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生物知识整理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初中生物知识整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3-17 11:2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周围的生物世界(七上P2—16)
一、我们周围的生物
1、什么是生物: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包括植物(地钱、铁线蕨、苏铁、番茄等)、动物(蜗牛、蚕、鲤鱼、青蛙、鸳鸯、金丝猴等)和微生物(病毒、细菌、酵母菌、霉菌、木耳、平菇等)。
2、生物生命现象的特点:P5
(1)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生长现象,是细胞分裂生长的结果)。
(3)生物体都能进行新陈代谢(生物最基本的特征,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4)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是主要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遗传和变异的实质是基因中遗传信息的传递)。
(5)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作出一定的反应。
(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二、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非生物因素: 阳光、水分、温度、空气、土壤等 。如:绿色植
生态因素 物光合作用需要光,蛇在冬天因气温下降会冬眠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即某一环境中的各种生物。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在形态、结构和功能等适应环境。如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可以减少水的散失;茎不仅可以储存大量的水,还能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等。
(2)生物的生存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
三、我们身边的生物学
1、什么是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叫生物学。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如:食物、石油等
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解决社会生态等危机离不开生物学。如人口问题、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粮食短缺等。
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影响: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第二章 探索生命单位(七上P17—30)
一、探索生命的器具
1、显微镜和其他探究器具
镜座、镜臂、镜筒
载物台(中央有通光孔、两侧有压片夹)
结构 反光镜(平面镜、凹面镜)
显微镜 目镜、物镜、物镜转换器
  粗、细准焦螺旋
用法---------取镜和安放目镜、对光、观察标本、整理等。P20
其他如放大镜等。(注意安全)
2、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1)取片滴水、取材、盖片、观察四步骤。P22
(2)对生物材料的要求:必须薄而透明,有时还需要染色。
二、探索生命的方法
(1)几个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
实验变量:如:水、光、温度、时间、体积等。
对照实验: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注意:一个实验中实验变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2)例子: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问题: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假设:如:蚯蚓在硬纸板上爬得快等。
设计、进行实验:分别把蚯蚓在硬纸板上和玻璃板上运动。运动的时间要相同。
结论:或支持假设,也可能和假设不一致。
最后要把蚯蚓放回大自然。
习题巩固
一、选择题
1.在设计对照实验时,我们应注意的问题是      (  )
A.所有的变量都相同     B.所有的变量都不相同
C.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均不相同 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相同
2.蘑菇属于 ( )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非生物
3.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生物生命现象的是 ( )
A.生物的生长 B.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C.生物的消化和吸收  D.生物的组成和分类
5.鼠妇的生活环境是 ( )
A.水中 B.干燥的陆生环境 C.潮湿的陆生环境 D.土壤里
6.在温暖、潮湿的地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比寒冷、干旱的地区要多。影响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
A.植物 B.阳光 C.土壤和空气 D.水和温度
7.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
A.相互影响,毫无作用 B.相互影响,毫无影响
C.毫无关系 D.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8.解决下列问题与生物学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
A.资源匮乏 B.环境污染 C.粮食短缺 D.导弹发射
9.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属于 ( )
A.生物因素 B.非生物因素
10.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必须是 ( )
A.新鲜的 B.完整的   C.薄而透明的 D.干燥的
11.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目镜上有“5×”字样。物镜上标有“45×”字样。观察到的物体的实际放大倍数是 ( )
A.5倍 B.45倍     C.50倍 D.225倍
12.把刻有“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视野中所看到的应当是( )
A.q B.p       C.d   D.b
二、填空题
1.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两大类:一类 ,一类 。生物是指 。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分为 和 。
3.生物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 、 、 、 、 等。
4.如果太阳突然消失,地球上首先死亡的将是绿色植物,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 。
5.生物能适应环境,如 ;同时也能影响环境,如 。
6.填写图中各序号所代表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第三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七上P31—39)
一、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名称 功能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 保护,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有 无
细胞膜 控制物质进出、维持细胞内部稳定 有 有
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 有 有
细胞质 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有 有
线粒体 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 有 有
叶绿体 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 有 无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内)与细胞吸水和失水有关 有 无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实验: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在实验过程中重视显微镜的使用,从实验中感性认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二、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
细胞核 → 染色体 → DNA(脱氧核糖核酸,主要的遗传物质)+ 蛋白质
三、生物体生长现象的主要原因:
细胞数目的增多,通过细胞分裂来实现
细胞体积的增大,通过吸收营养物质来实现
第四章 生物体的组成(七上P40—53)
一、细胞分裂与分化
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化: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的方向变化的过程。
组织:形态相似、结构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植物体、人体的主要组织的基本功能及分布情况
组织名称 基本功能 分布举例
植物体 保护组织 保护 叶表皮
输导组织 输导水分、无机盐、有机物 根、茎、叶中的导管和筛管
基本组织 营养 叶肉、果肉
分生组织 分裂 茎、芽顶端
人体 上皮组织 保护、吸收 皮肤的表皮层、小肠内壁
肌肉组织 运动 遍布全身的骨骼肌
结缔组织 营养、连接、保护、支持 血液
神经组织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脑、脊髓
二、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
1、多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 → 组织 → 器官 → 个体
器官:不同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 花、果实、种子。
(营养器官) (生殖器官)
2、人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 → 组织 → 器官 → 系统 (人和动物所特有,植物没有)→ 个体
系统:不同的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称为系统。
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运动系统、神经系统 、 内分泌系统
三、单细胞生物的典型——草履虫
主要结构及其功能:
细胞膜(表膜)——呼吸,排出废物和多余的水份
细胞质——食物泡、伸缩泡
食物泡:在体内按一定线路流动,在流动过程中,食物被分解、消化和吸收
