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目录
第一章
作者简介
第二章
作品简介
第三章
阅读方法
第四章
真题演练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早在三十年代,他的作品就已被编入学校教材;解放后,他的文章更是频频出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课本中,并成为经典篇目。可以说,一代又一代的新中国人,无不是在鲁迅思想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的确,鲁迅作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大多如“无花的蔷薇”,而在这蔷薇丛中唯一开着花的,当数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了。
导引
1.指导学生通过寻找共鸣、知人论世、探究疑问,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2.引导学生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引领学生提高阅读全书的能力。
3.引导学生阅读过程中丰富人生感受和体验、思考人生问题、增强文化积累。
学习目标
第一章
作者简介
鲁迅,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作者简介
出生在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发表第一篇小说集《呐喊》,作《娜拉走后怎样》演讲。
最后的创新之作《故事新编》出版。同年10月病逝上海。
1881
1936
1923
1918
1926
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作《死地》《记念刘和珍君》等抨击段祺瑞政府屠杀学生的罪行,遭追捕,避难期间笔耕不辍。
作者简介
第二章
作品简介
杜
甫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尤其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陷入亡国的严重危机之中。这期间,洋务派实施“新政”,维新派发动“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革命”,最后均没有完成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以失败告终。
这时,一批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总结历次社会变革的经验教训,意识到中国民众的封建愚昧思想需要启蒙,中国的封建专制文化需要彻底改良
创作背景
《朝花夕拾》于1928年出版。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于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尽管生活艰苦,还是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一起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
写作背景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待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其中散文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构成了《朝花夕拾》。
写作背景
“朝花夕拾”的含义是“晚上拾起早晨的花”,即“旧事重提”的意思。据鲁迅说《朝花夕拾》的文章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朝花夕拾》是关于鲁迅生平史实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早年鲁迅的完整形象。这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是他中年以后回忆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的历程而作的。
书名详解
杜
甫
作 品 速 览
《狗·猫·鼠》
对猫的厌恶和仇恨
《阿长与<山海经>》
怀念长妈妈
《二十四孝图》
批判封建
孝道观念的
《五猖会》
表现封建
家长制阴影的
《无常》
描绘传说中
勾魂使者
《父亲的病》
揭露庸医误人
《琐记》
描写一个心术不正
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
《藤野先生》
回忆最使鲁迅
感激的日本老师
《范爱农》
思念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
《朝花夕拾》是一本散文集。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
这十篇散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前七篇( 《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 )写作者童年时代在故乡绍兴的见闻和受教育的情景。
后三篇( 《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写作者青年时代离开故乡绍兴到南京、日本求学,再回到故乡绍兴教书的经历。
作品介绍
一、鲁迅的童年
二.青年时代冲破家庭束缚,探求、抉择人生道路
三.怀念亲人师友
四.作为“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士,鲁迅先生从来没有忘记过战斗。
朝花夕拾主要内容
壹
贰
1.童年的温馨,充满趣味的童心世界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无限的趣味……”② 《狗·猫·鼠》(喜欢小动物)
③ 《无常》对民间艺术、地方习俗充满兴趣。
2.童年的压抑与伤害
《五猖会》中“背书”一段(父母不懂孩子心理,自以为教育得法,却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3.《阿长与山海经》
①《琐记》学地学、矿物学(金石学)、赫胥黎《天演论》
②《藤野先生》? 到东京学医,后来又弃医从文。从此走上文学道路,毕身以唤醒国民精神为己任,同反动落后作斗争。
主要内容
叁
肆
①《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讽刺;
② 对中医的偏见:“绍兴几个名医,”借行医诈取病人钱财,痛恨迷信与落后;
③ 《琐记》衍太太:居心险恶的人;
④对黑暗腐朽的现实的还击、痛斥。
①喜欢的人(“无常”、长妈妈……)
②敬重的人(藤野先生、寿镜吾)
③同情的人(范爱农)
主要内容
《朝花夕拾》的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每一篇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角。
作品介绍
第三章
阅读指南
一、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
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
三、做点读书笔记。
四、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
①概括大意
②划出关键字词
③入情入景
④品味语言(批注摘抄等)
⑤读书心得
阅读指南
杜
甫
作 品 速 览
《狗·猫·鼠》
对猫的厌恶和仇恨
《阿长与<山海经>》
怀念长妈妈
《二十四孝图》
批判封建
孝道观念的
《五猖会》
表现封建
家长制阴影的
《无常》
描绘传说中
勾魂使者
《父亲的病》
揭露庸医误人
《琐记》
描写一个心术不正
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
《藤野先生》
回忆最使鲁迅
感激的日本老师
《范爱农》
思念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
《朝花夕拾》是一本散文集。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
《狗?猫?鼠》——作者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此文运用反语和曲笔,以动物喻人,以议论为线索,夹叙夹议,寓意深厚。作者表面上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篇目介绍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篇目介绍
《二十四孝图》——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告诉我们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篇目介绍
