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电荷
课后作业
1、在医疗手术中,为防止麻醉剂乙醚爆炸,地砖要用导电材料制成,医生和护士要穿由导电材料制成的鞋子和外套,一切设备要良好接地,甚至病人身体也要良好接地,这样做是为了( )
A.
除菌消毒
B.
消除静电
C.
利用静电
D.
防止漏电
2、一个带电的泡沫小球靠近另一个不带电的泡沫球,两球会(
)
A.
相互吸引在一起
B.
先吸引接触后分开
C.
相互靠近一点后分开
D.
相互排斥
3、一验电器原来带有一定量的电荷,将一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验电器,则关于验电器箔片张角的变化,下列哪些是不可能的( )
A.
张角变大
B.
张角变小
C.
张角先变大后变小
D.
张角先变小后变大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然界存在有三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和元电荷
B.
元电荷是最小电荷量,又称“基本电荷量”
C.
油滴所带的电荷量可能是
D.
法国物理学家库仑最早用油滴实验精确地测出了元电荷的数值
5、如图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中能使两球仍都带电的是( )
A.
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
B.
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
C.
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个球,再把两球分开
D.
先使一球瞬间接地,再移走棒
6、静电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我国早在西汉末年已有对静电现象的记载,《春秋纬?考异邮》中有“玳瑁吸衣若”之说,请判断下列是否属于静电现象。(若是,在括号内画“√”,若不是,在括号内画“×”)
(1)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吸起纸屑______;
(2)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球附近,两者相互吸引______;
(3)从干燥的地毯走过,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______。
7、已知验电器带上正电荷后,验电器上的金箔张开了一定角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用另一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箔张角更大,则可以判定带电体一定带正电
B.
如果用另一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箔张角变小,则可以判定带电体一定带负电
C.
如果用另一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箔张角先变小后变大,则可以判定带电体一定带负电
D.
如果用另一导体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金箔张角变小,则可以判定导体一定带负电
8、静电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下列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
A.
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吸起纸屑
B.
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球附近,两者相互吸引
C.
小线圈接近通电线圈过程中,小线圈中产生电流
D.
从干燥的地毯走过,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
9、关于点电荷和元电荷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点电荷和元电荷都是指电量小体积小的带电体
B.
点电荷带电量通常取
e=1.60×10-19
C
C.
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也能看成是点电荷,带电量可以是
4.0×10-17
C
D.
电荷量
e
的数值最早是由科学家库仑用实验测得的
10、如图所示,两个不带电的导体和,用一对绝缘柱支撑使它们彼此接触。把一带正电荷的物体置于附近,贴在、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 )
A.
此时带正电,带负电
B.
此时、都带负电
C.
移去,贴在、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
D.
先把和分开,然后移去,贴在、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
1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有( )
A.
将被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
B.
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线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
C.
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有许多细微的脏物
D.
把钢针沿着磁铁摩擦几次,钢针就能吸引铁屑
12、用金属箔做成一个不带电的圆环,放在干燥的绝缘桌面上。小明同学用绝缘材料做的笔套与头发摩擦后,将笔套自上向下慢慢靠近圆环,当距离约为时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如图所示。对上述现象的判断与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笔套与头发的接触使笔套带电
B.
笔套靠近圆环时,圆环上、下部感应出异号电荷
C.
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的过程中,圆环所受吸引力大于圆环的重力
D.
笔套碰到圆环后,笔套所带的电荷立刻被全部中和
13、两个原来不带电的金属球B、C接触放置,将带负电的A球靠近B球(不接触),则( )
A.
球将带正电
B.
C球不带电
C.
用手摸一下B球,B球不再带电
D.
将B、C分开,移走A,再将B、C接触,B球带正电
14、如图所示,照片展示了一个静电实验现象,该女士的头发因带电后竖起、散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头发间的静电引力
B.
头发间的静电斥力
C.
头发与地面间的静电斥力
D.
头发与金属球间的静电引力
15、图甲是一个原先不带电的导体,图乙中C是靠近图甲中导体的带正电的导体球,若用绝缘工具沿图示某条虚线将导体切开,将导体分为A、B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的数值分别为QA、Q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沿虚线d切开,A带负电,B带正电,且QA>QB
B.
只有沿虚线b切开,才有A带正电,B带负电,且QA=QB
C.
沿虚线a切开,A带正电,B带负电,且QA<QB
D.
沿任意一条虚线切开,都有A带正电,B带负电,且QA=QB
相同的金属小球M、N,带电量分别为和.两球接触后分开,M、N的带电量分别为(
)
A.
