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镇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生物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用豌豆进行遗传实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杂交时,必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 B.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
C.杂交时,必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D.人工授粉后,应套袋
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杂交实验中能判断出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
①矮茎×矮茎→矮茎 ②高茎×高茎→304高茎+104矮茎
③高茎×矮茎→高茎 ④高茎×矮茎→100高茎+99矮茎
A.③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3.假说—演绎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四个基本环节,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4.已知某植物的花色有红花(AA和Aa)、白花(aa)两种。现有基因型为Aa的植株组成的种群,该种群的个体连续自交3代,得F3,如不考虑自然选择的作用, 关于F3的描述错误的(?? )
A.AA个体占7/16 B.Aa个体占1/8 C.白花植株占1/4 D.红花植株中杂合子占2/9
5.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四种,它们之间的比例为3︰3︰1︰1。则“个体X”的基因型为( )
A.BbCC B.BbCc C.bbCc D.Bbcc
6.南瓜的果实中,果实的白色W对黄色w是显性,果实盘状D对球状d是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下列杂交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最多(?? )
A.WwDd × wwdd????B.WWDd × WWdd C.WwDd×wwDD????D.WwDd × WWDD
7.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应满足的条件有( )
①A、a基因与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A、a和B、b基因分别控制一对相对性状
③该个体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
④AaBb自交产生的后代生存机会相等
⑤AaBb自交时4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8.下图中能发生基因自由组合过程的是( )
A.④ B.③ C.② D.①
9.某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该生物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同之处是( )
A.分裂开始前,都进行染色体的复制
B.分裂开始时,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都是2n
C.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分裂成为两个
D.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都是n
10.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 所有能够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都能进行减数分裂
② 减数分裂的过程是由原始的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有性生殖细胞的过程
③ 减数分裂的特点是细胞中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④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来的减少一半
⑤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同样具有一定的细胞周期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11.如下图所示,横轴表示细胞分裂时期,纵轴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请分析图示,表示有丝分裂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分别依次是(?? )
A.④②①③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如图是某种动物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①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行为相同 B.图②发生了基因自由组合
C.图③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D.由图④可判断该动物一定是雄性
13.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ZW型性别决定方式常见于鸟类、部分昆虫、部分两栖类和部分爬行类
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
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14.已知人的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对d完全显性)。如图中Ⅱ2为色觉正常的耳聋患者,Ⅱ5为听觉正常的色盲患者。Ⅱ4(不携带d基因)和Ⅱ3婚后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患耳聋、色盲、既耳聋又色盲的概率分别是( )
A.0、1/4、0 B.0、1/4、1/4 C.0、1/8、0 D.1/2、1/4、1/8
15.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 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 )
A.250、500、0 B.250、500、250 C.500、250、0 D.750、250、0
16.赫尔希(A. Hcrshcy)和蔡斯(M.Chase)于1952年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著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这项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 )
A.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 B.只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
C.DNA可用15N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D.蛋白质可用32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17.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获得被标记的噬菌体的方法是( )
A.可以用含32P或者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可以用同时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C.让噬菌体分别去侵染含32P或者35S的大肠杆菌
D.让噬菌体同时侵染含有32P和35S的大肠杆菌
18.下列有关探究遗传物质的实验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自变量的控制利用了减法原理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C.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设计思路是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的遗传特点
19.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54%。若其中一条链的鸟嘌呤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2%、胸腺嘧啶占28%,则另一条链上,胞嘧啶、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
A.24%,22% B.22%,28% C.22%,26% D.23%,27%
20.下列物质从复杂到简单的结构层次关系是( )
A.染色体→DNA→脱氧核苷酸→基因 B.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
C.基因→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 D.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基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1.(12分) 下图中A表示某雄性动物的体细胞,B、C分别表示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状态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字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它们分别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C细胞的名称是____,它含有同源染色体___对。
(3)B细胞最终分裂结束后,一般情况下可以形成____种子细胞。
(4)绘出F细胞染色体形态的简图 。
22.(17分)甲、乙为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图为某岛屿上与外界隔绝的家系中有关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有一种病的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甲病由基因A和a控制,乙病由基因B和b控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
