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单元学习任务6课件部编版必修下册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单元学习任务6课件部编版必修下册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7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1 12:2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单元学习任务
叙事要引人入胜
“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文讲求有动有静、有张有弛、跌宕起伏、尺水兴波。考生在叙事时要将事件叙述得有意思,就要注意叙事的方法。
1.悬念法
悬念,是人们由持续疑虑不安而产生的一种期待心理。在故事中是对情节悬而未决、结局难料的安排以引起观众急于知其结果的迫切期待心理。巧设悬念,能使作品情节波澜起伏,回环多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能让读者在阅读中,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产生关切之情,产生好奇的心理和急于读下去的动力。
如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一个很突出的设置悬念的例子。小说开头反复渲染了“我”家庭生活的拮据,“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父亲的这句话,就成了悬念,使我们产生了很多的疑问,这个于勒是什么人?他能给这个家庭带来什么?它就像一块磁铁,吸引我们,使我们产生一种急于读下去的强烈愿望。
2.抑扬法
抑扬法是作文常用的手法之一。作者先从反面入手,反向入笔,极力渲染刻画对象的反面形象,然后笔墨突转,转入正面刻画,在叙述的曲折变化中,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宝玉的描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宝玉出场前,作者已从其他人物的视角作了层层渲染。如王夫人说他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黛玉先前听母亲说他“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所有这些,都是“抑”。
至此,读者与黛玉有同样强烈的感觉:“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然而,黛玉亲眼所见,却是一个“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的美少年。如此大相径庭的感觉,出乎黛玉的意料,同样也超出读者的阅读期待。
3.突转法
事件按照合乎逻辑的顺序波澜不惊地向前发展,读者的心态就平和自然。如果情节突然峰回路转,突转急下,逆向发展,往往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如莫泊桑的《项链》,小说先写主人公玛蒂尔德为参加一次舞会,向好友借来一条精美的项链。可舞会后,却吃惊地发现,那串“昂贵的项链”不翼而飞了。遍寻不见,只好赔偿,十年艰辛的生活终于偿还了债务。当她在公园里再次见到好友,自豪地说出自己这十年的遭遇时才得知,那串项链仅值五百法郎!小说结尾情节突转,让读者在感觉意料之外时,又觉得在情理之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4.误会法
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或激化矛盾,或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增强文章的戏剧性,最终释疑解扣。
如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就是反复运用误会法来构思行文:第一次“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是误会;第二次“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梨花,而梨花已嫁到山那边去了,又是误会。由于巧置误会,悬念层叠,使文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5.巧合法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没有巧合,就没有故事。要想引人入胜,设置巧合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技法。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安排了许多巧合。篇首写林教头巧遇李小二,为下文写李小二知恩图报埋下伏笔。后写李小二巧遇陆虞候,牵出林冲上街买刀欲复仇的情节。再写草料场巧遇大风雪。正是风大雪紧,林冲才出门沽酒御寒,从而在途中见到了山神庙;正是风大雪紧,草厅被摇撼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进庙之后,才会用大石头顶住庙门,从而偷听到了仇人的谈话,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忍无可忍,愤而杀敌,实现了性格上的质的飞跃。整篇课文,连设巧合,环环相扣,推动情节不断发展,让读者感受到无穷的艺术魅力。
三号床的那个男人
朱 砂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起,我便有些讨厌三号床的那个男人。
男人姓苏,三十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他是本市菜农,城市扩建后被征了地,用补偿款开了一家工厂。其阔绰的出手与邋遢的外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词:暴发户。
男人大大咧咧的,说话声就像小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每天坐在桌边大快朵颐,而且每天中午一吃完饭,就当仁不让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四起,让人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是他的家。
三号床对面的一号床上的病人是一个女人,患乳腺癌,刚刚做了手术。她和上小学的儿子都极少说话。总是安安静静的。她家男人靠种地和养些鸡鸭过活,极少来探视,所以更多的时候是男孩守候着她。
