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掌握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2.利用“时间尺”,使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熟练进行互化。
过程与方法
创设现实而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初步感知两种计时法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掌握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特征,发现两种计时法互相转化的规律,能正确进行互化,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初步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
2、对学生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认识24时计时法,学会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钟表。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树、河流……
师:美丽的田野边,一条小河在静静的流淌着,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一条看不见的河流,它也在静静的流淌着,一去不复返,可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却是那么的珍贵,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生:时间 。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24小时。
师:是呀,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时间,如果我用这条直线代表静静向前流动着的时间长河,那么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可以是时间长河中的一小段,你知道一天有多长时间吗?
学生个别汇报:24小时。
师:可你们有没有想过一天为什么是24小时,而不是18小时,30小时呢?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那一天到底为什么是24小时呢?这里面可有学问了,我们一起看一段介绍。
(学生观看视频介绍)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一天为什么是24小时,那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生:夜里12时,晚上0点……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一天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课件播放0点视频)
师:这个场面大家熟悉吗?是什么时候?
(过年了,人们在迎接新年的到来……)
师:当夜里12时钟声敲响的那一刻,新的一天就开始了,我们把这一时刻记作0时,夜里12是就是0时,一般情况下,这个时候我们在干什么?
生:睡觉,做梦……
师:对呀,我们常常在睡梦中就迎来了新的一天,让我们联系自己的生活,跟着指针的转动,一起回忆一下一天24小时是怎么过来的?
(课件播放生活中一天视频)
师:我们一起感受了一天24小时的快速走动,可老师看来看去却发现钟面上只有12个数,怎么能表示出一天的24小时呢?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2、自学教材第83页,回答以下问题。
(1)从0时到中午12时经过了几小时?
(2)从中午12时再到0时,又经过了 几小时?
(3)经过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转了几圈?
学生自学教材83页上面的内容,教师巡视指导,对于有困难的同学教师提醒可以拿出钟表拨一拨。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以上问题。
3、探究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
师:一天中,时针转了两圈,也就是说每个数字都用了两次,那怎样区分第一圈和第二圈中相同数字表示的不同时间呢?如:第一圈7时怎样表示?(早上7时),那第二圈中的7时又可以说成是什么时候的7时(晚上7时)。
师:看来在说时间的时候,我们还得请人来帮忙,像早上,晚上这些来帮忙的朋友我们都叫做时间词,那第一圈的时间词可以使用哪些?
学生个别汇报:上午,早上,凌晨……
师:第一圈的时间我们可以统一用上午表示,那第二圈的时间又可以使用哪些时间词呢?
学生个别汇报:下午,傍晚,晚上……
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好,我们可以统一称为下午,有了时间词,我们就可以将钟面上相同数字表示的不同时间区分开了,文字的作用可真大,可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如过我们不用时间词,只用数字,能不能将一天24小时表示出来呢?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汇报自己想法。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如果第一圈的1时该怎样表示?(1时),5时呢?12呢?
学生个别汇报。
师:那第二圈的1时呢?为什么是13时?
学生发表自己看法。
师:因为时针已经转了一圈了,过了12小时,接着走,就是13时了,那第2圈的2时是多少时?
学生个别汇报:14时。
师:那你能不能像老师这样拨一个数,并说出是几时吗?请同学们同桌一个拨数,一个说是几时。
学生同桌两人动手操作。
师:看来同学们都掌握的非常好,那时针又走到12了,现在是几时?
学生个别汇报:24时。
师:1天结束了,我们又可以把24时记作第二天的0时,生活中你见过这种计时方法吗?说一说你在哪见过?
学生汇报。
师:这种计时法第一圈是用了那些数字?(1——12)第二圈有使用了哪些数字?(13——24),这时还用不用时间词了,为什么?
生:不用了,因为它用1——24不同的数字来记录时间。
师:像这样需要在时间前面加上“上午”“中午”“晚上”等词才能清楚地表示时间的方法,叫做普通计时法。为了简明且不容易出错,人们经常采用0时到24时的计时方法,通常叫24时计时法。
课件出示图片判断两幅图采用什么计时法?为什么?
学生汇报:普通计时法,因为有时间词。
下面是中国邮政夏季营业时间图判断采用什么计时法?为什么?
学生汇报:24时计时法,因为没有时间词。
看来判断是什么计时法,只要看前面有没有时间词,如果有时间词是普通计时法,没有时间词就是24时计时法。看有没有时间词只这两种计时法的最大区别。
4、探究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区别与联系。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学习单上完成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互化表格。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指导。
师:下面我们把这两种计时法进行比较,比比再用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表示第一圈的时间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相同点:数字相同。
不同点:普通计时法前面有时间词,24时计时法前面没有时间词。
师: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用这两种计时法表示第二圈的时间时,又有什么区别呢?这些数字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区别:(1)普通计时法前面有时间词,24时计时法前面没有时间词;(2)数字不相同。
数字间联系: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相差12。
三、课堂练习
1、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6时 12时
10时30分 23时
16时 20时45分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做题方法。
2、将课程表中的时间用24时计时法表示
上午
第一节课
8:20—9:00
第二节课
9:15—9:55
第三节课
10:25—11:05
第四节课
11:20—12:00
下午
第五节课
2:30—3:10
第六节课
3:25—4:05
(1)学生独立在学习单上完成。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个别汇报。
五、作业布置
(1)认真完成练习册24时计时法 第一课时。
(2)制定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3)教材练习十八第一题。
要求:(1)、(2)必做,(3)选做。
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