他的仁政主张,即“制民之产”和“谨庠序之教”。
D.孟子认为,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固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就不会去触犯刑律,为非作歹。这是推行王道、施行仁政的最终目的。
E.孟子认为,等到百姓犯了罪,然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百姓。这是一个有仁德的君主不会犯的错误。
(2)翻译。
①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孔子对曾点之志,喟然而叹。面对孟子所推崇的“王道”蓝图,你觉得孔子会作何评价?请说一说你的理由。
?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子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意为:不是犀牛不是老虎,却沿着旷野而行。孔子用以形容他与弟子被围于野的困境。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

A.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B.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C.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D.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B.仲尼,孔子的字,孔子名“丘”,“尼丘”为山名,“仲”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C.《诗》即《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三百零五首诗,又称“诗三百”。
D.宰,原指贵族的管家,后也作县令别名,如“家君作宰”,本文为第一种含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孔子为人正直,不畏危难。他因批评陈国和蔡国国君的问题,在陈蔡之间遭遇两国的围攻,断绝粮食,但依然坚持教学。
B.子路面对困境,主张反省。他认为孔子的学说得不到当权者的信任,有可能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德行不够,应该加以改进。
C.子贡面对困境,主张妥协。他认为孔子的学说虽然确实非常伟大,但为了便于让天下人接受,应该适当降低一些要求。
D.颜回面对困境,信念坚定。他认为即使不被接受,孔子也还是应该坚持自己的正道,不被接受,更能显出君子的品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②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句子中画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因之以饥馑?
?
?
?
?
?
?
?
因:因为
B.摄乎大国之间?
?
?
?
?
?
摄:夹处
C.以俟君子?
?
?
?
?
?
?
?
?
?俟:等待
D.异乎三子者之撰?
?
?
?
撰:才能。
(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毋吾以也?
?
?
?
?
?
?
?
具告以事
B.亦各言其志也?
?
?
?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C.子路率尔而对曰?
?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D.异乎三子者之撰?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
?
?)
例句:则何以哉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得复见将军于此
C.句读之不知
D.李斯,相也
(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
?)
A.孔子提问时,曾皙鼓瑟正近尾声,他“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生动地体现了曾暂洒脱而又知礼的形象。
B.曾皙的回答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
C.曾皙描绘的这幅理想蓝图既符合儒家礼仪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的心态。
D.听了曾皙的回答,孔子喟然长叹。这喟叹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志向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那种理想境界的向往。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下列句子对画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

A.居则曰?
?
?居住
B.鼓瑟希?
?
?同“稀”,稀疏
C.以俟君子?
?
?等待
D.风乎舞雩?
?
?
吹风
(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A.摄乎大国之间?
?
?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何伤乎??
?
?
?
?
?
?
?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C.千乘之国?
?
?
?
?
?
?
?而绝秦赵之欢
D.则何以哉??
?
?
?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下面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
?

A.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B.为国以礼
C.浴乎沂,风乎舞雩
D.不吾知也
(4)下面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通过简洁的对话、细腻的神情及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志趣。
B.以“言志”为线索,表达了孔子及其弟子各自的人生志向。
C.文段呈现的对话场景体现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D.文段善用典故,内涵丰富;语言富丽华美,耐人寻味。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①}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拔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柰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于是叔孙氏先堕郈。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将堕成,公敛处父谓孟孙曰:“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鄣,无成是无孟氏也。我将弗堕。”十二月,公围成,弗克。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注】①夹谷:地名,春秋时齐地。②拔(fá):大盾。③堕:毁坏;拆毁。④三都:春秋鲁三桓执政,皆建城拟于国都。季孙之费、孟孙之成、叔孙之郈,称三都。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孔子相事摄:代理
B.必官以从具:具备,具有
C.为坛位,土阶三等:台阶的层级
D.齐有司而进曰趋:跑,疾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_____
A.鲁定公以乘车好往穷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B.齐有司趋进曰吾尝终日思矣
C.?齐侯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与尔三矢,尔其无忘父之志
D.而子独夷狄之道教寡人敛赀财送其行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正面表现孔子在夹谷扬礼节的一组是________
①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②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
③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
④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
⑤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
⑥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
A.?③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文章先从孔子任宰相写起。他任职一年就很有政绩,鲁国各地的官员都纷纷效仿他。于是,他升为司空,后又升为大司寇。
B.?文章写孔子严于礼法之行为使齐景公惧怕而省悟,并以退还原来所占的鲁国之郓、汶阳、龟阴之地的行动来向鲁国赔罪。
C.?定公十三年夏,鲁定公听众孔子的建议,打算拆毁季孙、叔孙、孟孙三家封邑的城墙,在拆毁的过程中,遇到了公山不狃等人的武力阻扰。
D.?公敛处父认为,如果拆了成邑的城墙,那么齐人必将兵临城下,孟氏没有了保障,会处于危险中。于是,他坚决抗命不拆成邑的城墙。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
②景公心怍,麾而去之。
②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
????????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馘.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
????????夫子曰:“勇哉!”
