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
2.过程与方法
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教学重点
能通过不同方式的读,理解体会诗意,感悟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难点
能在不断的补白过程中感悟作者内心,理解人物品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谈话(播放歌曲《送别》)
1.师谈话:一首《送别》唱出了多少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啊!离别自古以来就是最永恒、最凄美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挥毫泼墨,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唐代大文豪王昌龄也不例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师板书题目,学生齐读诗题请,并说说通过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谈感受。
资料补充:辛渐是王昌龄的同乡,这次是要送好友辛渐回他们的故乡去。
二、了解诗人
(出示王昌龄像)师:瞧!这位头戴乌纱,身穿锦袍,面目慈祥,精神矍铄的老人就是诗人王昌龄,通过课前预习,大家搜集了他的相关资料,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师补充诗人简介)
三、古诗学习
(一)熟读古诗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诗,师行间指导诗的朗读。
2.同桌互读,读出诗的节奏,韵律美。
3.指名朗读,教师点评,并进行范读。
指导读法:我们读古诗文,光有节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读出自己的体会与感受来。(再次练习朗读)
(二)学习前两句
师:同学们,我们在朗诵这首诗的前两句的时候,从字面上,你有没有发觉,诗人是写了两个时间段的情景。指名回答,明确:一是“夜”、一是“平明”。
师:真有一双慧眼。这说明诗人作诗时注意了时间上的承接 。那么夜晚是不是有皎洁的月光,闪烁的繁星,迷人的夜色呢?
生:没有。师:有的是什么?生:雨、寒雨、连江的寒雨。
师:什么季节的雨称之为“寒雨”?生:秋天的雨,有人说一阵秋雨一阵寒。师:连江的雨,说明雨大不大?生:满江的雨很大。
师:你有怎样的感受?生:秋风萧瑟,秋雨连绵,让人不禁产生一丝寒意,也让诗人倍感凄凉。
师:自古逢秋悲寂寥。尤其是在夜晚下这样的雨,更是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凄凉气氛。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无边无际的愁网。真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的烟雨之中,更沁透两个离人的心头。第二天清晨,诗人迎着那萧瑟的秋风,伴着那丝丝的寒意,去江边送别友人,他的内心有着怎样的感受呀?
生:孤独、寂寞、伤心、悲伤、愁苦、孤寂、凄凉……
再读诗句体会诗人内心的寒意。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此时流水无语,群山无言,真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啊!正如诗人所写“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诗人看雨,是如此的寒冷,就连江中静立的楚山也是如此的孤寂。谁又能理解诗人那颗酸楚的心呢?插入讲解(课件出示补充资料:王昌龄曾在朝廷为官,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却屡遭奸佞小人诋毁诬陷,两次贬官,开元二十七年,被贬为江宁丞,开元二十九年,又被贬到非常偏僻的龙标作县尉,但始终不肯向恶势力屈服,顽强斗争,直到最后“安史之乱”时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终年不到六十岁,他一生壮志未酬,这首诗是他第二次遭贬时所作。)
师:世态的炎凉,朝廷的不公,仕途的坎坷,使他更觉寒心啊,朋友的离去更让他觉得孤立无援,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一起去感受作者那种复杂的内心。(齐读“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三)、学习后两句。
师:天亮了,这对好友就要分别了。如果是你,会让友人给你的家人带什么话呢?生交流发言。
师:但是诗人王昌龄却是只是嘱托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生答)一片冰心在玉壶。”(出示后两句诗)
师:芙蓉楼一别之后,辛渐即将回到洛阳,见到家乡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年迈的双亲、结发妻子、兄弟姐妹、友人)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他为什么不回来?是否吃饱穿暖?他究竟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屡遭贬谪?)
师: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只让辛渐告诉家人生答“一片冰心在玉壶。”(出示玉壶理解诗意)
师:多么正直的人,多么高洁的心啊!(板书:高洁)
引读:所以当年迈的双亲问他:你会因横遭诽谤非议而改变志气吗?王昌龄会坚定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当结发的妻子问他:你会因为处境艰难而向恶劣的环境屈服吗?王昌龄会深情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当亲密的兄弟问他:你会因为官场的坎坷遭遇而改变自己的气节,同流合污吗?王昌龄会坚决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当情深意重的友人问他:你会因为遭到贬谪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吗?王昌龄依然会豪迈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王昌龄一遍又一遍地在心底里呐喊:(师引生读)“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于是,在那长亭外,瑟瑟秋风中,我们听到了这样一句话(生):“————”。(师)那是他对家人如冰心玉壶般一览无余的爱啊!
师:在那古道边,萋萋芳草地上,我们听到了同样一句话(生):”————。”(师)那是他对朋友如冰心玉壶般纯真的情啊!
在那一叶小舟上,茫茫沧海边,我们也听到了那句话(生):————。”(师)那是他对朝廷如冰心玉壶般清澈见底的忠心啊!
师:没有了对亲人的竹报平安,也没有了封封家书中字斟句酌的牵挂,千言万语化作临别时的一句叮咛:“————。”学生再次激情补白。(古诗后两句。)
师总结:是的,他要让那些恶势力知道,即使遭遇再多的坎坷与磨难,他都不会屈服,自己依然冰清玉洁,保持着自己的信念。
(四)归纳主题。
师:《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一孤一寒,烘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凄寒孤寂之情,用“一片冰心在玉壶”表明了诗人高洁的操守。同时“一片冰心在玉壶”也成为了全诗的主旨所在,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句。
(五)欣赏并学唱。
师:好诗不仅让人百读不厌,而且还让很多曲作者迷恋,王昌龄的这首诗也被谱成了曲,经许多人传唱。你们想听吗?让我们跟随着这悠扬的乐曲来唱一唱这首诗。(播放古诗新唱)
四、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王昌龄写的《芙蓉楼送辛渐》其实共有两首,这节课学的是其中一首,描写的是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出示诗句“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描写的是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我们来读一读。(生读)从“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又再一次道出了诗人的孤寂之情。但不管环境怎样恶劣,内心怎样孤寂,始终改变不了诗人的高洁情操,因为他始终能做到:“一片冰心在玉壶”。
2、师配乐解说: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行,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写诗给自己的朋友。所以,送别诗就应运而生,孩子们,你们还知道哪些送别诗?课件补充送别诗。《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六、作业
1、背诵古诗《芙蓉楼送辛渐》。
2、阅读《唐诗三百首》。
板书设计
芙 蓉 楼 送 辛 渐 唐 王昌龄(送别诗)
寒 孤
冰心 玉壶
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