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第七小学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三年级(下)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七单元 23《海底世界》
难点名称
一段话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课文是由段落组成的,有的是几个段落围绕一个意思写,有的是一个段落表达一个意思。阅读的时候,要弄清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概括时思维过程要求较高,学生不易抓住中心意思。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概括理解能力较弱,理解困难。三年级学生语言处于一个积累的过程,对于篇幅长的文章,学生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较弱。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朗读、讨论和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理解一段话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海底的环境如此神奇,在里面生活的动物又是如何活动的呢?
2.指名学生朗读(读出自己体会)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3.理解诗句。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下面的句子在哪个自然段?
“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和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
①作者是怎样围绕这句话把意思写清楚的呢?
②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
交流: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有趣吗?你觉得哪个地方最有趣?
4.紧扣有趣,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①课件出示海参图片,认读“海参”。
②师:自由读课件中的这句话,你读出海参的什么特点?哪个词最能体现出它爬得慢?
③作者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了海参的活动方法。
④师生合作读。(重读“只能”)
(2)预设2:
课件出示
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①你读出梭子鱼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梭子鱼图片,猜测梭子鱼的活动方式。
②用手模拟梭子鱼穿梭前行的动作,让学生理解其活动方法。
④指导朗读,突出身体像梭子的鱼行进的速度“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⑤作者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描写了梭子鱼的活动方法和特点。
(3)预设3:
课件出示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①解释“水的反推力”。联系今天的科学成就。例如:火箭。
②表演动作,朗读。
(4)预设4:
课件出示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
①自由读,说说贝类的活动特点是什么。
②对比下列句子,说说哪种表达更有趣,为什么?
课件出示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移动。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
“作免费的长途旅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贝类的活动方法,表达了作者对贝类的喜爱之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文章饶有趣味。
5.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
师:和小组同学分工合作,选择其中一个你比较喜欢的海底动物,配上动作,在小组内朗读第4自然段。
6.交流展示。
7.从第4自然段中找出合适的短语,将课件中的句子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
海里的动物,真是( )!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4.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句中加括号的部分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B )
A.举例子和打比方
B.列数字和作比较
C.作比较和打比方
小结
第四自然段围绕“海底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这个句子从速度的快慢、运动的方式来介绍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各不相同来写清楚。这句话是这段话的总起句,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把这段话写清楚。
全班配乐朗读。