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1 12:5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李白
临汾同盛实验中学圆梦二部 袁春平
2021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学课件☆★
酒是水质的诗,
     诗是心酿的酒
 饮酒赋诗,自古是   
 文人的一大乐事。
1、积累文言知识,感受文中的生活气息与情趣。
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来的感情,评价李白的人生态度。
学习目标
作为宴集序,文中要交待哪些要素?
作为宴集序,要交待:
 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
什么人物?
 什么事件?
 为何作序?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时间 :
*人物 :
*事件:
*地点:
*序:一种文体,
题意:李白于某个春夜在桃李园宴请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
春 夜
诗人与从弟
宴饮
桃花园
从:指堂房亲属,如堂兄弟称从兄弟,堂伯叔称从伯叔。从弟就是堂弟或族弟的意思。但唐代风气喜联宗,凡同姓即结为兄弟叔侄等,所谓从弟未必真有血缘关系。
(是指古人在宴集时,常常在一起借着酒兴抒情赋诗,诗写成后公推一个作一篇序)
本文属宴集序
解题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唐]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1、梳理重点词语和疑难语句,并翻译全文。
独立完成导学案初读
导标
2、诗人为何与诸从弟夜宴呢?
析夜宴之因
作者为何写这篇宴集序?(请大家在文中找出原句回答)
1、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人生短暂,及时行乐
2、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秉烛夜游,古有先例
3、“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春景召唤,热爱自然
4、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共享天伦,机会难得
3、他们在夜宴做了那些乐事呢?
赏夜宴之乐
他们在宴会上做了哪些乐事
乐在畅叙天伦
乐在高谈清论
乐在观花赏月
乐在飞觞痛饮
乐在作诗咏歌
4、《古文观止》里有一个评语:“末数语,写一觞一咏之乐,与世俗浪游者迥别。”探究讨论:人生苦短,李白及时行乐,李白的行乐之举与浪游者有怎样的不同?
评行乐之举
“一觞一咏”是什么乐?精神的,长久的,丰富的,高雅的。
《古文观止》里有一个评语:“末数语,写一觞一咏之乐,与世俗浪游者迥别。”
“世俗浪游者”有何乐?物质的,感官的,一时的,低俗的。
5、你如何评价李白这种及时行乐的做法?
评行乐之举
文人墨客的集会,高雅的精神盛宴,李白的这种及时行乐,乐得意境高雅,乐得格调明朗,乐得昂扬向上,实现了精神世界的提升。??李白的及时行乐,是否可以这样诠释:人生短暂无法以人的意志更变,但人却能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在理想与现实、时间与空间、有限与无限之间寻求生命的真谛。这是李白超越前人的可贵之处。
“人生如寄”,既然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那便要懂得欣赏和珍惜生命中美好的时刻。所以,我们不能把“及时行乐”简单地贴上一个消沉颓废的标签,要看“行乐方式”与“乐之内涵”。

行乐之举?

“及时行乐”之我见
探究与交流:
“及时”是对抗岁月无情的法宝,正是因为浮生若梦,所以我们需要保持强烈的“及时意识”。“及时”恰恰就是热爱生命、珍惜光阴的一种积极态度。
“行乐”是对抗人生痛苦的良药,行乐并非有罪,关键在于“行什么乐”,如果你的快乐是高雅而健康的,及时行乐,难道不正是我们短暂人生应该作出的正确选择吗?“行乐”倡导就是热爱自然、享受生活的一种积极人生。
“及时行乐”之我见
本文洋溢着诗情画意,刚开始会读到那种“浮生若梦”的感伤之情,但慢慢地这种感伤在那赏美景、喝美酒、共赋诗的闲情逸致中烟消云散,扑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那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也慢慢地在李白那觥筹交错的洒脱雅怀中,变成了旷达洒脱、豁达乐观的精神,变成了一种对生命的讴歌。
探究与交流:
【拓展延伸】
同样是文人盛宴,李白的这篇诗文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感情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同样是文人盛宴,李白的这篇诗文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感情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是东晋,政治迫害严重,世人普遍存在消极感伤的特点,他感慨时过境迁,欢乐和生命的短暂,因此有“岂不痛哉”“悲夫”的感叹。
  李白所处的是时代是盛唐,自信乐观的情怀充满着整个时期。而李白是盛唐士人的代表,他认为正是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光阴,“秉烛夜游”,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歌咏,高谈,观月饮酒,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王羲之感慨,低沉。
李白豁达乐观,高亢明朗。
  造成感情差异的原因——
  时代环境、年龄氣質等。
  王羲之写作时55岁,东晋偏安江南;李白这篇文章写于盛唐,那年他33岁。
作者在这篇宴集序中反映了怎样的生活气息?表达的是欢乐还是忧伤的思想情感?请找出语句加以分析说明。
和谐欢乐的生活气息与情趣。
热爱人生、珍惜亲情、陶醉自然、积极乐观的思想情感。
成语
金谷酒数:罚酒三斗的隐语。后泛指宴会上罚酒三杯。
秉烛夜游:秉:执持。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天伦之乐: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
泛指家庭的乐趣。
久假不归: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
而不真正实行, 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最高雅: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最得意: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最失意: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最愁苦: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最霉气: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最积极: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最任侠:“愿解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最至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最愤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最孤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最洒脱: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我眼中的李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