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的健康
1.健康是指人的__生理__、__心理__、__社会适应能力__均处于良好状态。
2.健康的必备条件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烟、不酗酒、远离毒品等),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保持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健康的影响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生物因素主要来自生物的威胁和自身的防卫。生活方式因素主要包括一些不良或不当的习惯。
二、传染病
1.传染病是由__病原体__侵入人体引起的,并可在人群中广泛传播的疾病。
2.传染病特点:__传染性__、__流行性__和__免疫性__。
3.传染病传播的三个环节和预防措施:
切断任一环节,传染病流行即可停止。
(1)控制传染源:对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等;对感染动物及时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饮食卫生、水源和粪便管理;生活用具消毒;消灭媒介动物(蝇、蚊、蚤、虱)等方法。
(3)保护易感人群:加强体育锻炼,不与传染源接触,预防接种等。
三、人体的防卫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1.免疫的分类: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病原体侵入会受到人体的皮肤、黏膜等组成的第一道防线阻挡。病原体突破第一道防线侵入人体,会受到体液中吞噬细胞等组成的第二道防线的抵抗。这两道防线都属于__非特异性__免疫。
若病原体突破前两道防线进入血液,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即产生免疫反应,构筑成第三道防线。这道防线属于__特异性__免疫,具有专一性和记忆性特点。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类型 不同点 相同点
淋巴细胞 位置对象 免疫物质 防御方式
体液免疫 B淋巴细胞 细胞外体液中细菌病毒 抗体(免疫球蛋白) 凝聚病原菌,中和毒素 1.都具有免疫能力
2.对抗原具有特异对应性
3.都具有免疫记忆能力
细胞免疫 T淋巴细胞 细胞内寄生虫、异物 淋巴因子 直接或间接地消灭清除病原体
3.抗原与抗体
(1)抗原:进入人体后能够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任何体外物质,如细菌、病毒、移植器官、花粉等。
(2)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是人体内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一种免疫物质。
(3)抗原是引起人体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的原因,抗原和抗体(或淋巴因子)有特异对应性。
(2)免疫三大功能:__抗感染__、保持__自我稳定__、实施__免疫监视__。
(3)人工免疫:根据获得免疫的途径特异性免疫又分为自动免疫和人工免疫。其中人工免疫包括人工自动免疫(如计划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如对被毒蛇咬伤的病人,注射含有抗蛇毒的血清)。两者的区别:前者获得免疫作用速度慢,持续时间久,后者获得免疫作用速度快,持续时间短。
4.免疫功能失调表现:过敏反应——免疫功能过强;自身免疫病——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等;免疫缺陷病——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四、非传染性疾病
1.肿瘤:特点是细胞能连续不间断地分裂;分为良性肿瘤(局限于原发部位)和恶性肿瘤(肿瘤细胞会转移)。
2.冠心病:冠状动脉硬化。
3.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经常超过18.7kPa或舒张压经常超过12.0kPa。
4.糖尿病:胰岛素分泌过少→血糖浓度升高→葡萄糖不能被完全重吸收→尿糖。
五、健康生活
1.吸烟和酗酒有害于身体健康;毒品具有成瘾性并严重危害身心健康。
2.防中毒与急救
环境毒物进入人体引起中毒,可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两类;触电、溺水、中毒、毒蛇咬伤、大量失血时都需要掌握不同的急救方法。病人休克时基本急救方法包括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法两个方面。
3.OTC药物属于非处方药,可自行购买,按说明使用。
六、运动系统
1.人体运动系统和保健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加强关节的牢固性。
例1、研制出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我国科学家顾方舟,曾将疫苗接种到自己体内进行试验。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角度分析,接种疫苗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非特异性免疫
例2、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到马体内,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重复注射,重复注射若干次后,可从这些马的血液中获得抗蛇毒血清。被毒蛇咬伤的患者,医生会注射抗蛇毒血清到患者体内,以减轻蛇毒的毒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给患者注射抗蛇毒血清的方式称为预防接种
B.抗蛇毒血清本质上是一种高效的蛇毒疫苗
C.上述治疗毒蛇咬伤的方式不属于计划免疫
D.注射抗蛇毒血清的目的是引发患者产生抗蛇毒抗体
