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知道《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创作特色;清朝时期戏曲艺术的繁荣,最有影响的昆曲由盛转衰、京剧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了解小说主要内容,明确它有反封建的时代特色,知道它在国内和国际的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和戏曲艺术作品,提高个人素养。古典小说艺术成就很高,但其中也有宣传迷信的消极成分,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本课难点:多方面地了解《红楼梦》的内容,多角度地理解清代文化作品的时代特点。
三、教学方法:设问、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清代的文学艺术取得了很大成就,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戏剧的表演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你知道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是什么吗?作为我国“国粹”的京剧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你认识右侧这些脸谱吗?
(二)、讲授新课:
一、《红楼梦》:
1、概况: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曹雪芹
2、成书过程
这部长篇小说初名《石头记》。晚年,曹雪芹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进行小说的创作和修改,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来高鹗(e)续写了后40回,题名《红楼梦》,在乾隆晚期时排印面世。
人物扫描:
曹雪芹,名霑(zhan), 出身于贵族世家,少年时曾享受过一段富贵荣华的生活。雍正时曹家被抄,彻底败落,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穷困潦倒,衣食无着。他回顾自己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对社会有了深切的体验和清醒的认识,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石头记》。但由于贫困交加,他不到50岁就去世了。
3、内容:
《红楼梦》是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红楼梦》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意义?
片段一:贾宝玉鄙视功名利禄,痛恨八股。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等。
片段二:贾宝玉、林黛玉之间的爱情,贾宝玉选择的标准是两人思想一致,情意相投,带有一种叛逆思想,这对封建时代的择婚标准是一种挑战。
片段三:丫鬟们说宝二爷没上没下, 高兴时与丫鬟、 仆人们一起玩儿,有时还向我们赔不是。 宝二爷不把丫鬟当奴婢看待,并说人 都是平等的。
作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传统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4、 艺术特色
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书中有姓名的就有700多人,但作者以严谨的结构、清晰的层次、精炼而生动的语言,把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5、影响:
材料:清代学者王希廉曾评价说:“一部书中,翰墨则诗词歌赋,制世尺牍,爱书戏曲,以及对联匾额,酒令灯迹,说书笑话,无不精善;技世则琴棋书画,医卜星相,及匠作构造,栽种花果,营养禽鱼,针黹烹调,巨细无遗……”
这部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小说问世以后,虽被统治者列为禁书,但在民间却流传开来,始终无法禁绝。至今,《红楼梦》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相关史事:
《红楼梦》最初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民间流传,此后用活字印刷面世,立即得到广泛传播,以至当时有“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的说法。后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红楼梦》进行全面的研究,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学问——“红学”。
从语种上看,《红楼梦》译本目前已涉及英、法、日、韩、俄、德等20多种不同文字。其中,英、日、韩等文字译本又包括不同译者翻译的多个版本,尤以日文和韩文版本居多,各达十几种。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1、清代戏剧的特点
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
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受到大众的喜爱。当时,观看戏剧已成为城乡民众的一种主要的文化活动。清朝时期的戏剧,剧种不断增多,剧目繁多,内容丰富多彩,表演艺术推陈出新,流派风格争奇斗艳,雅俗共赏。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昆曲和京剧。
2、昆曲: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明朝时经过改良,昆曲有了很大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是汤显祖的《牡丹亭》
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特点:体现了南曲的轻柔婉转,又保留北区的慷慨激昂。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柔和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
昆曲既集中体现了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达顶峰,洪异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这两部政治历史剧,内容感人,情节跌宕,词曲雅致,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洪昇《长生殿》
讲述唐玄宗宠爱杨贵妃,终日与其游宴玩乐,不理朝政,朝中大权由杨国忠把持。七月七日,杨贵妃与唐明皇在长生殿上情意绵绵,盟誓世世代代结为夫妻。不久,安史之乱爆发,唐明皇带杨贵妃逃离长安,官军将杨国忠杀死,又逼唐明皇将杨贵妃缢死。安史之乱平息后,唐明皇日夜思念杨贵妃。后来,道士杨通幽运用法术架起一座仙桥,让明皇飞升到月宫,与杨贵妃相会,实现了他们在长生殿上立下的生生世世共为夫妻的盟誓。
通过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表现了明末时期复杂的权奸之争,以及南明覆亡的历史戏剧。
昆剧传习所旧址
昆剧脸谱
相关史事:
《长生殿》写的是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故事,叙事严谨,文词华美,音律严格,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佳作。《桃花扇》借助秦淮歌妓李香君与侯方域的恋爱故事,表现出人民的亡国之痛,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起伏跌宕,词句谨严凝练。当时的观众在观看这两部剧时,多流泪感叹。清朝统治者认为这两部剧有怀念故国之嫌,予以禁演。
昆曲的衰落:
清朝中期以后,昆曲逐步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上演的剧目也多是逃避现实或歌功颂德的庸俗作品,为宫廷和贵族所观赏,成为统治阶级和社会上层的玩物。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3、京剧:
乾隆时,北京成为戏班荟萃之地,各种地方戏曲都在这里上演,形成群芳争艳的局面。
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那年乾隆皇帝八十岁大寿。为了给皇帝祝寿,原本在南方演出的多个徽班戏剧也陆续开赴北京演出,徽剧大受观众欢迎而盛行一时。徽班进京给当时的北京市民带来的丰富的文化生活。
1790年,乾隆皇帝80岁寿辰时,由徽商出面组织的来自南方的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班的唱词通俗易懂、唱调高亢爽朗,赢得观众喜爱,一时誉满京城。
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京剧”。
京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又得到皇室的扶持,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
相关史事:
京剧的角色行当有明确的划分,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等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又将唱、念、做、打相结合,全面和集中的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京剧是中华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 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1、唱指歌唱
2、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 “歌”。
3、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
4、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三)、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古典文学最高峰的作品《红楼梦》,其思想性、艺术性成就使其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又学习了戏曲方面的成就——昆曲和京剧,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称为“百戏之母”。而京剧,更被称为“国粹”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了解到清代在文学艺术方面的突出成就,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课堂练习
1、中国文学史上有一部作品,被称为古典小说的高峰。书中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它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下列人物出自这部作品的是( D ) A.窦娥 B.孙悟空 C.李逵 D.林黛玉
2、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其中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是 ( D )
A、《三国志通俗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3.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出现了一批优秀剧作。其中两部传世之作被清朝统治者认为有怀念故国之嫌,予以禁演。这两部剧作是( B )
①《牡丹亭》②《长生殿》③《桃花扇》④《窦娥冤》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徽班进京对京剧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徽班进京的时间是( C )
A.唐朝贞观年间 B.明朝洪武年间 C.清朝乾隆年间 D.中华民国时期
(五)、板书设计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一、《红楼梦》:
1、概况
2、成书过程
3、内容
4、 艺术特色
5、影响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1、清代戏剧的特点
2、昆曲
3、京剧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