B.
C.
D.
17、带电微粒的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
A.
B.
C.
D.
18、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导体内总有电荷,而绝缘体内没有电荷
B.
若物体不带电,则物体内没有任何电荷
C.
物体中总有电荷,若不带电是因为它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电量大小相等
D.
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只产生正电荷而不产生负电荷
19、有A、B、C三个塑料小球,A和B,B和C,C和A间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A带正电,则(
)
A.
B、C球均带负电
B.
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
C.
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一个不带电
D.
B、C球都不带电
20、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不可能是(
)
A.
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B.
带有等量同种电荷
C.
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
D.
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9-1
电荷
课后作业
1、在医疗手术中,为防止麻醉剂乙醚爆炸,地砖要用导电材料制成,医生和护士要穿由导电材料制成的鞋子和外套,一切设备要良好接地,甚至病人身体也要良好接地,这样做是为了( )
A.
除菌消毒
B.
消除静电
C.
利用静电
D.
防止漏电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良好接地,目的是为了消除静电,这些要求与消毒无关,而因静电而产生爆炸,因此不可能是这样,静电会产生火花、热量,麻醉剂为易挥发性物品,遇到火花或热源便会爆炸,就象油罐车一样,在运输或贮存过程中,会产生静电,汽油属于易挥发性物品,所以它的屁股后面要安装接地线(软编织地线),以防爆炸,麻醉剂与之同理。
故选B。
2、一个带电的泡沫小球靠近另一个不带电的泡沫球,两球会(
)
A.
相互吸引在一起
B.
先吸引接触后分开
C.
相互靠近一点后分开
D.
相互排斥
【答案】B
【解析】带电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两球会先吸引。接触后电荷重新分布,两球带同种电荷排斥分开。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一验电器原来带有一定量的电荷,将一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验电器,则关于验电器箔片张角的变化,下列哪些是不可能的( )
A.
张角变大
B.
张角变小
C.
张角先变大后变小
D.
张角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C
【解析】ABD.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验电器带有电荷,但电性、电荷量大小未知。若验电器带正电,玻璃棒靠近后验电器箔片张角会增大;若验电器带负电,且电荷量较大,则验电器箔片张角会减小;若验电器带负电,且电荷量较小,则验电器箔片张角会先变小后变大,故A、B、D有可能。
C.任何情况都不会出现验电器箔片张角先变大后变小的情况,故C不可能。
本题选择不可能,故选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然界存在有三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和元电荷
B.
元电荷是最小电荷量,又称“基本电荷量”
C.
油滴所带的电荷量可能是
D.
法国物理学家库仑最早用油滴实验精确地测出了元电荷的数值
【答案】B
【解析】A.自然界存在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元电荷是指最小的电荷量,不是电荷,故A错误;
B.元电荷是最小电荷量,又称“基本电荷量”,故B正确;
C.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所以油滴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是,故C错误;
D.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最早用油滴实验精确地测出了元电荷的数值,故D错误。
故选B。
5、如图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中能使两球仍都带电的是( )
A.
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
B.
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
C.
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个球,再把两球分开
D.
先使一球瞬间接地,再移走棒
【答案】ACD
【解析】A.靠近两不带电的导体球后,由于静电感应,所以甲球带正电,乙球带负电,先把两球分开后,再移走棒,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静电作用还存在,所以最后甲球仍带正电,乙球仍带负电,A正确;
B.如果先移走棒,静电作用消失,甲、乙上的电荷重新中和,所以再分开两小球,此时都不带电,B错误;
C.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球,则根据接触起电原理,甲、乙都会带上负电荷,所以把两球分开后,两导体球仍带负电,C正确;
D.先使一球瞬间接地,再移走棒,甲、乙两球都带正电荷,D正确。
故选ACD。
6、静电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我国早在西汉末年已有对静电现象的记载,《春秋纬?考异邮》中有“玳瑁吸衣若”之说,请判断下列是否属于静电现象。(若是,在括号内画“√”,若不是,在括号内画“×”)
(1)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吸起纸屑______;
(2)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球附近,两者相互吸引______;
(3)从干燥的地毯走过,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______。
【答案】
(1).
√
(2).
√
(3).
√
【解析】(1)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吸起纸屑,是因为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故正确;
(2)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球附近,两者相互吸引,是因为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故正确;
(3)从干燥的地毯走过,摩擦起电,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是因为手与金属间放电产生的,故是静电现象,故正确。
7、已知验电器带上正电荷后,验电器上的金箔张开了一定角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用另一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箔张角更大,则可以判定带电体一定带正电
B.
