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高频考点集锦(共7页 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高频考点集锦(共7页 word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0 11:1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高频考点集锦
一、会读的字。
初旬(xún) 杏仁(rén) 荔枝(lì) 菱角(líng) 翡翠(fěi) 薏仁(yì) 榛子(zhēn) 栗子(lì ) 蜜饯(jiàn) 掺和(chān) 正月(zhēng) 白云观(guàn) 骡马(luó) 娴熟(xián) 火炽(chì) 唾沫(tuò) 嘟囔(nānɡ) 孥孥(nú) 呃(è) 黄焖鸡(mèn) 筷子(kuài) 韩翃(hónɡ) 迢迢(tiáo) 濯素手(zhuó) 札札(zhá) 机杼(zhù) 脉脉(mò) 僧人(sēnɡ) 脱缰(jiānɡ) 吞噬(shì) 琼结(qiónɡ) 王妃(fēi) 獠牙(liáo) 敦厚(dūn) 一钹(bó) 演绎(yì)
二 、会写的字。
蒜 醋 饺 摊 拌 眨 宵 燃 贩 彼 贺 轿 骆 驼 恰 腊 粥 腻 咽 匙 搅 稠 肿 熬 褐 缸 脏 侯 章 泣 盈 脉 栖 鸦
三、多音字。

huì(展览会)
kuài(会计)

pào(泡沫)
pāo(豆泡)

sǎo(扫除)
sào(扫把)

pù(店铺)
pū(铺路)

chí(汤匙)
shi(钥匙)

áo(熬粥)
āo(熬白菜)

mò(脉脉)
mài(山脉)

lù(露珠)
lòu(露馅)

chuán(传奇)
zhuàn(传记)

sǎ(撒遍)
sā(撒娇)

fénɡ(缝制)
fènɡ(裂缝)

