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正确使用虚词 精讲精练(学生版+解析版)-2022届新高考一轮语文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讲 正确使用虚词 精讲精练(学生版+解析版)-2022届新高考一轮语文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1 23:27:23

文档简介

第二讲 正确使用虚词
虚词在语言中起着“经络”的作用,虽然数量比实词少得多,但使用频率却很高。虚词往往没有实在意义,使用十分灵活。要想准确辨析或使用虚词,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讲练结合:从五个方面辨析虚词
(一)关注词性
【释义】
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只有把握了词性,才能准确使用。
【示例】
“固然”和“诚然”都可充当副词,但“固然”还可充当连词,表示承认某种事实,引起下文转折,如“你的意思固然不错,但我觉得还有值得商榷之处”。与之相似的虚词混用情况有:必须(副词)——必需(动词)、特别(形容词、副词)——甚至(连词)等。
【跟踪训练】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2021·调研卷)许多私营企业在劳动合同中规定工人每天工作9个小时以上,________违反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
(2)(2021·模拟卷)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________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3)(2021·期末卷)一场胜利,让恒大刷新了中国足坛的诸多纪录,但相较于恒大的野心,这一切才________开始。
A.公然 
偶尔 
刚刚  
B.公开 
偶然 
刚刚
C.公开 
偶尔 
刚才
D.公然 
偶然 
刚才
【答案】A
【解析】 “公开”是动词(使秘密的成为公开的)或形容词(不加隐蔽的;面对大家的);“公然”是副词(公开地;毫无顾忌地)。句中修饰动词“违反”,故应选“公然”。“偶然”和“偶尔”都含有“有时候、不经常”的意思。但“偶尔”常作副词,修饰动词;“偶然”常作形容词,修饰名词。句中用于修饰“飘落”,所以应选“偶尔”。“刚才”,时间名词,指刚过去不久的时间;刚刚,时间副词,指仅仅非常短的时间以前。句中是充当“开始”的状语,应该用时间副词“刚刚”。
(二)关注搭配
【释义】
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换用。在辨析虚词时,要结合句中出现的词语,看清是不是成套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搭配关系。一些虚词如有多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
【示例】
“不是……而是……”表并列,“不是……就是……”表选择,“不但……而且……”表递进等。
【跟踪训练】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2021·模拟卷)久在南国,我已切身感受到江南文化的典雅和细腻,然而________江南绿油油的稻田多么迷人,我也不能忘掉西藏的青稞。
(2)(2021·监测卷)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________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的快速提升。
(3)(2021·摸底卷)生态走廊如果建立得当,能够在不影响人类居住区域的前提下将隔离的栖息地连接起来,________将大大提升野生动物种群的稳定性。
A.不管 
虽然 
从而
B.尽管 
即使 
从而
C.不管 
即使 
那么
D.尽管 
虽然 
那么
【答案】C
【解析】“不管”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后面往往有并列的词语或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下文多用“也”“总”“都”等副词与之搭配;“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然而”“但是”“还是”等表示转折的连词与之搭配。根据后文中的“也”,应选“不管”。“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其所表示的条件,可以是尚未实现的事情,也可以是与既成事实相反的事情,与下句的“也”属固定搭配。“虽然”往往与“可是”“但是”连用,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甲事而不成立。根据搭配习惯,应选“即使”。“从而”不能和前文中的“如果”搭配,能和“如果”相搭配的应是“那么”。
(三)关注语气
【释义】
从语气角度辨析,主要是指关注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
【示例】
“难道”与“莫非”,前者是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是不如前者强烈。如:
过去有多少难关都闯过来了,难道不能克服眼前的这点困难吗?
今天他没来,莫非生病了不成?
【跟踪训练】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2021·调研卷)他是刚进车间的新工人,做起活来________慢一些。
(2)(2021·模拟卷)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________学习外语呢?
(3)(2021·联考卷)去图书馆,________去电影院?他一时拿不定主意。
A.未免 
何况 
或者
B.不免 
何况 
还是
C.不免 
况且 
或者
D.未免 
况且 
还是
【答案】B
【解析】“未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他是刚进车间的新工人”正是“做起活来慢一些”的原因,此处是对“他”的客观评价,没有批评的语气。因此,结合语气判断,应选“不免”。“况且”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何况”可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况且”则不能。因此,应选“何况”。“或者”表示选择关系,只能用于陈述语气,此处应用“还是”。
(四)关注关系
【释义】
虚词有用来表明或强化词语之间、短语之间和句子之间的关系的作用,所以可以通过辨析词语、句子之间的关系辨析虚词使用是否恰当。
【示例】
“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下文常用“就”或“便”呼应),后者所强调的是必要条件(下文常用“才”或“方”呼应)。
【跟踪训练】
4.(2021·摸底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________他们从你身边走过________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________你还不引人注目。而________你长成一株大树,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
A.虽然  甚至  因为  如果
B.虽然  或者  除非  只有
C.即使  或者  除非  只有
D.即使  甚至  因为  如果
【答案】D
【解析】“虽然”表转折,“即使”表假设。语境中“他们从你身边走过”只是一种假设的情况,并不一定是事实,所以第一处应选“即使”。排除A、B两项。“甚至”表递进,“或者”表选择。语境中“也”字表示递进,因此,与之呼应的词语应是“甚至”。排除C项,故选D项。
(五)关注位置
【释义】
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不能随意摆放,要符合词语的使用习惯。
【示例】
有的关联词语只能用于前一分句,比如“由于”;有的关联词语只能用于后一分句,比如“却”“然而”“至于”“以致”。
【跟踪训练】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2021·联考卷)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________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做最后决定。
(2)(2021·调研卷)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________从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3)(2021·诊断卷)朝鲜说,有关定期举行离散家属团聚活动的问题是涉及人道主义的重大事宜,________目前的朝韩关系,这并不是可以通过朝韩红十字会之间的协商来解决的问题。
A.至于 
以致 
基于
B.由于 
以至 
基于
C.由于 
以致 
鉴于
D.至于 
以至 
鉴于
【答案】D
【解析】“至于”表另提一事,用在后一分句开头,应该放在“哪所”前;“由于”只能用于前一分句。“以至”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此处应选用“以至”;而“以致”是“因而导致”的意思,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后面接的往往是不好的结果。“基于”,表示以某种事物作为结论的前提或语言行动的基础;“鉴于”,表示以某种情况为前提加以考虑,用于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中前一分句句首,指出后一分句行为的依据、原因或理由,此处应选用“鉴于”。
【对点训练】
1.填入下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的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报热门专业,理由是能学以致用,
是一种误解。学以致用的真正含义是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
不是看什么东西有用才决定去学。摒弃功利性
使人抱着乐观的态度去学习;
有用才去学习会使人产生心理负担
总要担心以后会不会真的有用。抱着功利之心去挑选专业,往往会牺牲自己真正的兴趣,
毕业后谋到了不错的职位,也不一定就工作得很开心。
A.其实这