????????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瀁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二国之患。唯赐能之,使夫二子者从我焉。”
????????夫子曰:“辩哉!”
????????颜回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
????????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
????????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
????????对曰:“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
????????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
????????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选自《孔子家语?致思》)
????????注:①馘(guó):古代战争中割敌人的左耳以记功,这里代指左耳。②熏:香草。莸:臭草。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当一队而敌之
当:率领。
B.必也攘地千里攘:夺取。
C.挺刃交兵兵:兵器。
D.夫子曰:“辩哉!”辩:通“辨”,区别。
(2)下列对文中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羽”是古代军中主帅所执的指挥旗。又称白旄。亦泛指军旗。“赤羽”指赤色的旗帜。
B.古代人自称或下对上称呼时一般称字,如文中的“由”“赐”“回”分别是子路、子贡和颜渊的字。
C.“五教”指五常之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
D.《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门三弟子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贡崇“智”,颜回重“德”。
B.孔子赞赏子路的“勇”,同时也指出他的“勇”弊在“伤财”“害民”“繁词”。
C.孔子之所以肯定颜回,是因为颜回与其志趣相投,都主张以“仁”“礼”治国。
D.本文与我们学过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都体现出孔子平等、民主、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二国之患。
②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
?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异乎三子者之撰?
?
?
?
?
?撰:撰写
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
比:到,等到
C.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
让:责备,指责
D.吾与点也?
?
?
?
?
?
?
?
?
?
?与:和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可分为“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三个部分。
B.子路和冉有都志在为政,不过是所治理的国家大小不同而已,而公西华的志向只想做一名“小相”,没有参与国家大政的志向。
C.选文语言简短凝练,却恰当地表现出人物的精神气质,“率尔”一词体现出子路的自信率直以及不谦虚的性格。
D.选文对孔子的描绘着墨不多,却刻画出一个态度和蔼、思想明智、和学生相处融洽、对学生十分了解的老师形象。
(3)翻译下列句子。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参考答案
1.
【答案】
(1)①至于,②接着
(2)①(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人都有勇气,而且知道为人的道理。
②诸侯祭祀祖先的事,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穿着礼服,戴着礼帽,我愿意做一个小相。
(3)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
(4)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5)对学生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教育学生时循循善诱。
【解答】
(1)①句意:至于礼乐教化。如:至于。
②句意:接下来又有饥荒。因:接着。
(2)①为:治理。比及:等到。方: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②会:诸侯在非规定期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穿着礼服,戴着礼帽”。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
(3)“以吾一日长乎尔”,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该是“以吾长乎尔一日”;“毋吾以也”,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该是“毋以吾也”。
(4)从文中曾皙的志向“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得到孔子的赞同,“吾与点也”可知,这一句是文章的文眼,表现了孔子的追求。
(5)从文中“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可看出孔子对学生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从他让各个学生说出自己的志向及“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的话可看出他教育学生时循循善诱。
2.