例3、某班一同学出现发热、咳嗽、胸痛、夜间盗汗等症状后,班里陆续有几名同学出现类似症状。经医生诊断,他们都患上同一种传染病——肺结核,该传染病主要通过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进行传播。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医务人员通过对患者取样分析,发现致病根源是结核杆菌,它是肺结核病的 。(选填“传染源”或“病原体”)
(2)传染病防控中心要求加强教室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发现肺结核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要及时报告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传染病防控中心的文件中用到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 (写出一种即可)。
(3)小星同学接种过流感疫苗,他认为自己体内有抗体,不会患上肺结核,请你对他的这一想法进行评价并阐述理由: 。
例4、小金看到香烟盒上印有“吸烟有害健康”,于是他利用实验探究“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材料:黄豆、烟草及其他材料。
探究步骤:Ⅰ.用烟草、蒸馏水制得烟草浸出液(原浸液),浓度视为100%,再通过稀释原浸液得到浓度为70%、40%的浸出液。
Ⅱ.取4个同规格的培养皿,编号为1、2、3、4,并在里面铺上等量的干棉花。
Ⅲ.在每个培养皿中放20粒同样饱满的黄豆,盖上盖子。
Ⅳ.每天定时向各培养皿中喷洒等量、对应浓度的浸出液,并记录数据。其中第5天的数据如表:
编号 喷洒的浸出液浓度 第5天的平均芽长和萌发率
芽长(cm) 萌发率
1 0% 10 100%
2 40% 4 95%
3 70% 1.2 65%
4 100% 0.5 35%
(1)本实验中编号为 的培养皿作为对照组。
(2)步骤Ⅱ中的棉花不预先湿润的原因是 。
(3)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
(4)小金还想继续探究“70%烟草浸出液是否会对蝌蚪的生命活动产生影响”。实验材料:大小健康状况相同蝌蚪20只、70%烟草浸出液、清洁池塘水、饲料等,请帮他设计该实验(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
。
1.寨卡病毒是一种能通过蚊虫和母婴传播的病毒。寨卡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必须具备三个环节,被寨卡病毒感染的病人属于( )
A.抗体 B.传染源 C.易感人群 D.传播途径
2.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统计表明,2019年3月肺结核发病数97866人,死亡194人。可以用多种方法预防传染病流行,下列预防肺结核传染的方法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
A.注射肺结核疫苗B.出行常带口罩C.隔离肺结核病人D.经常锻炼身体
3.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一些意外事故,学会一些科学常识就显得十分重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于呼吸和心跳都停止的重危伤员,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按压使其复苏
B.被细菌污染的食品一定要充分煮熟再食用
C.若某伤员手臂受伤,血液快速喷出,应立即在伤口的近心端扎上止血带
D.及时提醒灾民讲究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以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4.据统计,我国每天约有7000人死于心脏病,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戒烟可以降低冠心病的死亡风险
B.长期精神紧张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因素之一
C.均衡合理的膳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D.青少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大心脏病的发病率
5.当灾难发生时,首先要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发现伤者手臂上血液喷射而出,需要在近心端扎住止血
B.发现触电者首先将其拉离电源或电线
C.进家门发现煤气泄漏,首先开灯查看
D.人工呼吸急救时嘴对嘴吹气频率与人正常心跳时的心率一致
6.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某传染病流行期间的三类人群,其中甲与乙表示健康人群;乙与甲相比,主要是乙体内含该传染病的抗体;丙是该传染病的患者。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是该传染病的易感人群
B.丙是该传染病的传染源
C.①过程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②③分别表示健康人感染患病和痊愈过程
7.春夏之交,是禽流感的多发季节,H7N9禽流感今年又来势汹汹。
(1)人感染H7N9后会出现发烧症状引起食欲降低,其原因是 。
(2)为了防止H7N9禽流感的蔓延,专家建议:
①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症状,及时就医;
②吃禽肉要煮熟煮透,不吃生鸡蛋、半生煎蛋,带血白斩鸡;
③勤洗手,室内勤通风;
④一旦发现禽流感感染的家禽立即灭杀。
以上措施中,一定不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清洁的皮肤上,两小时以后再检查,发现 90%以上的链球菌都消失了。
材料二:甲型 H1N1 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甲型 H1N1 流感病毒,人群对甲型 H1N1 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甲型 H1N1 流感是可防可治的,目前预防甲型 H1N1 流感的疫苗已投入使用。
(1)材料一中的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 。