确定
所以
/
B.这其实
/

认为
因为
即使
C.实际上


/
可能
就是
D.这
当然
就是
如果
/
虽然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考核的重点是关联词语,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题中①处所填内容中需要有一个指示代词,用来指代前面内容、充当主语,而C项的“实际上”缺少主语,所以可排除C项;②处前后是并列关系,而D项“当然”表示对前文的认可推理,所以可以排除D项;③处所在分句意在点明“屏弃功利性”的作用,而A项的“要”则使该分句指向了“屏弃功利性”的目的,故不当;④处表示一种主观的认识,故用表示主观态度的“认为”较好;⑤处前后有明显的因果关系,而且是前果后因,故只能用“因为”;⑥处表示假设关系,只能用“即使”。综合以上分析即可得出答案。故选B。
2.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到现在为止所知道的大部分基因,
不是全部与疾病有关的某个基因存在方式——等位基因,对人类的生存
是有意义的,特别是常染色体隐性的那些疾病的有关基因
如此。那些遗传患者为人类承担了难以避免的痛苦,他们
应受到我们的尊敬与照顾,他们同样为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A.只要

尤其

B.如果

尤其

C.只要

因为

D.如果

因为

【答案】A
【解析】要弄清各分句之间的关系,“只要……都”表示条件关系,“如果……就”表示假设关系,“尤其”表示更进一步,“更”即更加。根据文意应选A。
3.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都知道,著名的化学家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这一伟大的发现,完全是
她坚持不懈努力的精神,
才能发现放射性元素镭,
她有了这个伟大的成就后,她完全可以拿着奖金过幸福的生活,
,她不但没有只顾自己享乐,
把奖金全部捐献给了慈善机构。
A.由于
因此
一旦
/
并且
B.因为
所以
/
可是
而且
C.由于
因此
/
尤其
并且
D.因为
所以
一旦
然而
而且
【答案】B
【解析】虚词的正确使用要注意语境提示,正确使用排除法。第五空与前一分句中“不但”搭配的是“而且”,由此排除A、C两项。第三空之后的“她有了这个伟大的成就”已经是事实,不是假设,所以不用“一旦”,由此排除D项。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①《贞观政要》确立“以公平为规矩,以仁义为准绳”的择官准则,强调仁义道德在选贤任能中的重要作用,在提拔、任用官员时
比较注重对官员的官德考察。
②根据国内外需要和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现阶段
要不要坚持“贸易顺差——资本流出”的人民币国际化实现路径呢?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科学精神,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这是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是当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时,更应强调这一点。
A.往往
毕竟
十分
B.往往
究竟
尤其
C.常常
究竟
十分
D.常常
毕竟
尤其
【答案】B
【解析】“常常”,表示事情的发生不止一次,而且时间相隔不久;“往往”,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根据语境,此处应用“往往”。“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究竟”,用在问句里,表示追究。根据语境,此处应用“究竟”。“尤其”,表示更进一步;“十分”,很,表示程度很高。根据语境,此处应用“尤其”。
5.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到现在为止所知道的大部分基因,
不是全部与疾病有关的某个基因存在方式——等位基因,对人类的生存
是有意义的,特别是常染色体隐性的那些疾病的有关基因
如此。那些遗传患者为人类承担了难以避免的痛苦,他们
应受到我们的尊敬与照顾,他们同样为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A.只要

尤其

B.如果

尤其

C.只要

因为

D.如果

因为

【答案】A
【解析】要弄清各分句之间的关系,“只要……都”表示条件关系,“如果……就”表示假设关系,“尤其”表示更进一步,“更”即更加。根据文意应选A。
6.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为什么大多数纸质书是长方形?你

以为是出于人类工程学的原因——这样比较便于手持、携带和存放。

,按照《书》的作者基思·休斯敦的看法,采用这种形状是

奶牛、山羊和绵羊是长方形的。2000年前,当现今属于土耳其西部的帕加马的抄写员不再用莎草纸书写,

开始使用羊皮纸时,他们

创造了一种出版模式——一种可怕的模式,因为“羊皮纸以一头小牛、一只羊羔或者一个孩子的死亡为起点,是一个血腥、漫长、有形的过程的最终产品”。《书》以埃及人5
000年前发明莎草纸为开端,追溯了这种圣物的历史,

在这个过程中讲述了大量类似的生动内容。






A
可能
而且
因为


然而
B
肯定
但是
进而

/
可能
C
必然
然而
/


/
D
可能
但是
因为


并且
【答案】D
【解析】本题中,根据语意,①处应填表推测语气的词语,因此排除B、C两项。②空前后,所提问题的答案不同,可知②空应用转折连词。③空后是原因,应用“因为”。根据前文的“不再”,④空应用表转折关系的“而”。⑤空根据前文“2000年前”,此处可用“就”表示时间早。⑥空前后文是并列关系,应用“并且”。由此排除A项。故选D。
7.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以史为鉴,

