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
授课人:文小语 时间:2021年5月10日
精读和跳读
目录
壹
作者简介
贰
作品介绍
阅读方法
叁
精彩片段
肆
真题演练
伍
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内容,掌握精读和跳读两种阅读方法。
2.了解写作背景,分析人物形象,能够复述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
3.学习并发扬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百折不挠、朝着既定目标一往无前的精神。
学习目标
第壹章
作者简介
吴承恩
吴承恩(约1500年-1583年),男,字汝忠,号射阳。汉族,淮安府山阳县 人。祖籍安徽 ,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 《西游记》的作者。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长兴县丞。殊途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述。
2004年,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政府决定在山上茶庵处建立了吴承恩纪念馆和在山下山门处建树其石雕座像,用来纪念他。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
作者简介
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帖。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受到人们的赏识。
吴承恩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然而科举不利,至中年始为岁贡生。60岁时出任长兴县丞,又因与长官不谐,拂袖而归。后又聘任过荆王府纪善。
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才得以正式创作《西游记》。
吴承恩
作者简介
第贰章
创作背景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僧人玄奘为求佛经真义,不顾禁令,偷越国境,去天竺(今印度)取经,历时十七年,行程5万余公里,途经数十国,备受艰难困苦,取得大小乘佛教经律论657部,堪称历史伟人。梁启超称他为“佛学第一人”,鲁迅赞扬他为“民族的脊梁”。后来,其弟子辩机根据其口述西行见闻,整理成《大唐西域记》,记叙了取经途中的艰难困苦和异域风情。
创作背景
吴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历经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庆、神宗万历五个朝代。明朝中后期的社会情况与开国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并日趋尖锐 ;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兴起,人性解放思潮高涨,市民文学日益蓬勃发展,小说和戏曲创作进入一个全面繁荣兴盛的时期。经济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创作背景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汉族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创作背景
四个来源
第一个是唐高僧玄奘取经的这个传记
第二个来源是根据这个传记,后来在民间流传的宋元戏曲话本
第三个西游记里有一部分故事是来源于佛经故事
第四个部分最重要,这就是作者吴承恩的创造。
第叁章
作品介绍
《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小说以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为线索,以孙悟空为主角,塑造了一个敢于反对天宫、地府的统治者,专“与人间抱不平”“济困扶危,恤孤念寡”的英雄形象。这篇小说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为了寻找、追求、实现美好的理想和目标,为了完成伟大的事业,我们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必须以顽强的毅力战胜这些困难与挫折。
四大名著之一
书籍介绍
《西游记》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有大闹天宫等故事。此后写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书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画生动,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并且《西游记》富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其隐含意义非常深远,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可以从佛、道、俗等多个角度欣赏,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书籍介绍
《西游记》地位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西游记》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臻于第一流的伟大作品。
它也是明代长篇小说的重要流派之一神魔小说的代表作。
它在神魔小说中的地位,相当于《三国志演义》之于历史演义小说。
东胜神洲有一花果山,山顶一石,受日月精华,生出一石猴。之后因为成功闯入水帘洞,被花果山诸猴拜为"美猴王"。
美猴王为求长生不老,到处四海求师,在西牛贺洲得到须菩提祖师指授,得名孙悟空,学会地煞数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云可行十万八千里。归来打败混世魔王,收复七十二洞妖王,结义六大魔王,去龙宫借兵器,得大禹定海神针(原著作"神珍"),化作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又去阴曹地府,把猴属名字从生死簿上勾销。龙王、秦广王去天庭告状,玉帝欲遣兵捉拿。
屡遭挫折
降妖伏魔
主要故事
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调芭蕉扇、四圣试禅心等。
精彩情节
书籍介绍
①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
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十分鲜明。
③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艺术特色
故事引人入胜。故事大多情节曲折,扣人心弦。
善于塑造人物。无论是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主要人物,还是各路神佛妖魔等次要角色,都写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令人难忘。
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来抨击现实,增添了故事情趣。
思想比较复杂。释、道、儒都有所涉及,后世对它的主题的阐释也多种多样。
艺术特色
第肆章
主要人物
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号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为如来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并分别取法号为:行者、八戒、和尚之后在三个徒弟和白龙马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功德圆满,加升大职正果,被赐封为旃檀功德佛。为人诚实善良,一心向佛,慈祥。
唐僧
主要人物
三藏答曰:“我弟子曾在化生寺对佛设下洪誓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使我们法轮回转。”
信仰坚定,勇往直前
三藏勒马道:“悟空,切莫伤人,只吓退他便罢。”
心地善良
主要人物
纷纷落泪,魂飞魄散,坐不稳雕鞍,翻跟斗跌下白马。
三藏道:“你这猴头,当时倒也有些眼力,今日如何乱道!这女菩萨有此善心,将这饭要斋我等,你怎么说他是个妖精?”