《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讽刺。
篇目介绍
《五猖会》——记述的是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情绪,而这种少年的欢快心情却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冲淡,从而展示了旧式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五猖会”既是大人们祈福的节日,也是孩子们率性玩乐的日子,但作者并没有感到高兴,这种沉重感深刻地压在作者的记忆中,表达了作者对强制教育对童心摧残的谴责。
篇目介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
篇目介绍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名医们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到人生的伤悲。
篇目介绍
《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叫海军雷电学校)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篇目介绍
《藤野先生》——作者通过怀念藤野先生,赞扬其没有民族偏见的伟大性格和正直、热忱、高尚的品质,回顾了自己在日本求学时期探索救国道路和思想转变的过程:为了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毅然地放弃了跟随生平最敬爱的老师学习医学,摒弃了科学救国的改良主义道路,改为从事文艺运动以唤醒人民群众起来革命;从而激励自己要永远不忘革命的初衷,决心同封建及帝国主义势力斗争到底。
篇目介绍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社会黑暗而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篇目介绍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
1.长妈妈 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保姆
人物形象
质朴善良、愚昧麻木、勤劳
2.藤野先生 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学子的学业,其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恩师
人物形象
严谨认真、平等待人、和蔼可亲毫无民族偏见
3.范爱农 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向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朋友
人物形象
妥协、懦弱,是一个觉醒的知识分子
4.父亲 父亲曾让童年的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父亲却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从中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
父亲
人物形象
严厉、慈爱,是一位封建式家长
内容背景
艺术特色,五个方面
1.夹叙夹议并融入自己的感情使作品富有张力
2.杂笔手法的运用夹以评论,展示出作者真实而丰富的世界
3.善于以小见大,常常从日常生活的小细节出发挖掘事物的本质。
4.喜用反讽手法,善用正话反说,言此而意彼。
5.常用对比手法,在鲜明的对照中突出主题。
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在对往事深情地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艺术特色
3. 作者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艺术特色
?4. 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艺术特色
?5. ?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如《五猖会》中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中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艺术特色
到初冬,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片段再现:《范爱农》
片段赏析
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钱店掌柜是军械司长……这军政府也到底不长久,几个少年一嚷,王金发带兵从杭州进来了,但即使不嚷或者也会来。他进来以后,也就被许多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
我被摆在师范学校校长的饭碗旁边,王都督给了我校款二百元。爱农做监学,还是那件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工夫谈闲天。他办事,兼教学,实在勤快得可以。
片段赏析
文中有一个重要的细节,即对光复后的绍兴换汤不换药的描述。这其实已埋下了范爱农悲剧的伏笔。鲁迅对范爱农没有一句正面的赞扬,只是从他的神情“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从他的行动“实在勤快得可以”表现了革命后的范爱农心情愉快的一面。但范爱农心里产生的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鲁迅其后又用了很多笔墨写光复后绍兴的现实,其实就是在探讨造成他的朋友悲剧命运的原因。
赏析:
片段赏析
文章是按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组织安排材料的。这种前后感情的变化,实际上就是: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见文章的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阿长与山海经》
1.通过粗读,了解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
①“谋杀”“我”的隐鼠。②“切切察察的毛病”。③摆“大”字的睡相。④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⑤“长毛”的故事。⑥为“我”寻来《 山海经》。(重点)
2.通过精读,你了解到阿长是怎样的一位旧中国劳动妇女?
阿长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愚昧无知、略带粗野,但又爽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她有着淳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3.通过品读,了解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
片段赏析
《五猖会》
1.自由浏览文本,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我”对“五猖会”持怎样的态度。
热切盼望。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高兴、迫不及待)
2.“我”在热切盼望去看 “五猖会”时却遇到了父亲要“我”背书,“我”的心情如何?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不情愿、无奈、痛苦的煎熬)
片段赏析
3.“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父亲无视“我”的心理的无奈和厌烦的理性批判。
片段赏析
《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同学们尽可以随便翻翻。待他年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人生阅历,回忆所及,再来细读,我敢说,你一定会温故而知新,掩卷三思,唏嘘不已。
结束语??
1、《朝花夕拾》是一本( )
?? A、 散文集B、论文集C、文学评论集D、杂文集
2、《朝花夕拾》结集出版前,曾在何处连载( )
?? A、《莽原》B、《申报》C、《奔流》D《晨报副刊》
3、《朝花夕拾》在报上连载时的栏目叫( )
?? A、《朝花夕拾》 B、《花边文学》C、《旧事重提》D、《伪自由谈》
4、除“小引”和“后记”外,《朝花夕拾》正文共有多少篇( )
?? A、12 B、10 C、14 D、8
当堂小测
5、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
???A、《风筝》?B、《无常》?C、《父亲的病》?D、藤野先生?