包括汲取世界上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历史营养,

,更直接、有效的是从中国自己的历史中汲取营养。这是

中华传统文化有些元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体现于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之中。有些文化传统看似中断,

并未消亡,

激活,仍能发挥重要作用。任何历史研究都不是纯粹的,发思古之幽情,其立足点是现在,研究对象是过去,

面向的是未来。






A
自然
但是
由于
/
虽然

B
/
只是
因为
其实
一旦
/
C
当然
但是
因为
其实
一旦

D
/
因此
由于
/
如果

【答案】C
【解析】A项,⑤处“虽然”与后面的“仍”不能搭配。可以排除。B项,②处“只是”表轻微转折,而前后是明显的转折关系,不适合语境需要。可以排除。D项,②处“因此”不对,其前后并不是因果关系。故选C。
8.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

离不开酒。

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

唐代文人之醉酒,

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

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

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






A
总是
既然

/
但是
从而
B

与其
所以
虽然
反而
/
C
可是
倘若
那么

/
所以
D

如果
/
固然
而且
所以
【答案】D
【解析】第①空是对前文的总结,所以要么填“总是”,要么填“都”,排除B项、C项;第②空,根据句意应该表示假设,该空用“如果”较为合适;再分析第⑤空,依据前文“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中“不仅”可推知,该空应填“而且”,排除A项。故选D。
9.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创新的行为要在脚踏实地中稳中求进。创新的想象可以海阔天空,__①__一旦付诸实践,就要脚踏实地、严肃认真,__②__稍有不慎,就可能带来较大损失,__③__在战场上严重失利。__④__创新要坚持稳中求进,要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全面考虑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稳”是前提,“进”是目的。保持稳妥是为了更好地进取。__⑤__只求稳不求进,就成了“空想家”。





A
因此
如果
甚至
因为
但是
B

因为
并且
因此
但是
C

因为
甚至
因此

D
因此
如果
并且
因为

【答案】C
【解析】根据前后语境分析①空表转折,应用“而”。②空是对“要脚踏实地,严肃认真”的原因的解释,因此用“因为”。③空后的内容是更严重的后果,表示更深的程度,应用“甚至”。④空后的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一个总结,所以用“因此”。⑤空表假设,应该用“若”。
10.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籍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
)是呐喊,(
)当然须听将令的了,(
)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
)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A.虽然
所以
因此
由于
B.虽然