伸缩泡:排出废物和多余的水分
细胞核——大核、小核
大核:主要管营养代谢
小核:主要管遗传
纤毛——能摆动,使身体旋转前进
口沟——摄食
八、单细胞生物的特点:
个体微小、只有一个细胞、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植物细胞细胞质中,与呼吸作用有关的结构是 ( )
A.线粒体 B.叶绿体 C.核糖体 D.内质网
2.植物细胞细胞质中,与植物制造有机物有关的结构是 ( )
A.线粒体 B.叶绿体 C.核糖体 D.内质网
3.活细胞中,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 结构是(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壁
4.在细胞中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对保持细胞各种物质的稳定和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重要意义的结构是 ( )
A.细胞壁 B. 细胞质 C.细胞膜 D. 细胞核
5.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细胞结构是 (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6.在各种生物细胞内,其形态、结构和数目都是一定的结构是 ( )
A.线粒体 B.液泡 C.染色体 D.叶绿体
7.植物体的各种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大差异,与其相关的是 ( )
A.细胞的分裂 B.细胞的分化
C.细胞的生长 D.细胞的增多
8.血液属于 ( )
A.上皮组织 B.神经组织 C.结缔组织 D.肌肉组织
9.人体与绿色开花植物体在结构层次上的主要不同是人体具有 (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10.洋葱的表皮是一种 ( )
A.器官 B.保护组织 C.上皮组织 D.基本组织
11.下列器官中,属于消化系统的是 ( )
A.心脏 B.肾 C.肝 D.肺
12.参与人体消化、呼吸、运动、生殖等各种生命活动调节的系统是 ( )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
C.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D.呼吸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13.能大量吞食细菌,使污水净化的单细胞生物是 ( )
A.变形虫 B.小瓜虫 C.喇叭虫 D.草履虫
14.草履虫的主要特征是 ( )
A.生活在淡水中 B.受到刺激产生反应。
C.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 D.全身布满纤毛,能自由运动
15.取含有草履虫的池塘水于烧杯中,不久就会发现草履虫都集中在水的上层,原因是草履虫需要 ( )
A.阳光 B.二氧化碳 C.氧气 D.养料
识图题
第五章 绿色植物的一生(七上P54—76)
一、植物种子的萌发
1、种子的结构:
结  构 主要功能 发育时的变化
种  皮 保护 脱落
胚 子叶(玉米等有胚乳) 营养 逐渐消失
胚芽 新植物株的幼体 茎、叶 最后长成新植物体
胚轴 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胚根 根(首先突破种皮)
观察实验:大豆种子的结构(观察方法:由表及里。先外部形态,再内部结构)
2、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充足的水分
外界条件 充足的空气
⑴.萌发的条件   适宜的温度
自身条件 胚是完整的、有生命力的
种子中储藏丰富的营养物质(子叶,玉米等是胚乳)
⑵.萌发过程: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逐渐破土而出,发育成茎和叶,子叶逐渐消失,胚就发育成一株新植物体。
〔探究实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
二、根的生长
1、根尖的结构
⑴根的功能:固着、支持、吸收、输导、贮藏等。
⑵观察实验:观察小麦根尖的结构。(注意:根尖的四部分是连续的,是由分生区细胞经过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而成的。)
⑶根尖的结构、功能比较。
结 构 位 置 结 构 特 性 功 能
根 冠 根尖的顶端 细胞比较大 保护
分生区 被根冠包围着 细胞很小,排列紧密 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伸长区 分生区的上部 细胞逐渐停止分裂,迅速伸长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成熟区 伸长区的上部 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 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⑷根的三个特性:向地生长、向肥生长和向水生长等特性。
三、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1、植物生长需要水
⑴水对植物细胞的作用:生命活动需要水的参与;维持植物体一定的姿态。
⑵植物的需水量:不同植物需水量不同,如水稻比玉米需水多;同一植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不同,如果树在开花和果实生长时需水量最大。
⑶吸水的主要器官: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根尖吸水的部位是成熟区,因为成熟区有大量根毛(增加吸水的面积)。
⑷实验: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做对照实验:取两株相似的幼苗,在相同条件下,一株插在清水中,一株插在20%的食盐溶液中,10—15min取出观察。在清水中的根细胞吸收了水,根就变得硬挺了;在食盐溶液在的幼苗,根细胞失去了水,根会变软、根尖下垂。
⑸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主要原因:外界溶液的浓度。
            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的道理  (合理灌溉)
          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2、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1、根吸收的是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
2、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含氮的无机盐(氮肥)——使枝叶长得繁茂
⑴需要量多 含磷的无机盐(磷肥)——使硕果累累 (合理施肥)
的无机盐
含钾的无机盐(钾肥)——促茎秆健壮
⑵需要量少的无机盐:(含钙、锌、硼的无机盐等)需要量十分微小,作用十分重要。
3、实验:含氮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习题巩固
一、选择题
1.将大米或高梁米播到地里,长不出幼苗的原因是   (  )
A.胚已被破坏 B.除掉了种皮 C.胚乳被损坏 D.除去了谷壳
2、下列最适合种子萌发的环境是: ( )
A.潮湿松软的土壤 B.干旱疏松的土壤 C.北极的冻土 D.潮湿板结的土壤
3、在某组同学的探究实验中,1、2、4号装置放入橱柜中,3号装置放入冰箱中,这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哪一项外界条件? ( )
A.水 B.空气 C.温度 D.光照
4.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分别贮藏在     (  )
①胚 ②子叶 ③种皮 ④胚乳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结构,由尖端一次向上是 ( )
A.根冠、分生区、成熟区、伸长区 B.分生区、根冠、成熟区、伸长区
C.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D.分生区、根冠、伸长区、成熟区
6、下列结构中,使根不断长长的是 ( )
A.根冠和生长点 B.伸长区和成熟区 C.分生区和伸长区 D.根冠和伸长区
7.在根尖中,吸水能力最强的是 (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8.土壤中的水进入根毛细胞的途径是 ( )
A.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液泡 B.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
C.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液泡 D.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液泡
9.当植物细胞处于周围溶液浓度大的环境中时,液泡将会出现的变化是( )
A.缩小 B.胀大 C.消失 D.正常
10.水稻生长的后期,为防止灌溉后倒伏,应多施
A.含氮的无机盐 B.含钾的无机盐 C.含磷的无机盐 D.含锌的无机盐
11、在调查中发现,含氮的无机盐能够促使植物体: ( )
A.枝叶繁茂 B.茎杆健壮 C.幼苗发育 D.开花结果和种子提早成熟
12、下列作物,需要含氮无机盐较多的是: ( )
A.花生 B.番茄 C.马铃薯 D.白菜
二、填空题
1.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大多是由 萌发形成的。
2.一粒种子主要由 和 组成。
3.胚由 、 、 和 组成,是新植物体的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发育成 ,胚轴发育成 ,胚芽发育成 。
4.种子萌发的结构基础是具有 的、 的胚。
5.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 、 和 等。
6、根具有 、 、 、 、 等功能。
7、根具有 、 和 的特征,与植物根的 、 有关。
8、.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 ,根吸收水主要在 进行。
9、.当根毛的细胞液浓度 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就吸水;当根毛的细胞液浓度 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就失水,这就是给植物施肥过多会出现 现象的原因。
10.生长不仅需要含 的无机盐,还需要含 的、含 的无机盐等。此外,植物生长还需要含 、含 、含 无机盐等。
四、植物茎的输导功能
1、茎:多数植物地上部分的枝干,连接着根和叶。
2、花芽:将来发育成花的芽
枝芽:将来发育成枝(茎)的芽
3、枝芽的结构
大家可以对照图上
枝芽的结构主要有三个部分:幼叶、芽轴和芽原基。
在发育过程中: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杆部分,芽原基发育成新芽。
4、茎的结构
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树皮 木栓层 靠近树皮的外侧,具有保护作用
表皮
皮层 具有储存营养的作用
韧皮部 筛管 运输有机物的通道
韧皮纤维 富有弹性,对茎有支持作用
形成层 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木质部
木质部 导管 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
木纤维 对茎有很强的支持作用
髓 由薄壁细胞组成,具有储存营养的作用
五、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1、花:是适应于生殖的节间缩短的枝条,上面生长变态的叶。
2、花的结构
3、思考:假如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虫吃掉了,这朵花还能不能结果实?为什么?
