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国政治思_???????????????1_530—1596年)主张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巩固统一的民族国家,国家权力至高无上,任何君主无权侵占别人的财产。该主张( )
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理想愿望 B.加强了法国的君主专制集权
C.反映了重商主义的发展需要 D.体现了民族国家至上的要求
【答案】D
【解析】法国政治思想家博丹主张“_?·??????????????°?_族国家,国家权力至高无上”,体现民族国家至上的要求,故D正确;资产阶级主张民主,而博丹主张维护君主专制制度,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该主张的实施效果,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重商主义思想,排除C。
2、经过大约30年的时间,德意_????°?????????????_问题不但得到解决,还在世人面前树起追求卓越、精于制造的形象。“德国制造”从此成了制作精巧、质量优良的标志。这种变化发生的前提条件是( )2·1·c·n·j·y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B.德意志民主政治的建立
C.德国文化教育的新突破 D.德意志民族国家的统一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_????????????30_年间,德意志崛起和德国经济腾飞的前提条件是德意志民族国家的统一,D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是时代背景,不是德国崛起的前提,A项错误;19世纪末德意志君主专制是实,民主立宪是虚,B项错误;德国文化教育的新突破是德国发展的条件,不是德国崛起的前提,C项错误。2-1-c-n-j-y
3、马丁·路德把基督教经典翻译_?????·????????????_被方言分开的德意志各邦可以用同一种语言交流。对德国来说,马丁·路德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对这则材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来源:21cnj*y.co*m】
A.马丁·路德的译书推动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B.马丁·路德的译书推动德意志宗教改革
C.宗教改革促进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萌发
D.宗教改革使德意志实现了民族国家独立
【答案】C
【解析】宗教改革过程中,_é??????·è·???·??¨_徳文翻译基督教经典,促进德意志各邦交流,找到“德意志”,使徳意志形成民族认同感,说明宗教改革促进了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萌发,C项正确;马丁·路德译书是宗教改革的手段,不是为了推动德国的统一,A项错误;译书推动德意志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找到“德意志”不符,B项错误;宗教改革中的译书、交流,找到“德意志”等,与“实现了民族国家独立”不符,D项错误。www-2-1-cnjy-com
4、1534年英国议会通_è?????è???°???????_》,宣布英王是“英国教会、教士的保卫者和唯一的最高元首”。与罗马教廷决裂后,亨利八世解散修道院,将教产出售给支持者。由此可见,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典型地体现了世俗权力对教权的控制
B.极力维护国家主权和国民的经济利益
C.确立了“政教合一”原则,国家政权基督教化
D.确立了“教随国定”原则,新教取得合法地位
【答案】A
【解析】由英王_??????è?±?????????_、教士的保卫者和唯一的最高元首”,结合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的内容可知,这样做主要是为加强世俗统治的权力,故A项正确;材料“英王是英国教会、教士的保卫者和唯一的最高元首”表明是强调王权而非国家主权,故B项错误;确立了“政教合一”原则与材料中“与罗马教廷决裂后,亨利八世解散修道院”不符,故C项错误;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确立了“教随国定”原则,新教取得合法地位,但与材料中“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不符,故D项。www.21-cn-jy.com
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著名的_????????????????·_费理推动了法国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遍布全国各村镇的小学承担起向全民宣传共和思想和教授民族语言的使命,此举强化了全民的民族国家观念。这表明当时法国( )
A.专制王权依然顽固存在 B.强调国家在人们意识中的重要性
C.重视义务教育的发展 D.民族认同观念尚未形成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小学承担起向_??¨?°?????????±???_思想和教授民族语言的使命,此举强化了全民的民族国家观念”可知,法国通过义务教育制度来培养人们的国家、民族观念,故B项正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已经确立共和政体,故A项错误;材料并非强调重视义务教育,故C项错误;在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后,法国的民族认同观念已经形成,故D项错误。
6、启蒙思想家们一致认为“专制_??????????????????_,主张以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消灭封建专制,以人民主权取代君主主权,进一步增强民族认同感,激发民族意识。这说明( )
A.资产阶级革命淡化了祖国观念 B.民族国家观念自古就有
C.近代民族国家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D.专制与祖国是彼此对立的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专制之_??????????????????_主张以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消灭封建专制”可知,近代民族国家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其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认同感,激发了民族意识,故C项正确,A项错误;国家观念是阶级社会以后才有,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专制与祖国是对立的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D项。
7、18世纪末和19世_??????????????????_突震动了整个大西洋世界,革命给欧洲和美洲的政治、社会带来巨大的转变,欧美原来的帝国世界被由众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国际社会所取代。这反映了欧美革命( )
A.对世界造成了巨大破坏 B.不利于个人对国家的忠诚
