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19世纪晚期,内燃机被
(?http:?/??/?www.21cnjy.com?)安装在拖拉机、播种机、脱粒机等机械上。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田野的宁静气氛。内燃机还被美国人安装在联合收割机上,把谷物收割的速度提高了几十倍,后来又推广到世界各国。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www.21-cn-jy.com
A.美国人发明了内燃机
B.机器的噪声影响人们生活
C.内燃机推动工业生产
D.内燃机推进了农业机械化
【答案】D
【解析】材料“内燃机被安
(?http:?/??/?www.21cnjy.com?)装在拖拉机、播种机、脱粒机等机械上”“内燃机还被美国人安装在联合收割机上”,都是指内燃机在农业方面中的运用,促进了农业机械化进程,而不是推动了工业生产,故选D项,排除C项。内燃机是德国人发明的,而且材料也没有提到内燃机发明者,故排除A项;材料不是在说机器的噪声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而是说内燃机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故排除B项。www-2-1-cnjy-com
2、下图农业设备变迁说明(
)
A.农具的牵引动力革新
B.耕作方式逐步集体化
C.设施农业获得了大发展
D.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答案】A
【解析】铧式犁产生机械牵引,从传统的曲辕犁
(?http:?/??/?www.21cnjy.com?)到铧式犁,说明牵引动力从人力(畜力)到机械,故选A项。铧式犁并不能说明生产的集体化,也有可能是私人农场,故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设施农业,故排除C项;耕作动力的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未必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故排除D项。21
cnjy
com
3、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农业温室系统。
(?http:?/??/?www.21cnjy.com?)这种农业温室系统能根据实时采集到的室内温度、土壤温度、露点温度、空气湿度、叶面湿度以及光照等环境参数,自动开启或者关闭相关设备。这种农业温室系统说明农业生产实现了(
)【来源:21cnj
y.co
m】
A.产业化
B.智能化
C.无人化
D.工业化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能根据实时采集到……自动开启或者关闭相关设备”等,可得出智能化,故选B项。A、C、D三项不符合材料,均排除。21·世纪
教育网
4、1966年新中国第一次全国农业
(?http:?/??/?www.21cnjy.com?)机械化会议召开后,支援穷队(生产大队)投资改称“支援农村人民公社投资”,从主要帮助穷队发展生产转变为发展农业机械化。这表明当时(
)
A.计划经济体制具有一定优势
B.中央在反思农业发展的方向
C.工农业生产出现了严重失衡
D.人民公社的模式发生了变迁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帮助穷队发展生
(?http:?/??/?www.21cnjy.com?)产转变为发展农业机械化”可知,中共中央对穷生产大队的扶持方式发生了变化,着重从技术上进行扶持,说明中央对人民公社模式之下的中国农业发展有了新的思考,B项正确。人民公社投资方式的转变,与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工农业生产出现严重失衡是在“大跃进”时期,排除C项;材料并未反映人民公社的模式变迁,排除D项。【版权所有:21教育】
5、新中国宣传画《妈妈开着拖拉机来了》创作于1960年,从图中可得出的信息是(
)
A.农村开始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
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
C.农业生产方式的进步令人鼓舞
D.农村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
【答案】C
【解析】农业集体化是从1953年三大改造
(?http:?/??/?www.21cnjy.com?)开始的,故A项错误;单从此图无法得出农业机械化在农村得到普及,故B项错误;材料中呈现的是采用拖拉机的生产方式,故C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人民公社化,故D项错误。21·cn·jy·com
6、下表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粮食产量统计表”。此表反映了中国(
)
时间
粮食产量(万吨)
1978年
304.77
1980年
320.56
1984年
407.31
A.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C.现代农业迅速崛起
D.农村经济改革成效明显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1978年之后的
(?http:?/??/?www.21cnjy.com?)几年内粮食产量明显提升,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试点并迅速在全国推行,引发了农村经济改革,促进了农业发展,故选D项。【出处:21教育名师】
7、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资料分析
(?http:?/??/?www.21cnjy.com?),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粮食与农业总产量平均年增长率为2.1%。发展中国家粮食与农业产量平均年增长率有所提高,由70年代的年均增长3%增加到3.3%。中国的增长率为4.4%。造成中国粮食增长率提高的原因有(
)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杂交水稻”技术的突破
③“人民公社”体制的打破
④农业机械化在全国的普及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从1978年开始,全国普遍
(?http:?/??/?www.21cnjy.com?)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撤销了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故①③正确;“杂交水稻”技术的突破,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故②正确;④不符合史实。故选C项。
8、2011年2月,联合国粮
(?http:?/??/?www.21cnjy.com?)农组织(FAO)的数据显示,2010年FAO食品价格指数已超越2008年6月粮食危机时的峰值,一年内的涨幅达到25%。其中俄罗斯禁止粮食出口,引发国际粮价的动荡。以上信息最能说明(
)21教育网
A.两极格局导致粮食紧张
B.全球性粮食危机的出现
C.投机炒作导致粮价上涨
