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
科目:
物理
班级:
八年级
学生姓名:
课题
6.1透镜(第一课时)
学习课时
1
学习目标
1.能区分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知道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2.能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会尝试画出三条特殊的光路。
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
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内容与要求
方法指导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2、3页“透镜”在书中找到以下知识点,用波浪线划出,并识记
1.透镜有
透镜和
透镜两种,透镜是利用光的
规律工作的.
2.
中间厚边缘薄的叫______,中间薄边缘厚的叫______。
3.
薄透镜的中心叫透镜的______,通常用字母______表示。
4.
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做______,简称______。
5、凸透镜对光具有——作用,凹透镜对光具有_____作用。
6、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凸透镜的_____。通常用字母_____表示。同一凸透镜有____个焦点。
7、——到——的距离叫焦距,通常用字母____表示。同一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的。
8、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经凹透镜发散后,其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的点叫做凹透镜的____焦点。
独学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三条特殊光线:
(1)过光心的光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3)过焦点的光。
A、凸透镜:
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
;
b、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
主光轴;
c、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
B、凹透镜:
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过
;
b、过虚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
主光轴;
c、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
对学
当堂检测
一、必做题:
1、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是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塑料瓶的。这是因为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
_
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_
____的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2.要想利用凸透镜使点亮的小灯泡发出的光线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
__________上.
3..如下图,一塑料薄膜组成的顶棚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在干草处,干草有可能燃烧
B.透镜都是固体物质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
C.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
D.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凸透镜作用
4.以下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选做题:
6.完成光路图
7.完成下列光路图。
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6.1透镜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正措施:导学案
科目:
物理
班级:
八年级
学生姓名:
课题
6.1透镜(第二课时)
学习课时
1
学习目标
能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会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掌握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教学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内容与要求
方法指导
自主学习
(一)阅读教材2页“透镜”独立记忆下列问题、小组检查。(2分钟)
1.透镜有
透镜和
透镜两种,透镜是利用光的
规律工作的.
2.
中间厚边缘薄的叫______,中间薄边缘厚的叫______。
3.
薄透镜的中心叫透镜的______,通常用字母______表示。
4.
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做______,简称______。
(二)阅读教材2页至4页“透镜对光的作用”“焦点、焦距”
独立记忆完成下列问题,小组互查(6分钟)
1、凸透镜对光具有——作用,凹透镜对光具有_____作用。
2、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凸透镜的_____。通常用字母_____表示。同一凸透镜有____个焦点。
3、——到——的距离叫焦距,通常用字母____表示。同一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的。
4、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经凹透镜发散后,其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的点叫做凹透镜的____焦点。
独学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给你一个透镜,如何判断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可独立思考,也可小组交流。
2.
给你一个凸透镜,如何测量他的焦距,说出你的方法。
对学
当堂检测
必做题:
1.图中,画出了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a)、(b)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2.在方框中填上适当透镜
3.完成下列光路图。
如下图,题中已画出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请在(a)、(b)方框中分别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5.?如图所示,L1为入射光线,L2为出射光线。请在图中添加合理的透镜。(注意所添加的器件位置要正确)
二、选做题:
6.桌上有凸透镜和凹透镜各一个,你有几种方法可以把它们判断出来?
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6.1透镜(第二课时)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