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堂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堂练习)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11 10:4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更赋,是汉朝的制度,成年男_??????é???????????_服徭役,共有三种,即正卒、戍边、更卒。更卒之役是每人每年须在本地为地方官府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如不愿或不能亲身服役者,可出一定量的钱交官府雇人代替。更赋的实行(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成为了汉朝敛财的重要途径 B.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C.反映了汉朝商品经济的发达 D.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
【答案】B
【解析】更赋是指政_????????°é?±???é??_人服役,而不是成为政府敛财的主要手段,故A错误;材料“如不愿或不能亲身服役者,可出一定量的钱交官府雇人代替”这一做法有利于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故B正确。 材料强调更赋的实行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不是反映商品经济的发达,故C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更赋的实行促进了汉初经济逐渐恢复,而是强调更赋的实行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故D项错误。
2、汉代户籍的类型繁杂、种类较_?¤?????????°??????_籍、名籍、宦籍、簿籍等专门户籍,连牛马和兵器都有登录号,载入帐籍。汉代把户口与土地、賦税进一步结合,出现了各种以户口为基础的赋役种类。如:户赋、算赋、口赋、献赋等。由此得知汉朝户籍制度( )
A.促进了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B.有着严格的世袭性和等级性
C.严重地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D.需要强大的中央集权为支撑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_??????????????????_,户籍类型和赋役种类繁多,必须有众多机关人员和强大管理制度及执行力来完成,故选D;材料未涉及商业经济发展,故排除A;材料未涉及汉朝户籍管理的世袭性,故排除B;严重地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C。21教育网
3、现代学者指出唐朝租府调制是建立于“均田制维持不坠”“户籍清楚确实”两项基本条件之上。这说明唐朝租庸调制( )21*cnjy*com
A.维系了均田制的实施 B.推行的社会基础较薄弱
C.导致了社会矛盾激化 D.保障了户籍制度的稳定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_??????????????????_租庸调制的实行必须建立在“均田制维持不坠”“户籍清楚确实”两项基本条件之上才行,一旦均田制维持不下去了,户籍有所隐匿,那租庸调制有就可能实行不了,说明推行的社会基础较薄弱,故B正确;ACD三项中的因果关系都不符合租庸调制推行的影响,故排除ACD。21·世纪*教育网
4、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转变是,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于身为本”。这-转变发生在( )www-2-1-cnjy-com
A.西汉时期 B.北魏时期 C.唐朝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_???????????¤?¨????_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符合材料“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于身为本”的说法,因此C正确,ABD排除。故选C。
5、隋朝开皇二年(58_2????????°??¤è§?_定:一夫一妇为一床,交纳租粟三石,调绢一匹(四丈) 或布一端(五丈)、绵三两或麻三斤。这表明隋朝的租调制度( )
A.与均田制度相配套 B.促进了隋朝经济繁荣
C.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D.征税标准以人丁为本
【答案】D
【解析】材料_?????°??¤????????¨_意思为以一夫一妇为征税标准,反映了隋朝的租调制度以人丁作为征税标准,故选D;租调制度与均田制度相配套,但是材料未体现,故排除A;促进了隋朝经济繁荣、巩固了隋朝的统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C。故选D。
6、以下是唐朝纳税户数和赋税收入表,对表中材料解读正确、全面的是(  )
年份 纳税户数 中央赋税收入
大历十四年 (779年) 120万户 1200万贯
(包括盐利)
建中元年 (780年) 310万户 1350万贯
(不包括盐利)
A.由于人口大幅增长,国家赋税收入增加
B.封建政府腐败,虽人口大幅增长,但中央赋税收入增长有限
C.地主阶级腐朽,地主官僚任意增加税额
D.纳税面扩大,虽税额、税种不增加,但国家收入增加
【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的唐_????¤§????????????_到建中元年的纳税户虽然减少,但是中央赋税收入却显著增加,这主要和当时的商品经济发展有关,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正确;安史之乱后,唐朝人口急剧减少,AB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21·cn·jy·com
7、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
①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②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_???????????????é??_农业税在北宋整个税收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上升并超过了农业税,表明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工商业有很大发展。故③④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政府并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①。非农业税的增长也不能说明农业生产削弱,排除②。故D项正确;排除ABC。
