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and 输血
第二课时
你行我也行
1.一个正常人的血量是多少?
占体重的多少?
2.是不是每个失血的人都需要输血
什么情况下需要?
7%-----8%
不一定
在什么情况下伤者才需要输血?
失血≤血液总量的10%(400ml),
对健康没有影响
失血≥血液总量的30%(1200ml),
影响人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
此时就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
血型的发现
血型的发现
17世纪 哈维 发现血液循环以后,人类就开始进行输血的尝试。
1667年,法国哲学家 丹尼斯和外科医生埃默雷兹 将250毫升羊血输给了一个病人,这是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输血,结果当然没有成功。出现了病人死亡的悲剧。
?
1829年,英国医生布伦德尔 第一次完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输血试验。但以后的试验结果还是令人失望,大多数病人死亡,只有少数病人得到康复,到底是什么原因在作怪呢?
1900年,奥地利医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了人类的血型
兰德斯坦纳
他发现自体的红细胞和血清在试管内混合后,不会发生凝集,但从不同个体采集来的红细胞和血清在混合以后,在试管中就发生凝集与不凝集两种情况。这种现象虽然很多人都观察到过,但只有兰德斯坦纳做出了解释,红细胞上有两种特异的结构,在血清中有这种特异性结构的抗体-凝集素,如果它与红细胞上的特异结构相遇,就会产生凝集反应,给人输血时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会发生危险 。
血型的种类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经过研究,将人的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也就是ABO血型。
除了ABO血型系统外,人类还有一些其它的血型系统,比如Rh血型系统等。
可见,ABO血型是由红细胞上所带凝集原的种类决定的。
ABO血型
血型
红细胞所带凝集原
A型
A凝集原
B型
B凝集原
AB型
A凝集原、B凝集原
O型
没有
红细胞凝集原
A型凝集原
B型凝集原
红细胞凝集原
血型
A
B
A和B
无
A
B
AB
O
血型鉴定结果表
红细胞
红细胞凝集成团
含有A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A凝集素相遇或者含有B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B凝集素相遇时,就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
血清凝集素
抗A凝集素
抗B凝集素
红细胞凝集原
血型
血 清
凝集素
A
B
A和B
无
A
B
AB
O
抗B
抗A
无
抗A抗B
病人
A型标准血清
B型标准血清
血型
赵
钱
孙
李
请你来鉴定
B
AB
O
A
凝集
凝集
凝集
凝集
不凝集
不凝集
不凝集
不凝集
输血
输血是一种将献血者的血液输入失血者体内的治疗方式。
输血时,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发生凝集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甚至导致死亡。因此,输血前首先要鉴定血型。
一般情况下,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只有在没有同型血且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才能输入异型血。
输血原则:
同血型输血
在危急情况下可以异血型输血,此时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中凝集原是否会与受血者血清中凝集素发生反应,造成红细胞凝集。
A
A
O O
AB AB
B
B
ABO血型间的输血关系
病人
血型
可接受血型
不可接受血型
赵
B
钱
AB
孙
O
李
A
B、O
A、AB
AB A B O
O
A、O
无
A、AB、B
B、AB
请你再来鉴定
1997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该法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公民自愿献血。
无偿献血
献血的条件:献血者必须是无传染 病史,无慢性病的健康的成年人。
义务献血每次200---300毫升
献血会不会影响自身的健康呢?
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常献血更有益于健康。
实践表明:长期坚持适量献血的人,体内新鲜的血细胞含量明显高于未献血者,其精力更充沛,身体更健康。
作为一个健康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换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6月14日为“世界献血者日”
献血的益处
一、可预防、缓减高粘血症
二、可预防、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无偿献血光荣
我国基本实现了血液供应
从有偿献血向无偿献血过渡
血液成分的离心分离
血小板
红细胞
血浆
人血白蛋白
免疫球蛋白
甲、乙两人同去献血,甲的红细胞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与B型血清不发生凝集;而乙的红细胞与A、B两种血清均不发生凝集,他们两人的血型是( )
A、甲为A型,乙为B型
B、甲为A B型,乙为O型
C、甲为B型,乙为O型
D、甲为A B型,乙为A型
c
输血原则:一般情况下应该以 为原则。但紧急情况下 , 型血可以输给各类血型的病人, 型血的病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
输同型血
O
AB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 周岁至 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18
55
表10? ABO血型的遗传关系
父母血型的配合
子女可能的血型
父母血型的配合
子女可能的血型
O×O
A×A
O×A
B×B
O×B
O
O,A
O,A
O,B
O,B
A×B
O×AB
A×AB
B×AB
AB×AB
O,A,B,AB
A,B
A,B,AB
A,B,AB
A,B,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