如果用另一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箔张角变小,则可以判定带电体一定带负电
C.
如果用另一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箔张角先变小后变大,则可以判定带电体一定带负电
D.
如果用另一导体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金箔张角变小,则可以判定导体一定带负电
【答案】AC
【解析】A.验电器上带正电荷后,验电器上的金箔张开一定角度,如果用另一个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箔张角变大,说明电荷量变大,则带电体一定带正电,故A正确;
B.如果用另一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箔张角变小,则带电体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带正电,但电荷量较小,故B错误;
C.如果用另一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箔张角先变小后变大,则可以判定带电体带负电,接触时电荷量先中和后平分,故C正确;
D.如果用另一导体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金箔张角变小,则导体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故D错误;
故选AC。
8、静电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下列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
A.
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吸起纸屑
B.
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球附近,两者相互吸引
C.
小线圈接近通电线圈过程中,小线圈中产生电流
D.
从干燥的地毯走过,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
【答案】C
【解析】梳子与头发摩擦会产生静电,吸起纸屑,是静电现象,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附近,两者相互吸引属于静电感应现象,是静电现象,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小线圈接近通电线圈过程中,小线圈中产生电流属于电磁感应现象,不属于静电现象.故C正确.从干燥的地毯上走过,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是由于摩擦会产生静电,也是静电现象,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本题选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故选C.
点睛:静电是因为摩擦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平时所见到的摩擦起电现象都是一种静电现象.如:塑料的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的时候,头发和梳子会粘在一起,而且会产生噼啪的响声;玻璃棒和丝绸摩擦,用玻璃棒可以吸引碎纸片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毛皮和橡胶棒摩擦也产生静电,现象和上面一样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注意闪电不属于静电,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正负电子引诱,而产生的放电现象.
9、关于点电荷和元电荷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点电荷和元电荷都是指电量小体积小的带电体
B.
点电荷带电量通常取
e=1.60×10-19
C
C.
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也能看成是点电荷,带电量可以是
4.0×10-17
C
D.
电荷量
e
的数值最早是由科学家库仑用实验测得的
【答案】C
【解析】A.元电荷是指最小的电量单位;而点电荷是指只有当带电体所带电量与所研究的问题相比可忽略不计时,才可看做点电荷,不一定是电量小体积小的带电体都可看做是点电荷,选项A错误;
B.元电荷e=1.60×10-19
C,选项B错误;
C.体积很大的带电体所带电量与所研究的问题相比可忽略不计时,也能看成是点电荷;带电体所带电量都是1.60×10-19
C的整数倍,则带电量可以是
4.0×10-17
C,选项C正确;
D.电荷量
e
的数值最早是由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选项D错误;
故选C.
10、如图所示,两个不带电的导体和,用一对绝缘柱支撑使它们彼此接触。把一带正电荷的物体置于附近,贴在、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 )
A.
此时带正电,带负电
B.
此时、都带负电
C.
移去,贴在、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
D.
先把和分开,然后移去,贴在、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
【答案】C
【解析】AB.带正电的物体置于附近时,由于静电感应,带上负电,带上正电,故AB错误;
C.移去后,由于电荷间相互作用,重新中和,恢复电中性状态,两金属箔均闭合,故C正确;
D.先把和分开,则带负电,带正电,移去后,电荷不能再进行中和,两金属箔仍然张开,故D错误。
故选C。
1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有( )
A.
将被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
B.
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线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
C.
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有许多细微的脏物
D.
把钢针沿着磁铁摩擦几次,钢针就能吸引铁屑
【答案】D
【解析】A.将被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属于摩擦起电,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线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属于摩擦起电,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有许多细微的脏物,属于摩擦起电,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把钢针沿着磁铁摩擦几次,钢针就能吸引铁屑是因为被磁化了,不是摩擦起电,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12、用金属箔做成一个不带电的圆环,放在干燥的绝缘桌面上。小明同学用绝缘材料做的笔套与头发摩擦后,将笔套自上向下慢慢靠近圆环,当距离约为时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如图所示。对上述现象的判断与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笔套与头发的接触使笔套带电
B.
笔套靠近圆环时,圆环上、下部感应出异号电荷
C.
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的过程中,圆环所受吸引力大于圆环的重力
D.
笔套碰到圆环后,笔套所带的电荷立刻被全部中和
【答案】BC
【解析】A.笔套与头发的摩擦使笔套带电,故A错误;
B.带电的笔套靠近圆环时,圆环上、下部感应出异号电荷,故B正确;
C.当距离约为时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是因为圆环所受吸引力大于圆环的重力,故C正确;
D.笔套碰到圆环后,笔套所带的电荷没有被中和,笔套还带电,故D错误。
故选BC。
13、两个原来不带电的金属球B、C接触放置,将带负电的A球靠近B球(不接触),则( )
A.