4、果实的结构
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种皮是由珠被发育而来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把一段带叶的茎下端插入装有稀释红墨水的瓶子里,放置在温暖的阳光下,待到叶脉微红时,用肉眼观察茎的横切面,染红的结构是 ( )
A.韧皮部 B.木质部 C.筛管 D.导管
在木本植物的树干上环割一周,深度至形成层,剥去圈内树皮,过一段时间可见到环割上端出现瘤状物,这种现象 ( )
A.韧皮部输送有机物受阻 B.木质部输送有机物受阻
C.韧皮部输送水和无机盐受阻 D.木质部输送水和无机盐受阻
3.将来既能发育成枝和叶又能发育成花的芽是 ( )
A.侧芽 B.枝芽 C.混合芽 D.花芽
4.柳树的花是无被花,却能结出果实和种子,这一事实说明了 ( )
A.大多数植物的花没有花被 B.花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C.大多数植物的花只有花蕊 D.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5.桃花未开放之前,保护花蕊的结构是 ( )
A.花冠 B.花被 C.花瓣 D.花萼
6茄子的果柄一端被几片带刺的像叶一样结构包裹着,它是茄子花的 ( )
A.花萼 B.花冠 C.子房 D.叶片
7.下列食物中,属于植物种子的是 ( )
A.葡萄 B.葵花子
C.大豆 D.板栗
8.下列食物中,属于果的是 ( )
A.瓜子 B.葵花子 C.花生仁 D.玉米粒
二、识图题
三、填空题
1.木本植物的茎从外到内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髓部分构成。树皮内侧的部分称________,其中含有起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树皮的外侧部分主要起_________作用。
2.教科书中“茎的输导功能”实验证明了导管具有运输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功能。
3. 一朵花一般由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等部分组成的。
4.在花的结构中,_____和______是花的主要部分,因为它们与_______和_______的形成有关。
5.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的谜底是_________。谜面中“麻屋子”是指___________,“红帐子”是指__________,“白胖子”是指___________。
6.在果实形成过程中,子房壁逐步发育成______,种子在______中形成,整个子房发育为_____。果实主要由______和_______组成。
第六章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七上P77-97)
一、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⑴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⑵实验:①范 海尔蒙特(Van.Helmont)实验(柳树实验):植物生长所需要的主要物质是水。②普利斯特莱(J.Priestley)实验(花、蜡烛、老鼠实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③其它实验证明:有光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二、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1、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
⑴叶片的结构(P83页图)
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外壁有角质层,
表皮(分上、下表皮) 主要起保护作用,防止水分过度散失
保卫细胞——成对存在,中间的孔叫气孔,是植物
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细胞内有叶绿体。
叶片的 栅栏组织——接近上表皮,排列整齐,
结构 叶肉 里面的叶绿体较多 叶绿体是光合
海绵组织——接近下表皮,排列疏松, 作用的场所
里面的叶绿体较少
具有支持叶片的作用
叶脉 导管——向上运送水分和无机盐
具有输导作用
筛管——向下运送有机物
⑵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练习徙手切片
2、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⑴叶绿体的存在:叶肉细胞(栅栏层、海绵层)、气孔的保卫细胞中;生命力旺盛的绿叶细胞中。数量较多。
⑵叶绿素:在叶绿体中,绿色,能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是叶片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
⑶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⑷光的作用:有光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化学能。
⑸应用:韭黄生成原理(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先割青,再覆盖不透光)
⑹实验: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在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找)
三、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
1、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⑴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淀粉等糖类:例如:玉米、小麦、水稻等植物种子中含有大量的淀粉;马铃薯的茎、甘薯的根中含有大量的淀粉。
⑵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材料:天竺葵
注意:实验前要进行暗处理,即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用于实验的叶片中原有的淀粉除去,那么后面检验出来的淀粉就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从而使实验结果更可靠,其除去淀粉的原理是:一部分淀粉通过叶脉运输到植物体的其它器官储存或利用,另一部分则直接在叶片中用于呼吸作用的消耗。
检验淀粉原理:淀粉遇碘会变蓝,而无淀粉的地方则不会变蓝。
2、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材料用水生藻类,便于排水法收集氧气。
检验原理:氧气能助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气放出的通道是:气孔
地球上氧气的来源:主要来自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⑴二氧化碳进入叶片的通道:气孔
⑵实验: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
4、综上所述:
二氧化碳
原料 水 光
有机物 光合作用
产物  氧气 的概念
  
条件——光
场所——叶绿体
习题巩固
一、选择题
1、范 海尔蒙特从柳树栽培实验中得到启发,绿色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主要是( )
A.二氧化碳 B.水 C.氧气 D.无机盐
2、普利斯特莱的实验能说明: ( )
A.光合作用可能在叶绿体中进行 B.氧气是由叶绿体产生的
C.光合作用可以放出氧气 D.光合作用需要光
3、叶肉栅栏层的特点是 ( )
A.细胞圆柱形,排列疏松,含叶绿体 B.细胞圆柱形,排列整齐,含叶绿体多
C.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叶绿体少 D.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整齐,叶绿体少
4、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的重要区别是 ( )
A.细胞形状不一样 B.保卫细胞中有叶绿体
C.保卫细胞中无叶绿体 D.两者都无叶绿体
5、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光合作用的惟一原料是二氧化碳 B.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和水都用于制造淀粉 D.二氧化碳和水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填空题
光合作用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指__________转变为贮存在_______里的能量;光合作用的物质转化过程是指简单的_________转变成复杂的_________,并且释放出___________。
3.绿色植物的叶片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叶的表皮细胞外壁上有一层__ _,它可以保护叶片__ _,并防止________。
4. ______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由成对的__________细胞构成的。
5.绿色叶片中有______细胞和_____细胞两种,这些细胞在光下能够把吸收的无机物变成____。
6.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有一步骤是将天竺葵暗处理,其目的是___ __。
7._____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变成淀粉,同时把___________转变为贮存在淀粉中的能量。
8.银边天竺葵的叶边缘之所以呈白色,是因为不含_________________。
9.如果把绿叶比作“绿色工厂”,那么这座工厂进行光合作用的动力是__ ______,原料是_________,产物是____________,厂房是__________,机器是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
在“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实验中,漏斗上访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 )
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中,把叶片放在装有酒精的烧杯里,隔水加热,其目的是脱去叶绿素。 ( )
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 ( )
植物的叶片颜色有多种,其中只有绿色的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 )
玉米的黄化苗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 )
在“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实验中,两只漏斗上方的试管收集的气体,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
四、识图题
根据叶片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各结构的名称。
2.叶片的叶肉部分是指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有许多小颗粒,叫做_________________,其中含叶绿体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叶脉除具有输导_________________功能,还起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4.如图所示,将两只同样长的蜡烛点燃,放入两个同样大小的密闭装置中,数分钟后,出现图中现象,A图中植物能进行__________作用,放出________供蜡烛燃烧。
四、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植物的呼吸作用
1、实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器材:蔬菜、塑料袋、软管、锥形瓶、止水夹
步骤:实验要求四人一组进行,提前一天,学生代表将新鲜的蔬菜和烫过的蔬菜各100g分别装入不漏气的黑色塑料袋中,插入软管。每组装一袋,不加标记。实验时每组随机取一袋蔬菜,将软管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中,移开止水夹,轻轻地挤压塑料袋,观察石灰水的变化情况。(二氧化碳有一个特性,就是遇到澄清的石灰水会使它变浑浊,这个特性也是检验二氧化碳的依据。)
结论: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塑料袋装的都是新鲜的蔬菜,而烫过的蔬菜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故没有二氧化碳的释放。
植物在光下、暗处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在光下,光合作用明显;在暗处,呼吸作用明显。
呼吸作用的过程:有机物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呼吸作用的实质: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
光 合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部 位 植物的叶绿体中 植物的生活部位
条 件 在光下进行 有光无光都进行
原 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产 物 有机物和氧气 水和二氧化碳
实 质 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思维拓展:有人在冬季将许多生长旺盛的植物移入密闭的卧室内。你认为这样做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利?为什么?
在冬季将许多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移入密闭的卧室内,这样做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因为,在夜晚植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如果植物较多,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将影响人体的呼吸,使人产生缺氧症状。
7、植物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1)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为合成有机物提供原料;(3)能促进矿质元素的吸收;(4)能抗病防病。
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的应用
(一)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方法:
(1)增加光照;(2)提供充足的水分;(3)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0.5%—0.6%
(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旺盛的呼吸作用有利于根的生长和根对无机盐的吸收。
但植物的呼吸作用并不是越强越好。
适当减少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使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增加的方法(主要是种子、蔬菜、瓜果的储藏):降低环境的温度、湿度、氧气的含量
思维拓展:金银花既有观赏价值,又有药用价值,是祖国医学中常用的药物之一。人工繁殖金银花的方法是:秋天果实采收后,洗净果皮,晒干后贮藏。第二年4月上旬,将种子放在25℃的温水中浸泡一昼夜,再与细纱混合,放在室内催芽,播种后用细眼喷壶洒水,10天左右即可出苗。(1)与金银花种子贮藏关系最密切的条件是什么?与金银花种子萌发直接有关的外界条件是什么?(2)幼苗变绿的条件是什么?