(2)材料二中的甲型 H1N1流感病毒,它的繁殖方式是靠自己的遗传物质,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人体接种甲型 H1N1流感疫苗后,它能够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 ,从而提高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属于 免疫。
(3)接种甲型 H1N1流感疫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1.2020年入冬以后,病毒性流感活动水平上升较快,很多人感觉流感“来势汹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物 B.流感病毒是本次流感的传染源
C.病毒性流感属于消化道传染病 D.对未患流感的同学注射流感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2.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它通过飞沫、空气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流感病毒是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B.患流行性感冒的病人是病原体
C.流行性感冒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D.接种流感疫苗可以保护易感人群
3.研究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针对某种病毒的疫苗的有效性。如图为该实验的某些关键步骤,其中需要在相同条件下同时进行的是( )
A.a、c B.a、b C.b、c D.a、b、c
4.吸毒不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还带来公共安全隐患。吸毒司机比正常人反应慢很多,极易造成交通事故。吸毒司机反应变慢主要是因为毒品影响了人的( )
A.消化系统 B.神经系统 C.泌尿系统 D.循环系统
5.目前医院给病人输液、注射均使用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是为了( )
A.切断传播途径 B.控制传染源 C.保护易感人群 D.使用方便
6.2021年杭州市范围开展以“规范管理、文明养犬”为目标的犬类规范管理,依法对犬只实施狂犬病强制免疫。我市拱宸桥街道执法中队颁发了杭州市第一块犬只牌(如图)。
(1)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一旦被猫、狗等抓伤或咬伤,务必第一时间注射狂犬疫苗,从传染病预防角度来看,该措施属于 。
(2)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狂犬病毒属于____。
7.2018年11月26日,某科学家宣布,人类首次对生殖细胞进行基因编辑的双胞胎婴儿诞生,这对婴儿的CCR5基因经过修改而失效,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消息传出,国内外科学界一片哗然,并纷纷提出质疑。
(1)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毒主要破坏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体第 道防线,使人体易患各种传染病和恶性肿瘤。
(2)下列各项中,支持“应严禁人类生殖细胞基因编辑”这一主张的有 。
A.由于存在错误编辑等技术问题,被编辑婴儿存在健康风险
B.北欧人群中约10%的个体天然存在CCR5基因缺失
C.被编辑者的基因会通过生殖扩散到后代个体
D.该技术的运用,可能出现大规模的人类基因改造
8.2019年3月,杭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浙江大学专家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来讲解如何科学“撸串”。实验人员从市场上随机购买了鸡翅,分别用电烤箱在180℃、230℃烤制10min、20min和30min。将鸡翅去骨,放入机器打碎。然后,加入正己烷溶剂提取苯并芘。再用旋转蒸发仪浓缩,接着通过苯并芘专用柱去除杂质。最后,通过液相色谱仪测定苯并芘含量。如表所示:(苯并芘又称苯并(α)芘,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致癌物)
序号 烤制方式 烤制时间(min) 苯并芘含量(μg/kg)
1 180℃电烤 10 未检出
2
20 1.2
3
30 3.6
4 230℃电烤 10 未检出
5
20 2
6
30 5.4
7 生鸡翅 0 未检出
(1)从本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 。
(2)序号“7”这组实验起____作用。
(3)实验人员进一步实验:在180℃的电烤炉下,鸡翅经过约18min烤制已烤熟,在230℃的电烤炉下,鸡翅经过约12min烤制已烤熟,鸡翅刚烤熟时均未检出苯并芘。从以上实验来看,能给你什么启示? 。
参考答案
例1、C
例2、C
例3、(1)病原体;(2)切断传播途径(或隔离传染源);(3)这种想法不对,一种抗体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例4、(1)1;(2)防止喷洒的浸出液被稀释,浓度改变;(3)烟草浸出液对黄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合理即可);(4)在两个相同大小容器中分别放入等量70%烟草浸出液和清洁池塘水,各放入10只大小健康状况相同蝌蚪,定期喂等量饲料,观察并记录蝌蚪存活情况
1.B 2.C 3.B 4.D 5.A 6.C
7.(1)体温升高降低了酶的活性;(2)②③
8.(1)非特异性免疫;(2)抗体 特异性;(3)保护易感人群
1.D 2.D 3.B 4.B 5.A
6.(1)保护易感人群;(2)病原体
7.(1)三;(2)ACD
8.(1)烤制温度对烧烤食品中的苯并芘含量高低有直接影响,烤制时间的延长会导致苯并芘含量增加;(2)对照;(3)烤串要注意火候,烤熟了再吃,不要特意追求烤焦之后的肉香,不建议高温烹饪。烤焦的肉制品中一般苯并芘含量较高,因此吃烤串时尽量切掉烤糊发黑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