(2)图中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8号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3)11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______;6号和7号再生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该患病男孩所患乙病的致病基因来自第Ⅰ代的_______号个体。
(4)9号和10号生了一个患乙病且染色体组成为XbXbY的孩子,该孩子染色体组成异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3.(8分)如图甲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将图甲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图乙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甲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_________。
(2)图甲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是______酶,B是______________酶。
(3)图甲过程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有__________。
(4)图乙中,7是_________。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___________交替连接而成;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_______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___________原则。
24.(8分)结合探索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了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该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 ,该实验证明了 。
(2)后来,赫尔希和蔡斯用 法,进一步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
①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 ②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
③放射性检测; ④离心分离。
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填数字序号)。
用被35S标记的T2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物质主要存在于 (填“上清液”或“沉淀物”)中。
25.(15分)回答下列有关果蝇的遗传学问题:
(1)果蝇是遗传实验最常用的实验材料,摩尔根用果蝇作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此过程用到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如图表示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的朱红眼性状与深红眼性状的遗传________(填“会”或“不会”)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果蝇的眼色红眼(B)对白眼(b)是显性,但不知道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位于X染色体,请用一次杂交实验来判断这一对基因的位置:
亲本选择:现有纯合的红眼雌雄蝇及白眼雌雄蝇,则所选雌果蝇表现型为________,雄果蝇表现型为________。
实验预期及相应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生物期中考试 答案
1-5 CABCC 6-10BDDCA 11-15 BDAAA 16-20BCCCB
21.共12分
(1)有丝分裂(2分) 减数第一次分裂(2分)
(2)次级精母细胞(2分) 0(2分)
(3)2(2分)
(4)(2分)
【解析】(1)经过①过程,产生含4条染色体的B细胞,则该过程为有丝分裂;经过②过程,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C细胞,则该过程为减数第一次分裂。
(2)该动物为雄性动物,则C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分离,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0对。
(3)B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同一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两个精细胞相同,一般情况下可以形成2种、4个子细胞。
(4)根据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分离,可知F细胞中应含有大黑、小白染色体。
22.共17分
答案:(1)常;(1分) 1号个体和2号个体婚配生育一个正常的5号个体;(2分)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2分)
(2)AaXBXb;(2分) aaXbY(2分)
(3)3/4;(2分) 1/16;(2分) 4 (2分)
(4)该孩子的母亲在形成配子时,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Xb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产生了含有XbXb的卵细胞,该卵细胞与正常精子融合形成异常的受精卵(2分)
解析:分析系谱图:1号和2号都患有甲病,但他们的女儿5号正常,由“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号和4号都不患乙病,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由“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已知有一种病的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由以上分析可知,1号和2号都患有甲病,但他们的女儿5号正常,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8号个体不患甲病,但患乙病,则其基因型为aaXbY,进而推知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 AaXBXb。
(3)11号个体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但其母亲有1/2的概率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因此该个体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4,其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3/4。6号(aaXBY)和7号(1/2 AaXBXB、1/2 AaXBXb),再生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男孩的概率为12×(1/2×1/4)=1/16;该患病男孩所患乙病的致病基因来自7号,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第Ⅰ代的4号个体。
23.共8分
答案:(1)半保留复制;(1分)
解旋,(1分) DNA聚合;(1分) (3)细胞核、线粒体、 叶绿体;(1分)
(4)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1分)脱氧核糖和磷酸,(1分)氢键,(1分)碱基互补配对;(1分)
解析:(1)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即子代DNA保留了一条母链。
(2)由图示知,A酶是解旋酶,破坏了DNA分子中两条链间的氢键,使DNA分子解开螺旋;B酶催化DNA子链的合成,为DNA聚合酶。
(3)图甲为DNA复制,发生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4)图乙中4为胸腺嘧啶,5为脱氧核糖,6为磷酸,三者构成的7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24.共8分
答案:(1)每个实验组分别加入蛋白酶、RNA酶等以除去S型细菌细胞提取物中的相应物质,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后,观察培养皿中菌落的生长情况 (2分) DNA是遗传物质(1分)
(2)(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2分) ②①④③(2分)
(3)上清液(1分)
25.共15分
答案:(1)假说—演绎法 (2分)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2分)
不会(1分)
(2)白眼(2分) 红眼(2分) ①若子代果蝇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3分) ②若子代果蝇中雌、雄果蝇全为红眼,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3分)
解析:(1)摩尔根用果蝇作实验材料,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分析题图可知,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图中控制朱红眼性状与深红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所以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给出的实验材料是纯合的红眼雌雄蝇及白眼雌雄蝇,且知白眼是隐性性状,因此可以用白眼雌果蝇(XbXb或bb)和红眼雄果蝇(XBY或BB)杂交,观察子代雌雄果蝇的眼色,如果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杂交子代的雌果绳都是红眼,雄果蝇都是白眼:如果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杂交子代的雌果蝇和雄果蝇都是红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