球将带正电
B.
C球不带电
C.
用手摸一下B球,B球不再带电
D.
将B、C分开,移走A,再将B、C接触,B球带正电
【答案】A
【解析】AB.带负电的A球靠近B球(不接触),由于静电感应而使B球带正电,C球带负电,故A正确,B错误;
C.人体是导体,用手摸一下B球,B球与人体、地球构成整体,大地是远端,带负电,B球是近端,带正电,故C错误;
D.将B、C分开,移走A,B球带正电,C球带等量的负电,再将B、C接触,C上的负电荷转移到B上,从而使B、C都不带电,故D错误。
故选A。
14、如图所示,照片展示了一个静电实验现象,该女士的头发因带电后竖起、散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头发间的静电引力
B.
头发间的静电斥力
C.
头发与地面间的静电斥力
D.
头发与金属球间的静电引力
【答案】B
【解析】由于人的身体也可导电,当我们用手轻碰带有静电的储能金属球时,电荷便传到我们的身体上。而因为头发上的静电互相排斥,头发便竖立起来。
故选B。
15、图甲是一个原先不带电的导体,图乙中C是靠近图甲中导体的带正电的导体球,若用绝缘工具沿图示某条虚线将导体切开,将导体分为A、B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的数值分别为QA、Q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沿虚线d切开,A带负电,B带正电,且QA>QB
B.
只有沿虚线b切开,才有A带正电,B带负电,且QA=QB
C.
沿虚线a切开,A带正电,B带负电,且QA<QB
D.
沿任意一条虚线切开,都有A带正电,B带负电,且QA=QB
【答案】D
【解析】由于静电感应使A部分带正电,B部分带负电,导体原来不带电,只是在C中电荷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向B部分移动,使B部分带负电,A部分带正电.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知,A部分减少的电子数目和B部分增加的电子数目相同,所以从不同位置切开时,均有QA=QB.
A.沿虚线d切开,A带负电,B带正电,且QA>QB,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只有沿虚线b切开,才有A带正电,B带负电,且QA=QB,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沿虚线a切开,A带正电,B带负电,且QA<QB,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沿任意一条虚线切开,都有A带正电,B带负电,且QA=QB,与结论相符,选项D正确;
相同的金属小球M、N,带电量分别为和.两球接触后分开,M、N的带电量分别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接触,电荷先中和后均分,故:
,
故选D.
17、带电微粒的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
A.
B.
C.
D.
【答案】B
【解析】最小的电荷量是1.6×10-19C,我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任何物体的带电量都是元电荷或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A.是1.6×10-19C的2倍,故A可能,不符合题意.
B.-6.4×10-20C不是1.6×10-19C的整数倍,故B错误,符合题意;
C.-1.6×10-18C是1.6×10-19C的10倍,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4.0×10-17C是1.6×10-19C的250倍,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8、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导体内总有电荷,而绝缘体内没有电荷
B.
若物体不带电,则物体内没有任何电荷
C.
物体中总有电荷,若不带电是因为它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电量大小相等
D.
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只产生正电荷而不产生负电荷
【答案】C
【解析】A.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所以物体中总有电荷。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在于自由电荷的多少。A错误;
BC.物体不带电,是物体内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电量大小相等,无净电荷,呈中性。不是没有电荷,B错误,C正确;
D.摩擦使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得到电子带负电。D错误;
故选C。
19、有A、B、C三个塑料小球,A和B,B和C,C和A间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A带正电,则(
)
A.
B、C球均带负电
B.
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
C.
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一个不带电
D.
B、C球都不带电
【答案】C
【解析】塑料小球属于轻小物体,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因为两个不带电的小球不会相互吸引,所以B、C中只能有一个不带电,而另一个要与带正电的A相互吸引所以另一个只能带负电,C正确.
20、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不可能是(
)
A.
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B.
带有等量同种电荷
C.
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
D.
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答案】A
【解析】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等量同种电荷,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仍带等量同种电荷,存在排斥力,故B可能.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不等量异种电荷,小球接触后电荷先中和再平分,带上等量同种电荷,存在排斥力,故C可能.原来的其中一个带电,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电荷平分,带上等量同种电荷,存在排斥力,故D可能.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等量异种电荷,接触后电荷完全中和,两球均不带电,不存在排斥力,故A不可能.
(
第
1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