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下科学第一二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六下科学第一二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11 17:2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二单元试题
一、填空。
1.放大镜镜片的作用是(
)、(
)和(
)。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
)、(
)和(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的结构特点,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3.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
)和(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凸透镜的(
)有关。
4.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
)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
)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5.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
)的构造有关。
6.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
)眼.蟋蟀的“耳朵”在(
),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
)。蟋蟀、蝗虫的触角是(
)状;雄蛾的触角是(
)状,蝴蝶的触角是(
)状;蚂蚁的触角是(
)状;天牛的触角是(
)状。
7.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
)相当于它们的“鼻子”。
8.两个(
)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
)。
9.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制造晶体的方法有(
)和(
)。
10.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
)、(
)、(
)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1.(
)生物学家(
)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
)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在井水、河水、雨水中发现了微生物。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
)和(
)。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
)倍。
12.(
)国科学家(
)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
13.显微镜使用步骤主要包括(
)→(
)→(
)→(
)→(
)。用显微镜观察时,移动载玻片的方向和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
)。
14.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
)组成的。它既是生物最基本的(
)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
)单位,(
)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5.生命体细胞具有(
)、(
)、(
)、(
)、(
)、(
)、(
)等功能。我们为什么长得像自己的父母,乌龟为什么不能长得像天鹅是细胞的(
)作用,龙生九子是细胞的(
)作用。
16.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
)、(
)、(
)、(
)等。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7.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
)、(
)、(
)三种颜色组成。
18.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般,蚜虫的天敌是(
)。
19.世界是由(
)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变化。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20.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
);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
)。
21.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
)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产生了(
)。
22.白醋和小苏打按(
):(
)的比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经大量研究表明,生的气体是(
),它具有的特征是(
)、(
)、(
)。剩余液体是(
)。
23.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铁钉,可以发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
)色新物质附着,同时蓝色的硫酸铜液体颜色会变浅(
),时间长了溶液会变成(
)色,这种变化属于(
)。
24.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即(
)和(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产生(
)。
2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
)、(
)、(
)、(
)等
26.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的(
),导致(
)、(
)、(
),给全球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27.铁生锈与(
)和(
)有关,在日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
)的多少关系很大。
28.在(
)中的铁钉生锈速度最快,因为它能帮助铁钉化学腐蚀。
29.叶表皮中的气孔和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是植物(
)、(
)的重要部分,气孔是植物气体和水汽蒸腾的通道。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里含有的绿色扁球状质体,(
)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
)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物质。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负责运输(
)和(
),口腔上皮细胞起着(
)和(
)的功能。
30.法国科学家(
)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英国科学家(
)发明青霉素。杂交稻之父是我国的(
)。
二、判断题。
1.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后也有放大功能。
(?
?)
2.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

3.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的缘故。
(?
?)
4.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

5.我们一般可以采用降低温度、减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晶体。
(?

6.水凝结成冰,形态改变了、体积变大了、物质也改变了。
(?
?)
7.观察到“有明显变化”比“没有明显变化”更重要。
(?
?)
8.蜡烛随着燃烧慢慢变短,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
9.石灰石和黏经煅烧、研细变成水泥,是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
10.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温度计,是化学变化的应用。
(?
?)
三、我会选择。
1.在米饭或淀粉上滴上碘酒会出现(
)。
A.黑色
B.紫红色
C.蓝色
2.不同物质混合后产生了气体的变化属于(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形态变化
3.水的三态变化都属于(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颜色变化
4.食物进入人体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要经历许许多多的(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形态变化
5.关于食物腐败变质,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霉菌生长繁殖的结果
B.化学变化的结果
C.物理变化的结果
6.下列物品中,没有放大能力的是(
)。
A
老花镜
B
一滴水珠
C
近视镜
7.下面的透明玻璃镜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A
B
C
8.科学家选择(
)来观察SARS病毒。
A
光学显微镜
B
电子显微镜
C
放大镜
9.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图像范围就?(??
)。
?
A
越大
??
?
B
不变??
?
C
越小
10.光线从空气中进入空气时会(
)。
A
反射
B折射
C不变
四、科学探究。
1.写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
HYPERLINK
"http://image./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F%D4%CE%A2%BE%B5&in=1407&cl=2&cm=1&sc=0&lm=-1&pn=3&rn=1&di=1281100884&ln=2000"
\t
"_blank"
五、问答题。
1.为什么说微生物也是生物?
2.简述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