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4 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4 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11 11:0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分析
小学数学江苏版一年级下册第47-48页。 这部分内容是用加法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教材以猴子摘桃的情境呈现,通过小猴的叙述,给出有用的信息,通过小猴叙述,给出有用信息,通过小猴内心活动,提出问题,教材引导学生怎样思考,列出算式,强调在得数后面注上单位名称。这里注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2.利用学生已有用减法解决求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的逆思考经验来理解用加数求被减数的道理,从而更全面的理解加法的含义;  
3.能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并能切实解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4.在书面解决实际问题时,养成标注单位名称和口答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法含义,会解决求和,求剩余以及求一个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只是求剩余实际问题的逆思考.刚学习时可能会有一定困难.但学生已经有减法解决求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的逆思考经验,可以应用加法求被减数.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经过加减法算式的复习,学生基本形成并掌握了方法。在本课的学习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进一步巩固已经学习的算法。同时,引入情景和游戏环节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借助已有的逆思考的经验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游戏,情境引入   师生谈话: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礼物,你们想要吗?  
1.师生活动1:(准备5朵花)   
师:春天到了,花儿都开了,老师先给大家带来了几朵漂亮的花,我准备拿走3朵放到我们11班,你们看看还剩几朵了?  
师:那么你知道老师原来有多少朵花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边小结边演示:要求原来有多少朵花,就要把拿走的和剩下的两部分合起来。(师将拿走得的和剩下的放回到一起)  
2.师生游戏2(准备7块橡皮放在不透明的盒子里)  
师:下面老师要请小朋友在这个魔盒里抓抓礼物  
生抓出?块橡皮,师告诉学生盒子还剩?块橡皮,(根据学生抓的数量来告知还剩的数量)师:你知道魔盒里原来有多少橡皮吗?  
师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师边小结边演示:要求原来有多少块橡皮,就要把抓出来的和剩下的两部分合起来
3.谈话:这些礼物老师下课奖励表现好的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继续解决这类问题
出示课题”求被减数(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参与游戏活动 游戏导入,激起学生兴趣,更有吸引力.
二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快看,这是一片桃林,孙大圣来了,看看说了啥?要带着小猴子们去摘桃子啦
提出问题
仔细观察图片,你知道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齐读
解决问题
找关系式
师:小猴提出这样的数学问题:“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师:你知道原来是什么意思吗?生:“一共”
课件:怎样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子?
师:树上原来的桃子被分成了几部分?是哪几部分?
师:把这两部分合起来得到什么?生:就是树上原来的桃子
课件出示:把已采的23个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
列算式
师:你会列算式吗?(板书算式23+5=28或5+23=28)
师:23表示什么(已经摘下的)
5表示什么?
28呢?
23+5=28表示什么?
(摘下的23个桃子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就是树上原来的桃子)
指导写单位名称
师:我们以前知道了在实际问题求出的结果中需要有单位名称,那从今天开始,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后,小朋友都要自己在得数后面写上单位名称
师:这里的单位名称应该写什么?
生:“个”得数后面,先打括号,再写个
问题解决了,最后还要请小朋友们口头回答这个问题。老师来问,谁来回答?
小结: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要怎样求
生齐读(去掉的+剩下的=原来的)用加法
1、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得到的数学信息。
2.
还剩的桃子+已摘的桃子=原来的桃子
学生自主列算式。

3.学生自由讨论,表述自己的想法
4.学生发现单位名称不能缺少 1、根据丰富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引导学生说出关系式
3.给学生提供了比较大的独立思考空间,让他们体会关系式

4.第一次强化解决问题写单位名称
三 巩固练习 谈话:孙大圣高高兴的摘完桃子回去了,路上遇到了小哪咤,它说:“11班的小朋友特别棒。”小哪吒说:“我才不相信他们这么厉害,我要去考考他们。那你们敢不敢接受小哪咤的挑战?”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小哪吒设置的第一关。
第一关小试牛刀
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拼图)
从图中我们知道什么条件?
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拼图分成哪几部分?
请小朋友把书打开到47页,小手指着已经拼好的,没有拼的。
这盒拼图一共多少块应该怎么算?
(已经拼好的+还没有拼的=拼块的总块数)
列算式填在书上。
学生汇报:(21+3=24(块))提醒单位
2.第二关 大显身手
一起读题
条件和问题是什么?谁能完整说一遍
怎么计算?填在书上。
学生汇报:(34+30=64)
表示什么:已经收的34颗加上还剩的30颗等于原来的64颗白菜
3.第二关 火眼金睛
要求什么问题?条件是什么?还有什么条件?(从图中数出来:即盘子里还剩12个苹果)
现在将你数好的个数写在盘子下面。
妈妈买了多少个苹果可以怎样想?谁来说?全班读一读(吃了4个+盘子里还剩12个=16个)
填写在书上
列算式4+12=16(个)
口答
4.第四关 与众不同
(1)女生读题,填写算式,男生汇报算式,口答
(2)男生读题,填写算式,女生汇报算式,口答
师:这两小题都是求什么问题?
为什么第一问用加法,第二问用减法?或者说两题的关系式为何不同?
生:第(1)题中玲玲现在蚕的条数等于什么?(她原有的条数+兵兵又送给她的条数)
第(2)题中玲玲现在蚕的条数等于她原有的条数去掉她送给兵兵的条数
或者第一题是要把36条和送来的10条合起来才是现在的,所以用加法
补充一题:玲玲送给兵兵10条蚕,还有20条,玲玲原来有多少条?
学生读题,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送给的+剩下的=原来的)用加法,列算式为(10+20=30(条)口答
第五关 趣味生活
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第一竖行,第二竖行,第三竖行
填写书上49页第四题
学生汇报:用卖出的20台+还剩的20台=原有的40台
师:谁发现规律?(都是求原来的,都是用加法)
如果我把还剩的遮住,你能不能求出?
同样,我把卖出的遮住,那你会不会?
第六关终极挑战
一起读题,求原来多少把分成哪几部分?
这题和3天有关系吗?排除无关条件
列算式填书上

1、学生自己读题,寻找图片表达的信息,说出信息后,独立列式计算。
2、说说从图中找到了什么条件,需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计算思路是什么。在独立完成题目。

1、培养学生寻找发现数学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数学意识。

2、激发学习的趣味性,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习得的计算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境中,体会数学的运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总结 .小朋友们真棒,小哪吒被你们打败了,刚刚我们解决胡都是“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想想怎么算?
指板书 去掉的+剩下的=原来的 ,用加法 交流讨论自己学到的知识。 带领学生总结课堂学到的知识,便于学生记忆。
七、教学评价设计
习题练习七
八、板书设计
板书 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23+5=28
去掉的+剩下的=原来的
九.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用加法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教材以猴子采桃的情境呈现,通过小猴的叙述,给出有用的信息。通过小猴的内心活动,提出问题。新课伊始创设小猴子掰玉米的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找出图中的数量关系:去掉的个数+剩下的个数=原来的桃子数.在探讨“求原来有多少”的问题时,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开放学生的思维,借助插图,依靠直观情景的帮助,使学生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已采的个数+还剩的个数=原有的个数,让学生明白其中的算理,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也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了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的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