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西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
6
课时活动设计
科目版本
小学数学
西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
章
节
第一单元第
6
课时
课
名
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
6
课时
学习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能解决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的实际问题。
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体环节设计
教学环节
内
容
1.
教师上课
1.1
情景导入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学习了它的哪些知识?
(我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积的变化规律)
这节课,我们来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练习。(板书)
1.2
基本练习
1.
笔算。
84×21
=
你会算吗?试一试。
做完了吗?谁来说说?同学们同意吗?
老师把这位同学的笔算过程打出来了,请看大屏幕。84×21
你是怎么算的?(个位上的
1
乘
84
得
84,十位上的
2
乘
84
得
1680,两次乘
得的积相加就是
1764。)
计算时还要注意什么?
(个位上的数与两位数相乘,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上的数与两位数相乘,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
也就是说:
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看来大家对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笔算掌握得很好,接下来,我们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哪位孩子愿意上来展示展示?
同意吗?(同意)真能干!掌声送给自己。
2.
你能根据每列第
1
个算式,写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40×
5
=
200
40×25
=
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两个算式有联系吗?有什么联系?
40×25
和
40×5
相比,40
不变,5
扩大
5
倍,积也扩大
5
倍,就是
1000。
这就是积的变化规律,一起读一读。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接着看:40×45
=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了几倍?积呢?
你能用积的变化规律完成下面的题吗?
1.3
综合练习
孩子们真能干,你能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吗?
1.
汽车行驶了多少千米?
15
小时行驶了多少千米?你是怎么想的?20
小时呢?
综合练习
汽车行驶了多少千米?
每小时行驶路程(km)
60
行驶时间(h)
1
5
10
15
20
……
行驶路程(km)
60
300
600
900
1200
……
2.
孩子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看,这俩孩子也喜欢玩游戏,谁的时间多?
(乐乐玩的时间多。)
一定是这样吗?再看!现在呢?
(不能,还要算!)
(先列算式
17×23
18×22
)
现在可以比了吗?
哦,得算,淘淘已经自己算出来了。
(淘淘好像算错了。)
是吗?你怎么看出来的?
淘淘他可能错在哪里呢?
(18×22
的积不可能是两位数。)
(二八十六,积的最后肯定是
6,不可能是
2。)
来,咱们看看淘淘到底是错在哪了?
(相同数位没有对齐。)说具体点,怎么改?最后的准确答案应该是多少?现在比出来了,是谁用的时间比较多?
原来写出计算过程还可以帮我们检验计算的对错呢!我们平时也要养成对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的习惯。
大家赶紧帮乐乐算算。等于多少?
我们通过笔算算出了淘淘玩游戏的时间多,老师建议大家要少玩游戏,
保护视力,合理安排时间!
1.4
拓展练习
1.
比较大小。
谁大?你是怎么知道的?
45×32=1440
46×31=1426
所以
45×32
大。
你是通过计算知道的,你们呢?
但是老师发现不用计算也能比出多少,想知道吗?
给点提示。看懂了的同学朝我挥挥手吧。45×32=45×31+45
46×31=45×31+31
再看,最后,实际上只要比什么就可以了呀?
所以同学们,有的算式里有一些看起来比较特殊的数字,这时候咱们就不要急着算,可以先找找算式里是不是有什么秘密,或者规律,这就是巧算。
2.
填一填。
哪位孩子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结果?
你最先填的是哪个框里的?你是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