D.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
【答案】D
【解析】两极格局1991年已结束,排除A项;
(?http:?/??/?www.21cnjy.com?)B项是表象,排除;材料不能体现“投机炒作”,排除C项;俄罗斯禁止粮食出口,引发国际粮价的动荡,这恰恰说明了全球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故选D项。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9、我国用不足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①政策支持
②制度创新
③农业科技进步
④国际粮价的低廉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我国用不足世界7%的耕
(?http:?/??/?www.21cnjy.com?)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这主要是内因的缘故,政策支持、制度创新和农业科技进步都是我国解决粮食安全的内因,①②③正确;而国际粮价的低廉是外因,排除④。故选C项。
10、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9年全世界有10亿人口在挨饿,今年下降为9.2亿左右。要解决这一世界性的难题,首要的途径是(
)
A.缩小贫富国差距,提高贫穷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
B.加强生物科技研究,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粮食产量
C.加强人口管理,控制人口无限制增长
D.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农业投资,扩大农业生产
【答案】B
【解析】材料说明了人口挨饿问题,要解决
(?http:?/??/?www.21cnjy.com?)这一问题可以从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粮食产量出发,B项正确。缩小贫富国差距不是材料主旨,A项错误;控制人口和调整经济结构不是首要的解决途径,C、D两项错误。2-1-c-n-j-y
11、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写道:180
(?http:?/??/?www.21cnjy.com?)0-1850年半个世纪中,(英国)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基本保持稳定……它们对物价的影响大大降低了。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机械化生产发展和交通革命
B.劳动人民购买力显著提高
C.圈地运动增加了劳动力资源
D.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1800-1850年,即
(?http:?/??/?www.21cnjy.com?)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物价明显下降,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由于机械化生产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交通运输改善,降低了运输成本,便利了商品流通,故选A项。
12、1929年,苏联创建
(?http:?/??/?www.21cnjy.com?)了拖拉机站。拖拉机站拥有农业机械(如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并负责维修工作,使其随时可以使用,而费用则由集体农庄负担。拖拉机作业时间从1928年到1936年急剧上升了约100倍。这主要反映出当时苏联(
)
A.集体化道路推动了农业机械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一定局限
C.苏联模式使重工业飞速发展
D.新经济政策推动农业大规模发展
【答案】A
【解析】苏联从1929年开始大规模农业集
(?http:?/??/?www.21cnjy.com?)体化,1936年基本完成,材料中“拖拉机作业时间从1928年到1936年急剧上升了约100倍”说明农业集体化推动机械化,故A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于1921年结束,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说明重工业发展的信息,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于1928年废止,故D项错误。2·1·c·n·j·y
13、1960年,法国政府为农民
(?http:?/??/?www.21cnjy.com?)购买农田和农业机械提供各种优惠贷款;70年代初,政府向55岁以上的农民一次性发放“离农终身补贴”,鼓励年老农场主退出土地经营。这有利于(
)21
cnjy
com
A.完善农村的保障制度
B.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C.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D.摆脱经济滞胀的困境
【答案】B
【解析】材料未反映农村的保障制度,故A
(?http:?/??/?www.21cnjy.com?)项错误;材料中“为农民购买农田和农业机械提供各种优惠贷款”和“鼓励年老农场主退出土地经营”,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和新型农业人才的补充,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故B项正确;材料未反映城乡关系,故C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才出现经济滞胀,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4、农业机械保有量是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指标,下图中1981-1986年中国部分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变化趋势反映了(
)
A.优先发展重工业成效巨大
B.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变革
C.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活力
D.市场经济发挥调节作用
【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可知,大型联合
(?http:?/??/?www.21cnjy.com?)收割机数量变化不大且有所减少而小型联合收割机迅速增长,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小型拖拉机增加,故选B项。优先发展重工业开始于1953年,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农业方面,不是国有企业和市场经济,故排除C、D两项。
15、2019年,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