hōnɡ(哄堂大笑)
hǒnɡ(哄骗)
hònɡ(起哄)
四、重点词语。
热情 自傲 饺子 鞭炮 眨眼 通宵 间断 截然 燃放 小贩 彼此 贺年 骆驼 恰好 一律 彩绘 分外 摆摊儿 万象更新 万不得已 感觉 沸腾 何况 搅和 资格 可靠 罢了 猜想 肿胀 惊异 粉碎 总之 染缸 解释 浪漫 奈何 腊八粥 要不然 寒食 春城 东风 汉宫 蜡烛 牵牛 机杼 桂花 秋思 激流 咆哮 吞噬 发誓 雄浑 旷野 布施 演绎 野马脱缰 一无所有 哄堂大笑 能歌善舞 行善积德 身无分文 开山鼻祖 青面獠牙 朴实敦厚 地广人稀 随心所欲 优哉游哉
五、词语解释。
1.间断:(连续的事情)中间隔断不连接。
2.娴熟:熟练。
3.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4.美其名曰:给一件事或者一个物件起上一个好名字,可以用于褒义也可以用于贬义。
5.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6.悬灯结彩:挂起灯笼,结上彩带。多形容喜庆、欢乐的场面。
7.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安排等有独到的地方,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8.合拢:合到一起。
9.反抗:用行动反对;抵抗。
10.猜想:猜测。
11.浪漫:富有诗意,充满幻想。
12.奈何:意思跟“怎么办”相似,用于反问或否定式,表示没有办法。
13.寒食: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过去在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14.春城无处不飞花:指春天的京城。
15.寒食东风御柳斜:皇城里的柳树。
16.日暮汉宫传蜡烛:汉宫:这里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
17.轻烟散人五侯家: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18.迢迢牵牛星:遥远。
19.皎皎河汉女:指织女星。河汉,银河。
20.纤纤擢素手:擢:伸出。素:白皙。
21.札札弄机杼: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机杼:织机。杼,梭子。
22.终日不成章:花纹。
23.泣涕零如雨:落下。
24.盈盈一水间:清澈的样子。
25.脉脉不得语:相视无言的样子。
26.十五夜望月: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27.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28.咆哮:形容水流奔腾轰鸣或人暴怒喊叫。
29.雄浑:本课指歌声雄壮浑厚。
30.压抑:感情、力量等受到限制,不能充分流露或发挥。
31.开山鼻祖:指最初在某个名山建立寺院的人,借指首创学术技艺的某一派别或首创某一事业的人。
32.两面三刀:比喻耍两面手法。
六、近、反义词。
近义词:间断——中断 光景——情形 的确——确实 分外——格外 预备——准备 浓稠——粘稠 肿胀——鼓胀 惊异——惊讶
神秘——诡秘 敦厚——忠厚 稀奇——稀罕 两面三刀——口是心非
反义词:开始——结束 充足——缺乏 间断——连续 截然不同——一模一样 整齐——凌乱 浓稠——稀薄 奇怪——普通 承认——否认 柔顺——叛逆 保留——废除 身无分文——腰缠万贯 两面三刀——心口如一
七、词语搭配。
(咆哮)的江水 (雄浑)的歌声 (神秘)的笑 (朴实敦厚)的村民
八、句子赏析。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赏析:“农业产品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这样表达,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的材料极其丰富。
2.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赏析:这句话叙述中有描写,从色和味两方面进行描述,生动地写出了腊八蒜的色味双炎。
3.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
赏析:这句话是个过渡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表明接下来将写大人们准备过年时要做的事情。
4.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赏析:“彩排”本来是指戏剧、舞蹈等正式演出前化装排演,或节日游行、游园或其他大型群众活动正式开始前化装排练。在这里,作者把过小年形象地说成是过春节的“彩排”,说明过小年很热闹,也预示着过春节将更加隆重。“彩排”加上了双引号,作用是“表示特殊含义”。
5.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赏析:从“万不得已”“必定”中可以看出人们非常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一民俗饱含着浓浓的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
6.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赏析:“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
7.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赏析:这句话不但写出了灯的数量多,而且写出了灯的种类多、图案丰富,突出了元宵节的热闹。
8.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赏析:从内容上讲,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情跃然纸上。从结构上讲,首先,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上文写春节期间的快乐时光,到了正月十九,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下文该写一切归于正常了。其次,这句话还与课文的首句“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照应,使文章的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9.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赏析:这句话连用三个“……的……孩子”的句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其中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了腊八粥被所有人喜欢。
10.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赏析:这句话是对八儿的神态描写。“发疯”一词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和盼望之情。
11.“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赏析:小小的八儿为了吃到香甜的腊八粥不得不撒一些谎说自己“饿了”,透露着他的天真可爱又有一点狡點,颇有童趣,让人不禁捧腹大笑。
12.“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是啊!孥孥说得对。”“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赏析:这是对八儿和妈妈的语言描写。为了能多吃上几碗粥,八儿制定了吃粥计划,并与妈妈进行了一番“讨价还价”,在“吃三碗”得到妈妈的同意后,八儿“得寸进尺”想吃“三碗半”。作者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将一个天真、可爱、聪明、体贴、孝顺的孩子刻画得惟妙惟肖,让读者感受到了八儿对家人的爱,妈妈对八儿的爱,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和生活的气息,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画。
13.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赏析:这是对八儿的心理描写,突出了腊八粥在八儿头脑中的初步印象,为下文写八儿实际看到的腊八粥的样子作铺垫。
14.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赏析:最后一段话通过描写八儿一家饭后的场面,运用动作描写(“靠”“斜立”等词语)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八儿及父母吃粥吃得多、饱,吃得尽兴,心满意足。
