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你了解哪些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总集。
内容:
形式:
手法:
收入 时期的诗歌 首。
汉以前被称为 或 。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 的源头。
诗歌
从西周到春秋
305
《诗》
《 诗三百》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四言为主,重章叠唱
现实主义
诗经六义
采 薇
释 题
1.采薇选自《诗经》中的:
小雅
3.采薇:也借指隐居生活。
2.“薇”是:
野菜,即野豌豆苗。
薇,现在又称野豌豆苗
一、朗读全诗,正音。
载(zài)饥载渴
雨(yù )雪霏霏(fēi)
岁亦莫止
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
玁狁孔棘
通假字
“暮”,年末,年尾
“棠”,棠棣;“花”,花朵
“辂”,战车
“急”,紧急
雨雪霏霏
薇亦作止
靡使归聘
忧心孔疚
我行不来
四牡翼翼
今我来思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名作动
句尾语气词
问
很/痛苦
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
语气词
回家
听录音,感知文意
第一部分(1——3)
思归之情
第二部分(4——5)
戍边生活
第三部分(6)
归途之景
读译第一章
采 薇 采 薇 ,薇 亦 作 止 。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经发新芽。
曰 归 曰 归 ,岁 亦 莫 止 。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靡 室 靡 家 , 玁狁xi ny n之故。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
不遑huáng启居 , 玁 狁 之 故 。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语气词
我 戍 未 定 , 靡 使 归 聘 !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 薇 采 薇 ,薇 亦 柔 止 。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未长大。
曰 归 曰 归 ,心 亦 忧 止 。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真牵挂。
忧 心 烈 烈 ,载 饥 载 渴 。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太苦啦。
读译第二章
忧 心 孔 疚 ,我 行 不 来 !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难回家。
读译第三章
采 薇 采 薇 ,薇 亦 刚 止 。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经变老啦。
曰 归 曰 归 ,岁 亦 阳 止 。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 事 靡 盬g ,不 遑 启 处 。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前三章分析
薇菜的变化:
薇亦作止
薇亦柔止
薇亦刚止
时令的变化:
岁亦莫止
岁亦阳止
心情的变化:
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
忧心孔疚
赏析前三章
1.开头是什么写法
兴
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敌、思家与盼归的心情。
思考
《采薇》前三节采用了什么手法?
重章叠句
问题二:
问题一 :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内容:
关键词语的变化,表现了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抒发了主人公的焦虑,痛苦的心情随着服役期限的无限延长越来越重,思乡之情越来越浓。
音节:
反复咏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什么叫重章叠句?有什么作用?
整首诗分几章,各章结构相似,句数相同,句式相同,各章相应 位置的字有的虽有不同,但表意相近,这样的手法就叫做重章叠句。
这种手法既开拓了诗的意境,充裕了诗的内容,又加强了诗的音乐性和感染力,加强了所要抒发的感情。
边地怎敢图安居 一月要争几回胜!
读译第四章
彼 尔 维 何 维 常 之 华 。
什么花儿开得盛 棠棣花开密层层。
彼 路 斯 何 君 子 之 车 。
什么车儿高又大 高大战车将军乘。
戎 车 既 驾 ,四 牡 业 业 。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岂 敢 定 居 一 月 三 捷 !
读译第五章
驾 彼 四 牡 ,四 牡騤騤Kuí 。
驾车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君 子 所 依 ,小 人 所腓féi 。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 牡 翼 翼 ,象弭m 鱼 服 。
四匹马儿多齐整,象骨饰弓鱼袋挂。
岂 不 日 戒 ,玁 狁 孔 棘!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四、五章分析:
四牡为喻,比纪律严整,卒伍精强。
岂敢定居、岂不日戒,赋写敌人之凶悍。
昔 我 往 矣 ,杨 柳 依 依 。
读译第六章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今 我 来 思 ,雨yù 雪 霏 霏 。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行 道 迟 迟 ,载 渴 载 饥 。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我 心 伤 悲 ,莫 知 我 哀 !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来思:指归来时。思,语末助词。雨雪:下雪。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迟迟:缓慢的样子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赏析第六章
1.这章写的内容是
戍卒归途悲苦心情
2.他是战争的幸存者,他终于踏上了归 途,假如你是他,你的心情会如何
3.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凯奏生还,乐矣,何哀知有耶?”这是为什么
增强悲剧效果,渲染凄凉气氛
他虽杀敌报国,更是牵挂家人
故他眼前有喜,依然那样悲沉
第三部分是全诗中抒情意味最浓的章节。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戍卒终于踏上了归途。这本来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然而我们在这里看不到一丝欢愉,只感到一片悲凉。长久的戍边生活在戍卒心中留下了难以弥合的精神创伤,他是怀着一颗破碎的心走向故乡的。他忧伤地想起:“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当年我离开家乡的时候,正是春天,柳丝低拂;
而今天呢,“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今天我重返故乡,却是雨雪迷濛的冬天了。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
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这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雨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雨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写出空缺部分。
, 。
,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你同意吗?
《诗经》的“六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
______的戍边战士____________的诗,诗中叙述了他_______________生活,表达了他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服役思
归之苦
《采薇》是西周时期一位饱尝_______
在归途中所作
转战边陲的艰苦
爱国恋家、忧时伤事
风、雅、颂
赋、比、兴
《采薇》在章法上采用了诗歌传统的__________的写法;前三章的开头是____的写法,后三章是____的写法;表达的感情是既_____又_____的。
重章叠句
兴
赋
丰富
复杂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1.《采薇》的抒情主人公是一名士卒,他强烈地思念家乡,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能尽快回家,内心里充满着忧伤。前三章的许多诗句都表现了这种感情,最后一章又加以深化。由于意识到是狁入侵才使得自己“靡室靡家”“不遑启居”,因此,他对狁满怀怨恨,在对狁的战斗中充满同仇敌忾之情,对于自己的阵营也怀有一种自豪感。这种感情在第四、五章里有所表现。
2.诗的前面各章写的都是服役时的心理活动及感情,最后一章写的是还乡途中的所思所感。它在整首诗里起的作用,一是表明此前各章是退伍士卒对服役生活的追溯,二是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诗,是人表现志向所在的,在心里就是志向,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然就会表达为语言,语言不足以表达,就会吁嗟叹息,吁嗟叹息不足以表达,就会长声歌咏,长声歌咏不足以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情感要用声音来表达,声音成为宫、商、角、徵、羽之调,就是音乐。太平盛世的音乐安顺而欢乐,其时的政治就平和通畅;动乱之世的音乐怨恨而愤怒,其时的政治就乖戾残暴;亡国之时的音乐悲哀而思虑,其国民就困顿贫穷。所以矫正政治的得失,感动天地鬼神,没有什么比诗更近于能实现这个目标。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延伸阅读
遥望 西陲,黄河由东向西,无限延伸,直入白云,在水天相接处突 起“万仞山”, 山天相连,就在这水天相接、山天相连处, “一片孤城”,隐约可见。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然而后两句的情,已孕育于前两句的 景。“一片孤城”,已有萧索感、荒凉感。而背景的辽阔,更反衬出它的萧索; 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这“孤城” 显然不是居民点,而是驻防地。久住“孤城”,能无思家怀乡之情?这就引出了三 四句。羌笛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愁杀行客见”的《折杨柳曲》,其思家怀乡之情已明白可见。妙在不说思家怀乡,而说“怨杨柳”。“怨”甚么呢?从结句看,是怨杨柳尚未发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