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6.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3课时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6.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3课时含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12 20:22:12

文档简介

第3课时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
教学内容:教材第99页例3及练习二十五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能够用分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策略和方法。体会图示在理解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学习用几何直观分析解决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分数加减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会根据题中的条件画图理解题意,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理解题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大家一定都喝过牛奶,牛奶营养丰富,是人体钙的最佳来源。乐乐也喜欢喝牛奶,可是今天乐乐喝牛奶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一起去帮帮他吧!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出示例3。
师:说一说,从题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乐乐第一次喝了半杯牛奶,就是一杯牛奶的;加满热水后,乐乐又喝了半杯,即又喝了杯。乐乐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多少杯水?
师:我们画图分析,观察图可知,乐乐喝了2次,第一次喝了杯纯牛奶,还剩1-
=
(杯)纯牛奶,再加满水,这时牛奶是杯,水也是杯。再喝杯,这杯中有一半是纯牛奶,有一半是水。也就是把这杯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即的一半就是,即乐乐第二次喝了杯牛奶。两次一共喝了+
=
杯牛奶。
师:喝了多少水呢?
生:喝了杯水。因为乐乐只有第二次喝牛奶的时候才有水,第二次喝的水和牛奶是相同的,所以是杯水。
师:如何检验?
用“喝掉的与剩下的和是否是原来的”进行检验。一共喝了杯纯牛奶,喝了杯水。剩下的纯牛奶有杯,水也是杯。一共有1杯牛奶和杯水。牛奶:+
=1(杯),水:+
=
(杯),所以结果是正确的。
四、巩固练习
礼品店用一根彩带包扎礼品盒,第一次用了全长的,第二次用了剩下的,这时剩下的彩带是原来长度的几分之几?
五、拓展提升
找规律,并计算。
1-
=
,-
=
,-
=
,…
根据这个规律计算:1-
-
-
-
-

=
-
-
-
-
=
-
-
-
=
-
-
=
-
=
六、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二十五第7~9题。
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独立观察,指名回答。
师生共同画图分析。
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小组讨论检验方法。
指名说说“第二次用了剩下的”是什么意思,再独立解答。
板书设计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
第一次喝了杯牛奶
第二次喝了杯的就是杯牛奶
一共喝的牛奶:+=+=(杯)
喝的水:杯水的就是杯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这节课用画图的方法分析问题,使问题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求的是多少时,先把化成,然后根据分数的意义,得出的一半是。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
不足之处:给学生自我探究的时间较短,没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教学建议:多给学生一些探究的时间,并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独立思考,让学生真正掌握和运用画图这种解题方法进行解题。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第1课时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1)
教学内容:教材第97~98页例1及练习二十五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认真计算,并能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加减混合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说一说下面的题目怎样计算,然后算一算。
+
+
-
-
2.说一说下面算式的计算顺序再计算。
154+245-489
785-549+145
800-(248+157)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出示例1(1),提出问题。
(1)这个表格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2)怎么算出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占公园面积的几分之几?
题中告诉我们乔木林、灌木林和草地各占公园面积的几分之几,求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占公园面积的几分之几,先用加法求出森林部分的面积,再用减法求出森林面积比草地面积多占公园面积的几分之几。
(3)怎样计算呢?
小结: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择方法。
2.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出示例1(2),提出问题。
(1)根据表格能得到什么信息?
森林储存地下水占降水的,地表水占,其他占;裸露地面的地表水占降水的,其他占。
(2)求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的几分之几需要哪些条件?这个问题中的单位“1”指的是什么?
(3)想一想怎样计算呢?
因为要先计算加法,所以加小括号改变计算顺序,他的计算也是正确的。
(4)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是什么?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四、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98页做一做第1题。(先观察上、下一组两个算式的特点,再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五、拓展提升
1.冷饮店有可乐、杏仁露和苹果醋三种饮料。
1-
-
=
2.一桶油,第一次用去
kg,第二次用去余下的一半,这时桶里还剩下
kg。这桶油原来有多少千克?
+
+
=
(kg)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二十五的第1~3题。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从题目中提取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生共同计算,注意选择合适的方法。
小组合作探讨。
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设计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1)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对整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顺序的回忆,引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求解算式的结果时,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找出算式的计算方法,然后求出算式的结果,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不足之处:本课时让学生解决的问题过多,没有照顾到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
教学建议:本课时知识点较多,学生应多做题目加强记忆。第2课时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
教学内容:教材第98页例2及练习二十五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理解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经历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的过程,体验类比的数学思想的应用。
3.激发主动探究的学习欲望,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进行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用字母分别怎么表示?
2.先计算,再观察每组算式的左右两边有什么样的关系。
师:看来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出示:++
+++
(1)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想一想: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第一题把和结合起来;第二题把和结合。
(2)独立计算,想一想: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运用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小结: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把分母相同的分数先加起来,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四、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98页做一做第2题。(独立计算,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算的)
五、拓展提升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二十五的第4~6题。
回顾旧知。
独立计算并判断,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
独立计算并思考。
板书设计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
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由复习整数运算定律,引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让学生观察,总结规律,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
不足之处:老师引导少,学生探究较多,这样程度稍差的学生理解比较难,应给予照顾。
教学建议:对于运算定律,有些学生的运用并不熟练,对数字的敏感度不够。因此注意在教学时多引导学生观察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