【答案】
(1)D
(2)①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了。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孩童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②慎重办理学校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
(3)孟子和孔子在政治理想上具有一脉相承性。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主张恢复一整套周礼制度。他也提出过“节用爱人”“使民以时”等主张。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主张推行“仁政”,提出“民为贵,君为轻”。孟子的“王道”思想认为:百姓有恒产者才有恒心;统治者要兴办学校,用孝悌进行教化,引导百姓向善。这些都是儒家所崇尚的理想社会图景,孔子对孟子的“王道”蓝图应该会持肯定态度。
【解答】
(1)D项,“这是推行王道、施行仁政的最终目的”表述有误。
(2)①莫春:暮春。冠者:成年人。童子:少年,未成年的男子。风:吹风。咏:唱歌。
②谨:慎重办理。申:申诫,告诫。颁:同“斑”。戴:顶东西。
(3)孔子会认同孟子的主张。因为他们的政治主张一脉相承,他们都是儒家的代表。孔子思想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孟子主张的“仁政”与孔子的“仁”有相通之处,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主张要行王道,要让百姓“养生丧死无憾”,要有产业,要能养活自己,在此基础上再教化百姓,兴办学校教育,让他们懂孝悌,引导百姓向善。他们勾画的社会理想的蓝图有相似之处,孔子应会对孟子的“王道”蓝图持肯定态度。从孔孟之道的继承与发展出发,言之成理即可。
3.
【答案】
(1)A
(2)B
(3)A
(4)①如今的楚国,是个大国,却来聘请孔子。如果孔子在楚国被重用,那么我们陈蔡两国掌权的大夫们就危险了。
②虽然是这样,老师还是要推行自己的学说,不被天下接受又有什么值得担心呢?不被接受,这样才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解答】
(1)“修”的宾语是“其道”,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赐”是称呼子贡,单独成句,“不远”修饰“而志”,意思是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要连在一起,排除B。译文:有修养的人能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一定被世人所接受。现在你不去研修自己的学说,反而追求苟合取容。赐啊,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故选A。
(2)B项,表述有误,“仲”在这里指孔子在兄弟中的排行。
(3)A项,“他因批评陈国和蔡国国君的问题,在陈蔡之间遭遇两国的围攻”分析有误,据原文“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可知,孔子遭遇陈蔡两国围攻的原因是他过于贤能,威胁到了两国掌权大夫的利益。
(4)①聘:征聘,聘请。用于楚:被楚国任用。用事:掌权。
②虽然:虽然是这样。不容:不被接纳。病:忧虑,担心。
4.
【答案】
ACCB
【解答】
(1)A项,句意为:接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因:接续。
(2)A项,介词,用/介词,把;
B项,动词,说/名词,言论;
C项,连词,表修饰;
D项,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选C。
(3)例句为宾语前置句;
A项,被动句;
B项,状语后置句;
C项,宾语前置句;
D项,判断句。
故选C。
(4)B项,“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不妥,应是“用移情入景,以景抒情”的方法,描绘出了一幅春光明媚、惠风和畅的理想蓝图。
5.
【答案】
ACDD
【解答】
(1)A项,居:闲居,指平日在家的时候。
(2)A项,乎:于,在/……的样子。
B项,何:什么/怎么。
C项,之:助词,的/助词,的。
D项,则:那么/却。
故选C。
(3)A、B、C项都为状语后置句,D项为宾语前置句。故选D。
(4)D项,“语言富丽华美”错误,本文主要以人物对话为主,语言平淡自然。
6.
【答案】
(1)B
(2)B
(3)A
(4)A
(5)①乃,于是;好,友好.译为:于是(齐)派人出使鲁国,告诉鲁国举办友好的会盟,会盟的地点定在夹谷.?
②怍,惭愧;麾,挥手.译为:景公心里惭愧,就挥手让乐人下去了.?
③质,实际行动;文,虚礼文辞;悼,心里不安.译为:君子有了过错就用实际行动来谢罪,小人有了过错就用虚礼文辞来谢罪.君主如果心里不安,就用实际行动去谢罪吧.?
