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县2012年初中历史优质课大赛说课稿
课题:
改
革
开
放
三塔镇大塘中学:张金超
2012年3月8日
第9课 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全部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能力目标: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70%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教材重难点
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因为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歌曲《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学生回答: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
由此导入对本课内容的讲解(教师板书:第9课 改革开放)
第二环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投影展示凤阳县改革前后的资料
预设问题:
同是凤阳这个地方,为什么改革前后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引导学生看课本42页小字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前后桌四人小组互相讨论 。)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1、背景:农村人民公社化使农民缺乏生产经营自主权,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落后。
2、内容和特点: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自主经营。
3、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意义(结果和作用):
(1)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2)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4)人民公社体制逐渐被废除
(二)国有企业的改革
1、展示海尔集团历史变迁的图文资料
2、预设问题: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主要在哪些方面进行?
(引导学生看课本45页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内容。)
学生依据教材总结: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提高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播放《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听歌后请思考问题:
①“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画了一个圈”是指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43页的内容并用视频展示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让学生在图中找到1980年开放的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增设的海南经济特区
②为什么要画这样一个圈? (为了吸收侨资、外资;为了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了进行现代化建设,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③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
( 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课文读图,请3位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出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中: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提高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
2、使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构建时空概念,树立历史的空间感,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直观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3、视频展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深圳迅速崛起的图文资料,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作用。
4、问题探究:我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城市与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何根本区别?
设计意图: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相关历史,实现历史知识的迁移和延伸,提高学生分析比较说明问题的能力。
第三环节:教师(或学生)总结
本课主要学习的是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的新格局逐步形成的情况。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个车轮。通过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证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是一条成功之路,必须长期坚持。邓小平是这场改革的主要领导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符合中国国情,是全党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
视频播放:播放视频《改革开放30年经典瞬间》,增加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感性认识。
第四环节:板书设计
为了体现本节课的课堂结构,使学生形成简单的知识框架,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对内改革
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
改革开放
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开放区 内地 (格局)
第五环节: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第六还节:知识迁移,拓展延伸
2、今天的对外开放城市与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的开埠通商有何根本区别?
前提不同:近代开放是在国家主权的独立完整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的被迫开放;现代开放则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前提下的主动开放。
目的不同:近代开放是适应列强对华侵略的需要;现代开放则是为了发展经济。
后果不同:近代开放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并日益贫困;现代开放则使国家逐渐走向富强。
(如果课堂上还有时间的话,这两个问题在课堂上完成,如果时间不允许,就作为作业完成)
设计意图:其中第一题的总结对比,让学生强化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需要的认识,而通过第二道题的总结对比,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强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