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八年级下册10.3《“解剖”原子源》PPT课件1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10.3《“解剖”原子源》PPT课件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2-03-17 18:3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复习巩固:
1、化学的发展,到18世纪,人们已经认识到我们的世界是由 组成的。
2、分子非常的小,直径约为 。
分子
10-10m
3、历史在 中前进。
追随大师的脚步
重温科技发展的历程
一节课走过几个世纪
45分浓缩一门科学
物质
分子
人类探求真理的欲望总是没有止境的
分子还可以再分吗?分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物质
分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气原子和一个氧气分子组成的。金属分子是由一个金属原子组成的。一个铁原子就是一个铁分子。
比分子更小的微粒---------原子
物质
分子
原子

汤姆生(汤姆逊)
仔细研究了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射线是有带负电的微粒组成,也就是说原子中应该有这种东西,我们把它叫做电子
得出:
原子内部有电子
物质
分子
原子
电子

因为电子带负电,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所以在原子内部还应该有东西,带正电,在此基础上,汤姆生设想出原子内部的结构如图:
汤姆生原子结构示意图
人们形象的称为葡萄干面包或枣糕模型
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们进行了 粒子散射实验
卢瑟夫(E·Rutherford)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因为大部分粒子不受任何阻挡的穿过,说明原子内部很大部分是空的.
电子
原子核
物质
分子
原子
电子
原子核


随着历史的发展科技又前进了一大步:人们的认识深入到了原子内部。
另一个问题接着捆扰人们,原子核内部还有什么呢?
1920年,卢瑟夫便预言原子内部可能存在中性的粒子
1921年,卡文迪什实验室开始实验研究
1928年,玻特发现现象,1930年发表错误见解。
1932年,居里夫人发现现象,发表错误见解。
1932年,查得威克发现现象,发表正确见解,发现中子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原子结构图
1、原子中央有一个很小的核;电子在核外绕核旋转
2、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3、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与核外的电子数相等
物质
分子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中子
质子
紧接着,另一个问题又提上了人们的议程。
中子和质子是由夸克组成的,如图:中子是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质子是有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
物质
分子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中子
质子
夸克


微观世界的尺度
病毒
分子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中子
质子
夸克


10-7m
10-10m
10-14m
10-15m
<10-17m
10-10m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我们的世界了解了多少了 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物质的组成
2、请把下列物质按尺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细菌、夸克、质子、分子、原子、原子核
3、历史在 中前进。
电子是比分子、原子更小的微粒,质量为9.11×10-31Kg,半径小于10-14cm,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返回
质子:
氢原子的结构最简单,核外有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那么氢原子的原子核只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我们把它叫做质子。
返回
放射性:一些物质的原子核能够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的发射出α、β、γ 射线与一些其他粒子的现象。
放射性对人体有害。
人们可以利用放射性物质发出的α粒子作为子弹来轰击原子,当粒子的能量足够大时,可以把原子打碎;同样的道理,当粒子的能量更大时,可以把原子核打碎。科学家就是利用这种工具来研究的。
夸克的种类:
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粲夸克、顶夸克和底夸克,而且每种夸克还有3种颜色
夸克:一种德国面包的名字
1964年由盖耳曼提出。他考虑起自己的名声,为了不至于错下结论落人笑话,他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采用了美国作家乔伊斯在《芬尼根斯·韦克》一书中,为耍弄文字游戏而写的一句话;“三个夸克才顶得上一个马克。”因此,他就把这些假设中的更基本粒子半开玩笑地命名为“夸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