15.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赏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春天的京城到处柳絮飞舞,杨花飘散,寒食节皇城里的柳树在春风中飘拂。这两句诗是对长安暮春景色的描写。正值寒食的暮春时节,长安城里姹紫嫣红,处处落花飞舞,五彩缤纷。仅第一句,已把长安暮春时节的迷人风光呈现在了读者眼前,这是写整个长安城。下一句则集中到了皇城,皇城里东风吹拂,柳丝摇曳,暖日融融,春意醉人。其中诗人没有直接写风,而是通过“飞”和“斜”字,间接写出了风的存在,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16.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人五侯家。
赏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日落天黑,皇宫里传送着朝廷赏赐的蜡烛,燃烛升起的轻烟飘进了权贵豪门之家。这两句诗写了寒食节中的一个特殊情景,这是只有在寒食节,也只有在权贵豪门的家里才有的情景。在这“不准百姓点灯”的寒食节,皇帝却给权贵豪门赐蜡烛,那蜡烛燃起的袅袅轻烟,积入了权贵豪门的家中,真是烟虽轻,皇恩却重。这个细节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17.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赏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一边是遥远的牛郎星,一边是隔着银河的灿烂织女星。这首诗起笔就引导人们抬头看深邃广阔、星汉灿烂的夜空,让人们的思绪飞向那个凄婉美丽的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
18.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赏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清清的银河水浅浅,相隔的距离又能有多远?隔着一条清清的银河,却只能含情注视着默默不语。“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照应诗的开头,河水既清且浅,本可蹚水走过去,相聚有期,却有人压制了他们的感情。“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交代了织女痛苦的缘由,抒发了织女心中无限的哀怨。
19.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赏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庭院中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的桂花。诗人写望月,却没有直接写月光,而用“地白”从侧面突出了月光皎洁。“树栖鸦”既是听觉也有视觉,烘托出夜的寂静和诗人内心的孤独。“冷露无声湿桂花”用寒意、清冷烘托出诗人寂寞凄清的心理。
20.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赏析:用反问句的形式先声夺人,强调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突出特点。同时,也为下文将着力描述面具的颜色及作用埋下伏笔。
21.还是从西藏僧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赏析:这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前文总括藏戏的三大特点,用“还是”一词转折,介绍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及藏戏的形成。
22.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赏析:再现了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写没有一座桥的雅鲁藏布江给人们带来的不便和不幸,间接歌颂了唐东杰布的高尚品质。说明了他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的思想根源,也说明了民间艺术源于生活,是根据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
23.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赏析:句子的前后部分是因果关系:“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是原因,“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是结果。这句话回答了藏戏面具得以保留下来的原因。
九、主题概括。
《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字里行间流露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也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腊八节》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异和吃粥的心满意足,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了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寒食》一诗描绘了春天京都长安城寒食节的景象,由白天写到了夜晚,重点写夜晚,以汉喻今,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迢迢牵牛星》这首诗歌以第三人称的口吻,以牵牛、织女两为题,巧借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相见的民间故事,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十五夜望月》一诗写了地、树、鸦、露、桂花、月等事物,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气氛,表达了作者对家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藏戏》通过对藏戏的特点、形成等方面的详细描述,表现了藏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独特的表现手法,从而赞美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十、难点解析。
1.老北京的春节蕴含了哪些民俗文化?
答:老北京过春节时的传统习俗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1)除夕到来时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表达了除旧布新的美好愿望。除夕之夜的团圆饭反映了中华民族那份浓浓的亲情和传统美德。除夕之夜的守岁,体现了人们对时光的珍惜和对长辈幸福、安康、长寿的美好祝愿。(2)初一开始的庙会上赛轿车、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这反映了人们淳朴善良、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3)正月十五挂彩灯预示着日子红红火火,吃元宵预示着亲人团团圓圆。
2.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
答:作者把煮粥的基本原料介绍清楚,描写粥在锅中“沸腾着”,如此描写衬托出了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3.读了“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诗歌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
答:画面:一位女子泪光盈盈地站在水边,含怨带愁地望着牛郎的方向。
作用:以女于那饱受离愁、楚楚动人、凝眸深情远视的神态结尾,既给人以美感,又让人想象回味。
4.“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字换成“在”字好吗?
答:不好。“落”字写出了愁思随着月光的泻落从上而下的状态,富有动感,又形象新颖。换成“在”字,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5.本篇课文是怎样构建全文的?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藏戏的?
答:本篇课文是以“总——分——总”的方式构建全文的,是按照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顺序来说明藏戏的。先用三个反问句总述了藏戏的主要特点,接下来依次分述藏戏的形成过程、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其他特色(如舞台简朴;剧情靠说唱来描述;情节任意拖延;唱腔、动作可以随意发挥;演出时间长等),最后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