【参考译文】
鲁定公任命孔子做了中都的地方长官,孔子才到职一年就很有绩效,各地都效法他的治理办法.孔子便由中都长官提升为司空,又由司空提升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的春天,鲁国与齐国和解.到了夏天,齐
国大夫黎鉏对景公说:“鲁国起用了孔丘,势必危及齐国”.于是齐景公就派使者告诉鲁国,说要与鲁定公行友好会晤,约定会晤的地点在夹谷.鲁定公准备好车辆随从,毫无戒备地前去赴约.孔子以大司寇的身份,正好代理宰相的职务,他对定公说:“我听说办理外交必须要有武装准备,办理武事也必须有外交配合.从前诸侯出了自己的疆界,一定要带齐必要的官员随从.请求您安排左、右司马一起去.”定公说:“好的.”就带了左、右司马一道去.定公在夹谷与齐侯相会.在那里修筑了盟坛,坛上备好席位,设置了三级登坛的台阶,用国君相遇的简节相见,拱手揖让登坛.双方互相敬酒的仪式完毕之后,齐国管事的官员快步上前请示说:“请开始演奏四方各族的舞乐”.齐景公说:“好的.”于是齐国的乐队以旌旗为先导,有的头戴羽冠,射披皮衣,有的手执矛、戟、剑、楯等武器也跟着上台了,喧闹着一涌而上.孔子见状赶忙跑过来,一步一阶快步登台,还差一级台阶时,便扬起衣袖一挥,说道:“我们两国国君为和好而来相会,为什么在这里演奏夷狄的舞乐,请命令管事官员叫他们下去!”主管官员叫乐队退下,他们却不肯动,齐景公心里很惭愧,挥手叫乐队退下去.过了一会儿,齐国的管事官员又跑来说道:“请演奏宫中的乐曲”.景公说:“好的.”于是一些歌舞杂技艺人和身材矮小的侏儒都前来表演了.孔子看了又急跑过来.一步一阶往台上走,最后一阶还没有迈上就说:“普通人敢来胡闹迷惑诸侯,论罪当杀!请命令主事官员去执行!”于是主事官员依法将他们处以腰斩,叫他们来个手足异处.齐景公大为恐惧,深深触动,知道自己道理上不如他,回国之后很是慌恐,告诉他的大臣们说:“鲁国是用君子的道理来辅佐他们的国君,而你们却仅拿夷狄的办法教我,使我得罪了鲁国国君,这该怎办呢?”主管官员上前回答说:“君子有了过错,就用实际行动来向人家道歉认错;小人有了过错,就用花言巧语来谢罪.您如果痛心,就用具体行动来表示道歉吧.”于是齐景公就退还了从前所侵夺的鲁国郓、汶阳、龟阴的土地,以此来向鲁国道歉并悔过.
鲁定公十三年(前497)的夏天,孔子对定公说:“臣下的家中不能收藏武器,大夫的封邑不能筑起高一丈长三百丈的城墙.”于是就派仲由去当季氏的家臣,打算拆毁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封邑的城墙.这时,叔孙氏首先把郈邑的城墙拆了.季孙氏也准备拆费邑的城墙,公山不狃和叔孙辄就带领费邑的人袭击鲁城.鲁定公和季孙、孟孙、叔孙三人就躲进了季孙的住宅,登上了季孙武子的高坛.公山不狃率领的费邑人进攻他们,没有能打进去,孔子命令申句须、乐颀下台来攻打他们,费邑人失败逃走,鲁国人乘胜追击,在姑蔑把他们彻底击溃.公山不狃、叔孙辄两人逃到了齐国,费邑的城墙终于被拆毁了.接着准备拆成城,孟孙氏的家臣公敛处父告诉孟孙说:“拆除了成邑的城墙,齐国人必将进逼到我们的北大门.且成城又是你们孟氏的屏障,没有成城也就等于没有孟氏.我不打算拆毁”.十二月,鲁定公率兵包围了成城,没有攻下来.
【解答】
(1)B句译为:一定要配备必要的官员随从.具:配备.
(2)A?项,前者是副词,将要;后者是连词,表转折.B项,均为连词,表修饰;C项,前者是介词,用;后者是连词,表目的,来.D项,前者是副词,于是,便;后者是代词,表领属关系,你的.
(3)①句说的是孔子在鲁国受到重视而被屡次提拔;②句说的是两国君主在夹谷见面的情景;⑥句是齐国有司的话.