(?http:?/??/?www.21cnjy.com?)、商务部、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部门陆续发布《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关于推动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知》等政策文件,许多省市也出台冷链物流政策和规划,把发展冷链物流提升到同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产业升级等息息相关的层面。这反映出(
)
A.冷链行业的监管力度明显加强
B.现代农业主要生产经营方式变化
C.冷链市场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D.国家启动冷链物流产业整体布局
【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各级政府支持冷
(?http:?/??/?www.21cnjy.com?)链物流发展,体现了冷链市场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故选C项。材料看不出冷链行业的监管力度,故排除A项;现代农业主要生产经营方式是大型农场、养殖场,故排除B项;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故排除D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非选择题
16、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有着悠久农耕文明的中华民族,十分重视粮食问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末,“率土之众,百不存一。干
(?http:?/??/?www.21cnjy.com?)戈未静,桑农咸废,凋敞之后,饥寒重切”。在这种情况下,唐太宗实行了均田制,并在均田制基础上制定了租庸调的赋役制度,农民负担不是很重。官府还办起义仓、常平库,其目的是“岁不登,则以赈民;或贷为种子,则至秋而偿”,到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已是“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太仓委积,陈腐不可较量”。以后,宋、明、清各代经济发展都曾出现高潮。
——摘编自阎万英、尹英华《中国农业发展史》
材料二 下图是中国粮食亩产量走势图。
——摘编自李进霞《近代中国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分析》
材料三
1978年,我国
(?http:?/??/?www.21cnjy.com?)粮食总产量6095亿斤,1984年达到了8146亿斤,增长了33.65%;人均粮食占有量由1978年的633斤,增加到1984年的781斤,增加了23.4%。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增长到了1984年的355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了新突破,种植、畜牧、渔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21。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摘编自夏青《农村改革四十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初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手段及产生的经济效果。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我国古代、近代、现代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并分析1978年后粮食生产变化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思考。
【答案】
(1)手段: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沿用前代土地制度;轻徭薄赋;设立粮仓;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技术。(任答三点)
效果:粮食亩产量增加;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唐代成为封建经济繁荣的标志性时期;为后世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2)趋势:古代粮食亩产量持续增长;近代单产水平虽有所波动,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现代粮食生产虽出现曲折,但总体上发展较为迅速。21cnjy.com
原因:废除了人民公社旧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发挥了市场的调节作用;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3)思考:粮食安全必须要有稳定的政局
(?http:?/??/?www.21cnjy.com?)作为保障;农村经营体制须适时调整;要重视对耕地的保护;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要采取惠农富农政策以促进粮食增产;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等。(任答三点,其他言之有理的亦可)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唐
(?http:?/??/?www.21cnjy.com?)太宗实行了均田制,并在均田制基础上制定了租庸调的赋役制度”可知,沿用前代土地制度并实行轻徭薄赋;根据材料一“官府还办起义仓、常平库”可知,设立粮仓;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以及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技术等。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太仓委积,陈腐不可较量”以及材料二“中国粮食亩产量走势图”可知,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粮食亩产量增加,唐代成为封建经济繁荣的标志性时期,为后世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从古、近、现代粮食的亩产量及总体的发展趋势概括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废除了人民公社旧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等角度回答。第(3)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的保障,农业政策的调整与支持,农业科技的投入,调动农民积极性等角度回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程标准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食物生产现代化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农业现代化
