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13 12:0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时量:75分钟
总分:100分
第Ⅰ卷(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1.世界上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表明古代文明
A.相互学习、多元一体
B.创立制度、彼此借鉴
C.依据大河、农耕为主
D.相对独立、多元发展
2.古代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辉煌的文化成就。下列文化成就属于古代埃及的是
A.《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B.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C.发明了60进位制,用于测量土地
D.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
3.下列各项文化成就,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玛雅人知道20进制和“零”的概念
B.修昔底德被认为是“史学之父”
C.班图人发明“浮动园地”发展农业
D.特诺奇蒂特兰是印加帝国首都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A.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5.17世纪下半叶,东印度公司每年给查理二世10500英镑。正因为这样,查理二世登基次年(1662年),便扩大了东印度公司的特权:增加东印度公司可运往国外的黄金数量额,准予该公司在印度组建军队、修筑堡垒。不久,查理二世又授予东印度公司在印度设立造币厂的权利。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东印度公司的权利得到提升
B.国家力量推动早期殖民扩张
C.英国国王获得印度的统治权
D.英国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
6.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大量移民美洲,亚欧大陆的牲畜、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特产流入世界各地。同时,欧洲人也将疾病病原体带入美洲和大洋洲。上述现象说明
A.殖民掠夺残酷无情
B.先进思想观念传入美洲
C.世界走向整体发展
D.资本主义制度向外扩张
7.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欧洲的贸易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开始衰落,威尼斯、热那亚等地的商业中心地位先是被里斯本、塞维尔等城市取而代之,而伦敦、阿姆斯特丹更是后来居上,成为新的海上贸易中心。这一现象被称之为
A.价格革命
B.商业革命
C.三角贸易
D.世界市场形成
8.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该观点反映了牛顿力学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地心说”
B.摧毁了传统的宗教信仰
C.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D.推动了理性认识的发展
9.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把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复兴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B.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
C.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
D.传播人文主义的手段相同
10.“以法国为基地的许多知识分子发挥了欧洲史上史无前例的作用,他们引发新的思潮,开启新的学科,一方面发展理性的思维,另一方面容许不同的意见彼此辩论。”材料中“新的思潮”指
A.智者学派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11.“1787年美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的诞生。”这主要表明1787年宪法
A.正式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B.建立了有别于英国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C.强化了中央政府权力,巩固和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D.标志着美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的诞生
12.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之处是
A.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
B.都是自上而下的革命和改革
C.都是工业资产阶级领导
D.都使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3.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至19世纪中期,一系列工具机(机械制造装置,通常用于精密切削金属以生产其他机器)不仅被发明应用,而且能进行配套生产。这表明
A.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欧美主要国家展开
B.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全世界展开
C.第一次工业革命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D.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14.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1870年,洛克菲勒开始组建垄断组织——美孚石油公司。工厂制和垄断组织这两大生产组织形式都
A.推动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
B.推动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D.适应了电气化时代的需求
15.马克思说:“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景仰。”因为巴黎公社
A.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B.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
C.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世界政治历史舞台
16.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戒严,对此资产阶级的《新时代报》写道:“为什么要宣布戒严?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由此可见此时的俄国
A.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B.封建专制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
C.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
D.阶级斗争形势处于僵持的局面
17.以下是一战爆发前,三个欧洲国家不同的心态:甲国——仍然无法忘记在1870—1871年那场战争中所受的耻辱;乙国——对德国支持奥国这一点深感不安;丙国——怀疑任何一个可能会威胁到欧洲大陆权力平衡的国家。据此判断,甲、乙、丙对应的国家是
A.法、塞、德
B.法、意、英
C.德、法、英
D.法、俄、英
18.1917年,中国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一战。英招华工几乎全部被投放到前线,挖掘战壕、修筑工事、野战救护、掘埋尸体、清扫地雷、筑路架桥、解运粮草、装卸给养……但凡战争所需,几乎无处不往、无所不为。……法国军队总司令福煦也曾在给法国总理的信中写道:“(华工)是非常好的劳工,他们可以成为最好的士兵……”这说明中国参加一战的显著特点是
A.“以工代战”
B.文明出征
C.不参与战务
D.民间自发
19.下列人物中,被誉为“人民的良心”“美洲自由的标志”的是
A.卡德纳斯
B.桑地诺
C.玻利瓦尔
D.苏加诺
20.20世纪30年代,德、日法西斯势力上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过程中的相同点是
A.得力于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B.利用了经济危机引发的严重政治危机
C.依靠法西斯政党夺取政权
D.煽动民族复仇主义以获取广泛的支持
21.下列方框中文字为1942年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部分内容,据此判断,该宣言发表的影响是
①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
②刺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③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④确立了战后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22.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在《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中写道:“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争霸世界的目的。”这“两种武器”主要表现为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约组织的建立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和铁幕演说
C.北美自由贸易区和北约组织的建立
D.马歇尔计划和华约组织的建立
23.与下列宣传画报相关的主题分别是
A.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集团化
B.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
C.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集团化