懦弱无能
盲目慈悲
举止文雅,佛学造诣极高,实干能力不强。
心地善良,信仰坚定,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盲目慈悲,固执迂腐,懦弱无能。
唐僧
主要人物
孙悟空又名孙行者、悟空、外号美猴王、号称"齐天大圣"。公元前578年出生于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由灵石孕育。为寻求长生之道,独自漂洋过海,历经八九载,学会了讲人言、行人礼,跋山涉水,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菩提老祖为师,习得地煞数七十二变和觔斗云(又作筋斗云)本领。孙悟空坚持正义、嫉恶如仇,勇敢好斗、勇往直前,机智灵活,执著略带倔强,但有些自恋自大,不分清白。
孙悟空
主要人物
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
有叛逆精神
本领高强,敢于斗争
主要人物
优点:乐观大胆、敢于战斗的叛逆性格,与神的变幻不测、猴的急躁敏捷十分和谐地融为一体。
缺点:心高气傲、争强好胜,容易冲动,爱作弄人。
孙悟空
主要人物
名猪刚鬣、猪悟能、猪烈刚,呆子。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罚下人间。但错投了猪胎,长成了猪脸人身的形状。在高老庄抢占民女,后被孙悟空降伏。修得正果的封号为净坛使者。猪八戒的兵器是九齿钉钯。猪八戒只会三十六种变化。猪八戒这个形象是吴承恩塑造很成功的形象,它虽好吃懒惰,却是孙悟空的左膀右臂。虽然自私,却讨人喜欢。
猪八戒
主要人物
“我拿了攒在这里,零零碎碎有五钱银子,因不好收拾,前者到城中,央了个银匠煎在一处,他又没天理,偷了我几分,只得四钱六分一块儿,你拿了去罢。”
憨厚淳朴、呆得可爱
搬弄是非
“师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着你做了这几年和尚,不成空着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甚么旧褊衫,破帽子,分两件与他罢。”
主要人物
“上复丈母、大姨、二姨并姨夫、姑舅诸亲:我今日去做和尚了,不及面辞,休怪。丈人啊,你还好生看待我浑家,只怕我们取不成经时,好来还俗,照旧与你做女婿过活。”
贪恋女色
我若就回去,对老和尚说没处化斋,他也不信我走了这麽多路,须实在多晃个时辰,才好去回话......” 即把头拱在土里,只管鼾鼾睡起。
爱撒谎、偷懒
主要人物
勇敢中带着怯懦,憨厚中带着奸滑。
本性憨厚纯朴,呆得可爱;
能吃苦,关键时刻能发挥重大作用。
猪八戒
主要人物
名沙悟净、沙僧。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王母娘娘,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塘虱精),后观音菩萨收服,命沙河尚拜唐僧为师,保他去西天取经。因他最好拜唐僧为师,知道负责挑担。使用的兵器是降妖宝杖。书中又将沙和尚称为“沙僧”。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沙和尚
主要人物
沙僧闻言,打了一个失惊,浑身麻木道:“师兄,你都说的是那里话。……今日到此,一旦俱休,说出这等各寻头路的话来,可不违了菩萨的善果,坏了自己的德行,惹人耻笑,说我们有始无终也!”
坚持原则,顾全大局
主要人物
恩怨分明,坚持原则;
忍辱负重,顾全大局
不善言辞 缺乏个性
沙僧
沙和尚是不是可有可无的角色?