畜牧业现代化
渔业现代化
食物生产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
传统农业
传统农业: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局主导地位的农业。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现代科学基础上,以现代工业化、产业化、集约化为主要特征,用现代组织管理方式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的农业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食物生产现代化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农业现代化
科技进步
畜牧业现代化
渔业现代化
食物生产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
原因
蒸汽时代
信息时代
过程
工业革命后
20世纪中期
20世纪下半期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建立
高科技育种、高效化肥、设施农业、现代经营模式
表现
农业机械的现代化
牵引力
耕犁
收割技术
播种工具
农业机械化的前提条件是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的批量生产
中国大、中、小型农业机械规模相结合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食物生产现代化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农业现代化
科技进步
畜牧业现代化
渔业现代化
食物生产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
原因
过程
工业革命后
20世纪中期
20世纪下半期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建立
高科技育种、高效化肥、设施农业、现代经营模式
表现
农业机械的现代化
条件
特征
国情不同,农业规模不同
作用
推动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
杂交育种技术的突破
成就
意义
成就:①美国:1930年杂交玉米新品种;
②墨西哥:1941年小麦新品种;
③菲律宾:20世纪60年代杂交水稻;
④中国: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创世界纪录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
意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做出突出贡献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食物生产现代化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农业现代化
科技进步
畜牧业现代化
渔业现代化
食物生产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
原因
过程
工业革命后
20世纪中期
20世纪下半期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建立
高科技育种、高效化肥、设施农业、现代经营模式
表现
农业机械的现代化
条件
特征
国情不同,农业规模不同
作用
推动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
杂交育种技术的突破
成就
意义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食物生产现代化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农业
畜牧业
渔业
食物生产现代化
畜牧业
渔业
①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
②生产规模大型化
①捕捞渔具等日趋现代化
②向工厂化、机械化和集约化经营发展
③从淡水养殖向海水养殖发展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食物生产现代化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原始社会
人们用地窖和陶器储存粮食。
粮食储备
食品储藏
粮食储备
半坡遗址共发现房屋遗址46座,圈栏2座,储藏物品的地窖200多个,成人墓葬174座,小孩瓮棺葬73座,烧陶窑址6座,以及大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6000多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半坡先民们的生产与生活情景。
地窖贮藏的基本原理
因为土壤的导热性弱,其温度变化比大气小得多;土壤内的湿度变化也比较稳定,有利于防止果实的蔫缩。此外。土壤中的气体交换较差,加上地窖一般要用覆盖物覆盖,所以地窖内具有积累二氧化碳、降低氧气的自然气调作用,所以可以长时间保证失误不变质。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食物生产现代化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原始社会
人们用地窖和陶器储存粮食。
古代社会
粮仓储备技术逐渐改进,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
食品储藏
粮食储备
“天下第一粮仓”——含嘉仓
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仓,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大窖可储粮1万石以上,小窖也可储粮数千石,唐天宝8年总储粮量约为5833400石,被称为中国古代最大的古代粮仓。
含嘉仓粮窖内发现一窖1300多年前存下的粮食,且“谷粒颗粒分明,糠是糠,米是米。”
考古专家把这归功于粮窖设计的科学——“席子夹糠”法,可以达到低温储粮的效果。这样的粮窖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在唐代,这样的地下窖仓里稻米的“保质期”为5年,谷子的“保质期”更是长达9年。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食物生产现代化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原始社会
人们用地窖和陶器储存粮食。
古代社会
粮仓储备技术逐渐改进,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
食品储藏
粮食储备
20世纪以来
1950年代,美国使用机械通风储量技术
70年代,中国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21世纪以来,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