(4)A“文章先从孔子任宰相写起”错,“中都宰”是指中都的地方官,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宰相”.原文“??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鲁定公任命孔子做了中都的地方长官,孔子才到职一年就很有绩效.
(5)①乃,于是;好,友好.译为:于是(齐)派人出使鲁国,告诉鲁国举办友好的会盟,会盟的地点定在夹谷.?
②怍,惭愧;麾,挥手.译为:景公心里惭愧,就挥手让乐人下去了.?
③质,实际行动;文,虚礼文辞;悼,心里不安.译为:君子有了过错就用实际行动来谢罪,小人有了过错就用虚礼文辞来谢罪.君主如果心里不安,就用实际行动去谢罪吧.
7.
【答案】
(1)D
(2)B
(3)B
(4)①我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居中调停,陈述利害关系,消除两国的灾难。
②我希望遇到圣明的君主,辅佐他,施行五教,用礼乐教化人民。
参考译文:
孔子向北游览到了农山。子路、子贡和颜渊在身边陪侍。
孔子四处看了看,然后深深地感叹说:“在这儿凝神思虑,思绪万千。你们几个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我从中进行选择。”
子路走上前去说道:“我希望(得到一个机会)将帅的白色指挥旗像月亮,红色的战旗似太阳,钟鼓的声音响彻云霄,繁多的旌旗在地面盘旋飞舞。在这种情况下,我率领一队人马打击敌人,一定能夺得上千里的土地,夺取敌人的战旗,手执割下的敌人的左耳。只有我能干这些事,让他们两人跟着我吧。”
孔子说:“多么勇猛啊!”
子贡也走上前去说道:“我希望当齐楚两个大国在广阔的田野上交战,两军对垒相望,战场扬起的灰尘连成一片,士兵就要拿起武器交手时,我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居中调停,陈述利害关系,消除两国的灾难。这样的事只有我能做得到,就让子路、颜渊跟着我吧。”
孔子说:“多么有口才啊!”
颜渊退后不说话。孔子说:“颜回,向前来,为什么只有你不谈谈心愿?”
颜回回答说:“文武两方面的事,子路和子贡都已经说过了,我还说什么呢?”
孔子说:“即使这样,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你说说看。”
颜回回答说:“我听说薰草和莸草不能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尧和桀不能共同治理一个国家,因为他们不是同类的。我希望遇到圣明的君主,辅佐他,施行五教,用礼乐教化人民,让人民安定,不用加固城墙,不用越过护城河。把剑、戟这些兵器销铸成农具来使用,平原湖泽上放养成群的牛马。家家没有离别相思之苦,千年没有战争的忧患。那么,子路就没地方施展他的勇力,子贡也没地方用他的辩才了。”
孔子神情肃穆地说:“多么美好的德行啊!”
子路举起手来问道:“老师会选择谁呢?”
孔子说:“不耗费钱财,不伤害百姓,不费太多的口舌,颜回都具备了。”
【解答】
D.辩:有口才,能言善辩。句意:孔子说:“多么有口才啊!”
B.“古代人自称或下对上称呼时一般称字”有误,上对下或自称的时候称名,“由”“赐”“回”分别是子路、子贡和颜渊的名。
B.有误,“繁词”指子贡。原文“子贡复进曰……辩哉!”,孔子夸奖口才好的对象是子贡而非子路。
①着:穿着;缟衣:白衣;推论:陈述;释:消除。译文:我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居中调停,陈述利害关系,消除两国的灾难。
②明王:圣明的君主;辅相;辅佐;敷:施行;导:教化。译文:我希望遇到圣明的君主,辅佐他,施行五教,用礼乐教化人民。
8.
【答案】
(1)B
(2)B
(3)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在当时只能算中等国家,处于大国之中不得伸展,有(别国)军队来侵略他,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
【解答】
(1)A项,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C项,让:谦让;
D项,与:赞成。
故选B。
(2)B项,从全文来看,公西华也想参与国家大政,不过是讲得谦虚一点罢了。
(3)千乘:一千辆兵车;摄:夹,箝;“加之以师旅”是个倒装句,状语后置,即:以师旅加之。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