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11 16:5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课标

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

通过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和闭关锁国,了解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一、军机处的设立
一、军机处的设立
清初
议政王大臣会议
威胁皇权
康熙
南书房
加强君主专制
雍正
军机处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简、速、密
一、军机处的设立
皇帝
军机处
中央各部门
地方政府
雍正:“惟以一人治天下
……”
嘉庆:“我朝列圣追承,乾刚独揽,大权从无旁落。
一、军机处的设立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材料: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使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凌迟、或流放。
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
文字狱含义:指旧时统治者故意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罪状所造成的冤狱
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
目的
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时期
康熙、乾隆和雍正三朝
表现
统治者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大批冤狱
影响
①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②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
目的
维护集权统治
表现
(1)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
(2)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
康熙手书万世师表
乾隆时编撰四库全书
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
朝代
事件
历代加强思想控制的主要措施
秦朝
焚书坑儒
汉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
八股取士
清朝
文字狱
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官场腐败
原因:在君主专制统治下,官员为了求得升迁或自保
表现:各级官吏结党营私,贪污腐败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军队衰败
原因:官场腐败之风的蔓延;久无战事
表现:军纪败坏,军备废弛;将领贪污,将士颓废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原因: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虚耗严重;官吏截留税款
影响:经济衰退,国力越来越虚弱
财政危机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原因:用地紧缺,土地兼并严重
影响:贫富分化严重,民众生活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土地兼并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四、闭关锁国政策
材料二:“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嘉庆帝的敕谕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
——1793年乾隆致英国国王书
乾隆会见英国使者马戛尔尼
我们住在这样国家多安全,老百姓丰衣足食,不需要同他国交流
四、闭关锁国政策
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
(乾隆)1757年,
“广州十三行”
“闭关自守的中国,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材中,不与外界接触,一旦与新鲜空气接触,就立即腐烂。”
——马克思
四、闭关锁国政策
目的:维护专制统治
君主专制的加强
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设立军机处
推行文化
专制政策
闭关锁
国政策
维护封建
集权统治
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本课小结
1.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
且“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
其间也”,决策权由皇帝控制。该机构
是(

A.锦衣卫
B.军机处
C.中书省
D.六部
B
课堂练习
2.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当时唯一
对外通商的城市是(

A.杭州
B.香港
C.广州
D.泉州
C
3.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
“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
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A.特务统治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文化专制的强化
D.专制集权的加强
D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