6、 “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
???A、形象好看?B、活泼诙谐?C、能勾摄恶人魂魄?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7、《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B、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D、学医太难 ?
8、寿镜吾先生是鲁迅在何处求学时的老师( )
?? A、 本城书塾 B、南京水师学堂 C、东京“清国留学生速成班” D、仙台医专
当堂小测
9、《狗?猫?鼠》写到了作者何种生活经历( )
?? A、 养狗B、养猫C、养隐鼠D、都不是
10、《狗?猫?鼠》开头提到的“名人”“教授”“大脚色”“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是( )
?? A、 一种人B、两种人C三种人D四种人
11、《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称“阿长”为( )
?? A、 长妈妈B、阿长C、阿妈D、长妈
当堂小测
12、《二十四孝图》是一部宣扬何种思想的著作( )
?? A、 封建孝道B、封建迷信C、因果报应D、都不是
13、不出自《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有( )
?? A、 老莱娱亲B、郭巨埋儿C、黄香扇枕D、闻鸡起舞
14、下列神话不出自《山海经》的是( )
?? A、 黄帝战蚩尤B、夸父追日C、大禹治水D、愚公移山
当堂小测
15、《五猖会》写的是一种( )
?? A、 迎神赛会B、祭祀活动C、民间艺术D杂技表演
16、下列项目中不属于“五猖会”表演节目的是( )
?? A、 高跷B、抬阁C、马头D、舞狮
17、《五猖会》中作者写急于去看五猖会的情景类似于( )
?? A、 去看社戏B、去百草园玩C、去三味书屋读书D、去仙台医专求学
当堂小测
第四章
拓展阅读
1. 我校文学社请你为大家推荐鲁迅的《朝花夕拾》一书,请拟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推荐词。
推荐理由示例:
①本书为作者成年后回忆儿时的趣事所做,可以很好地了解作者美好的童年;②《朝花夕拾》是鲁迅对自己小时候一些往事的回忆,其中一些故事中蕴含着道理,会让我们对生活有新的认识和启迪,所以我推荐这本书;③这部书是鲁迅回忆儿时生活的一部散文集,比较完整地记叙了他儿时的生活,能使我们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的生活。
拓展阅读
2.进行课外阅读积累,自主阅读推荐:《白洋淀纪事》《湘行散记》。
推荐理由:
本书从多个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具有当地农民气息的语调,秀雅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广大人民中勾起了无限的情怀,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冀中平原是孙犁的家乡,白洋淀是他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孙犁用富有诗情的笔触描绘他熟悉的草木湖泊,以白描的手法刻画自己的父老乡亲,用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讲述他们的故事,赋予白洋淀以英雄的气质和浪漫的色彩。“白洋淀”也成了孙犁的标签,一提到孙犁,人们就仿佛看到白洋淀“那一望无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
拓展阅读
推荐理由:
《湘行散记》中沈从文从桃源出发,沿沅水上行,经辰州、泸溪、保靖、茶峒到凤凰,一路上、水上、船上、岸上的见闻都与水、水上、水边的人物有关,人物亦正亦邪,游侠气浓,充满了浓郁的江湖气息。
突出了人物身上原始自然的人性、唯情尚情的男女情爱、勇武侠义的游侠精神及坚忍顽强的生存品格。
拓展阅读
第五章
真题演练
1. 《朝花夕拾》里有不少与读书有关的叙述。请写出下面两段文字所属的篇名。
①“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阿长与<山海经>
②五猖会
真题演练
2.(中考真题)班级开展《朝花夕拾》阅读交流活动,同学们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阅读心得。小明抢先说:“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真切地感受到小主人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请你从《朝花夕拾》其余的篇目中选择你熟悉的一篇,简述你的阅读心得。
真题演练
示例:
①阅读《阿长与<山海经>》,我真切地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儿时保姆阿长的怀念。阿长虽然粗俗,但她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难题。
②阅读《藤野先生》,我赞赏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也真切地感受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③看完《五猖会》,我和鲁迅先生一样心中有一种淡淡的哀伤,一场难得一遇的赛会被父亲的不理解和专制搅得索然无味。我希望家长们都能顺应儿童的天性,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
真题演练
(南京中考)你为初一新生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 ① ;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 ② ;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 ③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 ④ 和 ⑤ ,令人回味无穷。
真题演练
1.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狗·猫·鼠》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E.《无常》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G.《父亲的病》 H.《琐记》 I.《藤野先生》 J.《范爱农》
①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
A、F
D、E
I、J
真题演练
2.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短语。(2分)?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沉的情感
理性的批判
真题演练
学如蜜蜂采蜜采过许
多花才能酿出许多蜜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