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堂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堂练习)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11 11:2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西周的金文记录中已经出_??°???????????????_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www.21-cn-jy.com
A.华夏族不断扩大种族认同观念增强 B.国家统一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冲突剧烈 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唯一纽带
【答案】A
【解析】材料“无_è?????????¤???????_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体现的是民族融合趋势的加强,说明的是华夏族不断扩大,种族认同观念增强,A正确;BC与材料无关,排除;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A。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春秋时期_??????????????????_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以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这一现象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www-2-1-cnjy-com
A.戎狄蛮夷的消失 B.华夏文明优于周边民族
C.汉民族已经形成 D.华夏认同观进一步发展
【答案】D
【解析】材料“在频繁往来和密_???è???????????è??_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体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趋势加强,华夏认同观进一步发展,D正确;A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2·1·c·n·j·y
3、张骞通西域后,政府招募了大量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沿线设关卡征税,并设置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防范匈奴的侵扰。这些举措( )
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 B.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延伸
C.有助于丝绸之路的繁荣稳定 D.标志着西域被纳入郡国体系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沿线设关_???????¨???????è??_置西域都护府……防范匈奴的侵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有利于丝绸之路的繁荣稳定,C项正确;题干涉及的主要是对商人的管理,A项说法片面,故排除;题干显示的是重视西域商业的发展,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郡国体制的相关信息,故排除D项。21·世纪*教育网
4、西汉建立后,境内的百姓_é?????????????????_齐人”“燕人”“楚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大家“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逐渐都称为“汉人”。这表明汉代( )
A.民族认同感大大加强 B.完善中央集权制度
C.中国疆域已基本定型 D.国家分裂根源消除
【答案】A
【解析】“书同文、车_???è?¨????????????_”体现了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民族认同感大大加强,故选A;材料信息与中央集权制度完善、中国疆域基本定型无关,排除BC;D项中“消除”不符合史实,排除。
5、魏晋时期,_??????è???????????_认为自己是汉匈和亲的汉公主后裔,并将汉高祖、汉光武帝、汉昭烈帝(刘备)列为“三祖”。北魏皇帝更是认为自己黄帝的后裔。这说明( )
A.反映了民族融合成为历史趋势 B.体现了少数民族彻底抛弃旧俗
C.导致了西晋末年的北方大动荡 D.促使了内迁各族习俗影响汉族
【答案】A
【解析】材料“匈奴贵族_??????è?¤???è???·±_是汉匈和亲的汉公主后裔”“北魏皇帝更是认为自己黄帝的后裔”体现的是少数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说明当时民族融合趋势的加强,A正确;B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北魏不属于西晋末年,C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汉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影响,D排除。故选A。21*cnjy*com
6、唐朝的对外开发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 )
①鉴真东渡日本 ②玄奘西游天竺 ③日本“遣唐使”来华 ④张骞出使西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_???è??????????????_朝时期“开放”的表现包括,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日本“遣唐使”来华 ,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西汉汉武帝时期,④与题意不符,与之组合的BCD三项错误。21·cn·jy·com
7.唐太宗登上皇位后,积极_??¨è???°??????????_政策,努力经营中国边疆,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下列关于其民族政策叙述正确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设立鸿胪寺管理少数民族事务 B.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C.请求与吐蕃通婚促进民族融合 D.提出“示存异方之教”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_???è????????è??é??_护府管辖西域地区,B正确;A与民族政策无关,排除;吐蕃主动要求和唐朝通婚,排除C;D是宗教政策,不是民族政策,排除。
8、在宋辽交_??????????????¨?¤?_》《孟子》《论语》等儒家经典书籍经由榷场流入辽国,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辽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这体现了榷场的设置( )
A.结束了宋辽的敌对状态 B.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C.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D.展现了中原文化的优越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儒家经典流入辽国_??????????????¤???_,榷场又是边境互市经济交流,因此可以看出,榷场的设置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往,故选B项;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维结束了宋辽的敌对状态,排除A;宋辽是两个政权不属于民族平等,排除C;展现了中原文化的优越没有看到榷场设立是农耕经济和游牧民族经济的互通有无,排除D。
9、宋朝时期,海外_è?????è???????????_,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市舶司 B.澎湖巡检司 C.行省 D.宣政院
【答案】A
【解析】宋代设立专门管理海外_è?????????????????_舶司,宋朝时阿拉伯、东南亚、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属于海外贸易,所以,宋朝政府给他们办理手续的机构是市舶司,故选A项;BCD不符合史实,排除。