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1.在早晨、傍晚、深夜在同一植株上分别摘取三片叶子并标记为甲、乙、丙,用打孔器在三片叶子上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脱色后用碘液处理,结果蓝色较浅、较深、最深的依次是________。
2.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植物吸收_______,分解________,产生________,并释放_________。
3.只有 _______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生命活动一旦停止, _ _____就不能进行。
4.将新鲜的植物分别放入密闭的锥型瓶中,在黑暗中放一昼夜。用燃烧的小棒伸入瓶中,小棒的火苗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这个实验证明植物呼吸时_______________。5.新疆吐鲁番的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高,__________作用旺盛,________制造得多;夜间气温低,________作用微弱,________消耗少。所以,那里的哈密瓜产量好,品质好,特别甜。
6.在温室中人们通过调节控制温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为植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7.环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含水量都会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强度。
二、判断题
8、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 ( )
9、同一植物体的不同器官,不同发育时期呼吸作用的强度是不同的。 ( )
10、高等植物除淀粉外,蛋白质、脂肪也能作为呼吸作用的原料,分解释放能量。 ( )
11、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0.5%~0.6%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就会显著增强,产量就会有较大提高。 ( )
12、对农作物来说,呼吸作用越强越好。 ( )
三、选择题
13.植物在白天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而在夜间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 )。
A.日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停止 B.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C.夜间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D.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14.浇花过勤,花土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这样会导致根烂掉,植物死亡,其原因是( )
A.水分过多,根毛无法吸收 B.水分过多,根无法呼吸
C.水分过多,使细胞能大量繁殖,导致根烂掉 D.根吸收的水分过多而死亡
15.贮藏蔬菜、水果要保持低温,这是因为 ( )
A.温度低,减少细菌病害 B.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消耗少
C.温度低,促进光合作用积累 D.温度低,蒸腾作用弱
四、填表题
部 位 条 件 原 料 产 物 能 量 变 化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第七章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七上P98—112)
一、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
1.人类的食物来源于绿色植物
⑴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的:谷类、豆类及其制品、蔬菜及水果类等。还有螺旋藻等水生藻类。
食物: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可以直接为人类食用。
小麦、玉米和水稻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产量居世界主要食用作物的前三位。
⑵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的:肉类、奶类、蛋类及其制品,
草食动物:如羊、马、牛等直接以植物为食。
动物分三类: 肉食动物:如蛙、虎、狮等,间接以植物为食的。都直接或间接来
(按食性) 杂食动物:如狗、猫等。既吃大米,又吃肉类。 源于绿色植物。
⑶地球上的生物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1.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氧循环
⑴生物圈: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生活环境的总称。
⑵大气中的氧含量:21%
⑶循环过程:
生物的呼吸作用
煤、石油等燃烧
⑷危机:人口增多、森林的破坏、煤和石油的大量消耗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高。而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如果人类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将会影响到人和其他动物的生存,如:当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人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胸闷、呼吸麻痹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因窒息而导致死亡。
2.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⑴水循环过程:一方面海洋和陆地的水主要靠光能蒸发到空气中,形成云形式,再通过雨、雪、冰雹等形式降到海洋或陆地上,这样不断循环。在这个循环中,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蒸发到空气中的水是陆地水循环的一部分。
⑵蒸腾作用:绿色植物根部吸收的水,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植物吸收的水约99%用于蒸腾作用,只有约1%的水参与了光合作用和其他的生命活动。
⑶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a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拉力是蒸腾作用产生的;b植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运输的动力也是蒸腾作用产生的;c蒸腾作用还可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
②蒸腾作用对生物圈的水循环也有一定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蒸腾作用参与并稳定了水循环。
⑷实验: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因为蒸腾作用的动力来自光能,所以要用透明塑料袋罩。光越强,蒸腾作用越明显。选的植物叶片也要大点。
⑸黄河和长江上游森林遭到破坏,引发水土流失。使水循环遭到破坏。
三、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
1.关注森林
⑴森林的作用:①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木材、石油及煤等都是由森林提供的。②参与氧循环和水循环。③还能吸收有毒的气体,降低噪音、强光对人体的伤害,促进身心健康。④是动物栖息的家园,没有了森林,大批动物会因此为灭绝。
⑵我国森林资源状况:目前,我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
⑶保护森林措施:一是设立植树节,为每年的3月12日,二是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2.校园绿化设计
设计要求:
⑴要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生机勃勃、和谐美好的意境,这样才能够发挥校园绿化的教育作用。例如:种植一些我国的珍稀植物如水杉、银杏等
⑵要注意学校大门和教室周围的绿化。重点是大门,教室周围要注意采光条件。
⑶应该尽量减少地面裸露,以免起风时尘土飞扬。
⑷在走道两旁种植绿篱和行道树,种植不同花期的花卉。使校园处处绿树成阴、鲜花盛开。
⑸树种和草坪植物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①常见的具有环保作用的树种主要有法国梧桐、海桐、女贞、槐树等。
法国梧桐:树冠大,遮阳效果好;对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抵抗能力校强。可以作为行道树、防护林及绿化树种。
海桐:抗二氧化硫、氯气、臭氧等有害气体的能力很强,有一定的吸污能力。
女贞:对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抵抗能力较强。可以作为绿化树种或绿篱树种。
槐树的作用:对有害气体的抵抗性也较强,是北方地区的行道树、防护林或绿化树种。
②常见的草坪植物有高羊茅、酢浆草、狗牙根等。高羊茅草坪和酢浆草草坪常用于观赏,狗牙根草坪常用于球场等。
习题巩固
一、选择题
1.下列动物中,属于杂食性动物的是 ( )
A.马 B.狗 C.羊
2.人类生长和发育所需的能量有赖于绿色植物的 ( )
A.吸收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蒸腾作用
3.下列绿色植物中,食用部分属于块根的是 ( )
A.甘薯 B.胡萝卜 C.马铃薯 D.姜
4.如果陆生和水生植物大量减少,大气中急剧增加的成分是 (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甲烷 D.一氧化二氮
5.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大部分 ( )
A.用于光合作用 B.用于呼吸作用 C.用于蒸腾作用 D.贮存在体内
6.在水循环中,水蒸发量最多的是 ( )
A.海洋 B.陆地 C.河流 D.湖泊
7.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 ( )
A.降低植物叶片表面及其周围环境的温度 C.促使水的吸收与运输
B.增加空气的湿度,有利于形成降雨 D.以上三项都是
8.下列植物中,属于我国珍贵植物的是 ( )
A.水杉、法桐 B.银杏、槐树 C.水杉、银杏 D.银杉、侧柏
9.下列草坪植物中,主要用作观赏的是 ( )
A.酢浆草 B. 狗牙根 C.羊胡子草
二、判断题
1.人可以靠食用肉类、奶类和蛋类为生,所以说人类的食物来源于绿色植物是错误的。 ( )
2.动物的食物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 ( )
3.“绿色食品”出自于良好的生态环境里,有益人们的身体健康。 ( )
4.教室周围的绿化布置,一定要保证教室内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 ( )
5.一次性筷子既简便、快捷、卫生,又能为国家出口赚钱,所以应大力提倡生产与使用。 ( )
三、填空题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放出 ,维持生物圈的 平衡。
2.生物圈是地球上的 和 的总称。
3.植物体内水的散失,主要以 的形式,通过叶的 进行的。
4.植物通过 作用散失水分,可以促使水的吸收与运输,协助溶解在水中的 在体内运输。
5.为保护我国森林资源,我国在 年正式颁布了 。
6.常见的具有环保作用的绿化树种主要有 、 、 、 等。
7.产量居于世界前三位的粮食作物是 、 、 。
8.可直接为人类所食用的植物器官有 、 、 、 、 、 。
9.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 能转化为 能,贮存在植物体中。
第八章 人的生殖和发育(七下P2—17)
一、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
1、人的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的组成 生殖系统的功能
男性 睾丸、输精管、前列腺、阴茎 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输送精子
女性 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 产生卵子、分泌雌性激素,为受精卵和胚胎提供良好发育环境
睾丸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生殖器官;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生殖器官。
2、受精作用:卵子和精子的结合过程。结扎输卵管和输精管是常用的节育方式之一。
3、胚胎发育
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子宫 。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大约需要280天。
分娩:胎儿发育成熟后,通过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
二、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1、人的生长发育:从受精卵开始到个体发育成熟。
通常所说的生长发育指从出生后的婴儿发育为成人这一阶段。
生长发育经历的四个阶段:婴儿期(0~1岁),幼儿期(2~6岁),童年期(7~11岁),青春期(11~23岁)。
