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5 连加连减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5 连加连减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12 15:3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连加、连减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有一定的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该部分内容是帮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掌握计算顺序,是本单元教材中的一个难点,在计算过程中,需要分两步才能计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学生往往会忘记或算错第一步的得数而导致最后计算的错误,为此我把教学例题的情境图制作成动态过程,让学生能分清例题的活动顺序,从而正确列出连加连减算式。
【教学目标】
学生联系现实情境和已有认识,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学生能联系问题背景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观察和发现问题、运用已有认识解决新问题的初步能力;
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感受联系旧知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
连加、连减的含义和口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农场吗?学校组织小朋友一起去农场郊游呢!可是农场的主人说了,想要进入农场,必须答对这些口算题,你们能不能答对,帮助小朋友们顺利进入农场呢?
出示口算:4+1=5 3+4=7 9-3=6
5+2=7 7+3=10 6-4=2
(由学生开火车完成口算)请小朋友观察这三组算式,每组算式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指出:上面算式的得数正好是下面算式开头的第一个数,算式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所以小朋友要做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就能发现数学中的很多奥秘。今天我们就要利用这种联系来学习新的知识。
【设计意图】创设去农场郊游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有联系的口算打开农场的大门,既复习了旧知,又为下面初步感知两步计算与一步计算的关系埋下伏笔,激起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学习新内容
教学例12连加
说图意
师:恭喜小朋友们顺利进入开心农场,看农场里都有些什么呢?(生:有很多的蔬菜,如:南瓜、丝瓜、胡萝卜、西红柿…… )
第一站,他们来到了南瓜园。看,不一会功夫,他们就运了这么多(出示南瓜图)。谁能描述一下这幅图?(指名回答)
引导:小红运了三次南瓜,小朋友来看看每次运了几个,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交流,明确:第一次运来4个南瓜,第二次运来2个,第三次又运来1个。(结合交流板书:4 2 1)
提问:知道运了三次和每次运的个数,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连起来说一说:第一次运来4个南瓜,第二次运来2个,第三次运来1个。一共运来多少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动态图能清楚的用数学语言表达例题的图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为下面根据图意列连加算式建立联系。
列算式
师:要求一共有几个南瓜,用什么方法计算,如何列式。(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4+2+1=)为什么用加法算?
师:4+2算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再加1?
领读算式:4加2加1
指出:求一共运了几个南瓜,要把三次运的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时可以先用4加2,再加第三次运来的1个。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见到的一样吗?你能看出有什么不一样吗?(指名回答)
师:这样的算式要连着加两次,有两个加号,我们叫做连加算式。(齐说:连加)
【设计意图】列出连加算式,让学生体会算式的含义,知道合起来要用加法;也让学生将连加算式与之前学的加法算式进行比较,明白像这样要连着加两次的算式是连加算式。
(3)探究算法
想一想,这样的连加算式该如何计算呢,把你的方法给同桌说一说。(教师巡视,并询问学生)
指名学生汇报交流结果,并小结。
师总结:一般情况下我们先算前两个数,师板书如下
4+2+1=7
引导学生边看算式边说:先算4加2等于6,再算6加1等于7.
让学生自己按这样的方法算一算,填在课本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连加算式的算法和计算顺序,一般要从左往右分两步计算,第一步先算前面的,第二步再把前面的得数和第三个数相加,最后得出得数。
(4)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第①小题
第二站,小朋友又来到了胡萝卜地,采了一些胡萝卜。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可以提什么问题呢?