而且
因为
C.既然
所以
并且
由于
D.既然

所以
因为
【答案】D
【解析】依据“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可知,作者用曲笔的原因是“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结论在前、原因在后时,表原因只能用“因为”,因为“由于”表原因时要放在句子前部分分句中,故排除AC。又因为“虽然”,常与“但是”相搭配,共同表达转折关系。而“既然”常与“就是”搭配,表达承接关系。句中“是呐喊”与“当然须听将令的了”之间不构成转折关系,故排除B。
PAGE
1第二讲 正确使用虚词
虚词在语言中起着“经络”的作用,虽然数量比实词少得多,但使用频率却很高。虚词往往没有实在意义,使用十分灵活。要想准确辨析或使用虚词,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讲练结合:从五个方面辨析虚词
(一)关注词性
【释义】
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只有把握了词性,才能准确使用。
【示例】
“固然”和“诚然”都可充当副词,但“固然”还可充当连词,表示承认某种事实,引起下文转折,如“你的意思固然不错,但我觉得还有值得商榷之处”。与之相似的虚词混用情况有:必须(副词)——必需(动词)、特别(形容词、副词)——甚至(连词)等。
【跟踪训练】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2021·调研卷)许多私营企业在劳动合同中规定工人每天工作9个小时以上,________违反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
(2)(2021·模拟卷)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________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3)(2021·期末卷)一场胜利,让恒大刷新了中国足坛的诸多纪录,但相较于恒大的野心,这一切才________开始。
A.公然 
偶尔 
刚刚  
B.公开 
偶然 
刚刚
C.公开 
偶尔 
刚才
D.公然 
偶然 
刚才
(二)关注搭配
【释义】
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换用。在辨析虚词时,要结合句中出现的词语,看清是不是成套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搭配关系。一些虚词如有多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
【示例】
“不是……而是……”表并列,“不是……就是……”表选择,“不但……而且……”表递进等。
【跟踪训练】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2021·模拟卷)久在南国,我已切身感受到江南文化的典雅和细腻,然而________江南绿油油的稻田多么迷人,我也不能忘掉西藏的青稞。
(2)(2021·监测卷)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________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的快速提升。
(3)(2021·摸底卷)生态走廊如果建立得当,能够在不影响人类居住区域的前提下将隔离的栖息地连接起来,________将大大提升野生动物种群的稳定性。
A.不管 
虽然 
从而
B.尽管 
即使 
从而
C.不管 
即使 
那么
D.尽管 
虽然 
那么
(三)关注语气
【释义】
从语气角度辨析,主要是指关注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
【示例】
“难道”与“莫非”,前者是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是不如前者强烈。如:
过去有多少难关都闯过来了,难道不能克服眼前的这点困难吗?
今天他没来,莫非生病了不成?
【跟踪训练】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2021·调研卷)他是刚进车间的新工人,做起活来________慢一些。
(2)(2021·模拟卷)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________学习外语呢?
(3)(2021·联考卷)去图书馆,________去电影院?他一时拿不定主意。
A.未免 
何况 
或者
B.不免 
何况 
还是
(四)关注关系
【释义】
虚词有用来表明或强化词语之间、短语之间和句子之间的关系的作用,所以可以通过辨析词语、句子之间的关系辨析虚词使用是否恰当。
【示例】
“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下文常用“就”或“便”呼应),后者所强调的是必要条件(下文常用“才”或“方”呼应)。
【跟踪训练】
4.(2021·摸底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________他们从你身边走过________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________你还不引人注目。而________你长成一株大树,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
A.虽然  甚至  因为  如果
B.虽然  或者  除非  只有
C.即使  或者  除非  只有
D.即使  甚至  因为  如果
(五)关注位置
【释义】
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不能随意摆放,要符合词语的使用习惯。
【示例】
有的关联词语只能用于前一分句,比如“由于”;有的关联词语只能用于后一分句,比如“却”“然而”“至于”“以致”。
【跟踪训练】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2021·联考卷)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________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做最后决定。
(2)(2021·调研卷)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________从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3)(2021·诊断卷)朝鲜说,有关定期举行离散家属团聚活动的问题是涉及人道主义的重大事宜,________目前的朝韩关系,这并不是可以通过朝韩红十字会之间的协商来解决的问题。
A.至于 
以致 
基于
B.由于 
以至 
基于
C.由于 
以致 
鉴于
D.至于 
以至 
鉴于
【对点训练】
1.填入下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的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报热门专业,理由是能学以致用,
是一种误解。学以致用的真正含义是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
不是看什么东西有用才决定去学。摒弃功利性
使人抱着乐观的态度去学习;
有用才去学习会使人产生心理负担
总要担心以后会不会真的有用。抱着功利之心去挑选专业,往往会牺牲自己真正的兴趣,
毕业后谋到了不错的职位,也不一定就工作得很开心。
A.其实这


确定
所以
/
B.这其实
/

认为
因为
即使
C.实际上


/
可能
就是
D.这
当然
就是
如果
/
虽然
2.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到现在为止所知道的大部分基因,
不是全部与疾病有关的某个基因存在方式——等位基因,对人类的生存
是有意义的,特别是常染色体隐性的那些疾病的有关基因
如此。那些遗传患者为人类承担了难以避免的痛苦,他们
应受到我们的尊敬与照顾,他们同样为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A.只要