2、青春期发育的表现:身高和体重突然迅速增加,伴随一些生理现象的产生,如:男生开始有遗精,女生开始有月经。
一般地说,男生从10—14岁,女生从10—12岁开始进入青春期。
3、青春期的发育包括: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发育。
男性:由幼稚型变成成人型,出现遗精
生殖器官的发育
女性:由幼稚型变成成人型,出现月经
男性:胡须生长,喉结突出,声音变粗,声调较低
第二性征的发育
女性:乳房增大,声音变细,声调较高
4、青春期卫生:课本P10~11
三、人体概述
1、人体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组成 功能
运动系统 颅骨、面部肌、躯干骨、躯干肌、四肢骨、四肢肌 与运动有关
消化系统 口腔、食道、肝、胃、肠、肛门 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
呼吸系统 鼻腔、气管、肺 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循环系统 心脏、动脉、静脉 运送氧气和养料,运走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
泌尿系统 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排出代谢废物和体内多余的水分
神经系统 脑、脊髓、神经 调节其他各个系统,使其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内分泌系统 垂体、甲状腺、肠腺、肾上腺、胰岛、睾丸(或卵巢)
生殖系统 男:前列腺、输精管、睾丸等女:卵巢、输卵管、阴道等 与生殖有关
2、实验:骨的成分与骨的特征之间的关系
器材:较大的鱼肋骨,酒精灯,试管,镊子,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自来水
过程:(1)骨的煅烧
(2)骨的脱钙
结果:实验说明骨内含有钙成分,可以使骨质变得脆硬。
科学家研究表明:骨的成分中除了钙等一些无机盐以外还含有一些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可以使骨柔软。这两种成分使得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女性生殖系统中产生生殖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的结构是 ( )
A.卵巢 B.输卵管 C.子宫 D.阴道
2.新生命的产生从下列哪一项开始 ( )
A.婴儿出生 B.受精卵形成 C.卵细胞产生 D.精子产生
3.下列哪种认识是不正确的 ( )
A.青春期是学知识长才干的关键时期 B.月经、遗精都是正常的现象
C.女生因担心脂肪积累禁食脂肪类物质 D.男女同学应保持正常交往
4.绿色食品是指 ( )
A.在食用前清洗干净的食品 B.在保质期内的食品
C.有利于良好的生态环境的保持,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
5.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过程叫( )
A.分娩 B.怀孕 C.受精 D.排卵
6.下列哪项不是呼吸系统的结构组成 ( )
A、口腔 B、咽 C、喉 D、肺
7.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 ( )
A.子宫内膜 B.胎盘 C.脐带 D.胎儿体内的毛细血管
8.月经初潮多在青春发育期出现,一般年龄为 ( )
A.8岁~12周岁 B.12岁~18周岁 C.18岁~25周岁 D.20岁~25周岁
9.人类的正常生殖过程中,能够发育成后代新个体的是(  )
A.精子    B.卵细胞   C.受精卵   D.任意细胞
10. 在青春期,生殖器官发育加快,与此关系最密切的是 (  )
A.性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胸腺激素
11.用含某种激素的饲料喂养蝌蚪,能缩短发育时间,饲料中所含的激素是 (  )
A.性激素   B.生长激素   C.胸腺激素   D.甲状腺激素
12.与青春期性发育和第二性征发育有直接关系的物质是 ( )
A.睾丸和卵巢 B.精子和卵细胞 C.前列腺和子宫 D.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
13.精子和卵细胞产生后的繁殖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
① 受精 ② 胚泡植入子宫内膜 ③ 受精卵发育 ④ 排卵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③② D.④②①③
二、填空题
1.男性产生的生殖细胞是_________,女性产生的生殖细胞是_________。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叫_________,它一般发生在________里。由卵子和精子结合而成的细胞叫________。
2._______是男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生殖器官,________是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生殖器官。男性生殖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女性生殖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3.受精卵在由输卵管进入子宫的过程中,就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最初的__________,随后植入子宫内膜继续发育。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胎儿通过__________从母体吸取 和__________,并通过__________经母体排出__________和__________。胎儿发育成熟后,通过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胎儿出生后称为__________。
4.人的生长发育是从_________开始的。人们通常所说的发育,主要是指从______ 到________这一阶段。人的生长发育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几个时期。
5.青春期的性发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育和__________的发育。
6.男女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发育分别是在_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刺激下产生的。
7.在人体内,由______和_______组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四种基本组织。
8.人体在___ _和___ _的调节之下,成为一个复杂、协凋、统一的整体,使各种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三、判断题
1.结扎输卵管或输精管能够有效阻碍受精卵的发育,是对男女无伤害的常用节育方式之一。 ( )
2.从受精卵到胎儿发育成熟大约需要280天。 ( )
3.正常情况下,女性两侧的卵巢可同时完成排卵,卵子排出后进入输卵管 ( )
4.在显微镜下观察精子和卵子,卵子能运动.精子不能运动。 ( )
5.男女两性生殖器官的差别叫第二性征。 ( )
6.遗精通常是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 ( )
第九章 人的食物来自环境(七下P18—37)
一、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水:细胞的主要成分,调节体温、排泄废物。
1.无机物 无机盐:构成人体的组织,参与人体代谢.
蛋白质:主要为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提供原料,
也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瘦肉、鱼、蛋、豆、奶)
2有机物 糖类:主要为人体生理活动提供能量。(小麦、水稻、玉米、高粱)
脂肪:主要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肉、蛋、大豆、花生等)
维生素: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作用大。)
维生素种类 主 要 功 能 缺 乏 症 食物来源
维生素A 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夜盲症(傍晚时看不清东西) 肝脏、玉米和萝卜等
维生素B1 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神经炎、消化不良、脚气病 牛肉、肾、豆类
维生素C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 坏血病(皮下、牙龈的血管出血)、抵抗力下降 西红柿、辣椒和菠菜等
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肝脏、鸡蛋等
无机盐种类 主 要 功 能 预防疾病 食物来源
钙 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鲜奶、蛋类和豆类

铁 贫血 肝、肉类、蛋类、豆类等
碘 食盐加碘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海带、紫菜、带鱼等
纤维素:是一种糖类,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但能预防肠癌、胆结石、高血脂等
二、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口腔 咽 食道

消化道 小肠——小肠的结构(见彩图八)
大肠
消化系统的组成 肛门
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酣酶)
胃腺———分泌胃液(胃蛋白酶)
消化腺 肝脏———分泌胆汁(乳化脂肪)
胰腺———分泌胰液(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
肠腺———分泌小肠液(含各种酶)
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
牙齿可分为牙冠、牙颈、牙根三部分。
龋齿形成:口腔中的细菌将糖类变成酸液,腐蚀牙齿表层的牙釉质。这样牙釉质会变软、变色,当腐蚀到牙本质时,形成龋洞,最后深入到牙髓腔,引起牙痛。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食物的消化 蛋白质—→氨基酸
(酶) 脂肪—→脂肪微粒—→甘油 + 脂肪酸
概念——吸收是指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吸收 胃——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酒精
场所 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也是消化的主要场所。)
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大肠杆菌)
小肠绒毛的结构: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三、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
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吃清淡少盐的膳食;如果饮酒应限量;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当然,青少年不能饮酒。⑵一日三餐热能分配:早30%;午餐40%;晚餐30%。⑶食品安全:预防“病从口入”;不吃霉变和已过期食品,不滥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强化食品。
第十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七下P38—66)
一、血液和血型 血清(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除去纤维蛋白原后的血浆
三陵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料
组成 红细胞: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细胞 白细胞:保卫
血小板:凝血
功能------运输、防御、调节体温
血细胞名称 形 态 结 构 功 能
红细胞 圆饼状,无细胞核 含有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 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吞食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 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 有凝血和止血的作用
血型鉴定:针对ABO血型系统(A型血,B型血,AB型血,O型血)
A型血 B型血 O型血 AB型血
A型标准血清 无凝集现象 有凝集现象 无凝集现象 有凝集现象
B型标准血清 有凝集现象 无凝集现象 无凝集现象 有凝集现象
二、血液循环
⑴血管和心脏
血管-------动脉(出心脏)、静脉(进心脏)、毛细血管(物质交换)。
位置—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血管和心脏 心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厚,
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心脏 结构 左心房---与肺静脉连通
左心室---与主动脉连通
四个腔 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连通
右心室----与肺动脉连通
瓣膜:房室瓣---只能向心室开 动脉瓣---只能向动脉开
概念:单位时间内心脏跳动的次数。
心率 正常值:75次/分(60--100次/分)
体循环:
血液循环
肺泡
肺循环: (氧气)↓ ↑(二氧化碳)