主要人物
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而被西海龙王上天庭告忤逆,要被斩首。后因南海观世音菩萨出面才免于死罪,被贬到蛇盘山鹰愁涧等待唐僧取经。之后又误吃唐僧所骑的白马,被菩萨点化,变身为白龙马,皈依佛门,载乘唐僧上西天取经,最终修成正果,被升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又称八部天龙马)。后在化龙池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
白龙马
主要人物
孙悟空—战胜自我,改变世界
唐 僧—认准目标,坚持到底
猪八戒—快乐生活,幽默人生
沙和尚—谦逊为人,踏实做事
主要人物
第伍章
阅读指导
精读与跳读
好书不厌百回读
书籍浩如烟海
《红楼梦》107万余字
《水浒》96万余字
《西游记》82万余字
《四世同堂》100万余字
跳读——为名著做一道减法。
精读——为名著做一道乘法。
阅读指导
1.主动地舍弃
跳读是在阅读中,有意识的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句段或篇章而抓住读物的关键性材料的速读方法。跳读是通过省略次要信息来加快大脑对文字的反应速度,是阅读速度与思维过程的同步进行。
2.有意地忽略
跳读是有取有舍,跳跃前进。也就是略去一些内容,只撷取文章中的关键部分的阅读方法。
3.求得更高的效率
跳读不仅是为了提高阅读速度,还可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内容,提高阅读效率。因为跳读的意义在于对读物的大幅度跳跃,舍弃非本质的东西,捕捉本质信息,形成新的思维流程。
跳读——为名著做一道减法。
(一)细读
(二)精思
(三)鉴赏
精读——为名著做一道乘法。
阅读指导
(一)细读
孙悟空借芭蕉扇为什么会遭到拒绝?
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行者佯问道:“令郎是谁?”罗刹道:“我儿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被你倾了。我们正没处寻你报仇,你今上门纳命,我肯饶你!”
阅读指导
一借芭蕉扇被骗后沙僧、猪八戒、唐僧三人关于是否“西行”的对话,表现了各自怎样的心理?
(二)精思
沙僧认为“进退两难”,深为取经前途担忧;猪八戒想“拣无火处走”,其一贯的“散伙”想法再次复燃;唐僧“只欲往有经处去”,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取经决心。
阅读指导
想一想,孙悟空、罗刹女的语言各有什么特点?
(三)鉴赏
孙悟空的话
罗刹女的话
“撮盐入火,火上浇油”
“旋风翻败叶,流水淌残花”
孙悟空被芭蕉扇“扇得无影无形”的情形
罗刹女憎恨孙悟空的情态;
机智善变
泼辣犀利
阅读指导
精读要细致
长篇小说往往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所涉及的事件环环相扣,作者为了使文章结构严谨、有条理,通常采用前设置悬念,后层层释疑的办法,有时前有铺垫,后有照应,有时多条线索并行,而且相互交错。这样能大大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对读者提出了细心和耐心的要求,否则就不容易理解故事的内容,体会不到小说的精彩。
精读要善于思考
长篇小说往往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如果在阅读时仅限于欣赏精彩的故事情节,阅读的意义和收获就很有限了。如果在阅读时多方思考,带着问题去读,就能对小说有更深刻的理解,能更充分地领略小说所创造的艺术世界的魅力。例如,阅读《西游记》时,对其中所描写的人物,可以从其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中,思考人物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人物的性格特点。
精读——为名著做一道乘法。
第陆章
专题探究
专题一:取经故事会
专题二:话说唐僧师徒
专题三:创作新故事
专题探究
