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2 09:5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九上文言文复习
《醉翁亭记》
《湖心亭看雪》
自主复习
考点:1.名句默写
2.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文言现象的积累
4.文本内容和主题的把握
第一课时 醉翁亭记
一、注意字音字形
环滁(chú)
林壑(hè)尤美
蔚然wèi
琅琊(láng yá)
潺(chán)潺
饮少辄(zhé)醉
若夫(fú)
林霏(fēi)开
岩穴(xué)暝(míng)
晦(huì)明
伛(yǔ)偻(lǚ)提携(xié)
泉香而酒洌(liè)
山肴(yáo)野蔌(sù)
宴酣(hān)之乐
弈(yì)者胜
觥(gōng)筹交错
颓(tuí)然
树林阴翳(yì)
朝(zhāo)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准确背诵课文(请注意红色字的字形字义)
默写检测
1.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 ”,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对偶句:“ ”,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概括了山间四季的不同风光。“ ,
,山间之四时也”,一幅四季画面,都紧紧抓住山林泉石的特点,给人不同的美学享受。
4.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动静对比之美。“ ”,树木之境对比出百鸟啁啾之动,相得益彰。
5.《岳阳楼记》中作者直接抒情“ ”,《醉翁亭记》中作者含蓄深沉,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 ”的千古名句。
6.酿泉为酒, ,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树木阴翳,鸣声上下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注意红色字是文中哪个词的意思)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鸟张开翅膀翅似的,高居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到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弥漫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主题:
这篇游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描写了滁州一带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游赏宴饮的乐趣。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1.峰回路转
2.名之者谁     
3.翼然临于泉上
4.醉翁之意    
5.林霏开
6.岩穴暝
7.林壑尤美        
8.佳木秀
9.山肴野蔌       
10.树林阴翳
11.觥筹交错   
12.野芳/发而幽香
13.酒洌
重点词语检测
1.蔚然
2.宴酣之乐
3.射者中
4.乐其乐
5.伛偻提携
6.非丝非竹
7.弈者胜
8.苍颜白发
9.颓然
10.述以文者
11.太守谓谁
12.前陈者
1.茂盛的样子
2.尽兴地喝酒
3.指投壶
4.以...为快乐 快乐
5.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6.弦乐器 管乐器
7.下棋
8.苍老的容颜
9.倒下的样子
10.用
11.为 是
12陈列摆开
1.曲折,回环.
2.命名
3.居高面下
4.意趣,情趣
5.弥漫的云气 散开
6.昏暗
7.尤其,格外
8.茂盛
9.菜蔬
10.遮盖
11.酒杯
12.花 开放
13.清
① 而:
1.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2.泉香而酒冽,溪深而鱼肥
3.朝而往,暮而归。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文言现象归纳
表并列的连词
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却
连词:表并列、表顺承、表转折、表修饰。
一词多义:(而、于、归、乐、临、谓)
 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
表示顺承关系,可不译。
② 于
1.泻出于两峰之间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3.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1.云归而岩穴暝  
归 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3.微斯人,吾谁与归? 4.男有分,女有归 
  1.山水之乐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乐  3.后天下之乐而乐
4.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心乐之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聚拢

归依
乐趣,名词
欢乐,动词
女子出嫁
以……为乐
快乐 名词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2.临溪而渔
3.执策而临之
4.把酒临风
临:
居高面下

面对,对着
面对,对着
谓:
1.太守自谓
2.太守谓谁
3.余谓菊
4.谓先主曰
谓项王曰 《项羽本纪》 对……说 (2017年中考)
命名

认为
对......说
词类活用:
1.名之者谁?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山行六七里
5.杂然而前陈者
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特殊句式: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倒装句: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
②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还是判断句
判断句:
1.环滁皆山也。。 (“也”表示判断语气。) (2017年中考题)
2.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 (2019年中考题)。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者也”表判断)
5.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为”表判断)
6.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判断动词“是”)
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乃”表判断)
9.是非木杮。 ( “非”表判断 )
10.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无标志)
省略句:
(“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译:领会它在心里,寄托它在饮酒上。)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当堂检测:
1下列选项中加红色字用法和其他的三项不一样的一项是( )
A山行六七里 B杂然而前陈者 C皆若空游无所依 D太守乐其乐也
2下列选项中加红色字用法和其他的三项不一样的一项是( )
A潭西南而望 B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谪守巴陵郡
3下列选项中加红字用法和其他的三项不一样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 B猛浪若奔 C传不习乎 D心乐之
4下列选项中加红色字用法和其他的三项不一样的一项是( )
A凄神寒骨 B无案牍之劳形 C闻寡人之耳者 D止增笑耳
5下列选项中加红色字用法和其他的三项不一样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 B狼不敢前 C恐前后受其敌 D斗折蛇行
6下列选项中加红色字用法和其他的三项不一样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 B此皆良实 C吾与汝毕力平险 D劳其筋筋骨
1D乐其乐中的乐为名词的意动,其他选项为名词做状语2D 守,名词用作动词,其他选项为名词做状语 3D 乐为以……为乐,意动用法 ,其他选项为动词活用作名词 4D 动词,笑用作名词笑料其他选项为使动用法 5D 斗,名词在句中做状语 其他选项为名词活用为动词6D劳,使动用法。使……劳累。其他选项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自主复习
1.背诵课文。
2.背诵课下注释及老师补充的重点词语解释。
准确背诵课文:(注意红色的字的字形和字义)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默写检测
1、描绘了一幅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的句子 。
2、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举目皆白的景象:

3、使用数量词表现出景物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

4、衬托出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 。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请同学们留意红色的字是文中那个词的意思的)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和鸟声全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全都白了。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内容情感
本文写于明朝灭亡后,大约1645年,它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
作者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重点字词解释
1. 湖中人鸟声俱绝
2.余拏一小舟
3. 拥毳衣炉火
4.独往湖心亭看雪
5. 雾凇沆砀
6.焉得更有此人
7.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8.客此
9. 及下船
10.上下一白
11.惟长堤一痕
12.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消失
撑船
鸟兽的细毛
独自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哪能 还
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客居
等到


罢了
1.是: 是日更定
是金陵人
2.一:上下一白
   长堤一痕
3.更:是日更定矣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白 :上下一白
强饮三大白而别
(这)
(表判断、是)
(全)
(数词)
(晚上八点左右)
(还)
(白色)
(这里指酒杯)
文言现象积累---一词多义
5.绝:
1.绝巘多生怪柏
2.以为妙绝
3.佛印绝类弥勒
4.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5.猿则百叫无绝
6.沿溯阻绝
7.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8.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极,非常

停止,断
与世隔绝
独一无二,绝妙

消失
停止,断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客此
见余,大喜曰
是金陵人
更有痴似相公者
省略句
判断句
倒装句
大雪三日
名词作动词 下雪
1.下列句子中“而”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A.泉香而酒洌
B.朝而往,暮而归
C.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D.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下列句中红色的词,意义不同的一项( )
A.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B.是:是日更定 是金陵人
C.绝: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
D.一:上下一白 而或长烟一空
链接中考
D
B
作业:
1.完成后测题
2.做《升学复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