实际上整个血液循环是一个整体: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
全身各级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
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
血管 概 念 分 布 管壁特点 管腔大小 血液流速
动脉 心脏→全身 较深部位 厚、弹性大 较小 快
静脉 全身→心脏 深、浅部位 薄、弹性小 大 较快
毛细血管 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 最广 最薄(一层上皮细胞) 最小 最慢
血液颜色 含氧 特别注意
动脉血 鲜红 多 肺静脉中是动脉血
静脉血 暗红 少 肺动脉中是静脉血
概念: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
血压 测量处:上臂肱动脉
正常值:收缩压:12---18.7千帕 舒张压:8---12千帕。
高血压:血压经常超过18.7/12 kPa
实验:
1、P28 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
用烧杯收集唾液,加热时温度要保持在37左右,使唾液淀粉酶发挥高效的催化能力。
2、P30 观察小肠结构:理解小肠上有皱襞和绒毛,大大增加吸收面积
3、P39 观察人血涂片:红血胞最多,知道三种细胞的形态。
4、P41 模拟“血型鉴定”:用两种标准血清,理解上面讲的表格。
5、P47 观察“心脏的结构”:知道四个腔,及其相连的血管,知道瓣膜的位置及作用。
6、P48 探究“运动对心率的影响”:理解运动时心率会加快,体质好的人恢复期短,体质不好的,恢复期长
7、P49 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要分清三种血管(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
血液由分支汇流到一根血管的是静脉;血液由一根血管流向分支的是动脉
血管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巩固练习
1.血浆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 ( )
A 葡萄糖 B 血红蛋白 C 无机盐 D 水
2.防止血液凝固的方法是 ( )
A.不断震荡 B.在血液中加人少量柠檬酸钠
C. 在血液中加人07%的氯化钠溶液 D. 置于热水中
3. 三组血细胞中,都不具有细胞核的是 ( )
A.红细胞和白细胞 B.白细胞和血小板 C.红细胞和血小板 D.上述三组都无胞核
4.食物的成分中__________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5.研究表明,我国公民的膳食中,比较容易缺乏的无机盐有______、_______和_____。
6._______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7._______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它分泌的_______能促进脂肪的消化。
8.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胃壁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
9.食物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消化道吸收,它们必须经过_______,由不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变成溶于水的______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吸收。
10.食物的消化与消化液中的酶有重要关系,它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_______能力的________,也称为生物催化剂。
11.在消化过程中,食物的营养成分通过________进入________的过程叫做吸收。
12.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13.关注食品安全,包括不食用_________和不滥用__________________等。
14. 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组织细胞运送_______________,并运走______等废物。
15.血液是由______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前者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等。血细胞包括______、 _______和________。
16.当血液里______,或者________,就会出现贫血,应多吃含______和______丰富的食物。
17.人体患急性炎症时,表现出________增多的现象。
18.一般情况下,人体一次失血如果不超过血液总量的________%,对身体健康就没有太大的影响;如果超过血液总量的_______%以上,就会严重影响人的生命活动。
19.《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国家提倡_____周岁至______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三、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1、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道 鼻腔 其中的鼻毛能阻挡空气中的小颗粒,黏膜能温暖湿润空气、粘连空气小颗粒,形成“鼻涕”
咽 既是空气的通道,又是食物的通道
喉 声带在空气通过时震动发出声音
气管 内表面有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粘连空气小颗粒,形成“痰”
支气管
肺 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基本单位是“肺泡”
2、呼吸运动
(1)呼吸运动的定义:指人体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的过程。
(2)与呼吸作用有关的结构:肺、肋骨、肋间肌、膈
(3)呼吸运动的过程:
呼气运动:肋间肌收缩 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都增大 胸廓容积增大 肺部扩张 气体进入肺部
吸气运动:肋间肌舒张 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都缩小 胸廓容积缩小 肺部回缩 气体排出体外
3、肺活量:指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反映肺在一次呼吸运动中的最大通气能力。成年人2500~4000ml
四、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包括肺泡里的其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1)肺泡里的气体交换:
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 透过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进入 血液 输送 全身各处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 透过 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 进入 肺泡 呼出 体外
(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2、吸入的气体中: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为:78%、21%、0.03%。
呼出的气体中: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为:78%、14%、4%。
五、人体能量的供给
1、体内营养物质的去处:
① 转变为人体的组成物质;② 暂时储存在人体内
2、人体内主要的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在氧气的参与下可发生分解,释放能量,供各项生命活动所需。
3、人体所产生的能量的利用:
① 维持人体各项生命活动
② 以热能的形式向体外散发,保持体温
4、体温的测量部位:腋窝、口腔、直肠。平均温度分别为36.8℃、37.2℃、37.5℃。其中最接近体温的是在直肠中测得的温度。
5、 利:一定限度内,抵抗疾病
发热
弊:过高或长期发热,会使人体生理功能发生紊乱
第十一章 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七下P67—76)
一、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1、组成人体泌尿系统的器官及其功能
肾: 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 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 是尿液从膀胱排出体外的通道
2、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形成和排出尿液
3、肾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肾的解剖结构:肾皮质(红褐色)
肾髓质(色淡)
肾盂
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每个肾大约含有100万个肾单位)
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球
肾单位 肾小囊:一端包裹肾小球,另一端连接肾小管
肾小管:细长,终端汇合成集合管,与肾盂相连
二、人体废物的排出
1、尿液的形成:
(1)原尿的形成:血液中的成分(除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
和肾小囊壁 肾小囊 尿液
(2)重吸收形成尿液: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所有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重新吸收进毛细血管,即进行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尿液的成分:尿素、无机盐、水
2、尿液的排出:尿液由肾小管 集合管 肾盂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体外
3、决定尿量多少的因素:每天摄入的水量(正比)、由其他途径排出的水量(反比)
4、肾能够对尿液的成分作出自动调节:
大量饮水 尿液水含量高
饮水减少 尿液尿素含量高
尿液少于500ml,有害健康。
5、人体内废物排出体外的方式:
① 排泄: 概念:人体将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无机盐、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主要器官:肾、肺、皮肤
② 排遗: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主要器官:大肠、肛门
6、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
(1)农村:经过腐熟,作为肥料使用
(2)有些地区:作为沼气池的原料
沼气发酵技术: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经过微生物发酵生成以甲烷为主的可燃气体的技术。
沼气发酵产生的三种物质:
①沼气:以甲烷为主,是一种清洁的能源
②沼液:含可溶性的N、P、K,是优质肥料
③沼渣:主要成分为菌体,是优良的有机肥,可改善土壤
巩固练习
填空题
1.呼吸系统包括__________和肺,前者是__________的通道,肺是__________的场所。
2.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动作合起来称为呼吸运动。呼吸运动主要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
3、肺活量是指__________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的人比不经常参加的人的肺活量__________
4.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__________来完成的。一种气体总是由__________的地方向__________的地方扩散,直到__________。
5.物质氧化分解的同时,蕴藏其中的__________被释放出来,主要用于人体进行各项__________和维持__________。
6.食物的热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体温是__________的温度,可用__________来测量、测量体温的部位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处。其中__________的温度最接近人体的正常体温。
8.人体的泌尿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肾脏是__________尿液的器官,其他器官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尿液的形成经过两个过程:血液流经肾脏时,除了__________和________外,其他成分都会经过__________的__________作用,形成原尿;原尿经过______的________作用,所有________、大部分________和部分________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原尿成为尿液。
10.成年人一昼夜产生的原尿有 150 L,而尿液仅 1~1.5 L,其原因是________
二、选择题
1.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是 ( )
A 气管 B 口腔 C 咽 D 喉
2.鼻黏膜内毛细血管的作用是 ( )