10、图中的动物是郑_??????è?????????¤?_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答案】B
【解析】图中的_??¨??????é??é??é??_,而明朝君臣则认为这是传说中的麒麟,麒麟在传统中国被视为祥瑞之物,这说明明朝君臣在用传统文化解读朝贡贸易的贡品,故B项正确;图中属于古代绘画中的动物画,属于传统的绘画类型,故A项错误;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严重,下令实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观念仍然是“天朝上国”的观念,故D项错误。
11、下面是某电视剧的台_è??è??é?????è?????_台词描绘的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我们以教化服之,以文明导之,不以你日本粗鄙落后、愚昧无知而将其视为可欺可压任我宰割的犬羊,而是敞开国门,大张教化,我之先进,我之优秀,任尔学之!”( )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_???è?????????????¨_中日关系史上,不欺压落后的日本,教化、引导日本社会进步,允许日本学习我国优秀的文化和先进的制度,反映了日本大化改新时期,唐朝政府开放的对日政策,B项正确;汉朝时期,中日交流有限,没有“敞开国门,大张教化”,A项错误;元朝时期,忽必烈两次进攻日本,与“敞开国门,大张教化”不符,排除C项;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敞开国门,大张教化,我之先进,我之优秀,任尔学之”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12、蒙古西征引发了大规模的民_???è???????????è??_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融合而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蒙古统治下实现了民族间的自由平等
B.蒙古西征加强了不同民族的交流交融
C.回族是蒙古西征时各民族交融形成的
D.色目人主要是自东向西迁徙的欧洲人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_???è????¤è????????_,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和汉、蒙古等不同民族不断交流,逐渐交融,故B项正确;蒙古统治下推行民族压迫政策,实行四等人制度,故A项错误;回族是蒙古西征后各民族逐渐交融形成的,故C项错误;色目人是自西向东迁徙的移民,故D项错误。2-1-c-n-j-y
13、“朝贡体系是_????????????3???_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明朝时期,朝贡制度以"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它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上的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上述材料表明了明朝( )
A.通过朝贡贸易发展对外关系 B.朝贡贸易以经济效益为核心
C.朝贡制度使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D.朝贡制度体现出双方地位的平等
【答案】A
【解析】“朝贡贸易”的形_????????°?????????_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上的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说明明朝对外关系是依靠朝贡贸易进行,故A项正确;朝贡贸易是以政治目的为主,不以经济效益为核心,故B项错误;C项“外贸易空前繁荣”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材料信息亦无从体现,排除;D项“双方地位的平等”的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14、康熙帝时将理藩院从礼部独立出来。理藩院的主要职责一是管理蒙古、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事务,二是处理与俄国的关系。这反映当时(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蒙古、新疆地区叛乱频繁不易管理
B.满族主要依靠少数民族加强统治
C.理藩院基本承袭元朝宣政院职能
D.清朝统治者的天朝上国观念浓厚
【答案】D
【解析】由机构名称“理_è??é??????????????_出,其处理的是与清王朝有宗藩关系的民族或国家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天朝上国的观念比较浓厚,D正确;A与史实不符;B说法本身不正确;元代宣政院主要管理西藏事务,二者职能不同,C不正确。【版权所有:21教育】
15、在新疆吐鲁番等地发现一些带有中亚、西亚流行图案的丝织品;中国清代生产的珐琅瓷器中描绘了圣母像。这说明( )21*cnjy*com
A.中国古代各民族联系密切 B.中国古代开明的对外政策
C.适应了对外贸易的要求 D.手工业技术精湛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_??????è°???¨???è??_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古代制瓷业发达,技术世界领先,瓷器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新疆位于丝绸之路上)。由题干所提供的信息来看,古代制瓷中的这种定向性生产工艺显然是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瓷器风格的需要。解答本题,就必须把握住中国丝绸、瓷器作为行销世界的手工业产品的特性。故正确答案为A。B属于民族政策;C和D单纯是从手工业角度阐述。
二、材料分析题
16.历代王朝大都致力于我国疆域的开拓与维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由东北至西南沿海疆设置了十六个郡。
为了防止关东六国的复燃,秦始皇剪灭六国之后,数次东巡海疆,公元前212年,立石于朐界(今江苏连云港市),把这里看作秦的东大门。【出处:21教育名师】
西汉时,临海的刺史部有5个,临海的郡多达21个。包括番禺(今广州),东冶(今福州),钱塘(今杭州)、临淄等。汉武帝也多次巡狩海疆。
——摘自安京《秦汉时期海疆的经略》
材料二 明建国后,封_é????·????????????_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朝贡贸易是朝贡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与明朝廷有朝贡关系的国家,允许前来通海互市,双方以“贡”与“赐”的关系交换物品,明政府特设市舶提举司负责接待和处理具体的贡市事务。从1368年开始,明朝在广东、福建、浙江、南直隶、山东、辽东建立军事防御机构——卫所……1553年开始,戚继光等名将在山东、浙江和福建沿海展开了长期的抗倭斗争。
——摘自李国强、刘俊珂《挑战与变调——明代海疆政策探论》
(1)指出材料一中秦汉时期维护海疆的举措,并概括其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明代以来海疆形势的新变化,并简要评价明朝的海疆政策。
【答案】
(1)举措:设置行政机构;皇帝巡视。影响:有利于古代中国疆域格局的创建(促进了国家统一);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巩固。21教育网
(2)变化:来自海上的侵扰与威胁加剧。评价:和平交流与军事行动相结合,维护了海疆安全与稳定;也限制了海上贸易的进行。21cnjy.com
【解析】
(1)举措:根据“秦由东北_è??è??????????·???_设置了十六个郡”得出设置行政机构;根据“数次东巡海疆”得出皇帝巡视。影响:可从有利于古代中国疆域格局的创建、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巩固等分析总结。【来源:21cnj*y.co*m】
(2)变化:根据“建_?????????é????????_构”“戚继光等名将在山东、浙江和福建沿海展开了长期的抗倭斗争”得出来自海上的侵扰与威胁加剧。评价:根据“明政府特设市舶提举司负责接待和处理具体的贡市事务”“建立军事防御机构——卫所”得出和平交流与军事行动相结合,维护了海疆安全与稳定;根据“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得出也限制了海上贸易的进行。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