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4 算式猜谜——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规律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4 算式猜谜——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规律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11 11:1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算式猜谜——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规律

教学目标:1.根据AB-A=两位数(已知)的特点,引导学生模仿这道式题,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规律;并能根据已知的差来判断是不退位还是退位减法、推断出式题中未知的数字。
2.学生在具体的探究、类推、验证等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判断和概括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及思考方法,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在算式猜谜的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根据差来判断是不是退位减法,推理出式题中的未知数字。
教具准备:课件,苹果和梨子图片分别表示差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发思考
1.猜数: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最大的两位数是多少?
2.脑筋急转弯:我们一(3)班的学生没学过外语,为什么也会写外国文字呢?(阿拉伯数字)。我们今天就用这些阿拉伯数字来进行算式猜谜。板书课题:算式猜谜——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规律。
【设计说明】提醒学生每个数位上只有一个数字,10是最小的两位数。利用脑筋急转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要用阿拉伯数字来进行算式猜谜。
二、仔细观察,探究秘密
1.课件出示课本83页思考题,算式猜谜AB-A=73,请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道题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说出:
(1)这道题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等于两位数,
(2)被减数十位上的数与减数相同。
(3)差已知,被减数和减数都是未知数。
2.提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能不能根据已知的差来判断这题是不退位减法还是退位减法?能不能根据差来推算出A、B各表示什么数字?
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先找到巧妙的方法。在学习算式猜谜之前,我们先来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规律。
3.先口答:26-1= 45-3= 57-6=
口答后,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得出:它们都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被减数的个位够减,不需要从十位退1,被减数十位上的数与差十位上的数相同。
板书: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减数=差个位上的数
→差个位上的数+减数=被减数个位上的数(不满10),就是不退位减法,
被减数十位上的数=差十位上的数
4.口算:26-2= 45-4= 57-5=
口答后,观察这些算式,说说与上面3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被减数十位上的数=减数=差十位上的数
差个位上的数+减数=被减数个位上的数(不满10),就是不退位减法,
因为:减数=差十位上的数
所以,差个位上的数+差十位上的数=被减数个位上的数(不满10),就是不退位减法,
或者:差+差十位上的数=被减数
5.请学生说一说怎样用差来判断退不退位?怎样用差来推算被减数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各是多少?
6.运用规律试一试:□和△分别表示什么数字?
□△- □ =62 □△- □ =34
7.我们继续探究退位减法的妙招,好不好?
(1)口算:52-5= 75-7= 64-6=
(2)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得出:它们都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被减数的个位不够减,要向十位退1,被减数十位上的数与差十位上的数相差1。
板书:十几-减数=差个位上的数
→差个位上的数+减数=十几(满10),就是退位减法,
被减数十位上的数=减数=差十位上的数+1
因为:减数=差十位上的数+1
所以,差个位上的数+差十位上的数+1=十几,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就是几。
或者:差+差十位上的数+1=被减数
8. 运用规律试一试:□和△分别表示什么数字?
□△- □ =73 □△- □ =87
掌握了巧妙的方法,是不是又对又快呀!
9.运用规律试一试:□△- □ =63 □△- □ =63
(1)讨论: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两种可能呢?
结论:当差个位上的数+差十位上的数=9时,就会出现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种情况
(2)试一试:□△- □ =54 □△- □ =54
【设计说明】根据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的特点,在被减数十位上的数和减数相相同的前提下,利用减数与差十位上的数之间的关系,就能用差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推断出是否退位,也通过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推导出被减数,由于叙述比较麻烦,用苹果和梨子图片分别表示差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这样比较直观、有趣,学生容易接受。
三、自主编题,体验喜悦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巧妙的方法?
【教学反思】1.这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等于两位数的算式猜谜,属于奥数题,有的学生一看是思考题,就认为很难,产生恐惧心理,我就想化难为易,扭转学生的畏难心理。但在探究的过程中,语言表达很长,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比较困难,特别是退位减法的规律更难找,也难表达。2.学生根据差来判断是不是退位减法比较容易理解,被减数十位上的数也比较好判断,但退位减法中,减数比差十位上的数多1,用差十位上的数加1代替减数,学生理解比较困难。3.当学生掌握规律后,再进行算式猜谜就非常简单,也非常感兴趣。4.建议用数字积木来学习比较直观,易懂。
五、板书:
 
先想一想:65-△=□
  1.△里填几,得数的十位数不变?
  2.△里填几,得数的十位数变了?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在学习新知识后及时安排1~2节练习课是学好数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为了提高练习课的效率,本节课注意了以下几点:
  1.练习是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的一种认识活动,对新知识起巩固强化作用.这节课口算练习的设计不但及时强化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对思维进行简缩,使学生掌握计算技能技巧,提高了计算正确率.
  2.练习要经过模仿、熟练和创造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步形成技能.练习题是基本的、单项的、带有模仿性的.如:口算练习.第二阶段主要是巩固技能,使学生把掌握了的技能自觉地纳入已掌握的知识技能的体系中去.如:赛跑和送信.题目仍是基本题,但有了一定的难度.第三阶段是提高技能,如:改错和想一想.题目灵活、变化较大、有一定的难度,是一项综合性练习.
  3.练习的效果跟学生对练习有无兴趣有很大关系.练习的兴趣不仅与题目难易程度有关,而且与练习形式有关.本节练习形式多样化,有讨论、竞赛、游戏等,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还从各种不同角度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
  4.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练习结果,对学生的练习及时的作出正确的公正的评价,使学生在印象鲜明、记忆犹新的情景中,做对的会受到鼓舞、进一步得到强化,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心.做错的可以及时的得到纠正,克服负迁移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