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组建中储粮总公司、建立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的重大决策。
中央储备粮是中央政府储备的用于调节全国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以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等情况的粮食和食用油。中储粮总公司具体负责中央储备粮的经营管理,并对中央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负总责。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食物生产现代化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原始社会
人们用地窖和陶器储存粮食。
古代社会
粮仓储备技术逐渐改进,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
食品储藏
粮食储备
20世纪以来
1950年代,美国使用机械通风储量技术
70年代,中国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21世纪以来,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
食品储藏
古代社会
腌制或者风干
自然界的冰延长食品保藏期
现代冷冻食品加工
自20世纪20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家用冰箱冰柜普及;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起来
中国冷链物流产业
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大大促进了这项产业的发展
①能够为人们提供更新鲜、营养的生鲜农产品;
②可实现农产品跨区域、跨季节均衡销售,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的食品种类;
③可减少农产品损失,防止食品变质,保障食品安全;
④有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食物生产现代化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消除饥饿
食品安全
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协调各国政府对粮食安全的政策承诺,制定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
由于政策支持、制度创新和农业科技进步,我问过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最大贡献。
1996年,我国发布《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食物生产现代化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消除饥饿
食品安全
2010年地沟油事件
2008年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2006年苏丹红鸭蛋事件
2016年曝光“饿了么“
店面无证经营脏乱差
2013年湖南“镉大米”流入广东
2011年瘦肉精事件
原因:①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
②禽畜饲养过度使用抗生素;
③食品加工过度使用添加剂。
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此后又对安全法进行了修订。
2019年校园食品安全事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分布情况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
①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应当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
②食堂从业人员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工操作前应当洗手消毒,进入工作岗位前穿戴工作衣帽。
③中小学、幼儿园一般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等食品经营场所,避免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
④中小学、幼儿园食堂不得制售冷荤类食品、生食类食品、裱花蛋糕,不得加工制作野生蘑菇、发芽土豆等高风险食品。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
3
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课程标准
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
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二)学习目标
1、概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历程及表现。理解科技革命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
2、简述20世纪以来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冷冻食品工业与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并分析其意义
3、说明世界饥饿问题出现的原因,概述联合国、中国等为消除饥饿所做的努力。间隙中国的粮食生产和食品安全成就取得的原因及意义21cnjy.com
二、知识梳理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1、农业生产现代化
(1)原因:食物生产现代化的最重要推动因素是科学技术的进步。
(2)进程:
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②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③20世纪下半叶,优良品种育成推广,
(?http:?/??/?www.21cnjy.com?)高效化肥广泛使用;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生产量大幅度增长;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主要生产经营方式。
(3)表现:
Ⅰ、农业的机械化的实施:
1
前提: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机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
②特征:各国国情不同,农业机械化规模不同:美国以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大、中、小型相结合。21·cn·jy·com
