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历史事实,理清文章脉络。
2、疏通文言知识,掌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重点难点】把握历史事实,理清文章脉络。疏通文言知识,掌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学法指导】充分体会文中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总结规律。
【知识链接】
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东汉官吏、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典校秘书,潜心二十余年,修成《汉书》,当世重之,迁玄武司马,撰《白虎通德论》,征匈奴为中护军,兵败受牵连,死狱中,善辞赋,有《两都赋》等。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体会
1、先在课本中给下列字做标记注音,然后检测自己的掌握情况。
栘()中数()通使且()鞮()侯丈人行()遗()单于缑()王
昆()邪()王浞()野侯阏()氏()左伊秩訾()煴()火
膏()草野啮()雪旃()牧羝()纺缴()檠()弓弩棫()阳宫斧钺()
2、朗读课文退出小组“朗读之星”。
推选理由:
二、自主学习,梳理字词
1、通假字,并解释
⑴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⑵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⑶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⑷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⑸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⑹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
2、古今异义
⑴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今义:)
⑵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古义:今义:)
⑶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古义:今义:)
⑷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古义:今义:)
⑸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古义:今义:)
⑹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古义:今义:)
⑺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古义:今义:)
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古义:今义:)
⑼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古义:今义:)
⑽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今义:)
⑾谢汉使曰:“武等实在”(古义:今义:)
3、词类活用
⑴宜皆降之()⑵惠等哭,舆归营()
⑶单于壮其节()⑷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⑸反欲斗两主,观祸败()⑹天雨雪,武卧啮雪()
⑺使牧羝,羝乳乃得归()⑻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⑼孺卿从祠河东后土()⑽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4、说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解释。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2)为降虏于蛮夷。
(3)何以汝为见
(4)子卿尚复谁为乎。
(5)何以复加。
(6)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7)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8)见犯乃死,重负国
(9)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10)皆为陛下所成就
三、问题探究:
(1)、读完课文后请初步总结苏武的性格。
(2)、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归纳小结】
【当堂检测】
1、填空《汉书》作者,是我国第一部 体 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
2、翻译下列句子:
⑴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⑵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学习反思】
【拓展阅读】《汉书》班固
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①。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②,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又修起学宫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宫弟子,为除更徭③。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宫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宫,自文翁为之始云。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分析人物性格,重点剖析苏武的性格特征,体会苏武的人格魅力。
2、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技巧。
【重点难点】
1、分析人物性格
2、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技巧
【学习过程】
问题探究:(小组合作研讨,比较分析)
1.探讨:课文是怎样从环境和细节描写入手来挖掘人物性格特征的?
2.探讨:文章记事有详有略,对卫律和李陵劝降部分详细描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有什么用意?
3.研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部分。
①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②分析卫律、李陵的性格特征,从而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
4.本文里各种人物对苏武起了对比的作用,请把文中多个人物的性格和苏武作对比,看看对塑造苏武形象有什么作用。
【归纳小结】
【当堂检测】
1、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前后十余辈辈:个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行:行辈
C、因厚赂单于赂:贿赂D、召苏武受辞辞:供词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皆为陛下所成就C、且陛下春秋高D、惶恐饮药而死
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与旃毛并咽之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C、单于召会武官属D、空自苦亡人之地
4、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恐前语发,以状语武B、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C、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宜皆降之D、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5、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
例句: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A、见犯乃死,重负国B、子卿尚复谁为乎
C、乃遣武以中郎将使使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D、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6、选出“以”字用法与例句“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相同的一组()
①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③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④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⑤士亦以此不附焉⑥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⑦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⑧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A.①②⑤B.②③⑥C.②⑤⑦D.④⑥⑧
7、下列句中的“于”字已按其作用作了分类,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赵氏求救于齐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③而谋动干戈于邦内④望长安于日下⑤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⑥而耻学于师⑦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⑧师不必贤于弟子
A.①⑦/②⑥/③④/⑤⑧B.①⑥/②⑦/③⑤/④⑧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⑥/②⑦/③④/⑤⑧
【学习反思】
【拓展阅读】读懂北海放牧英雄——苏武
暮秋时节,凛冽的寒风将漫地枯叶吹的四处飞扬。严寒,笼罩了整个世界,寒冷中我读懂了苏武,明白了苏武的心声,明白了苏武的忠诚,更加明白为何苏武为后世千古传颂。
时光回转,公元前100年,汉武帝为了答谢匈奴单于的善意,命苏武带领使团出访匈奴——一个荒凉蛮夷的国度。外交使臣做来并不易,因为“虞常事变”,苏武等百余人被单于扣押,面对卫律名与利的诱惑,面对卫律的酷法严刑,有人屈服了,得到荣华富贵,而苏武最终不肯向单于面北称臣。
为此,他被流放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条件是特别无理—公羊生仔,苏武才能获释归汉。
茫茫北海,无边无垠地冻天寒,人烟罕至,唯一和苏武做伴的便是那根象征汉廷的旌节,刺骨的寒风吹遍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吹弯百草的腰,吹折树木的枝。也惟有苏武手持旌节活着,挺着,誓死不屈服。身上单薄的衣衫,饱经风雨的洗礼,支离破碎,仅能蔽体,已经失去它御寒的功效。寒风似箭刺入骨子里。苏武饥食野草,渴饮雪水,心中却依然操守着诺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誓死捍卫汉廷的威严。
悠悠19载,已是两鬓斑白的苏武,终于有了回国的机会。回到祖国的那一刻,他依旧手拄那件跟随自己19年,却又是色以褪尽的旌节,高拍头颅,激动的流下幸福泪水。苏武没有司马相如文章写的华美,也没有李广驰骋沙场的英勇,但他却默默的信守对祖国的诺言。北海牧羊的英雄气节,足以令他万古流芳……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苏武的英雄气节谱写一曲“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正气歌。苏武的故事催我泪下,苏武的气节催我奋进。青山依旧,绿水依然,秋还是那样寒。走在秋风中的我终于读懂了何为“忠诚”,何为“英雄”。
永远的苏武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衰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驾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做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茄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忘。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才是历史的永恒;铭记,才是它的精神家园。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永远的苏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