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花篮》教学设计
《编花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编花篮》,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通过准确咬字把握歌曲中的滑音、甩腔等音乐特点。
2、通过聆听和学唱,体验河南音乐的特点,能够对河南的音乐、自然及人文感兴趣。
3、通过贯穿于教学过程的音乐游戏,使学生了解音乐可以更好地表现游戏,在创编游戏中让学生明白音乐来自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大胆创造。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歌曲的旋律特点,歌词特点,把握好歌曲的风格特点。
多种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师生问好:同学们好,你好你好,老师你好!
2、谈话导入:
师:今天,能和大家一起上音乐课,老师十分高兴,为此老师特意准备了一个戏曲片段,请大家仔细聆听,然后告诉老师,这是哪个地方的什么剧种。
播放《花木兰》片段。
生:河南豫剧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就是河南豫剧,河南豫剧享誉全国,河南民歌也非常有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河南民歌--《编花篮》,
板书课题。
3、听音乐初步感知歌曲:初听歌曲,给你的感觉怎样?
生:高兴、活泼、开心、愉快......
你们想学这首歌吗?要想学唱这首歌曲,我们必须解决哪些问题?
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些问题非常有价值,这节课我们主要探究的问题是:
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
歌曲的内容是什么?
表达了什么感情?
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师巡视。
解疑合探
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全班合探,解决问题
师总结:
这首歌曲调欢快、活泼,描写的是一群姑娘上山采牡丹的喜悦心情,就让我们从朗读歌词中,感受姑娘们愉快高兴的心情吧!我们用歌词接龙的形式,老师示范,学生接读。
观察每句的最后一个字,有什么特点,一起读出来。
生:韵母都是an,押韵。
师:押韵是民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学唱歌曲:
用“LAN”音模唱,齐唱,抽测,反馈。师指导,强调声音位置,生再次模唱
你们觉得哪句最有特点?
生指出第一句和最后一句。第一句:前倚音,重点讲解。最后一句:衬词,课件上重点讲解。
师总结:地方方言对民歌风格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跟唱最有特色的这两句。
试着演唱歌曲第一段,找出歌词中哪句重复了两次,指明回答。师教唱旋律不一样的这两句,抽测,反馈。
找出与“南山开满红牡丹”旋律相同的一句,师指导,男生女生分别唱。
解决了这些问题,相信你们唱的一定比上次好!跟琴唱,齐唱
带感情唱,看谁能表现出河南戏曲风味。
学唱第二段歌词。师指导唱法:这首歌描写的是姑娘们上山采牡丹,所以我们要唱的轻巧些。两段连起来唱。
同学们,“洛阳牡丹甲天下”,你们想不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牡丹让姑娘们如此喜欢呢?播放牡丹图片。师:当你看到牡丹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美丽、娇艳、五彩缤纷……师:老师想用雍容华贵来形容它,看到如此美丽的牡丹,我都想用歌声赞美它了!师范唱。
我们一起来赞美牡丹花吧,师生合唱。师:这次老师真听出来你们喜欢牡丹花了,你们能把具有戏曲风味的歌曲唱的这么好,真不简单!
三、质疑再探
运用拓展
我们一起来听听另外两个版本的《编花篮》,看看他们的演唱形式、伴奏乐器有什么变化?
预设:加入了现代的元素,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觉.
我们也可以改变演唱方式,达到不一样的效果。 领唱
也可以加入伴奏乐器
师总结:今天学习的河南民歌《编花篮》,只是我国千万首民歌中的一首,我国的民族音乐丰富多彩,老师希望你们以后多多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
板书设计:
编花篮
1、情绪?
2、内容?
3、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