A 黏附细茵 B 清除杂物 C 温暖冷空气 D 分泌黏液
3.肺由众多肺泡构成的重要意义是 ( )
A 使肺内贮存的气体量增多 B 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
C 使肺泡内氧的含量增加 D 使气体流通加快
4. 人在剧烈运动时,呼吸的频率和深度表现为 ( )
A 都增加 B 频率变快,深度减小 C 都减小 D 频率变慢,深度加大
5.下列关于平静状态时吸气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胸部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下降,外界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
B.胸部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上升,外界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
C.胸部回缩,肺缩小,肺内气压下降,外界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
D.胸部回缩,肺缩小,肺内气压上升,外界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
6.肾的基本单位是 ( )
A 肾小球 B 肾小囊 C 肾小管 D 肾单位
7.排出尿液的顺序是 ( )
A.输尿管一肾脏一膀胱一尿道 B.肾脏一输尿管—尿道一膀胱
C.肾脏一输尿管一膀胱一尿道 D.膀胱一尿道一输尿管一肾脏
8.我们每天应喝适量的开水,这有利于 ( )
A.对葡萄糖的吸收 B.对无机盐的吸收
C.废物及时随尿排出 D.蛋白质、葡萄糖、尿酸和尿素的合成
9.人体的排遗器官主要是 ( )
A 肛门 B 大肠 C 小肠 D 尿道
10.下列关于人的粪便处理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人粪便未经处理就排到土壤中可能引发蛔虫病
B.粪便未经处理就排到水中可能引发甲肝大流行
C.粪便经过一定时间腐熟,虽然不能作肥料,但能避免污染环境
D.粪便用于生产沼气,不仅可以净化环境,还可以产生能源
第十二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七下P77—98)
一、激素调节
1、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
内分泌腺:腺体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量少作用大
种类 激 素 主要作用 特点及病症
垂体 如生长激素 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内分泌腺之首
促甲状腺激素 促进甲状腺的合成和分泌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促进生长发育和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缺碘 小儿呆小症 甲亢(过多)
甲状腺肿大
肾上腺 性激素 影响性行为和第二性征的发育
肾上腺素 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等
胰岛 胰岛素 调节血糖的浓度 糖尿病(缺少)(三多一少)
胸腺 促淋巴细胞生物作用的物质 人体抵御疾病
睾丸 雄性激素 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发育
卵巢 雌性激素 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发育
糖尿形成机理:当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浓度就会明显升高,肾小管则不能将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重新吸收回血液,从而使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形成糖尿。
糖尿病的治疗与预防:用胰岛素制剂来治疗,每年的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
二、神经调节
1、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发出的神经
细胞体
结构
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
2、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神经元) 在中枢部分(细胞体构成灰质,
分布 神经纤维构成白质)
在周围部分(细胞体构成神经节,
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成一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根神经。
位置:在脊柱的椎管内
结构 灰质——位于脊髓的中央
⑴脊髓 白质——位于灰质的周围
主要功能(有反射和传导功能,脊髓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尿反射、眨眼反射。但是脊髓里的神经中枢受大脑控制,如排尿反射)
⑵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
大脑:表面是灰质(由神经元的细胞体组成),平均厚度为2—3mm,有沟、回,总面积有2200cm2,大脑皮层中有许多重要的神经中枢,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大脑有两个半球
左脑:控制身体右半部(如右手、右腿等)活动,还负责语言及逻辑思维,如科学、数学和棋艺等。
右脑:控制身体左半部(如左手、左腿等)的活动,还负责艺术思维,如绘画、舞蹈、音乐等。
小脑(人体内的平衡木):能使运动协调、准确,保持身体的平衡。
脑干: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管理着人的心跳,血液循环和呼吸等生命活动。
人脑的特点:具备抽象思维的功能,成为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3、反射和反射的类型:
⑴反射的类型 非条件反射:如哭、眨眼、呼吸、吃奶、膝跳反射、排尿排便等
条件反射: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等。
⑵两种反射的区别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参与反射的中枢是脑干和脊髓 参与反射的中枢是大脑皮层
终生具有 可以消退,也可以重新建立
4、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人类能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等信息发生反应。           例如:“一笔画”“走迷宫”。人的学习活动包括分析、判断、推理和记忆。
学习的特点:经过多次反复练习,完成反射活动的时间就逐渐缩短。文化学习也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
5、睡眠的作用:消除身体的疲劳,恢复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利于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青少年时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不少于8小时。
保证睡眠的条件:睡前不要过于兴奋,也不要吃得过饱,睡眠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不要蒙头睡。
三、感知信息
1、眼和视觉
外膜(角膜和巩膜)
眼球壁 中膜〔虹膜(中间有瞳孔)、睫状体和脉络膜〕
眼球的结构 内膜:视网膜(具有感光作用,成像)
房水
内容物 晶状体(似凸透镜)
玻璃体
⑴晶状体的功能:晶状体的曲度可以根据眼与视物体之间的不同距离而改变,使物像正好落中眼球内的视网膜上。
⑵虹膜的作用:自动调节瞳孔的大小,以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当光线弱时,瞳孔放大,当光线强时,瞳孔缩小。
⑶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物像)→视神经→大脑皮层→视觉
⑷近视眼: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凸度过大,使远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叫做近视眼。
①假性近视:儿童、青少年时期,由于用眼过度或光线不好,晶状体的凸度就会增大,形成假性近视。(正确用眼,做眼保健操可以恢复正常)
②真性近视:假性近视如果不采取防治措施,就会造成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就成了真性近视。(戴凹透镜矫正)
⑸保护眼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眼病、眼传染病;多吃维生素A和维生素B2含量丰富的食物。
2、耳和听觉
外耳:耳廓和外耳道(功能是收集和传导声波)
中耳:鼓膜、鼓室、咽鼓管和听小骨(功能:鼓膜随声波振动;咽鼓
⑴耳     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保持鼓膜内外空气压力的平衡。鼓膜和听小
骨有传导和放大声波的作用。)
内耳: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信息。
⑵听觉的形成过程:
外界的声波 鼓膜(振动) 三块听小骨 耳蜗内的听觉
感受器 听神经 听觉中枢 形成听觉
⑶耳的保健:预防中耳炎(用指甲或发夹在耳内掏挖,易将外耳道皮肤戳破,引起感染发炎。鼻、咽、喉发炎时,病菌易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3、皮肤感觉:四种(触压觉、痛觉、冷觉和热觉)
  特点:皮肤感觉也是在大脑皮层上形成的。
  例子:盲人依靠手指的触摸来“阅读”盲文(指尖、嘴唇对触压觉最灵敏)
  意义:对人体有保护性,能使人体避开有害的刺激。
第十三章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七下P99—110)
一、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1、人口增长过快
⑴1960年后,世界人口增长过快;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是50亿。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1999—2026年的27年间,平均每年人口约以7400多万的速度递增。预计2026年将达到80亿,即达地球上人口承载能力的极限。
⑵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初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据专家估计,经过30年的努力,全国大约少生3亿人,但未来十几年,我国年平均净增人口仍在1000万以上,人口素质不高的状况短期内将难以根本改变,劳动就业困难将进一步加大,人口老年化问题将更加突出,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矛盾依然十分尖锐。
2、环境问题严峻
⑴酸雨:在工业生产中燃烧煤和石油等会释放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它们在空气中被氧化,进而形成硫酸和硝酸,随着降雨落到地面。这种PH小5.6的雨水,我们称之为酸雨。
⑵酸雨的危害:对人的眼和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酸雨降落到地面,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减产;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可使水呈现酸性,影响鱼类和水生植物等的正常生长;严重时,酸雨还会腐蚀建筑物、雕塑,使它们斑痕累累,黯然失色。
⑶其它环境污染: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增强,水污染,噪声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等。
臭氧层具有吸收紫外线的能力。遭破坏的危害:可能会导致皮肤癌患者数量的增加,也可能对人眼造成伤害。
温室效应:主要是二氧化碳。危害:导致全球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增多,物种灭绝等。
水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包括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等。
噪声污染:交通噪声,工厂噪声,施工噪声,社会活动噪声和家庭生活噪声等。
农药污染:大量使用农药防治虫害,污染了土壤,还可扩散到很远的地方。
二、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
1、人类发展和生物圈的关系
⑴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密切: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生物圈,也得益于生物圈,人类的活动又影响生物圈,人类应该协调与生物圈的关系
⑵人类与生物圈关系的3个阶段:①原始社会:人类依赖于生物圈,人与生物圈保持总体平衡。②农业社会:人类开始主动改造自然,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小③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加强,同时,人类的破坏性活动超出了生物圈的自我调节能力,人类开始受到自然的报复。人类开始反思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
2、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处理:⑴可回收垃圾:报纸、废塑料、废金属和废玻璃等。⑵不可回收垃圾:果皮、菜叶、剩饭等,但可被微生物分解。⑶危险有害垃圾:废电池、废灯管和过期药品。废电池和废灯管可通过再加工变为产品,过期药品要进行处理。即:产品→垃圾→产品