平顶山莲花洞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欲拿唐僧,并有紫金红葫芦、羊脂玉净瓶、七星剑、芭蕉扇、幌金绳五件宝器,神通广大。悟空与之斗智斗勇。屡经磨难,才降伏二怪。乌鸡国国王因不敬文殊菩萨被狮精推入井内淹死。狮精变化国王。国王鬼魂求告唐僧搭救,八戒从井中背出尸身,悟空又从太上老君处讨来金丹,救活国王。狮精原来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所化。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据守火云洞,欲食唐僧肉。孙悟空因在太上老君炼丹炉里被烟熏而练成火眼金睛。但是非常怕烟。所以抵不过红孩儿的三昧真火。请来观音菩萨降妖。观音菩萨降伏红孩儿,让他做了善财童子。
石猴出世·大闹地府
专题一:取经故事会
专题二:话说唐僧师徒
《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孙悟空。孙悟空乃石猴出世,在菩提祖师处学得本领,会七十二变。学成后曾大闹天宫,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后来随唐僧去西天取经。
孙悟空的性格:机智、好动、活泼、勇敢、疾恶如仇、是非分明、惩奸除恶。
我喜欢他的善良、调皮、机灵、法力无边、对各天神说话时的直率、打妖怪时的执着(尤其是在“三打白骨精”那一回)和对兄弟、师父及猴孙的情谊。
专题探究
师徒四人走在取经路上,走的时间太长了,有一天走到一个驿站,看到挂着“×××神州卡,一边取经一边打”的条幅,禁不住诱惑,就把紫金钵盂卖了,一人买了一部手机。
这下可好,猪八戒一边走路,一边发短信给高老庄的娘子,同时还跟蜘蛛精打情骂俏。孙悟空的老家花果山离得太远,还没有设立基站,所以他跟花果山的猴子猴孙联系不上,很生气。唐僧平时除了如来没什么人要联系,只是不断地在手机上用账本记帐:馒头三个、咸菜两根……沙僧比较精细,一边走路一边用手机拍风景,然后在互联网上发表游记,同时赚取稿费,取经路还没走到一半,他已经是知名的游记作家了……
专题三:创作新故事
专题探究
有一天,他们走到一个妖怪的地盘,妖怪出来劫道,要吃唐僧肉。孙悟空不慌不忙,连金箍棒都懒得提,直接拨打了110,警察哥哥就把妖怪抓走了……狮驼岭的三个妖怪一露面,孙悟空就拨通了如来的电话:“如来吗?你们家的大鸟、狮子、大象都跑出来了,赶紧把它们收了,不然我到动物保护协会告你虐待动物!”唐僧每天都给如来打电话,喋喋不休,报告路上的艰难。如来不胜其烦,告诉手下:“赶紧把你们的妖精收了,让唐僧快点走,不然每天抱怨一回都快把我烦死了。”
专题探究
第七章
拓展阅读
《猎人笔记》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外省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在美丽的大自然景色中.发生的却是种种悲剧,体现了对农奴制度的无言控诉。也生动地描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拓展阅读
【屠格涅夫】(1818-1883),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创作,1847~1852年陆续写成的《猎人笔记》是其成名作,主要表现农奴制下农民和地主的关系。 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
拓展阅读
《镜花缘》继承了《山海经》中的《海外西经》、《大荒西经》的一些材料,经过作者的再创造,凭借他丰富的想象、幽默的笔调,运用夸张、隐喻、反衬等手法,创造出了结构独特、思想新颖的长篇小说。
书中写了君子国、女儿国、无肠国、犬封国、聂耳国、玄股国等等这些国家,或是以人们形体的奇异,或是以人们生活方式的奇异,或是以人们特有的才学技能,或是以地方风土的特点,或是以地方特有的古迹文物,从各方面表现出作者极力扩张古人的幻想,要向中国之外发现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人们的愿望。
拓展阅读
【李汝珍】(约1763-1830),字松石,号松石道人,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清代小说家,文学家。所以人称北平子,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韵等,现存最著名的作品是《镜花缘》。
拓展阅读
第捌章
中考真题
1.(江苏中考)阅读《西游记》中的一段文字,完成题目。(4分)