③影响:推动着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
Ⅱ、杂交育种技术的突破
【概况】
①1930年,美国培育出杂交玉米新品种。
②1941年,墨西哥培育出小麦新品种。
③1960年,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成立。
④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二号。
⑤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创世界纪录。
【意义】
食物生产现代化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
2、畜牧业现代化
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从给料、给水到生产收集、包装、运输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
3、渔业
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海洋捕捞,渔船、网具等日趋现代化。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从淡水养殖向海水养殖发展。2·1·c·n·j·y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1、粮食储存
(1)在原始农业社会,人们利用地窖和陶器来存储余粮。
(2)古代农业时期,粮仓储备技术逐渐改进
,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
(3)20世纪以来,粮食储备技术取得进步,表现在:
①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
②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③21世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食物储藏
(1)在古代、人们利用腌制和风干等方法加工保存食品,还利用自然界中的冰来延长食品保藏期
(2)20世纪20年代起,速
(?http:?/??/?www.21cnjy.com?)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冻食品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冷链物流产业也发展起来。21·世纪
教育网
(3)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大大促进了这项产业的发展。www-2-1-cnjy-com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1、粮食安全(消除饥饿)
(1)起因:人口激增;工业化与城市化加速,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
(2)解决措施:
①各国政府的重视,都把解决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
②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协调。
③中国措施:1996年,中国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食品安全:
(1)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主要因素: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抗生素的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过度使用等。
(2)解决:高度重视,制定标准,加强监管,加强惩罚,加强问责。
三、课堂小结
四、随堂练习
1、杂交玉米一方面可以生产出不同品质和用途
(?http:?/??/?www.21cnjy.com?)的玉米,如高油玉米、高蛋白玉米等;另一方面,可提高作物的抗性(抗病、抗旱、抗虫、抗倒伏等),改良果穗、株型、密植等,从而显著增加产量。这种玉米的发明者是(
)www.21-cn-jy.com
A.玛雅人
B.欧洲殖民者
C.美国人
D.墨西哥人
【答案】C
【解析】1930年,美国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大大提高了亩产量,故C项正确,排除ABD。
2、隋唐时期,以洛阳为中心
(?http:?/??/?www.21cnjy.com?),建起众多皇家粮仓(见如图),其中含嘉仓至唐天宝八年总储粮量约为5833400石,被称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粮仓。这反映了(
)
(?http:?/??/?www.21cnjy.com?/??)
A.均田制推行防止了土地兼并
B.隋唐时期对农民剥削最沉重
C.我国古代粮食储存技术的进步
D.隋唐结束分裂北方长期稳定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粮仓储粮量巨大,这反映了
(?http:?/??/?www.21cnjy.com?)古代储粮技术的进步,故选C项;图片所示与均田制无关,A项错误;材料不能得出对农民的剥削沉重与否,B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2-1-c-n-j-y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
(?http:?/??/?www.21cnjy.com?)本突破传统的小农经济发展方式,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高效的农业现代化路径,实现了经济的腾飞。日本农业现代化的特点是(
)
A.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B.使用小型农业机械,精耕细作
C.使用大型农业机械,实现电气化
D.使用大型农业机械,广使化肥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日本因人多地少,使
(?http:?/??/?www.21cnjy.com?)用的是小型农业机械,B项正确,CD两项错误;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不是农业现代化的表现,A项错误。故选B。
4、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分该表能够反映的准确信息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http:?/??/?www.21cnjy.com?/??)
(单位:1000海关两)
A.农业领域近代化有所拓展
B.传统农具逐渐退出农业生产
C.国民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衡
D.自然经济主导地位逐渐丧失
【答案】A
【解析】图表表明,农机具在进口机器中所