巩固练习
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的是 ( )
A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 B促进新陈代谢
C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D 降低血糖的浓度
2.下列选项中,属于左脑功能的是 ( )
A 绘画 B 音乐 C数学 D舞蹈
3.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是 ( )
A 运动中枢 B语言中枢 C 听觉中枢 D视觉中枢
4. 眼球里具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 ( )
A 角膜 B 巩膜 C虹膜 D 视网膜
5.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和人眼的成像原理很相似,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人眼的
A 角膜 B 视网膜 C 晶状体 D瞳孔
6.盲人用手指来“阅读”盲文,利用的是皮肤的 ( )
A 触压觉 B 痛觉 C 冷觉 D热觉
7.可以保护生物圈的活动是 ( )
A.围海造田 B.砍伐森林 C.回收废旧电池 D.燃烧大量煤炭
8.导致“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臭氧层的破坏 B.太阳黑子的大爆发C.工业化生产向大气中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 D .空调的使用
第十四章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八上P2—26)
一、生物的无性生殖
1、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2、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
(1)酵母菌、水螅——出芽生殖
(2)植物——营养生殖(主要有嫁接、扦插、压条)
3、植物嫁接的两种方式:枝接、芽接
接穗:接上去的芽或枝条
砧木:被嫁接的植物体
4、植物的组织培养:将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在无菌的条件下,培养在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使它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二、植物的有性生殖
1、传粉:植物开花后,雄蕊花药中的花粉通过不同的途径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传粉的两种方式:自花传粉、异花传粉
2、受精:植物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
3、“植物的有性生殖和发育过程”见课本P9的图14-7
4、果实和种子的发育
5、果实和种子的传播:除了自身力量外,还依靠风力、水力以及动物和人类的活动等方式。
6、一朵花当中最重要的结构是:花蕊(即雄蕊和雌蕊)
三、昆虫的生殖与发育
1、昆虫的生殖方式和发育方式
生殖方式:卵生
发育方式
四、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
1、蛙的生殖特点
体外受精:受精作用发生在体外的受精方式。
雌雄蛙抱对,分别将卵细胞和精子排入水中完成受精作用。
2、蛙的发育方式(变态发育):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3、常见的两栖类动物:蛙、蟾蜍、蝾螈、大鲵等。
4、两栖类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特点:受精作用在水中进行,幼体生活在水中,生殖、发育过程不能完全摆脱水的束缚。
五、鸟类的生殖与发育
1、鸟类的生殖方式:体内受精,卵生
体内受精:受精作用发生在体内的受精方式。
2、鸟类的发育:受精的鸟卵在雌鸟体内发育,鸟卵产出后因温度过低而停止发育,以后在雌鸟体温或人工孵化箱的恒温条件下,胚胎继续发育。
3、鸟卵的结构及其功能:
(1)胚盘:细胞发育最后形成雏鸟;
(2)卵黄:为雏鸟的形成提供建构材料和充足的营养;
(3)卵白:代谢产物水供胚胎的发育所需;
(4)系带:巩固卵黄的位置,能够旋转保持胚盘始终位于卵黄的上端。
4、常见的早成鸟和晚成鸟
早成鸟:鸡、鸭、鹅、大雁等
晚成鸟:家鸽、燕子、麻雀等;晚成鸟有育雏等行为,育雏期间能消灭大量害虫。
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1.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在条件适宜的环境里,水螅的身体上长出芽体,并形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_____________。
2.植物的根、茎、叶是营养器官。植物依靠营养器官进行的无性生殖,叫做_________。其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嫁接中,要使接穗和砧木的_________________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新分裂出来的细胞才能愈合在一起,提高成活率。
4.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植物开花后,雄蕊上的花粉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________。其两种方式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6.家蚕的发育过程要经过___、____、____、____、四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____。除了家蚕外____、____、____等昆虫也进行这样的发育。
7.蝗虫的一生经历了_____、_____、_____三个发育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_____。除了蝗虫外,____、____、____等也进行这样的发育。
8.两栖类动物是由__________________过渡到__________________的脊椎动物。
9.蛙的发育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四个时期。幼体叫做________,生活在_______中,用__________呼吸;成体用_________呼吸。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有显著的不同,这种发育称为__________。
10.在生殖季节,发育成熟的雌、雄鸟进行交配,雄鸟把精子送入雌鸟体内,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叫做________________。
11.在破壳而出的雏鸟中,有些是早成鸟,有些是晚成鸟。鸭、鹅、大雁等属于________________;家鸽、燕子、麻雀等属于________________。
二、识图题
1.在图1的各种装置和条件中,能够完成植物组织培养的装置和条件的是____、原因是______。
果实 受精卵
果皮 子房
种子 子房壁
种皮 胚珠
胚 珠被
图1 图2
三、连线题
植物果实的结构是由花的相应部分发育而来的。请把它们的对应关系在图2中用直线连起来。
四、简答题
2002年我国华北地区发生大面积蝗灾,天津尤为严重,1平方米蝗虫个体数量达4000—5000只。根据蝗虫发育的知识,请回答:
(1)蝗虫发育过程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什么时期是消灭蝗虫的最佳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五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八上P27—47)
一、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
⑴灰鼠细胞核+黑鼠去核受精卵在白鼠子宫内发育,最后生下一只灰色小鼠。这说明:遗传信息的中心是细胞核。
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同一物种内数目恒定、成对出现)--DNA--基因
①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其中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②每个物种内染色体数量恒定,且成对出现。如:人的体细胞核中染色体为23对,46条。其中每一对中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
③DNA是双螺旋结构。由许多片段---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成对出现)
二、 人的性状和遗传
1.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
⑴遗传性状:可以遗传的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
⑵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例如单眼皮和双眼皮,有耳垂和无耳垂、正常红细胞和镰刀型红细胞等。
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⑴人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是成对的,有显性基因(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和隐性基因(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
⑵耳垂有有耳垂和无耳垂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有耳垂基因D和无耳垂基因d决定。
三、人的性别决定
1.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⑴性染色体1对:男(XY); 女(XX) ⑵常染色体 :22对
2、性别决定方式

⑵是男性精子中的X染色体或Y染色体决定了后代的性别是男还是女。
⑶和人性别决定方式一样的动物有:鱼类、两栖类和所有的哺乳类。
四、遗传病和优生优育
1、遗传病:一般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例如:色盲、先天智力障碍、血友病等。目前一般不能得到根治。
2、近亲之间,许多基因来自共同的祖先,因此携带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比较大。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遗传病患病率就远远高于非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遗传病患病率。
3、优生优育的措施包括: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例如:“亲上加亲”的做法不对。严禁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五、生物的变异
1、什么叫生物的变异?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总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这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例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一根枝上的葡萄存在的差异等。变异现象和遗传现象一样,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
2、变异可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可遗传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如色盲等
   不可遗传变异是生物体在不同环境下产生的变异。如由于太阳晒使皮肤变黑等。但有的由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因为这种环境的改变引起了遗传物质改变。例如:核爆炸区域一些变异的生物;太空椒等。
3、变异又可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有利变异: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如:小麦的抗倒伏、抗锈病的变异。
   不利变异: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如:玉米的白化苗。
4、变异对生物的意义:一是能产生新物种;二是使生物不断进化。从而使生物不断适应变化了的新环境。
习题巩固
一、选择题
1.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 ( )
A.染色体 B.DNA C.蛋白质 D.RNA
2.正常人的体细胞中含有染色体 ( )
A.23条 B.12对 C.23对 D.39对
3.人的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是 ( )
A.23对 B.23条 C.22对 D.22条
4.父亲有耳垂(Dd),母亲也有耳垂(Dd),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
孩子的基因组成是 ( )
A.Dd B.DD C.Dd或dd D。dd
5.人的体细胞中共有23对染色体,其组成是 ( )
A.22对常染色体+XX B.22对常染色体+XY
C.22对常染色体+XX或22对常染色体+XY D.23对常染色体
6.和人的性别决定方式不同的是 ( )
A.鲤鱼 B.家兔 C.家鸽 D.青蛙
7.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描述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