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探索出“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怎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交流:将老师和小朋友进行比较,可以比什么?
要求学生用“老师比小朋友重,小朋友比老师轻”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邀请两位学生,请大家把他们两个比一比,看谁说得多。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谈话:刚才同学们把他们从××这些方面进行了比较,现在,老师再邀请一位,请这三位同学来进行抓花片的比赛。
规则:抓一把,看谁抓得多?
(三个学生每人抓一把。)
要求:悄悄地数一数,告诉老师。
教师宣布结果:小A抓了*个(摆出花片)
小B抓的比小A多×个(呈现这句话)
小C的问题我们等会儿再宣布
二、动手操作,实践感知
1.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提问:想一想,小B抓了几个花片?我们先在第一排摆出小A抓的 * 个花片,你能不能把小B抓到的花片摆出来?怎样摆才能清楚地看出小B比小A多×个。
学生动手操作,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摆。
组织交流:
(1)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感受:在第一排的下面一个对一个地先摆和小A同样多的*个花片,再摆比他多的×个花片。第二排花片是由*和×两部分组成。
要求小B摆了多少个,就是求比*多×是多少。
(2)小B一共摆了多少个花片?你会列式吗?
板书:算式
提问:算式中数分别表示什么?
小结:要求小B摆了多少个,就是求比*多×是多少,只要把*个和多出的× 个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2.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要求:小C,你能不能不告诉大家你抓了几个,在心里和小A比一比,说一句话,让大家来算算,你抓了几个?
呈现:小C抓的比小A少×个。
要求:你能像刚才一样,先用花片摆一摆,再想想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吗?
学生摆花片,并列算式。
交流感悟:要求小C摆了多少个,就是求比*少×是多少。只要从*中去掉少的×个,所以用减法计算。
总结比赛结果:小B获胜。
三、针对性练习巩固,总结提升
1.课本第34页第1题。
呈现后要求你能完整地将题目叙述出来吗?(指导读题中人称的转化)
学生解答后同桌互说思考过程。
2.学生独立作业:课本第34页第2、3两题。
3.拍手游戏。
(1)老师拍7下,请你拍的比我多4下。
(2)老师拍15下,请你拍的比我少6下。
(3)男同学拍6下,女同学比男同学少拍2下。
(4)女同学拍8下,男同学比女同学多7下。
——拍一拍,并列出算式。
4.快速反应:直接说出算式。
(1)求比30多4的数是多少?
(2)求比18少5的数是多少?
(3)求比320多70的数是多少?
5.小结:刚才我们解决了这么多实际问题,你觉得今天解决的问题有什么特点?
揭示课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
四、综合练习,深化体验
1.猜猜,算算。
(1)请同学说出年龄,老师用“我比你大()岁”,列式求老师的年龄。
(2)请同学说出身高,老师用“我比你高()厘米”,列式求老师的身高。
(3)要求:你会像老师这样将你的体重和这位同学比一比,编一道题吗?“我比( )高(或矮)( )厘米”,列出算式求同学的年龄。
交流中体会“大”、“小”、“高”、“矮”与“多”、“少”的转换。
2.选条件,列算式。
①小汽车比面包车多8辆 ②小汽车比面包车少8辆
③小汽车和面包车一共有50辆 ④大卡车比面包车少18辆。
停车场有面包车30辆,( ),小汽车有多少辆?
交流体验:选①②③分别是什么类型的问题,及为什么不选④的理由。
3.课堂总结,回顾学习的内容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