8、如图是湖南出土的古洞庭郡_é??è???§??????·?±?_簿。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东成,为里名。户人,指户主。士五,是身份称谓……女子,即女性。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登记于户籍,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夫、沙、泽若、伤,均人名。下列对该秦简解读较合理的是( )2·1·c·n·j·y
秦朝赋役管理比较严格 ②秦朝地方基层机构是“里”
③侧面反映秦朝文字统一 ④男户主需缴税,女子不用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③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_?§????????????????_的性别和大小等情况都做了详细的描述,而“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登记于户籍,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所以反映了秦朝赋役管理比较严格,①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地方基层机构是“里”,②正确;秦简中的字体是隶书,秦朝统一的文字是小篆,同时从一个竹简中不能判断出文字统一,③错误;简中“大”“小”是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所以材料中户主和“妻大女子沙”是征税对象,④错误。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2-1-c-n-j-y
9、宋以前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脾承担,宋朝更多地来自雇佣。这说明宋代( )
A.人身束缚减弱 B.妇女地位提升
C.社会阶层平等 D.君主专制弱化
【答案】A
【解析】宋朝时期,家内_??????????¤?é????¨_雇佣奴婢的方式,不再主要是用世袭奴脾承担,这种变化说明了宋朝百姓人身束缚减弱,故A符合题意;材料不能说明妇女地位提升,故排除B;宋朝社会阶层平等,与史实不符,故排除C;材料与君主专制无关,故排除D。
10、明朝万历_???é???????????è§?_定并广泛推行:统一役法把原来的里甲、均徭、杂泛等项徭役合并为一,不再区别银差和力役,一律征银。从长期来看,政府这一举动( )
A.彻底改变了明朝的货币体系 B.使其在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C.有利于中外商业贸易的发展 D.推动了经济中心向南方转移
【答案】C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一条_é????????è?????è??_税制度改革中,不再区别银差和力役,一律征银,放松了对百姓的人身控制,同时加速了白银货币化历程,有利于商业贸易的往来,C正确;这一改革只是加速了白银货币化历程,但是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明代的货币体系,排除A;在赋税改革之前,中国在外贸中也处于出超地位,排除B;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排除D。【出处:21教育名师】
11、徐中约在其著作中写_é??:??????é?????_战争后)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现在我们认为“协定关税”条款的深远危害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B.损害中国司法主权
C.西方列强将来会降低税率 D.改变中国出超地位
【答案】A
【解析】关税是一_??????????????????_象征,虽然《南京条约》中协定的关税税率比之前国家的关税税率还高,但是协定关税实际上标志着中国人的关税自主权的丧失,故A项正确;材料论述的是关税自主权,而不是司法主权,故B项错误;西方列强将来可能会降低税率不是“协定关税”最深远的危害,故C项错误;当时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主要是因为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关税的改变很难改变出超的局面,故D项错误。21*cnjy*com
12、读下表,选项中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量平均年增长率(%)
A.国内生产商品增长得益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B.进口洋货商品增长是由于中国近代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进口洋货商品增长迅速说明列强已完全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D.国内市场商品量的变化表明关税主权丧失便利列强倾销商品
【答案】D
【解析】根据所_??????è???????????_1870到1890年间,由于关税主权的丧失,便利了列强对华倾销商品,这一时期进口洋货的增加,推动了中国国内市场商品量的不断增长和自然经济的解体,D项正确;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刚刚产生,还没有出现发展高潮,对国内市场商品量增长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A项错误;19世纪后期,中国自然经济并没有“完全”解体,B项错误;列强已“完全”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的说法绝对,C项错误。
13、新修订的《中_???????°???±??????_个人所得税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除2018年 10月1日起施行的个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外,新增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支出的专项附加扣除。根据材料,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A.个人所得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
B.只要有收入,就须缴纳个人所得税
C.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有效手段