可以怎么列式呢?学生交流,板书算式:3+3+2=8
要求学生计算时可以把先算的画出来,第一步得数写在下面,并要求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这两个问题都要把三个数合起来,所以需要列成连加算式。计算连加算式时,一般先把前两个数相加,要把先算的一步画出来,在第一步的下面写上得数,再把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也就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来计算的。(板书:从左往右算)
教学连减例13
说图意
师:小朋友都干得热火朝天,第三站他们来到了丝瓜架下,准备摘丝瓜呢。先数一数,丝瓜架上一共几根丝瓜?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小芳是怎样摘的,你从摘下的丝瓜里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同桌相互说一说。
学生交流,指导学生说出:原来有8个丝瓜,第一次摘下3条,第二次摘下1条,还剩多少条?(板书:8 3 1)让学生连起来说一说。
列算式
求还剩多少条应该怎样列算式呢?(板书算式:8-3-1=)为什么用减法算?(摘下就是要去掉)领读算式:8减3减1
这个减法算式有什么特点?(有两个减号)指出: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叫做连减(板书:连减,并齐说)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8-3算的是什么?(第一次摘下3条后还剩几条)再减1呢?
指出:求还剩几条,要先从8条里去掉第一次摘下的3条,再去掉第二次摘下的1条,要用连减计算,列成算式:8-3-1
探究算法
你想怎么算8-3-1呢?得数是多少?小朋友在课本上先算一算,看看得数是几。
交流:我们在计算的时候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指导学生说出:先算8-3=5,再算5-1=4)结合交流板书:8-3-1=4
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第②小题
小朋友采完了丝瓜,第四站,又来到了西红柿地,采了这么多的西红柿。请小朋友数一数,这里一共有几个西红柿?被分成了几堆?现在老师把它们用虚线框框起来,你知道是表示什么意思吗?(指出:虚线表示去掉)这里框了几次?要怎么列式呢?
交流算式:10-4-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10个西红柿先去掉4个,再去掉2个)可以怎么计算?
指导学生说出:先算10-4=6,再算6-2=4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都是什么算式?为什么都要用连减来算?连减算式一般怎样算?
小结:从一共的数里连续去掉两部分,要用连减计算。计算连减时一般也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算,计算时要把先算的画出来,把第一步的得数写在下面。
【设计意图】通过动态图让学生明白例题的图意,弄清楚该题的总数是多少,第一次和第二次分别摘下几个,知道摘下或者虚线框就是去掉要用减法计算;在明白图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列出连减算式,并理解连减算式每一步的含义,最后总结出连减算式的计算方法。
练习提升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小朋友开心地在农场劳动,把小鸟也吸引来了。(出示图片)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学生说图意,树上有4只小鸟,飞来了3只,又飞来了3只)那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呢?(树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怎么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呢?请小朋友自己先想一想、写一写。
交流算式:4+3+3 你是怎样计算的?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小鸟欢快地在枝头飞来飞去,小鸭子也快乐地在水里游泳。
你能从这幅图中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指导学生说出:原来有9只鸭子,游走了2只,又游走了4只,还剩多少只?
请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交流算式:9-2-4 说说是怎样算的?
做“想想做做”第5题
小朋友在农场里不仅采到了各种蔬菜,还采了一些小猴最爱的——桃子,这里的桃子被分成了几堆?一共有几个桃子?
明确:图里共有9个桃,左边3个桃,中间4个桃,右边2个桃。
可以列出怎样的加法算式?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指出:像这样求三堆一共有多少的,我们要用连加计算。
到了中午,贪吃的小猴开始吃桃子了,看,你能说一说图意吗?要怎么列算式呢?
这幅图小猴是怎么吃桃子的呢?
指出:像这样从总数里面连续去掉两部分,求还剩几个的问题,我们要用连减计算。
做“想想做做”第4题
小朋友们收获满满,要回学校了,坐上了口算号列车,答对这些算式,列车才会启动。学生独立完成
开火车回答算式,明确:要读出算式,并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得数是几。
【设计意图】为课后习题创设好情境,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大胆思维,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在这样宽松活跃的气氛中变得聪明自信,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释放出新思维的火花;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习惯,要让儿童具有独立个性,以自己的方式、想法参与学习活动。
小结
引导回顾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要怎么计算连加连减的算式呢?
小结:在计算连加连减的时候,我们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计算时要把先算的画出来,在下面写出得数,再算第二步,在这里老师还要提醒小朋友,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用直尺画线,小朋友们记住了吗?非常开心和小朋友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数学课。
完成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从左往右
4+2+1=7 8-3-1=4
3+3+2=8 1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