D.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
24.21世纪初,美国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首次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并称为“金砖四国”。2005年,高盛集团又提出“新钻十一国”,包括埃及、韩国、墨西哥、尼日利亚等11国。2007年,日本学者门仓贵史提出“展望五国”概念,即越南、印度尼西亚、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这些新概念的不断出现表明
A.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危机
B.亚洲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崛起
C.新兴国家呈群体性崛起态势
D.国际格局中心转移到第三世界
第Ⅰ卷答题卡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第Ⅱ卷(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个小题,共52分,其中第25题22分,第26题14分、27题各16分)
25.(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买1908年政治总罢工。罢工几乎席卷全市所有的工矿企业、铁路部门和海港码头。六天里,工厂停工,商人关店,交通断绝,10余万工人和市民参加。罢工者还走上街头,举行抗议游行,并修筑街垒,与军警展开浴血战斗,有200多人被打死。这是印度工人阶级第一次政治性罢工,影响深远,被列宁誉为印度无产阶级成长的表现。
——摘编自黄心川《南亚大辞典》
材料二
我一贯的经验使我确信,除了真理没有其他的神。……非暴力植根于真理中,反之亦然。……我信仰世上各种伟大宗教的基本真理。……我还相信,如果我们能够阅读不同信仰的法典,并以这些宗教信徒的角度来理解经典,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根基都是一致的,每种宗教都能从其他宗教中获益。
材料三
英国首相艾德礼不得不于1947年2月20日宣布,至迟将于1948年6月把政权交给印度人。为了达到在撤走后仍能控制印度的目的,英国极力在由其一手造成的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两大教派政党对立的基础上,继续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极力在印度各民族、各教派、各党派之间制造矛盾,扩大分裂。1947年3月24日,蒙巴顿接替魏菲尔出任印度总督,6月3日发表了英国政府称之为“印度独立法”的新宣言,即“蒙巴顿方案”。
——摘编自《难灭的硝烟·世界战争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孟买政治总罢工的直接原因及历史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甘地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甘地思想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实践。(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蒙巴顿方案”的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8分)
2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冲击”“围攻”所对应的政策,分别指出这两种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举措并对此作简要评价。(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影响。(6分)
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初,大大小小国家的政治家们云集巴黎,磋商和平解决办法。虽然议事日程上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列入《凡尔赛和约》加以解决,但是有些问题到1923年仍为悬案。战后欧洲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一系列民族国家出现;法国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盟军占领了莱茵省,英法肢解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德国的力量遭受了削弱。在远东,日本将山东归还了中国,却接管了位于赤道以北的岛屿群。在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各国承认了太平洋和远东地区的领土现状,并同意根据相对标准来限制各自的作战舰队的规模,从而阻止了英、美、日三国的海军军备竞赛。因此,20世纪20年代初,国际体系已趋于稳定。所遗留的难题,现在都可以通过国际联盟来解决,尽管美国没有加入,国际联盟仍定期地在日内瓦举行会议。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在雅尔塔体制下,始终存在着美苏激烈的军事对抗。这种军事对抗和国际危机相联系,和局部战争相联系,和核战争相联系。该体制是一个对世界和平造成持久的、严重的威胁的国际体制。
——摘编自《“雅尔塔体系与战后世界格局”学术讨论会综述》
材料三
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斗争中,综合国力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中经济力量是国家实力的基础。拥有强大的经济技术力量是决定一国或国家集团能否成为世界一“极”的根本条件。世界格局多极化能否成为现实,既取决于世界各大力量中心的经济能否迅速发展,也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能否腾飞。
——摘编自马小军《当代世界多极化与国际社会新秩序》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名称及其特点。(8分)
(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有关史实说明你的理由。(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因素。(4分)
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B
A
C
B
C
B
D
B
D
C
A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B
C
D
A
B
B
C
A
D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个小题,共52分,其中第25题22分,第26题14分、27题各16分)
25.(1)原因: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提拉克。(2分)
意义:这次罢工成为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最高潮;表明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2分)
(2)思想:崇尚真理;实行非暴力抵抗;宗教宽容。(4分,任答两点即可)
实践: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手纺车运动;食盐进军;抗税斗争;绝食等。(6分,任答三点即可)
(3)背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印度民族、宗教矛盾重重;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的制定。(4分,任答两点即可)
内容:英国同意印度独立;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4分)26.(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2分)
举措: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2分)
评价: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分)
新经济政策固定粮食税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分)
(2)特点:政府主导(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2分,两点即可)
影响: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2分)
排斥市场经济,牺牲农民利益,农业长期落后;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僵化实行计划指令,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进一步发展。(2分,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27.(1)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2分)
特点:根据民族原则建国;建立国际组织协调国际关系;美日崛起;限制军备竞赛等。(6分,任答三点即可)
(2)参考答案一:不同意。
理由:在雅尔塔体系下,美苏实力相当,双方更多地以和平协商方式来处理矛盾;雅尔塔体系审判战犯,肃清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埋葬了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根源;联合国确立的“大国一致”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因此雅尔塔体系在“控制战争”,尤其是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分,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二:同意。
理由:雅尔塔体系是美苏相互妥协的产物,随着实力对比的变化及争夺世界霸权需要的推动,两国大搞军备竞赛,不断插手世界各地事务,导致大量局部战争的爆发,世界处于核战争的恐怖之中。因此雅尔塔体系对世界和平构成了极大威胁。(4分,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三:不完全同意(或该观点是片面的)。理由综合以上。(4分)
(3)因素: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和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美国实力衰退;社会主义阵营瓦解。(4分,任答4点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