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小学音乐 2.4.2锦鸡出山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小学音乐 2.4.2锦鸡出山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5-11 20:1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锦鸡出山》
教学目标:
欣赏《锦鸡出山》,在聆听音乐中感受打击乐器特有的音色和丰富的技巧对音乐形象的刻画,对打击乐作品能有更多认识,感受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
了解音乐《锦鸡出山》不同段落表现的内容,能通过模唱、声势、模拟演奏、打击乐器演奏、表演等方式积极参与音乐表现活动,能够击打出《山间春色》段落的节奏,并能根据所学节奏特点创编打击乐曲。
3、了解、探究土家族民间音乐形式—“打溜子”的形式和特点,并能按锣鼓经运用打击乐器演奏。
重点:探究、体验《锦鸡出山》的音乐情绪、表现内容,了解打溜子的表现方法。
难点:创编打击乐曲
教学工具:课件、锣、钹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音乐导入:
1、播放锦鸡出山中《纵欲顽敌》音乐片段。
师:下面请同学们来听一段音乐,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让你联想到什么场景?
生:有锣、钹,表现某种动物在嬉戏打闹的场景 ;双响筒、表现人们在湖面上赛龙舟的场景;赛跑的场景;骑马时马蹄的声音.......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刚才我们所听到的这段音乐完全是由打击乐器来演奏的,它没有固定的音高,是通过节奏来表现出来。以往像这样通过打击乐器来表现人物的形象我们并不陌生,像低年级我们学过的《鸭子拌嘴》、《滚核桃》等,都是通过打击乐器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2、简介打溜子:
师:我们刚才听到的这段音乐,是土家族的“打溜子”。“打溜子”是土家族民间器乐合奏形式。主要由“由溜子锣、头钹、二钹、马锣四种打击乐器组成。(出示图片)我们听到的这段土家族“打溜子”是土家族的一个经典曲目《锦鸡出山》当中的《众御顽敌》的乐段,这段音乐主要表现了锦鸡们发现敌情、与敌对峙、与敌打斗的场景。
二、:初步感受体验:
1、播放乐曲《锦鸡出山》中《众御顽敌》乐段视频,初步感受。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来看一下这段音乐的视频,乐器在演奏时是通过哪些变化来表现这种激烈的打斗场景的?仔细观察钹有哪些演奏方法?
生:钹有两种用法,先拍一下,再打开,再合起来再展开;在打架最激烈的时候钹几乎没有距离,一直紧密地拍打着......
师:非常好,她刚才观察的是钹的演奏方法。乐器在演奏时是通过哪些变化来表现这种激烈的打斗场景的?
生:是通过速度和力度表现的,速度有快有慢,力度有强有弱;表演者通过不同的动作变化表现锦鸡们打斗的激烈。
师:乐曲在演奏时是通过它的速度和力度的变化来表现这种激烈的场景,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学生拍击模仿:两种演奏方法)
2、学习钹的演奏姿势及方法
师:快速敲击表现的是乐曲速度比较快的时候,钹体一端几乎不分开,这种演奏方法叫“闷击”。
(出示乐器教师教授钹的演奏姿势,介绍演奏方法闷击。请个别同学用钹模拟击奏。)
师:击打之后再分开,这种方法叫“亮击”。
(教师示范,请个别同学用钹模拟击奏。)
师:刚才我们是通过动作来感受钹的演奏方法,表现这种激烈的打斗场面是通过速度、力度的变化来表现的。接下来我们一起用闷击的方法来表现速度由慢到快力度由弱到强的变化。(学生模仿)
师:速度较快、力度较强时表现的是什么场面?
生:锦鸡打的比较激烈的场面。
师:速度较慢、力度较弱表现的是什么场面?
生:它在摆架势。
师:音乐除了速度、力度大的变化,演奏者还有动作的变化,请两位同学来表现一下锦鸡打斗的场景。(学生敲击钹模仿锦鸡打斗的场面,由慢到快由弱到强闷击、亮击;速度、力度变化;乐器对话、队形变化等)
3、学习表现锣鼓经
师:同学们表演得特别逼真,打击乐演奏时是通过一定的节奏来表现,锣鼓经就是打击乐中常用的记谱方式。你能来读一读这段锣鼓经吗?(出示锣鼓经)对照学习七(头钹)卜(二钹闷击)的演奏技法。
师:带领学生读锣鼓经节奏,
七 卜 七 卜 七 卜 七 卜 七 卜 七 卜 ……
师:七表现的是头钹的声音,卜表现的是二钹的声音。
生:生口说锣鼓经,用手部的动作模仿演奏方法,全班分两大组合作表演。
(在教师指挥下,由慢到快,由弱到强,表现乐曲渐快的速度变化。)

分段聆听:13分钟
1、聆听第一部分“山间春色”
师:乐曲《锦鸡出山》生动地刻画了锦鸡的各种生动形态,表现了土家族人们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全曲可分为五个部分:山间春色、结对出山、溪涧戏游、众御顽敌、荣归。这些小标题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师:接下来我们先来听第一部分《山间春色》,教师播放山间春色视频片段,想象一下山间的景色如何?
