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2 09:14:3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4 卖炭翁
白居易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与元九书》
白居易(772~846),唐朝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他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大诗人,世称李杜白为唐代三大诗人。
作者简介
白居易出生书香门弟,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便能辨别声韵,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在因得罪权贵,被贬江州司马时,关心民间疾苦,政绩斐然,最为人称道的是修筑杭州湖堤蓄水灌田。人们为了怀念他,名所筑之堤为“白堤”。(《钱塘湖春行》一诗中也有所反映)
讽喻诗是白居易最为看重的一类诗歌,是为民而作的诗歌,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讽喻诗的特点是从不同角度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官僚残害人民的罪行,同情被压迫的人民。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 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 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 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 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白居易
一、初读诗歌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白居易
卖炭翁
句数没有限制;各句字数不定(长短句)
篇幅长短不限;
用韵较灵活;
歌谣、歌行体、乐府……??
古体诗
诗歌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内容。
这首诗就是写了卖炭老人辛勤劳动所得被宫使掠夺一空的经过。
分析人物
齐读思考: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卖炭翁和宫使
那么诗中是如何描写这两个人物的?
提示:通过对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的。
1.我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卖炭翁?
三、细读课文 分析形象
满面尘灰
两鬓 十指
外貌描写
对比
烧炭艰辛、年岁已高
烟火色
苍苍

身上衣正
心忧炭贱 天寒?
心理描写
矛盾心理,极言“可怜”
可怜


夜来城外 , 驾炭车辗冰辙。? ?
牛困 日已高,市南门外 。?
一尺雪

人饥
泥中歇
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肖像描写
趾高气扬、得意忘形
2.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宫使?
翩翩
手 文书口 敕,
车 牛 向北。
动作描写
仗势欺人、专横跋扈
蛮不讲理、霸道凶残





一车炭,? 红纱 绫
巧取豪夺
3.卖炭的结果如何?
《资治通鉴》卷二三五:
“多以红紫染故衣、败缯,尺寸裂而给之”
千余斤
半匹
一丈
惜不得?
无奈、悲愤、绝望
4.炭被抢夺,老人的心情如何?
5.想象一下,当老人眼睁睁看着赖以生存的炭被夺走,他会怎样?
听到?看到?想到?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说明卖炭老翁年事已高,以烧炭为生;“可怜身上衣正单”说明卖炭翁生活贫困;“心忧炭贱愿天寒”说明他宁肯忍受加倍的寒冷,以便能多卖一点炭钱,这种矛盾的心情,深刻地表现出卖炭翁悲惨的处境。“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说明来的人是宫里的爪牙,他们衣衫华丽;“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说明他们是阶级压迫者,仗势欺人,以强权夺走了卖炭老翁的一车炭。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说明他仅仅希望有吃有穿,维持一种最低的生活;“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一清早,他就套上车,踏着冰冻的道路,却到长安市上卖炭,说明卖炭翁非常辛劳。
那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呢?试作分析。
对比
“两鬓苍苍十指黑”将卖炭翁头发的白和手指的黑做对比,体现了卖炭翁年事已高还要辛勤劳作。
“可怜身上衣正单”与“黄衣使者白衫儿”将卖炭翁与官兵的外貌做对比;“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将炭的重量与得到的报酬做对比;“翩翩两骑来是谁?”与“牛困人饥日已高”将官兵的优裕与卖炭翁的饥寒做对比。
“可怜身上衣正单”与“心忧炭贱愿天寒”说明他宁肯忍受加倍的寒冷,以便能多卖一点炭钱,这种矛盾心情的对比。
文中既有卖炭翁自身的对比,也有卖炭翁与官兵的对比。有对比才会有突出,才能更加鲜明的表现人物性格!我们以后在写作中都可以通过这种手法来表现人物!
体会情感
作者通过对诗中对这大对立阶级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的情感倾向,谁来说一下?
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的憎恨!
作者的爱憎也在描写中体现了出来。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也看到了他实践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让我们再齐读一遍诗歌,感受作者的爱憎情感。
文书敕
朝廷
1.导致卖炭翁悲剧的仅仅是宫使吗?
四、主旨探讨
诗题下 小序——“《卖炭翁》,苦宫市也”
“……率用值百钱物买人值数千物,仍索进奉门户及脚价银。人将物诣市,至有空手而归者, 名为宫市,其实夺之。”—《旧唐书·张建封传》
“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谏官御史数奏疏谏,不听。”—《顺宗实录》
总结:同悲戚、共愤恨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世上疮痍,诗以言志。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拓展延伸
从南山中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当卖炭翁到达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卖炭翁是如何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的?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法呢?请大家想象一下,续写一段。
话说卖炭翁被官员用半匹破布骗来的一车炭被拉走后,卖炭翁拿着布牵着牛失落的回家了。
路上他心想:本来还想用卖炭的钱买一些粮食,给那年老体衰的爹买些营养品,给妻儿老小添些衣服。可现在,被官员把炭弄走了。那些炭,至少可以换纹银五百两呢!回家后,他妻子看炭卖光了,很高兴。可他只拿了半匹破布给了妻子。他说:一车炭只换来了这些布,那些官员把布骗走了。他妻子听了很生气,一车炭只买了半匹破布,给儿子当尿布都不够。说完还把布扔在地上踩了几脚。
例文分享
卖炭翁没了炭,就没了工作。经常钓鱼,维持家里的温饱。有时在街上游玩,有时找事做。有一次,他在街上游玩,见到了皇上在各处游玩。皇上看他两手发黑,像是卖炭的,便问他:“老先生,您是不是卖炭的?” “是,可前几天那一些官员把我的炭抢走,只给我留下了半匹破布,可叫我怎么活呀。我只能找一些活做。”皇上同情他,给他了黄金千两,又给他了三座府宅,让他做生意,并把那些官员发配边疆了。
卖炭翁做起了大生意丝绸生意,不愁吃,不愁喝,他们一家快乐而又幸福的生活着。
课堂小结
这首诗通过描写卖炭翁老人的艰苦生活,以及官员的公开抢劫,在对比中揭露了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在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掠夺者的痛恨! 
作业: 二选一
1.将《卖炭翁》改写成一篇小短文,400字左右。
2.仿照《卖炭翁》,写一首小诗。

四、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