C.使王权国家逐渐转变为民族国家 D.不利于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8世纪末_???19?????????_,暴力冲突震动了整个大西洋世界”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暴力冲突”指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这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个人对国家的忠诚逐渐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转变为民族国家,故B、D两项错误,C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
8、一位意大利_??±???è????¨18_14年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谢,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这段话不能反映出( )
A.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在客观上具有进步作用
B.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的一面
C.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觉醒
D.拿破仑战争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答案】D
【解析】奠定了国际_??????????????????_老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故选D项;拿破仑是通过发动军事政变夺取国家政权的,拿破仑统治时期的对外战争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其局限性,其积极性是把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和成果带给被征服的地区,沉重打击了那里的封建势力,同时又具有侵略性,遭到被征服国家和地区的反抗,所以客观上具有进步性,对意大利的战争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觉醒,同时也防止了封建王朝的复辟,A、B、C三项都正确,不符合题意。21·世纪*教育网
9、1648_????????§?????????_达成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承认新教合法地位,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地位平等;各诸侯邦国可自行订定官方宗教;各诸侯邦国有外交自主权。这些规定(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促进了欧洲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表明了罗马教会立新教为合法宗教
C.造成了各诸侯邦国割据的状态 D.推动了宗教改革和主权国家的形成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规定与欧洲国家政治统一进程无关,故A项描述错误。据材料可以知道《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欧洲国家达成的,不是罗马教会颁布的,故B项错误。《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主要是造成德国封建割据时代的到来,并未造成整个欧洲的分立割据,故C错误。据材料“承认新教合法地位各诸侯邦国有外交自主权”可以知道,《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推动了宗教改革,也使得王权独立于教权,有利于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21教育网
10、国际法学家们(如科德尔·赫_?°?????°±?????????_地指出,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性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际经济机能失调引起的。具体地说,是保护主义关税、不公平经济竞争、获得原材料的途径有限、政府闭关自守的政策引起的……所有这些因素加起来,便使美国致力于建立某种有利于满足西方资本主义需要的国际新秩序。这说明国际法学家们( )
A.主张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看到了危机对国际秩序的积极影响
C.成功找到经济危机经常爆发的根源 D.呼吁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是这_??????????????????_经济危机后各国应对危机的措施,说明他们主张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故D项正确;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下是不可能消除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是反对危机对国际秩序的消极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经济危机的根源,故C项错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1、有学者认为,从维也纳_???è??????????°???_系运转前期,大国的行为方式背离了传统的“权力政治”原则。大国在该体系中,并没有追求本国权力最大化,也没有经常利用他国的暂时脆弱;相反,大国做出了更多的退让,而没有选择通过战争或者武力威胁的方式来处理危机。该学者意在说明维也纳体系的特点是( )
A.大国主导、利益优先 B.保持克制、寻求共识
C.集体安全、欧洲均势 D.协调矛盾、强权政治
【答案】B
【解析】大国没用“权_??????????????????_,没有追求本国权力最大化,没有用“战争或者武力威胁”处理危机,做出了“更多的退让”等,强调了保持克制、寻求共识的特点,B项正确;“大国主导,利益优先”与“没有追求本国权力最大化”等不符,排除A项;“集体安全、欧洲均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强权政治”与“大国的行为方式背离了传统的‘权力政治’原则”不符,排除D项。
12、要求“日本所窃取中国制领土,例如满洲、泰坦、澎湖群岛等”须归还中国的文件是( )
A.《大西洋宪章》 B.《联合国家宣言》
C.《开罗宣言》 D.《联合国宪章》
【答案】C
【解析】1943年11_?????????è?±??¨???_罗召开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会议结束后发表的《开罗宣言》中明确宣告:在战争结束后,日本必须将东北三省、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给中国,故选择C;《大西洋宪章》是美英发表的主要是对德战争的目的和战后和平的处置等内容,排除A;《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排除B;《联合国宪章》是联合国的基本大法,它既确立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组织机构设置等原则,排除D。【版权所有:21教育】
13、如图是关于国际联盟的_??????è???????????_,漫画中“车夫”背心上的英文为“国际联盟”。他奋力挥鞭,驱赶着背上负有“和平”使命的马儿向“结束战争”的方向行进。“国际事务”这辆大车却在冲向战争,“和平”的马儿虽然竭尽全力,却寸步难行。该漫画所反映的国际联盟的实质问题是( )
讽刺国际联盟的漫画
A.不具有真正的普遍性和权威性 B.纲领含糊不清,自相矛盾
C.建立在重重矛盾之上 D.受大国操纵,无法为和平做出真正的贡献
【答案】D
