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五、学生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班级:八年级( )班 学生:
【导学目标】:
1.了解浮力现象,知道浮力方向,会用称重法测浮力.
2.发现浮力的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之间的关系,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公式。
【重点】: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通过实验发现浮力的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之间存在定量关系。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烧杯、水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浸在液体和气体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答:
2.什么是浮力?答:
3.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答:
4.用弹簧测力计如何测量一个物体浸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大小?
答:1)
2)
3)
5.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
用公式表示为: 。
二、【课内探究】
(一)预习反馈导学
1.阅读课本50页观察与思考,观察图9-28,结合老师的演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2.实验(一)
(1)试一试:将木块举高,松手后木块将怎样运动?
(2)猜一猜:木块为什么这样运动答:
实验(二)
(1)试一试:将木块没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将怎样运动? 。
(2)猜一猜:木块为什么这样运动?答:
实验(三)
(1)试一试:用测力计测出铜块重,将铜块没入水中,观察测力计的示数如何变化?去掉测力计,铜块在水中将如何运动? 答: 。
415036029210000(2)猜一猜:测力计的示数为什么变化?铜块为什么这样运动?答: 。
3.总结得出浮力的概念。
⑴ 浮力:
⑵ 浮力的方向:
⑶ 称重法测浮力大小:方法、公式:F浮=G-F空
(二)自主探究
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利用公式计算下列各量:
⑴ 正方体物体所受的水的向上的压强为
正方体物体所受的水的向下的压强为
⑵ 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
物体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
⑶ 利用压力差法求出这两个力的合力也就是浮力F浮 =F向上-F向下
(三)研讨交流: 浮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
1828800142240图17
00图17
1.在称量法的基础上,我们把溢水杯溢出的水用小烧杯收集,用测力计分别测出烧杯的重量 、溢出的水和烧杯的总重量。分别填入下表:
空桶的重力(N)
物体重力(N)
物体在水中时测力计示数(N)
物体受到的浮力(N)
物体排开的水重(N)
2.结论: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 物体排出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
公式:F浮=G排=m排g=ρ液gV排
其中:G排表示 m排表示 g表示 ρ液表示 V排表示
公式表明:物体所受的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其它因素无关
浸入气体的物体也受到浮力,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气体的重力,公式
(四)达标测评:
某物重为3.5N,把它放在盛水的容器中,溢出的水重为2N,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
A.一定是2N
B.一定是3.5N
C.可能是1.5N
D.可能是2.5N
(五)总结拓展:
弹簧测力计挂着一重为3N的物体A,物体A浸没并静止在水中,如图所示.
(1)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物体A所受浮力是 N.
(2)如果测力计不拉着物体A,A在水中会 (选填“下沉”、“上浮”、“悬浮”).判断的依据是 。
102870010668000
三、【课后巩固】
1.课后练习
2.配套练习
【教学/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