二魔拿入里面道:“哥哥,拿来了。”老魔道:“拿了谁?”二魔道:“者行孙,是我装在葫芦里也。”老魔欢喜道:“贤弟请坐。不要动,只等摇得响再揭帖儿。”行者听得道:“我这般一个身子,怎么便摇得响?只除化成稀汁,才摇得响是。等我撒泡溺罢,他若摇得响时,一定揭帖起盖。我乘空走他娘罢!”又思道,“不好,不好!溺虽可响,只是污了这直裰。等他摇时,我但聚些唾津漱口,稀漓呼喇的,哄他揭开,老孙再走罢。”大圣作了准备,那怪贪酒不摇。大圣作个法,意思只是哄他来摇,忽然叫道:“天哪!孤拐都化了!”那魔也不摇。大圣又叫道:“娘啊!连腰截骨都化了!”老魔道:“化至腰时,都化尽矣,揭起帖儿看看。”
中考真题
(1)联系相关情节,写出孙悟空是怎样从紫金葫芦里出来的。(2分)
(2)孙悟空的形象具有神性、人性、猴性,请结合语段或上下文相关情节,分析其人性方面的特点。(说出一点即可)(2分)
孙悟空拔了一根毫毛变了半截身子,在葫芦底,真身却变成个蠛蠊虫儿,钉在那葫芦口边,乘二魔揭起帖子看时飞出去了。
示例一:孙悟空拥有人的聪明才智,语段中写他的喊叫:“天哪!孤拐都化了!”“娘啊!连腰截骨都化了!”为的是哄骗二魔打开葫芦。
示例二:孙悟空具有爱清洁(怕脏)的特点,开始想撒尿使葫芦摇得响来哄骗妖怪,但因为怕弄脏了衣服而没那样做。
中考真题
2.(山东中考)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5分)
①猴王只顾苦战七圣,却不知天上坠下这兵器,打中了天灵,立不稳脚,跌了一跤,爬将起来就跑;被二郎爷爷的细犬赶上,照腿肚子上一口,又扯了一跌。他睡倒在地,骂道:“这个亡人!你不去妨家长,却来咬老孙!”急翻身爬不起来,被七圣一拥按住,即将绳索捆绑,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变化。 (选自《西游记》第六回)
②行者仔细观看,乃二郎显圣,领梅山六兄弟,驾着鹰犬,挑着狐兔,抬着獐鹿,一个个腰挎弯弓,手持利刃,纵风雾踊跃而来。行者道:“八戒,那是我七圣兄弟,倒好留请他们,与我助战。若得成功,倒是一场大机会也。”八戒道:“既是兄弟,极该留请。”行者道:“但内有显圣大哥,我曾受他降伏,不好见他!你去拦住云头,叫道:‘真君,且略住住,齐天大圣在此进拜。’他若听见是我,断然住了。待他安下,我却好见。
(选自《西游记》第六十三回)
中考真题
(1)根据提示,选择填空。(2分)
①“受他降伏”指的是 。?
A.二将军宫门镇鬼 B.小圣施威降大圣
C.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②“与我助战”说的是在祭赛国,七圣帮助悟空、八戒打死了万圣龙王和 ,并帮助祭赛国王收回了佛宝。?
A.黑河妖 B.黄狮精 C.九头虫
B
C
中考真题
(2)根据两段文字,分析悟空这一形象前后各表现出怎样的特点。(2分)
(3)初中阶段推荐的名著阅读书目中,对你影响较大的还有《 》,它教会了你 。(1分)?
前:不服输,性子急。
后:机智灵活,细心周到。
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中考真题
(江苏中考)阅读片段,完成题目。
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 行者道:“怎么说?……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
(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一回)
中考真题
①选文中的“行者”又称“美猴王”,请说说美猴王的称号是怎么来的?(3分)
答:石猴与其他猴一起洗澡,想研究洗澡水的源头,上山一看,是瀑布。猴子们说:“谁能进去又出来,不伤身体,就是我们的大王。”石猴进去又出来,毫发未损,还为其他猴找到了安家的地方,被封为“石美猴王”,后来将“石”字隐去,称美猴王。
中考真题
②八戒为了让行者救唐僧采用了什么计策?从中能看出八戒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答:激将法。 猪八戒:粗中有细,善于对症下药;憨厚又懂得用心计。
中考真题
谢谢观看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
授课人:文小语 时间:2021年5月10日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