【解析】这幅漫画揭示了国_é??è?????è????????_榜“和平”,但由于其本质不过是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无法为和平作出真正的贡献,无法阻挡战争的爆发,D正确;漫画中国际联盟的形象高大,说明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排除A;漫画内容与国际联盟的纲领无关,排除B;漫画并不是讽刺国际联盟内部体系的矛盾,排除C。21*cnjy*com
14、列宁在191_6???????????????_民族自决权只是一种政治意义上的独立权”“它只是反对任何民族压迫的斗争的彻底表现”;“社会主义者不但应当要求无条件地、无代价地立即解放殖民地,这个要求在政治上的表现正是承认自决权”。可见“民族自决”( )
A.反映了当时欧美工人阶级的共同性认识
B.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斗争高潮阶段到来
C.意味着近代被欺凌的民族国家的自决权
D.表明了半殖民地革命应由无产阶级领导
【答案】C
【解析】材料提出_????¤??????????è??_不但应当要求无条件地、无代价地立即解放殖民地,这个要求在政治上的表现正是承认自决权”,说明“民族自决”意味着近代被欺凌的民族自决,故C项正确;材料中只是列宁的观点,无法体现当时欧美工人阶级的认识以及民族自决与世界民族解放斗争的关系,故A、B两项均错误;材料中未涉及半殖民地革命的领导阶级问题,故D项错误。21cnjy.com
15、下表为美国“退群”统计表,表格中美国的“退群”举动( )
A.说明美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B.意味着西方阵营不断分化
C.反映其着眼于创建新的双边体系 D.体现其强烈的功利主义外交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国退出_?¤???????é????????_或国际协定,体现了其强烈的仅以国家利益为宗旨的功利主义外交,故D项正确;美国退出多个国际组织或国际协定,逃避了其应承担的国际责任,这种做法违背历史潮流,故排除A项;美国“退群”体现其单边主义外交,未体现阵营分化,故排除B、C两项。21·cn·jy·com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族主义最初是欧洲资_??????????????????_期一种以反对封建专制、建立独立统一的资产阶级民族国家为核心的思想。自其产生之日起,就与战争有不解之缘分。民族主义作为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和精神武器,是一面革命的旗帜,具有很大历史进步性……但是,民族主义本身却带有不可克服的狭隘性和排他性,使它的“视野”无法越出本民族(利益)的范围,往往把本民族的利益和文化建立在践踏其他民族利益和文化的基础之上;同时,民族主义还具有潜在的、强烈的扩张性,一旦国家间有矛盾,民族主义便会膨胀为大民族主义。如泛日尔曼主义、泛斯拉夫主义等,帝国主义(包括殖民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军国主义等,一定程度上是其衍生物。正因如此,“当西欧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为一种带有侵略性的殖民侵略和扩张的学说”。民族主义逐渐蜕变为欧美列强对外扩张、争夺霸权的理论根据和精神动力。21*cnjy*com
——摘编自赵文亮《民族主义与二十世纪的战争》
材料二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_?????¨???????±?è??_程中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在处理国内各民族关系上,承认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二、继承中国酷爱统一的传统,始终将追求国家的统一作为民族主义的核心内涵;三、在处理与其他民族国家的关系上,反对以强凌弱,提倡“济弱扶倾”,寻求民族主义与世界大同理想的辩证统一。这些特点,最大限度地克服了民族主义思想往往具有的狂热情绪和各种不理性成分,避免了由信仰民族主义而走上大国沙文主义歧途以及民族国家建立后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纠纷和冲突,不但有利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统一,亦有助于构建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不失为一份宝贵的人类的共同思想财富。
——摘编自崔志海《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几个待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说明民族主义对欧洲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民族主义的主要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为了实现民族主义而做出的努力。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形势下应该怎样对待民族主义思潮。
【答案】
(1)积极:民族_????????¨??¨?????§_洲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如近代德意志的统一。消极:①民族主义带有狭隘性和排他性,会导致对其他民族利益和文化的践踏。如二战时期德国对犹太民族的种族灭绝政策;②民族主义带有强烈的扩张性,会导致欧洲列强对外殖民扩张和争夺。如近代欧洲殖民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主张:_??????????°???????_律平等;维护民族团结;谋取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反对民族压迫,主张民族独立。努力:①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②发动国民革命运动,反对军阀割据,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帝国主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民族主义是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发挥其积极作用,维护国家独立和实现民族振兴;克服其消极作用,反对借民族主义旗号挑起战争。
【解析】
(1)由材料_???????????????è??_影响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积极影响主要包括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民族国家的建立,结合相关史实举例;消极影响主要包括民族主义狭隘性、排他性和扩张性,可结合近代殖民战争、两次世界大战来举例。
(2)“主张”据材料信息概括即_????????¨???è?????_点表述,即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维护民族团结;谋取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反对民族压迫,主张民族独立;“努力”主要包括孙中山的两个革命事件,即辛亥革命和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
(3)要结合当前形势来展开分析_??????????????????_展是时代主题,同时分裂动荡并存,所以既要发挥民族主义的积极作用又要不断克服民族主义的消极作用,树立正确的民族主义观。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