生: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瀑布、小溪到处山清水秀......
师:展示给大家的是一个山清水秀、生机勃勃的春天,这一部分是用什么样的锣鼓经来表现的呢?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一部分山间春色的锣鼓经。
(出示锣鼓经)
台 台 | 台 台 | 台. 台 台 台 | 台 台 台 |
0七七| 卜0七七 |卜 0七七| 卜0七七︱卜.卜 卜卜| 卜卜 卜 ‖? ‖

师:想一想:台,模仿的是哪个打击乐器的声音?(对照节奏谱中出现的“台”“七” “卜”等念法结合打击乐器的音色逐一辩听)
生:锣。
师:七表现的是头钹的声音,卜表现的是二钹的声音。接下来我们来读一下这一段的锣鼓经。
师:这一段锣鼓经节拍有什么变化?
生:“台”的时候是四二拍,到后面“七和卜”时是四一拍。
师:教师带领学生读锣鼓经,指导前八后十六节奏弱起节奏,指导学生换气后半拍起读。
师:“打溜子”是通过几种乐器相互配合表演的,接下来我们也相互配合一下,为每一种乐器设计一个声势动作,同学们来合作一下。
师:学生分四组动作表现一下。
台:拍手 七:左手拍左腿 卜:右手拍右腿
最后两小节四种乐器齐奏。
师:(出示乐器)我们用打击乐器来演奏一下。
师:讲解演奏方法。(溜子锣、马锣)
师:谁想来试一试(找2组同学乐器表现),锣鼓经心里默念。
师:(学生乐器、声势表现)我们完整地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第一部分。四名学生用打击乐器按节奏谱演奏第一乐段前部分,其他学生分组声势表现。进行对比感受音乐要素对音乐风格的影响。
师:刚才我们演奏的是《山间春色》前面部分节奏,现在我们再来演奏后半部分的节奏,请三名同学和老师合作表现一下,教师敲击马锣,请学生乐器模仿, 其他学生拍腿模仿老师的节奏。
(1)师:XX XX XX X 生:XX XX XX X
(2)师:X X 生:X X
(3)师:X 生:X 师:X 生:X
(4)师:X·X XX XX X 生:X·X XX XX X
生:模仿拍击。
师:老师敲得节奏和他们敲的节奏有什么规律?
生:敲得节奏是一样的。
师:这种形式叫上下句对偶:指上下乐句在节奏上基本对称,而乐器表现的音色上不同,相互补充,这种方法在打击乐器上经常使用。
2、 聆听第二、三部分“结队出山”——“溪涧戏游”
师:这么美的春日锦鸡们也要结队出山去溪涧戏游一番了。
生:观看乐曲“结队出山”——“溪涧戏游”乐段表演视频感受。边听边观察钹还有其他的演奏方式吗?(学生边看边模仿钹的演奏姿势)
生:用钹的一侧打另一个钹的中间(学生模仿:侧打)
生:分组表现钹的演奏方法。
四、完整聆听,拓展表现:
1、完整聆听,感受作品:
师:前面我们分段欣赏了《锦鸡出山》的精彩片段,接下来让我们完整听一遍。(第一部分学生分成四组声势随音乐表现)想一想土家族“打溜子”有哪些特点?
2、师生总结提炼土家族“打溜子”特点:
师:土家“打溜子”有什么特点?师生共同总结。
(1)由溜子锣、头钹、二钹、马锣四件打击乐器组成。
(2)音色多变,节奏穿插,充分运用速度、音色、力度、节拍的变化,使其表现出各种生动的形象和情趣。
(3)演奏者配合巧妙。
3、创编乐曲:
师: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土家族“打溜子”《锦鸡出山》,了解“打溜子”这种表演形式,接下来我们也来创编一个“打溜子”音乐,模仿打溜子的这种形式,运用不同的节奏,通过速度、力度强弱的变化,创编表现一个“电闪雷鸣、下雨”的情景。(可以在乐器的演奏上运用上下句对偶的方式表现。)
师:同学们分组练习,自由选择合适的乐器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每组教师都提前准备一些打击乐器。闪电:钹 打雷:军鼓或铃鼓、双响筒 下雨:串铃、沙锤、三角铁等 )
生:讨论,成果汇报。
学生、教师及时点评。
师:刚才同学们创造了自己的打溜子音乐。
4、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土家族的“打溜子”《锦鸡出山》。“打溜子”是土家族一种十分独特的艺术形式,“打溜子”和土家族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和他们的婚嫁、寿诞、喜怒哀乐都离不开打溜子。“打溜子”这种民乐合奏形式是世界上最快的打击乐合奏之一,也是我国民族打击乐器中的珍品。《锦鸡出山》在国外演出时,外国人看到我们这种精湛的表演之后,他们特别的惊叹钹能有这么样变化莫测的演奏方式,说这是音乐打击乐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