D.提高个税起征点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_?????????é????????_所得税起征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支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和实施,反映出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C项正确;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的是增值税,不是个人所得税,A项错误;个税起征点为5000元,只有超过5000元的部分才缴纳个人所得税,B项错误;提高个税起征点会减少国家财政收入,D项错误。
14、导致下表中中国关税税率(单位:%)出现变动的主要原因应是( )
货物 单位 1843年前
的旧税率 1843年
新税率 新税率较旧
税率减少比例
棉花 担 24.19 5.56 77.02
棉纱 担 13.38 5.56 58.45
头等白洋布 匹 29.93 6.95 76.78
二等白洋布 匹 32.53 6.95 78.64
A.通商口岸的开放 B.经济结构的变化
C.协定关税的施行 D.商品输出的泛滥
【答案】C
【解析】依据_è?¨???????????????_,1843年前中国关税税率比较高,1843年中国新关税税率大幅度下降,原因是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即中英协定关税,造成关税税率大幅度下降,故C项正确;通商口岸的开放与关税税率大幅度下降无关,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关税税率的变动,无法体现经济结构的变化,也无法体现商品输出的泛滥,故排除BD两项。21cnjy.com
15、1992年前,我_???è??????????????_关税税率高达47.2%。之后则逐年降低关税水平,到2002年关税总水平已降至12%,2010年之后基本保持在9.8%左右。这一时期关税税率的调整( )www.21-cn-jy.com
A.标志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立 B.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完成
C.是履行加入WTO承诺的义务需要 D.是落实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答案】D
【解析】1992年中共_???????¤§?????????_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关税总水平的降低主要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D正确;A是2001年确立;产业结构调整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材料中是适应市场经济开放需要,不是履行加入WTO承诺的义务需要,C错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的_??°?§?è??è????????_人口税和更赋很重。除此,统治者往往巧立名目,征收各种田亩附加税。除政府规定的徭役外,百姓往往还要为官府服杂役,修宫殿,修道路等。
材料二 _??????????????????_纳租粟二石,调随乡土所出,每丁纳绢二丈、绵二两,或纳布二丈五尺、麻三斤。如遭灾害减免租调。以庸代役,不再有年龄限制。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
材料四 两税法实行后不久,_?????·??????è????¨_郊外打猎,问一户农民生活快乐吗。农民说:“不快乐”。因为“诏令没有信用,先前宣布两税以外没有其他赋役,现在额外的征发比正税还多。后来又说按价收购粮食,实际上一钱不给。起初说收购的粮食就近交纳,现在要百姓送到京西行营,唉,就是倾家荡产也交不完皇粮国税啊!”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唐代初期百姓负担比汉代的负担总体上发生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出两税法同汉代以来赋役制有何变革。变革的原因及影响各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指出两税法没能减轻农民负担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央政府的经济政策往往不能真正减轻百姓负担的根本原因【来源:21cnj*y.co*m】
【答案】
(1)唐代比汉代农民_???è????????????¤§_减轻。主要原因:唐统治者叹取隋亡教训,,实行轻徭薄赋政策。
(2)变革:改变过去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而以土地资产为主。原因:土地兼并,阶级矛盾尖锐;为了稳定财政,巩固封建统治;均田制破坏,租庸调破坏。影响:增加了政府收入;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扩大税源;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
( 3 )不能落实的原因:中央政权的削弱,政府信用的降低;地方官吏的腐败;地主、官僚阶级转嫁负担给农民。根本原因:封建政权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是以维护贵族的地主利益为目的,而不以重视民生为目的。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解析】
(1)根据“汉代的田_?§?è??è???????????_口税和更赋很重”、“唐初每丁每年纳租粟二石,调随乡土所出,……如遭灾害减免租调。以庸代役,不再有年龄限制”等信息可知唐代比汉代农民的负担有很大减轻。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唐统治者叹取隋亡教训,,实行轻徭薄赋政策。
(2)变革:_??????????????????_可知,两税法的变革主要是改变过去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而以土地资产为主。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由于土地兼并,阶级矛盾尖锐;为了稳定财政,巩固封建统治;均田制破坏,租庸调破坏。带来的影响主要是增加了政府收入;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扩大税源;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
( 3 )不能落实的原因:根_??????è????¤??????_信用,先前宣布两税以外没有其他赋役,现在额外的征发比正税还多”可知不能减轻农民负担的原因主要是中央政权的削弱,政府信用的降低;地方官吏的腐败;地主、官僚阶级转嫁负担给农民。不能减轻百姓负担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封建政权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是以维护贵族的地主利益为目的,而不以重视民生为目的。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