尤其

B.如果

尤其

C.只要

因为

D.如果

因为

3.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都知道,著名的化学家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这一伟大的发现,完全是
她坚持不懈努力的精神,
才能发现放射性元素镭,
她有了这个伟大的成就后,她完全可以拿着奖金过幸福的生活,
,她不但没有只顾自己享乐,
把奖金全部捐献给了慈善机构。
A.由于
因此
一旦
/
并且
B.因为
所以
/
可是
而且
C.由于
因此
/
尤其
并且
D.因为
所以
一旦
然而
而且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①《贞观政要》确立“以公平为规矩,以仁义为准绳”的择官准则,强调仁义道德在选贤任能中的重要作用,在提拔、任用官员时
比较注重对官员的官德考察。
②根据国内外需要和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现阶段
要不要坚持“贸易顺差——资本流出”的人民币国际化实现路径呢?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科学精神,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这是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是当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时,更应强调这一点。
A.往往
毕竟
十分
B.往往
究竟
尤其
C.常常
究竟
十分
D.常常
毕竟
尤其
5.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到现在为止所知道的大部分基因,
不是全部与疾病有关的某个基因存在方式——等位基因,对人类的生存
是有意义的,特别是常染色体隐性的那些疾病的有关基因
如此。那些遗传患者为人类承担了难以避免的痛苦,他们
应受到我们的尊敬与照顾,他们同样为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A.只要

尤其

B.如果

尤其

C.只要

因为

D.如果

因为

6.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为什么大多数纸质书是长方形?你

以为是出于人类工程学的原因——这样比较便于手持、携带和存放。

,按照《书》的作者基思·休斯敦的看法,采用这种形状是

奶牛、山羊和绵羊是长方形的。2000年前,当现今属于土耳其西部的帕加马的抄写员不再用莎草纸书写,

开始使用羊皮纸时,他们

创造了一种出版模式——一种可怕的模式,因为“羊皮纸以一头小牛、一只羊羔或者一个孩子的死亡为起点,是一个血腥、漫长、有形的过程的最终产品”。《书》以埃及人5
000年前发明莎草纸为开端,追溯了这种圣物的历史,

在这个过程中讲述了大量类似的生动内容。






A
可能
而且
因为


然而
B
肯定
但是
进而

/
可能
C
必然
然而
/


/
D
可能
但是
因为


并且
7.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以史为鉴,

包括汲取世界上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历史营养,

,更直接、有效的是从中国自己的历史中汲取营养。这是

中华传统文化有些元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体现于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之中。有些文化传统看似中断,

并未消亡,

激活,仍能发挥重要作用。任何历史研究都不是纯粹的,发思古之幽情,其立足点是现在,研究对象是过去,

面向的是未来。






A
自然
但是
由于
/
虽然

B
/
只是
因为
其实
一旦
/
C
当然
但是
因为
其实
一旦

D
/
因此
由于
/
如果

8.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

离不开酒。

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

唐代文人之醉酒,

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

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

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






A
总是
既然

/
但是
从而
B

与其
所以
虽然
反而
/
C
可是
倘若
那么

/
所以
D

如果
/
固然
而且
所以
9.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创新的行为要在脚踏实地中稳中求进。创新的想象可以海阔天空,__①__一旦付诸实践,就要脚踏实地、严肃认真,__②__稍有不慎,就可能带来较大损失,__③__在战场上严重失利。__④__创新要坚持稳中求进,要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全面考虑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稳”是前提,“进”是目的。保持稳妥是为了更好地进取。__⑤__只求稳不求进,就成了“空想家”。





A
因此
如果
甚至
因为
但是
B

因为
并且
因此
但是
C

因为
甚至
因此

D
因此
如果
并且
因为

10.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籍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
)是呐喊,(
)当然须听将令的了,(
)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
)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A.虽然
所以
因此
由于
B.虽然

而且
因为
C.既然
所以
并且
由于
D.既然

所以
因为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