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兴趣与特长
应用技能
信息素养
技术创新
信息技术教育
内容与衔接
激发兴趣
保持学习动机
巩固兴趣
发现特长
掌握常用软件
工具的应用技能
拓展+提升
初步具备一技之长
体验信息活动
形成信息意识
自主选择
综合运用
勇于质疑的问题意识
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培养
改进方案
动手创新
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基础性内容:
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必要基础,这是必修内容。
针对信息技术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及在信息技术方面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选择性学习内容,以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发展。小学的选修包括机器人教学和LOGO语言。
拓展性内容:
1.能识别是建议机器人的基本构造;说出各类传感器的功能及其对 人类功能的模拟,能描述机器人各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通过程序判断处理信息、控制外部动作等流程。
2.研究和了解现代机器人的发展趋势,讨论机器人与人类在解决相关问题上的优缺点。
3.学会根据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需要,设计、动手制作或组装简单的实物机器人,将编制好的控制程序(使用流程图方式)导出到实物机器人,运行机器人并对机器人及其控制程序做出必要的调试和修改。或使用简单易学的程序语言(如LOGO)编制简单的程序控制机器人做出简单动作或解决简单问题。
4.在不具备实物机器人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机器人仿真环境来模拟机器人的运动和调试使用流程图编制的简单的控制程序;初步感受利用程序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详细内容
智能机器人初探
认识智能机器人
LOGO程序设计初步
制作路灯管理员
制作避障机器人
科学·技术·社会
认识海龟小画家
让海龟活用彩笔
用重复命令画图
编写过程巧画图
过程的嵌套调用
编写带变量的过程
多只海龟齐画图
单元总结与评价
一点通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思考交流
拓展练习
1.引导学生亲历设计的过程
2.重视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学习指导
3.重视机器人仿真试验的教学
智能机器人教学建议
1.加强解决简单问题的练习
2.重视程序编写的严谨性
3.加强思想交流,谨慎提供固定答案
Logo程序设计教学建议
1.加强传感器等零部件运作原理解析
2.加强“循环结构”的过度
3.传感器“变量”集中列出
智能机器人教材建议
1.加强编程思想的培养
2.部分练习简单化
Logo程序设计教材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