一日,一号床的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一屋子人嚼出了满嘴的香,尤其是三号床的男人像发现了新大陆般。一再恳求一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说自己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自己就愿意按一元一个的价格买他的。
一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几天后,一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三号床的男人如获至宝,非要给对方27块钱,一号床的男人不肯收。三号床的男人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自己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新鲜的,有多少要多少。
一号床的男人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就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挖,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挖到二三十个。三号床的男人总是照单全收。有了这项收入,一号床的餐桌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妈妈买上一个荤菜,几个应季水果,晚上再加上一袋鲜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多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三号床的男人吃蝉蛹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帮着挖,自己按每个两毛钱的价格从小朋友手里收来,转卖给三号床的男人。
我惊讶于男孩的聪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罐头之类的东西留给一号床,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接受了。从医院出来,刚走了几步,远远看到三号床的男人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子,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及至走近,我才发现,他倒掉的竟是蝉蛹!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
“那你还买?”我疑惑地瞅着他。“嘿嘿……”男人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的钱还是有的。”
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接济一号床的病友。那一刻,我简直不敢相信,在这个男人粗糙容颜的背后,竟有一颗如此细腻而温柔的心。
(摘编自《意林》)
【赏析】这是一篇成功运用抑扬手法的文章。开始写“暴发户”老苏,出手阔绰却外表邋遢,大大咧咧的做派和大快朵颐的吃相,实在令人反感,这是“一抑”;
继而写他令人反感的自私自利之举,“每天中午一吃完饭,就当仁不让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这是“二抑”。到此为止,作者活脱脱地刻画出了一个没有修养、没有爱心的“暴发户”形象。在文章结尾,作者却来个180度的大转弯:“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的钱还是有的。”此时既让读者感到吃惊,细想又在情理当中,巧妙的抑扬,使文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石凳旁
郭子霏
傍晚,都市亮起了霓虹灯,街道上车水马龙,嘈杂一片。
刚下班的双羊正漫不经心地走在街上。他脑子里一片空白,唯有被领导劈头盖脸的一顿批评还在耳边依稀作响。他不明白,为何自己精心设计的方案在领导口中却一文不值?他想起自己熬过的一个又一个夜晚,不由得眼眶湿润了。他心有不甘,他愤愤不平,他望着天空,感叹世间的不公与人情的冷暖。
伤感如同一轮轮汹涌的波浪,冲击着双羊的内心。他踉踉跄跄地走到一个石凳旁,坐下,抱住头开始失声痛哭。在这座城里,他没有一个亲人,也没有朋友。不知何时,身旁来了一个黑衣女子,她像一个与双羊相处多年的老友一般,轻声地对双羊说道:“我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你一定要选择坚强!”双羊止住了哭声,接过女子递过的纸巾,侧身看了一眼这位有些清秀的女子,伤感中夹杂着些许感动。
女子见势便靠他更近了些,继续说着一句又一句温暖的话语。这时,一个流浪汉不合时宜地出现在他们面前。流浪汉披头散发,衣衫褴褛,身上散发着阵阵臭味。不等双羊开口,流浪汉大声叫道:“这是我的床,快给我让开!”说着便将他随身背着的一个破旧不堪的包抛在了石凳上。双羊满腔的怒火正愁无处发泄,这下可逮着了机会,他吼道:“法律规定这是你的地方吗?这里可是公共场所。”这句话让流浪汉勃然大怒:“你这家伙还不快走,看我怎么收拾你!”双羊不敢和流浪汉继续纠缠,对峙一番后愤愤离去。临走时,流浪汉还故意推了他一把,还似乎笑了一下。双羊不解,望着他黝黑的皮肤与泛黄的牙齿,越发地心生厌恶。
双羊向出租屋走去,刚走出一段路,一位老人叫住了他,说道:“孩子,你真要感谢那个流浪汉啊!”双羊惊愕地反问:“为什么呀?”老人说:“当时我看见你的钱包已经被那个女人从你口袋里夹住了,可是胆小的我并不敢出声。”双羊警觉地摸了摸口袋,一下子恍然大悟,他向老大爷鞠了一躬,飞速地朝石凳奔去。
双羊气喘吁吁地跑回石凳处,额头上沁着汗,此时流浪汉和黑衣女子都已不在了。双羊向远方望去,一个背着垃圾袋、衣衫褴褛的背影渐渐消失在人群中。
双羊抬头仰望天空,他觉得今夜的月光分外明亮。
【赏析】作者选择的地点在“石凳旁”,时间是“傍晚”。主人公双羊,正不如意时,遇到了“清秀的黑衣女子”,原以为是“美好”的开始,谁知她却是个小偷;而那个流浪汉,又丑又臭,却是美好的人物。作者在对比中设置悬念,形成误会,又运用了抑扬手法。文章首尾的景物描写,遥相呼应,似无意却有意地表现出人物的情感。
在记叙文中巧设悬念,可以使构思更加精巧、新颖甚至奇特,使情节更加复杂、曲折。请运用悬念法设计一个场景,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寄来一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从费城出发前,我们就通了电话。一下车,她已经在站上等了。掐指一算,分别快有半个世纪了,现在都已是风烛残年。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她当年那股调皮劲显然还没改。我问起枣核的用途,她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