(?http:?/??/?www.21cnjy.com?)占比重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故选A项。由农机具在进口机器中所占比重可以看出,农业生产已经使用机器,但传统农具仍是主要劳动工具,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半殖民地的中国,自然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D项错误。【版权所有:21教育】
5、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
(?http:?/??/?www.21cnjy.com?)相继进行了“绿色革命”(种植业)“白色革命”(牛奶生产合作)“蓝色革命”(水产养殖业)。印度农业科技信息系统为农户提供网络交易平台及种植技术等各种信息。上述材料反映了印度确保粮食供给的主要经验是(
)
A.政府主导,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B.以现代信息技术服务农业
C.农业生产商品化
D.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印度政府通过发
(?http:?/??/?www.21cnjy.com?)动不同农业领域的“革命”,推动种植业、牛奶生产以及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同时通过信息系统推广农业技术,体现了印度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发展农业,A项正确;B项只是材料中部分信息,说法不全面,故排除;C、D两项材料未涉及,排除。21教育网
6、《汉书·食货志》记载,
(?http:?/??/?www.21cnjy.com?)大司农中丞耿寿昌上书汉宣帝“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材料表明(
)
A.西汉王朝高度重视粮食生产
B.汉宣帝时期人才荟萃
C.中国粮食储备制度历史悠久
D.常平仓体现计划经济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西汉
(?http:?/??/?www.21cnjy.com?)宣帝时建立了常平仓以储备粮食,调控粮价,故选C;材料强调的是政府通过粮食储备的增减来平抑物价,而不是重视粮食生产,故排除A;仅凭材料个例不能体现汉宣帝时期人才荟萃,故排除B;材料不符合政府指令式的计划经济的特点,故排除D。【来源:21cnj
y.co
m】
7、“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对于以耕种
(?http:?/??/?www.21cnjy.com?)为生的农民来说,小小粮仓不仅承载着他们的财富,更承载着他们的希望。据了解,与传统储粮方式相比,使用彩钢小粮仓储粮每百斤减损2.5~5千克,一个小粮仓可减损粮食近100千克。以1000个项目农户使用计算,存粮100多万千克,每年可减少储粮损失5万~10万千克,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材料反映了(
)21
cnjy
com
A.农民储粮观念的改变
B.储粮技术的进步
C.农民收入的增加
D.国家粮食安全的保证
【答案】B
【解析】材料“使用彩钢小粮仓储粮
(?http:?/??/?www.21cnjy.com?)每百斤减损2.5~5千克,一个小粮仓可减损粮食近100千克”反映了储粮技术的进步,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农民采用新的储粮方式,没有涉及观念的改变,故排除A项;C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均排除。
8、现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变得越来
(?http:?/??/?www.21cnjy.com?)越丰富,为了能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吃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鲜瓜果和蔬菜,冷链物流产业脱颖而出。下列哪项不是冷链物流产业的优点(
)
A.延长物品的保鲜周期
B.为物品创造最佳的储存环境
C.具有非常高的效率
D.对贮藏运输要求不高
【答案】D
【解析】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
(?http:?/??/?www.21cnjy.com?)定的低温环境下,对贮藏运输要求很高,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冷链物流一般指需要冷藏、冷冻类的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冷链物流大大提高了食物的存储期限,故A项不符合题意;冷链物流对货物进行全程的温度控制,为物品创造最佳的储存环境,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故B项不符合题意;冷链物流便利了不同地域之间的食物输送,具有非常高的效率,故C项不符合题意。
9、相对于常温物流,农产品采用如图所示物流方式(
)
(?http:?/??/?www.21cnjy.com?/??)
A.可以减少农产品的损失
B.对物流自动化要求更高
C.对运输距离限制较大
D.对信息的依赖度降低
【答案】A
【解析】冷链物流使产品从生产、运输到销
(?http:?/??/?www.21cnjy.com?)售各个环节受到低温保护,有利于减少农产品变质现象,从而减少损失,故A项正确;冷链物流强调的是使产品在各个环节都处于低温环境,并没有规定物流过程必须采用自动化方式,故B项错误;低温环境使产品保质期更长,有利于扩大产品运输距离,故C项错误;冷链物流较常规物流对信息依赖程度更高,对产品信息掌握越充分越有利于产品的保护,故D项错误。21
cnjy
com
10、1979年至2013年,我国
(?http:?/??/?www.21cnjy.com?)化肥用量由1086万吨增加到5912万吨。目前,我国农作物的亩均化肥用量为21.9千克,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亩8千克),是美国的2.6倍,欧盟的2.5倍。针对以上问题,我国提出了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这说明我国(
)
A.农用化肥使用步发达国家后尘
B.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后来居上
C.注重兼顾农业科技和食物安全
D.大力提倡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业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可看出我国既注重化肥技术的
(?http:?/??/?www.21cnjy.com?)使用,同时也看到了化肥使用量过高的问题,提出2020年化肥使用零增长的目标,体现了对农业化肥技术和食物安全的统筹兼顾,故C项正确;题干中强调是中国化肥使用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区别,不是步其后尘,故A项错误;题干中的数据说明了我国使用化肥过多的现实,不能说明我国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后来居上,故B项错误;题干中主张有限制地使用化肥,并没有涉及发展绿色农业的内容,故D项错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