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圆的周长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过程与方法: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探索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3、情感态度于价值观: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准备:圆片、铁圈、绳子、直尺。
教学方法:观察、演示、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设疑激趣
出示教材中的情景图:
1.图片介绍了两个小朋友骑自行车外出郊游的情景。同学们观察一下,他们骑得自行车的型号有什么特点?(一个车轮大一个车轮小)
2.车轮转动一周,谁的车走得远?为什么?
(车轮大的转动一周走的距离远。)
教师介绍:车轮转动一周所走的距离是车轮的周长
3.车轮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呢?(学生猜测)
它的周长到底与什么有关系呢,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索一下。
引导探索,自主建构
在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很多,车轮拿在我们课上来研究起来比较困难,那么我们就用硬币来代替车轮,进行一下研究。
探究圆的周长(学生活动)
测量方法
师:老师给每个组都准备一枚硬币,一条线绳,同学们有自己准备了一套三角板和一个直尺。各小组各发挥你们的智慧,测量出这枚硬币的周长和直径。(小组活动)
以小组的形式交流:
生1:介绍绕绳法时,教师板书:绕绳法
生2:介绍滚动法时 教师板书:滚动法
(2):估算一下周长除以直径大约是多少?
刚才是我们估算的结果,数学的知识要求严谨性,光估算可不行,我们的亲自来验证一下。
2.探究公式
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用刚才测量硬币的方法测量纸片的周长和直径,并按要求填写在记录表中。可以使用计算器,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小组合作)完成小研究
小研究
测量物 周长 直径 周长 ÷ 直径
1号
2号
3号
通过测量和计算,我们发现了
小组汇报:整个小组上台展示,如果可以用投影仪展示。
预设:
教师介绍:同学们的研究结果已经接近数学家的结果了,其实,早就有人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间的关系了,任何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一个国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 π 表示。
经过周密的计算,有知道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3.141592653………….现在借助于超级计算机,人们已经得到了圆周率的2061亿位的精度。
拓展知识:84页,兔博士网站。
通过读这段话你有什么想法吗?(我们中国人真是太伟大了。)
老师,也希望你们成为伟大的人。
3.得出公式
你现在能根据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来计算圆的周长了吗?
学生得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板书
如果有表示C周长,D表示直径,该这样表示它的周长呢?
C= πD
这下你会计算圆的周长了吧,只要测量出这个圆的直径或是半径就可以了。
我们学的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接下来我们就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应用拓展,巩固练习
1.镜面周长的问题
2小小法官我最棒
圆周率是一个近似数。( )
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
两个圆的周长相等,那么两个圆的半径就相等。( )
圆的半径扩大2倍,它的直径就扩大2倍。周长就扩大2倍. ( )
3我是小小神算手
4,我是小小探究者
四.自主反思,深入体验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你有什么收获?
(如果学生说的都是知识上的,让学生说说通过什么过程学会的。)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绕绳法: 圆周率: π ≈3.14
滚动法: 化曲为直 周长=圆周率×直径
C= πd
C=2 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